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即將上場 Preview 亞洲作曲家聯盟2011年會暨亞太音樂節

樂聚樂有力 亞太音樂創作精采上場

由台灣資深作曲家許常惠倡導成立的「亞洲作曲家聯盟」,在暌違十三年後,再度由台灣主辦年度會員大會,此次適逢曲盟四十周年與創辦人許常惠逝世十周年,又恰遇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可謂意義非凡。除了有國內樂團與作曲家外,更將有超過四百五十位音樂人士與會,其間同時舉辦的亞太音樂節演出,也將呈現來自各國的一百首樂曲。

文字|李秋玫
第227期 / 2011年11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十團百人同台 歡慶建國百年

「百人木琴」 展現團結合作的美麗火花

由朱宗慶打擊樂團策劃、集合國內外華人打擊樂家與國內十個打擊樂團共襄盛舉的「百人木琴」音樂會,將結合木琴溫柔甜美的音色與齊奏時強大的爆發力,在東方與西方、古典與現代、探戈與搖滾、經典與新作中傳達共同的理想,為樂迷獻上精采的百年賀禮。

文字|李秋玫
第227期 / 2011年11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以音樂劇場表達環境關懷

吳思珊 反「璞」歸真更創新

在對今年天災不斷的感懷中,打擊樂家吳思珊決定「反璞歸真」,用身體、心靈的覺知重新探索「生命與自然的意義」及「肢體、空間、聲音的關係」。獨奏會將以傳統、原始的概念出發,一台木琴所發出的不同音色、人聲與樂器間的相互模仿、甚至連樹葉、紙箱都能當作樂器發出聲響。

文字|李秋玫
第227期 / 2011年11月號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8213肢體舞蹈劇場《極境之旅》

這學期初,在學校的藝文中心再度觀賞了8213肢體舞蹈劇場的舊作《電子》,喚起了幾年前記憶猶新的觀舞經驗。《電子》融合了前衛電子音樂和螢光燈的閃爍,舞者嘗試以充滿機械感和現代感的肢體語言,讓整個舞台上流瀉出一種科幻又詭異的氛圍。例如,舞者會透過肢體重複地抽搐、扭動和顫動,來擬仿電流在全身上下的竄流;途中,他們時而拿起「大聲公」製造在商場中惱人的廣告宣傳噪音,諷刺意味十足,也因此整部舞作呈現出屬於當代消費社會異化和疏離的感覺結構。而這一次8213肢體舞蹈劇場的新作《極境之旅》,依然是編舞家Casey Avaunt、音樂製作陳世興及創意總監孫梲泰的三人合作,在短短宣傳影片中,看見七位舞者在浪上拍打、蠕動和掙扎,最後從浪花中浮現,伺機而動,不知道這一次他們又會實驗出什麼新的感官元素呢?令人期待。

文字|黃凱兒
第227期 / 2011年11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跨界玩樂劇場在紅樓」

什麼樣的音樂會,可以一次將古典、爵士、傳統、世界音樂盡收「耳」底?什麼樣的場面可以見到絃樂五重奏,國樂的阮、柳琴、二胡,中東手鼓、印度西塔琴、塔 布拉鼓與甘及拉鼓、豎琴、長笛、鍵盤、電貝斯,還有不可思議的特色女聲齊聚一堂?別以為這是史汀或馬友友才能排出來的陣仗,集結享譽國際的台灣之光「聲動 樂團」、今年傳藝金曲獎備受矚目的「最佳跨界專輯」得主「世界軌跡樂團」,及台灣世界音樂最耀眼的新勢力縱橫南北印度的「科羅曼德融合樂團」,十一月 的西門紅樓,即將舉行台灣世界風原創樂團史上最盛大的跨界高峰會!如果將古典、國樂、爵士、搖滾這些發展多年的樂種視為口味已經過於講究的經典菜,那麼, 這三場一氣呵成的音樂佳餚就是爽口宜人的創意料理大會串。對於喜愛嚐鮮又對品味有絕對要求的音樂饕客們,這將是令您畢生難忘的一次美好體驗,千萬不要錯過囉!

