黎家齊
-
特別企畫 Feature
Journey
對寶塚粉絲來說,從大阪梅田站搭上阪急電鐵寶塚線,就是踏上《綠野仙蹤》書裡的黃磚路,邁向心目中的夢幻國度寶塚市。漫步花之道,探訪寶塚文化創造館,走進寶塚大飯店也許就能與寶塚偶像不期而遇
-
特別企畫 Feature
Kobe Fugetsudo
日本是製造各種伴手禮的大國,寶塚歌劇團當然不例外,而且為了服務粉絲,不但在QuatreRves紀念品店中販售各種「看」的商品,更推出各式各樣外包裝有寶塚明星像的「吃」食,包含與知名餅店「神戶風月堂」合作的多項產品,讓粉絲有得看有得吃,寶塚之行絕不空手而回!
-
特別企畫 Feature
Line dance
這又是成軍百年的寶塚歌劇團的另一項紀錄:把法式大腿舞(康康舞)首度帶到日本觀眾的眼前,為他們帶來「壓倒性的感受」!每個從音樂學校畢業的寶塚團員們在「初舞台」時都必須跳,而且這也是每次公演都必秀的拿「腿」絕活。
-
特別企畫 Feature
Makeup
寶塚大劇場的「寶塚沙龍」,是想讓粉絲們一圓成為寶塚演員之夢的變身園地,五名造型師輪番上陣,每次兩小時服務一位客人,想扮娘役還是男役,通通沒問題!如果你想在家DIY,我們也特請造型師透露化妝小撇步,讓你在家也能當上寶塚明星!
-
特別企畫 Feature
Stars
為了讓劇團能夠永續經營,創辦人小林一三很早就認知到人才培育的重要性,於是創立了「寶塚音樂學校」,以紮實的訓練,打造出舞台上熠熠生輝的無數明星。想考入音樂學校需經過三關考驗,而一旦放榜錄取,「生徒」就開始成為粉絲關注的焦點,而在成為STAR的路上,粉絲也將一路相伴、扶持成長
-
特別企畫 Feature
Tezuka Osamu
日本知名漫畫大師手塚治虫,從小成長在寶塚市,與寶塚大明星天津乙女正好是隔壁鄰居,凡此種種,讓他與寶塚歌劇團結下一份不解之緣。除了他的知名少女漫畫《緞帶騎士》中男扮女裝的主角與宮廷場面就頗具寶塚風外,寶塚歌劇團也曾將他的作品改編搬上舞台。而建議讀者若有機會造訪寶塚大劇場,也別忘了去參觀就在旁邊的手塚治虫紀念館喔!
-
焦點專題(二) Focus
不是「鯊魚」是夥伴! 表演藝術經紀人在哪裡?
「經紀人」常被描寫成唯利是圖的角色,如同《征服情海》男主角所說的「穿西裝的鯊魚」,但是在完整的表演藝術產業結構中,經紀人卻扮演重要角色。他們熟悉市場行情和運作方式,掌握關鍵人脈,擁有交易資訊;成熟的經紀人制度有助穩定市場秩序,媒合演出機會,促進市場發展。但台灣表演藝術界缺乏市場規模,限制了專業經紀人的伸展空間。
-
焦點專題(二) Focus
天子腳下百戲翻騰 北京劇場地圖
北京作為當代中國的戲劇首都,表演藝術的場館興建方向被高度樂觀地設定,尤其廿一世紀至今,可以說是中國傾全力重點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年代,舉國上下都仔細檢視挖掘文創資源,大手筆投入各項建設。 迄今光是北京城內便有將近兩百個大大小小的劇場,在諸多戲劇節平台的搭建與民間資本的投入下,不僅鼓勵更多優秀的戲劇原創出現,也激發了青年導演及演員的創作積極性,為戲劇藝術的發展和未來努力累積能量。 北京每天上演的節目多如繁星,演出資訊讓人眼花撩亂,想到北京看戲,怎麼挑?如何選?本刊特別製作「北京劇場地圖」專題,從大劇院、中小型劇場、觀光與傳統劇場,到非主流劇場空間,提供讀者入門指引,上北京城,按圖索驥就能輕鬆看戲去!另介紹最新上演的「兩岸小劇場藝術節」,讓讀者觀眾未上北京,先品味北京劇場的前衛風貌。
-
焦點專題(二) Focus
民間力量催發 文創風中「井噴」倍增
雖然一千至三百座位之間的中小型劇場,對堅持不擴音原聲演出的中國話劇界來說才是夢幻劇場,但直到九○年代民間戲劇力量崛起,中小型劇場需求量大增,才陸續湧現相關建設。而新近的文創風潮更是推波助瀾,在補助法規、獎勵投資、人才培育、大型建設方案陸續推出之下,許多新劇場依附在不同的房地產與商業空間中興建,也有許多老劇場或影劇院整修變臉,增加表演功能
-
焦點專題(二) Focus
戲樓茶館天橋下 古風懷舊奇觀吸睛
海納百川的北京,在表演藝術上也是體現著新舊交織、藝術與娛樂俱盛的多元風貌。在表演類型紛雜的多種劇場中,若想體驗具北京旅遊特色的演出,可選擇迄今依然保留古風的傳統戲樓,或是互動性強的茶館演出,另有精采的雜技劇碼與令人瞠目的大型舞台秀帝都的夜晚精采紛呈,只等你走進劇場!
