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錢南章的作品傾向保守並兼融入好聽的元素,讓現代音樂也能悅耳。
音樂

現代音樂中的溫婉詩情

「錢南章樂展」以席慕蓉詩作入樂

錢南章認為席慕蓉的詩,接近自己的心態與曲風,呈現出事物美好的狀態。他選出〈出岫的憂愁〉、〈如歌的行板〉、〈一棵開花的樹〉等二十首作品,集結了席慕蓉從早期膾炙人口的情詩到近年書寫蒙古高原滄桑的作品,切出了四個不同時期的風格,並配合音樂會的進行做了設計,分上下場鋪陳音樂會的高潮。

文字|田國平
第146期 / 2005年02月號
戲曲新訊

吳兆南師徒同台《吳雞之談》回憶多多

國寶級相聲大師吳兆南為了使傳統相聲能夠繼續傳承,自一九九九年起依序收了江南、侯冠群、郎祖筠、劉增鍇、劉爾金和樊光耀共六名弟子,並成立「吳兆南相聲劇藝社」,今年一月即將過八十一歲大壽,繼去年八十大壽大戲《吳党所踪》,今年吳大師帶領多才多藝的弟子們,為觀眾帶來《吳雞之談》,將演出四段對口相聲與一段群口相聲。 壓軸的群口相聲〈無雞之談〉由吳兆南、侯冠群、郎祖筠、劉爾金演出。吳兆南表示,他的一生趕上七個雞年,最值得慶賀的是抗戰勝利那年也是雞年,在台下景仰侯寶林的相聲,等又過了三個雞年,才正式向侯先生拜師,一九九三年雞年,侯先生辭世,一晃又是一個雞年,感觸良多,好好演出才能對得起這一連串的回憶。

文字|田國平
第145期 / 2005年01月號
音樂新訊

曾耿元揮舞琴弓的魔法

聞名於國際的華裔小提琴家,繼林昭亮、胡乃元之後,最被看好的當屬曾耿元了。雖然他的知名度不及兩位前輩,但已有不少愛樂發燒友對曾耿元國際級的演奏實力掛保證,稱他在一九九三年參加比利時伊麗莎白女王音樂大賽的實況錄音碟,精采程度只能用瞠目結舌來形容。 已故小提琴大師謝霖曾在一九八三年,預言曾耿元將成為「二十一世紀小提琴大師」,而他也不負大師期待,除了在國際比賽中屢有傑出表現,曾蒙比利時女王召見外,媒體更封他為「揮舞琴弓的魔術師」。曾耿元台風穩重,技巧純熟,精湛的演出深為各方肯定。身兼長榮交響樂團顧問的他,元月的獨奏會將帶來貝多芬《第三號奏鳴曲》、蕭邦《幻想波蘭舞曲》,浦羅柯菲夫《奏鳴曲》李斯特╱米爾斯坦《第1號梅菲斯特圓舞曲》等曲目。(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45期 / 2005年01月號
音樂新訊

年輕旅人之歌,唱出馬勒的青春煩惱

如果不懂馬勒,該如何入門,《年輕旅人之歌》是NSO當家指揮簡文彬的推薦。對於愛情,相信大家都能感同身受,《年輕旅人之歌》一曲就是二十三歲的少年馬勒為愛所苦時的作品,當戀人琵琶別抱時,為愛人心碎,哀嘆、失望與難以言喻的痛苦,藉由創作抒發而出,偉大的作曲家馬勒也有少年維特的煩惱! 馬勒系列之「被遺忘的天使」,還將演出五首《呂克特之歌》和第四號交響曲。《呂克特之歌》堪稱浪漫樂派最後的壓軸大作,充分展現馬勒文學音樂雙修的天才;第四號交響曲則有別於馬勒大多數作品的屬性,在馬勒經歷了第二及第三號交響曲的激越澎湃後,呈現出恬靜、明朗、活潑與喜樂,不只為其第一段交響曲創作時期作結語,也為往後的交響曲內涵作形式與精神上的轉移。(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45期 / 2005年01月號
達人推薦

史蘭倩絲卡真是跟台灣觀眾「搏感情」!