文字|張宜蓁
第227期 / 2011年11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二胡+爵士鼓+薩克斯風

NCO團慶音樂會 流行金曲打開新「耳」界

以另類的方式詮釋流行音樂是國樂團近年來的嘗試,也是樂迷們喜愛的模式之一。為慶祝今年的團慶,樂團特地以「金曲夜未眠」為節目名稱,邀請規劃了整場的流行金曲。在指揮蘇文慶的策劃與領軍下,除演奏經典國樂創作之外,還特別邀請知名的二胡演奏家溫金龍、薩克斯風演奏家顏慶賢,以及與樂團合作多次的爵士鼓演奏家黃瑞豐共同合作,一場別開生面的演出,將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多國團隊在地精采 淡水處處有藝術

「百年好河.藝想淡水夢」新北市淡水國際環境藝術節

二○一一年的淡水國際環境藝術節以「百年好河.藝想淡水夢」為主軸,除延續歷年藝術踩街、《西仔反傳說》環境劇演出斐然的成果,國內外表演團隊更將深入社區、學校與居民、師生進行互動和教學,期待藉由國內外專業表演團隊的展演,以淡水的自然景致、人文風貌為背景,將表演融入淡水各個街頭角落,營造出淡水處處有藝術、處處有驚喜的城市意象。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跨越國界與時空 東西明君舞台相會

歌劇《康熙大帝與太陽王路易十四》 故宮戶外世界首演

與故宮相關特展同步推出的歌劇《康熙大帝與太陽王路易十四》,將於十月中在故宮戶外廣場舉行世界首演。這齣歌劇以東西方兩位知名的君主為主角,動員四十五位演員、四十五位樂師和前後台超過上百位演職員的工作團隊,由吳興國執導、許舒亞作曲,吳興國與法國巴洛克聲樂家Jean Franois Novelli分飾康熙大帝與路易十四。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台灣之光 桃園獻藝

桃園民眾免費親炙「舞鈴劇場」與「當代傳奇劇場」經典劇目

獲得文建會「活化縣市文化中心劇場營運計畫」補助的桃園縣展演中心,在仲夏的環境劇場工作坊、早秋的「百年爵唱秋天聽見鄧雨賢」後,邀請到將傳統鎔鑄出嶄新表演形式的「舞鈴劇場」和「當代傳奇劇場」,前者帶來《奇幻旅程》,後來連演《兄妹串戲》、《李爾在此》等最具代表性、享譽國際的戲碼,並以鼓勵青少年走進劇場的索票專場,以及一般大眾優惠場,持續催生桃園的藝文觀賞人口。 為傳統穿上新衣,驚豔國際代表作 以劇場元素為「扯鈴表演」拓展出多元表演面向的舞鈴劇場,至今已登上卅多國舞台,將這項民俗技藝結合聲光,製造出驚奇繽紛的觀賞經驗。此次,劇團將演出代表作《奇幻旅程》,透過多媒體投影與扯鈴的虛實互動,改變鏡框舞台與觀眾之間的距離,三度空間的劇場編排設計,引領觀眾進入超越想像的藝術世界。 而當代傳奇劇場的兩齣戲碼不約而同以演員分飾多角,展現傳統戲曲演員精湛的技巧。《兄妹串戲》以「劇情無厘頭」為主軸,運用年輕人的語彙詮釋京劇經典的橋段、用嘻哈節奏代替京劇數板、用迷你裙皮衣代替傳統戲服,兩位演員在一百分鐘內表演八齣戲、廿個角色,令人對京劇耳目一新。《李爾在此》為當代傳奇劇場復團之作,透過東方京劇身段解構、重組莎翁名劇《李爾王》,吳興國一人獨撐大局分飾十角,不但是當代傳奇劇場受邀出國演出次數最多的劇碼,也是吳興國最經典的代表作之一。 培植觀眾:青少年免費/大眾優惠專場 此外,為了鼓勵青少年與一般民眾走進劇場、認識劇場,桃園縣政府特別推出下午「青少年專場」及晚間「優惠票場」;「青少年專場」針對國中/高中學子,開放憑學生證每人限索兩張票券之入場方案,「優惠票場」則以超低票價(100、200、300元),鼓勵民眾購票欣賞優質演出,藉此吸引民眾觀賞演出,培養潛在藝文消費人口。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廖末喜舞蹈劇場