-
焦點專題(二) Focus
翻轉空間形式多樣 標舉藝術獨樹一幟
除了大劇場、中小型劇場、傳統戲場與觀光劇場,北京還有一類難以定位的演藝空間,身居咖啡館、酒吧、餐廳之中,吸引私人劇團進駐演出,形式多元,常是許多文青的愛好流連之地。有的強調演出戲劇經典,也有完全演出個人作品的音樂劇劇場,風景殊異,是北京另類的劇場風景。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志願者是誰? 中國劇目監管變本加厲
中國劇場演出的審批制度,相信曾到過彼岸演出的團隊都印象深刻,近期北京市府更公布了新的命令,宣布將組建「義務監督員」(志願者)隊伍前往小劇場觀演、及時回饋演出情況的任務及「淨化演出內容」的目標。此一強化監管的舉措,引發劇場圈一陣譁然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千年古鎮 化身現代劇場平台
經過三年的籌辦,首屆「烏鎮戲劇節」在五月九日展開,至十九日落幕。主辦單位在烏鎮這個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古鎮,建構起六個劇場空間,以「國際邀演」、「青年競演」、「古鎮嘉年華」三種模式,讓參與者浸潤在處處是劇場的氛圍中。而透過「小鎮對話」的十二場戲劇大師的公開對談,讓與會的戲劇工作者深度交流、激盪,其中可能產生的「化學作用」,是否會在未來開花結果,令人期待!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入夜寧謐的熱門景點
浴火重生後的優雅——烏鎮
名列江南六大古鎮的烏鎮,在一九九九年的一場大火後,找到了重生的契機!經修復的古鎮被用心營造成如古畫般的旅遊園區。經營者採全面控管模式,原居民被請回經營商店、民宿,在那兒沒有中國一般旅遊區入夜後的喧嘩煩囂,寧靜一如亙古的傳奇。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女人現身,身體聽誰的話?
芭蕾伶娜的優雅舞姿,丟開馬甲衣與硬鞋的現代女舞者,從男性慾望的對象到強調表達自我的起舞,伊莎朵拉.鄧肯、瑪莉.魏格曼、瑪莎.葛蘭姆、碧娜.鮑許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編舞家,展現的是對身體主導權與詮釋權的爭奪、翻轉與流變,而性別身體的再現與想像一直是核心焦點。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女」編舞家之必要?
在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性別或許只是無數值得關注的議題之一,但,「人」字前面加上男或女,便能開啟無限的可能性。與生俱來的性別身體是一個自我察覺的切入點,而以身體為工具的舞蹈表演者和創作者,還有可能為性別身體提出怎樣的新創見?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中國
四條路線 錢潮中摸索創作之路
經濟蓬勃發展的中國,劇場發展也是超乎想像,創作人才雖不乏出頭機會,但「錢」味瀰漫的劇場產業,創作理想也是揮灑不易。歸納起來,年輕創作者可以有四條路線來起步,一是透過藝術節平台發表創作,二是加入演出公司開展事業,三是自行創業以巡迴演出賺回本,四是在院團體制與個人路線間找特色闢戰場。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鼓勵身心障礙者參與藝文 慷表演團隊之慨?
去年底通過的「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修正條文中,明言:「身心障礙者進入收費之公營或公設民營風景區、康樂場所或文教設施,憑身心障礙證明應予免費;其為民營者,應予半價優待。」這裡的「康樂場所」當然也也包含了表演場館,而其中給予優待所衍生出來的座位成本,由誰來負擔?表演場館將如何因應?在演出座位與成本一個蘿蔔尚未滿一個坑的生態實情下,表演團隊是否又再被剝了一層皮?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混沌黑暗,還是光明藍海?
近年來許多台灣戲劇團體紛紛西進,搶攻中國市場。但由於兩岸的文化、認知、制度等諸多不同,也造成對岸的藝術環境、劇場軟硬體、市場取向、觀眾喜好讓台灣的表演藝術團體難以捉摸。北京,這個昔日天子腳下的皇城、今日中南海的根據地,它的戲劇現況到底如何?讓我們在中國「十八大」(編按: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前夕,隨著九月初起舉行的「二○一二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以下簡稱青戲節)一探究竟。
-
演出評論 Review
狂放一場 卻終究「悲喜分明」
張愛玲寫的就是通俗劇,卻從來不是黑白分明,在她的時代裡,那些世間男女種種細瑣的人情世故,看在聰慧如她的眼中,雖然可笑卻也可憐劇場裡的《紅玫瑰與白玫瑰》,雖然也是通俗劇,卻沒有小說原作中的曖昧,太多黑白分明的對比,太多理所當然的教訓,寫白了或許應該隱晦的,說出了或許應該沉默以對的,閱讀、觀賞、思考的趣味,也被有點多餘的道德感給稀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