舞詩不絕 《飄》再現經典

在南台灣持續經營文學與舞蹈相遇創作的廖末喜舞蹈劇場,自二○○二年推出第一部舞詩作品《台灣詩歌的舞蹈漫步》後,每年亦以穩定頻率推出系列作品,並邀請不同編舞家以南台灣詩人創作進行舞蹈編製,近年並獲得李敏勇、利玉芳等詩人對於文學題材的啟發,從而使舞蹈與文學、詩結合的製作展演形態更趨完整。○八年起更與崑山科技大學藝文產業創新育成中心透過產官學的合作,將詩、舞、樂結合影像科技呈現,賦予舞詩不同的面貌。 今年,舞團延續去年將既往舞詩系列選粹演出,再次從歷年經典舞作中精選四首作品《飄》(陳秀喜詩作/蔡秀貞編舞)、《三位一體》(李魁賢詩作/賴翠霜編舞)、《向婆嚎海》(利玉芳詩作/卓庭竹編舞)及《小鬼湖之戀》(魯凱族傳說/胡民山編舞),以情愛為主軸,體現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環境間面貌迥異而濃烈的情感。舞作加上視覺藝術、影像科技等創新元素再製改編,延伸創作思維的廣度之餘,也讓當代科技賦予作品新風情。

文字|鄒欣寧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
戲劇新訊 動見体劇團《屋簷下》

荒謬筆法,書寫家庭的崩毀

屋簷,象徵著家庭的庇佑及保護;屋簷下,表面和樂無事的家庭場景,說不出口的秘密,卻潛伏在一家人之間。當屋簷的遮蔭消失之後,秘密被揭穿,會造成甚麼樣的衝擊?家人毫不保留的愛,又會造成任何傷害?動見体劇團新作《屋簷下》,由七年級劇場創作者王靖惇編導,劇中藉由因大水沖刷,而失去「屋簷」庇護的一家人,在狹小的空間、隔音極差的組合屋當中,傾聽彼此的慾望和秘密,最終發現每天生活在一起的家人真實面貌,影射現代家庭結構的崩毀。 全劇在日常生活題材中,注入詩意魔幻,透過疏離的觀點,揭開人性的隱晦,「水」的意象貫穿,更帶來隱然的對比與多重象徵。在悲哀的家庭氛圍中,犀利、荒謬又不失殘酷力道的語言,大膽直接的對話與動作,節奏轉折明快的情境,形成創作的一大特色。尤其,不同世代間的語言運用,顯露出編劇對於語言的細膩觀察,例如運用河洛語節奏感強烈又力道十足的特點,塑造母親的形象,呈現台灣本土傳統女性的堅強性格;而年輕一代的語言匱乏無力,也突出新世代缺乏核心價值的焦慮,對比兩代間價值認同的差異與衝突。

文字|廖俊逞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
音樂新訊 北市國百鳥朝鳳

郭雅志領軍 嗩吶歡騰為國慶生

嗩吶一直都是國人熟悉的民間樂器,但除了廟會活動和戲曲伴奏之外,您對它的了解還有多少? 以往嗩吶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的音量大、音色高亢宏亮,在婚喪喜慶上總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近年來在演奏家們不斷改良下,它的表現力增強,不僅能夠渲染歡快的情緒,更能夠詮釋黯淡、沉鬱的情感,或模仿人或動物等聲響。而嗩吶演奏家郭雅志所發明的「活芯」裝置正是其中一個成功的例子,在提升樂器性能外,其神乎其技的吹奏更使得嗩吶成為音樂會中最受歡迎的獨奏樂器之一。十月初,北市國即邀郭雅志來台,聚集樂團嗩吶組的好手們齊聚一堂,並且請來國內作曲家賴德和與洪千惠分別創作《奔》及《樂自在.觀自在.心自在》兩首樂曲,後者更加入了青年優人與國樂團共同合作。最特別的是,國樂團還請來了旅德指揮家簡文彬擔任本場指揮。在國慶日前夕,北市國將以最喧騰、最歡慶的樂器,為建國一百年吹出快樂的生日樂章。

文字|李秋玫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蔡明亮的三齣獨角戲《只有你》

獨角戲迷人之處便在於,舞台上只有演員和自己,那是非常真實、私密,並且真誠面對自我的經驗。雖是劇場出身,但在電影界發光發熱的蔡明亮,即將在十月份「回家」,應兩廳院節目策劃之邀,回到離開廿七年的劇場舞台,並一口氣帶來三齣獨角戲《只有你》。以五、六○年代的歌曲為主軸,貫穿三位長年與蔡明亮合作的演員:陸弈靜、李康生、楊貴媚的日常生活,這次演員在舞台上,和蔡明亮回了家,關上門,僅僅飾演他們自己:陸弈靜除了咖啡,幾乎不需要任何進食;李康生有魚的偏執狂熱,三兩天去海邊提回一桶桶海水為它們更換,早早死去的魚,用報紙安穩地包起、置於冷凍庫;楊貴媚體質特殊,她能看見超越具體的魂魄。三位演員在舞台上演自己,演自己的最真實卻又最虛幻的日常我不僅也想像,我們所有的生活、與自己的相處,其實也是一齣齣獨角戲與回望。

文字|施豬弟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
音樂新訊 薛巴柯夫首度訪台獨奏會

薛巴柯夫首度訪台 演繹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被德國評論家彼得.柯塞(Peter Coss)讚譽為「我們這個年代琴藝最佳、最勇於挑戰,彈琴最有興味的音樂家之一」,首度來台的俄國鋼琴家薛巴柯夫(Konstantin Scherbakov)不僅是第一屆拉赫瑪尼諾夫鋼琴大賽首獎得主,更以他精湛的琴藝被稱為是「當代的拉赫瑪尼諾夫」。他的錄音,不僅是知名音樂雜誌評介的焦點,當他演奏其他作品時,更曾被讚言:「沒有人能夠彈奏出比他更好的蕭斯塔可維奇!」而去年贏得蕭邦鋼琴大賽,在台灣掀起旋風的阿芙蒂耶娃,在多年前就曾經遠赴蘇黎世音樂院拜他為師,並擔任助教。 近年來薛巴柯夫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所灌錄由李斯特改編為鋼琴演奏的貝多芬九首交響曲全集。雖然說,總譜彈奏是每位指揮必修的功課,但要以雙手在有限的鋼琴鍵盤中彈出整個交響樂團的氣勢、旋律、音色、各聲部的對話等等,是非常艱困的挑戰。此次來台,他除了將帶來由西洛第與布梭尼改編巴赫的《b小調前奏曲》及《夏康舞曲》之外,更有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熱情》以及鋼琴版的《命運》交響曲。想知道鋼琴家如何以十指重新詮釋整部交響樂曲?絕對不能錯過這場音樂會!

文字|李秋玫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
表藝年鑑廣告圖片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體驗「即興」冒險 看一場表演「球賽」

第一屆國際愛跳舞即興節 國內外團隊大匯演

將「接觸即興」舞蹈引入台灣的編舞家古名伸,以盛大舉辦的「第一屆國際愛跳舞即興節」紀念自己步入即興的廿虛歲。即興,是表演者不預做編排地在觀眾面前一邊創作、一邊演出,觀眾與表演者一同在表演空間內創造一趟冒險意味的旅程,好比觀看一場球賽。這次的盛會以「流水席」、「大匯演」、主秀「即興舞蹈的光譜」等形式,邀請國內外團隊參與,要讓觀眾親自體驗即興演出的精采多樣。

文字|鄒欣寧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戲說大航海時代的奇幻歷險

《黃金海賊王》 找回台灣人的海盜基因

金枝演社劇團新作《黃金海賊王》,以四百年前台灣的海洋時代為時空背景,交織西拉雅人、西班牙人、荷蘭人、平埔族、漢人與海賊周旋的歷險傳奇。故事雖設定在十七世紀的東亞海域,但劇情跳脫歷史框架,除借取鄭芝龍、顏思齊、王直等知名海盜的事蹟,並加入漫畫與電影的情節。除了有華麗豐富的聽覺元素,舞台設計王孟超更將一艘大船直接搬到舞台上,具體呈現一艘海賊船的海上逼真樣貌。

文字|廖俊逞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曾道雄扮推手 歌劇工作坊菁英演出

馬斯奈《莎孚》 名模人生亞洲首演

歌劇《莎孚》是法國作曲家馬斯奈的作品,卻相當少被演出。歌劇導演曾道雄多年來一直想要搬演此劇,在今年因終於找到樂譜而能實現,不但是台灣首演,更是亞洲首演!《莎孚》描述一位名模的人生與愛情,音樂與劇情的緊密結合引人入勝,此次由歷年來歌劇工作坊培養出來的優秀歌手擔綱演出,令人期待。

文字|李秋玫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一當代舞團《W.A.V.E.城市微幅》

以身體對抗虛擬 與城市的鏡像共舞

將於十月底在華山文創園區演出的《W.A.V.E.城市微幅》,便是蘇文琪和張永達等一當代舞團成員,對於城市裡被科技文明包圍、滲透的存在狀態,以舞蹈和新媒體藝術的結合,提出生命政治的思索。蘇文琪以十七世紀義大利畫家卡拉瓦的畫作《納西思》為參考圖像,延伸「鏡像」的概念,以此表達人與科技間封閉的依存關係。

文字|郭亮廷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