元月最叫我吃驚的表演節目,要數十五日的「露絲‧史蘭倩絲卡封琴紀念音樂會」,獨奏家要連演「李斯特第一」、「蕭邦第二」、「柴可夫斯基第一」三首協奏曲,而在此前三天她還有另一場獨奏會演出蕭邦的全套詼諧曲與敘事曲。真讓我們見識老派演奏家的狂熱與虔誠,像舒納貝爾在一九二七年柏林連演七晚,彈完一整套貝多芬奏鳴曲全集。史蘭倩絲卡真是跟台灣觀眾「搏感情」,簡直就像卡拉揚晚年有一次指揮《崔斯坦與伊索笛》,要一輛救護車在歌劇院停車場隨時待命。大陸聞名的二胡演奏家陳軍所訓練的「東方女子樂坊」,勢必會引發年輕一輩的話題風潮,尤其是與「女子十二樂坊」樂迷的網路論戰。管它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君不見陳美金馬獎典禮那小秀艷姿,鋒頭蓋過十二月開演奏會的任何音樂家。相較起來我要推薦匈牙利揚琴家寇帕欽斯基帶來的吉普賽音樂,尤其是與中國揚琴家李庭耀的華山論劍式講座,保證不會有參加完搖頭派對的虛脫空無。北市交的「全場蕭斯塔可維奇」讓人眼前為之一亮,元月的〈拉德茲基進行曲〉實在多到反高潮,已經變成季節性的固定套餐。 我不知道黛安‧瑞芙會不會被媒體忽略,千禧年過後瑞芙接連獲三座葛萊美獎,可說是在實力顛峰期光臨台北。近來各種融合爵士蔚起,瑞芙堅守「標準爵士」本位,被視為莎拉‧沃恩的接班人。對爵士樂陌生的樂迷,可嘗試上博客來網站試聽其三張專輯的片段,大可開一場十來分鐘的免付費午夜網路私人音樂會。

文字|莊裕安
第145期 / 2005年01月號
廳院迷福利廣告圖片
音樂新訊

黛安.瑞芙唱出爵士的「靈魂」

想要唱好藍調,得要先懂「生死學」?當今爵士樂壇一姐黛安‧瑞芙(Dianne Reeves),多年來鑽研《西藏生死書》,用東方宗教豁達的生命觀,詮釋自由即興的爵士樂,難怪歌曲被她一唱,就特別有「靈魂」! 黛安‧瑞芙被譽為最具比莉‧赫莉黛(Billy Holiday)風範的爵士歌手,她演唱最大特色在於:沙啞低沉嗓音,卻又有溫潤飽滿的質感,歡愉不帶滄桑、細緻中又見感性的音調,更帶出了她獨有的風韻神采。瑞芙的曲風跨界多元,福音音樂、RB、古典音樂、現代流行樂等均是她的強項。 三座葛萊美獎的肯定,黛安‧瑞芙堪稱是二十一世紀的爵士名伶,這次來台演唱,台灣爵士樂迷千呼萬喚始出來。據說她的現場演唱有一種唱片無法捕捉的生命力,如果你有挑剔的藍調神經,不妨現場親身感受。(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45期 / 2005年01月號
電影新訊

難得一見的寶萊塢風華

印度的電影年產量排名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但台灣卻非常罕見,這次的「台灣vs印度影展」,廿八部電影,讓我們得以一窺印度電影的風貌。 以一九五○年代寶萊塢黃金時期大師作品為主的專題「金光熠熠一回眸」,將呈現當時獲選奧斯卡金像獎的《印度之母》,及講述印度歷史的《愛在烽火雲起時》等影片。 《寶萊塢生死戀》是印度影史上不斷被翻拍的題材,自一九三五到二○○一年拍了不下十次。本次「半世紀的寶萊塢生死戀」專題,找到一九五五年拍攝的同名作品,可以透過兩部片觀察印度寶萊塢電影的轉變。 寶萊塢之外,印度還有雖沒有唱歌跳舞、但卻撼動人心的電影。「空靈深邃的世界」專題包含三部薩雅吉‧雷的作品,及兩部現代印度導演作品,從他們的影片可一窺印度女性世界。 而為與寶萊塢對照,「台灣三廳電影與印度寶萊塢」專題也推出在台灣電影工業興盛時頗具代表性的三廳電影,《秋歌》、《心有千千結》、《純純的愛》等。(田國平)

文字|田國平
第145期 / 2005年01月號
音樂

音樂民族風之吉普賽流浪風情 國家交響樂團「匈牙利揚琴炫技之夜」

音聲清脆、造型雅緻的「中國樂器」揚琴,其實是「舶來品」?原來揚琴與胡琴一樣,都是來自「西域」的產物。NSO一月邀請來自揚琴發源地匈牙利的揚琴演奏家寇帕欽斯基,將與NSO演奏多首西方音樂大師為揚琴打造的精采樂曲,讓樂友們一賞帶著神秘氣息的吉普賽風情。

文字|廖俊逞
第145期 / 2005年01月號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舞蹈新訊

《瞬間之王》展現秦kanoko的舞踏魅力

秦Kanoko本名為武藤利香,生於日本北海道最北端的利尻島,一九八八年加入以北海道小樽市為活動據點的舞踏團體「古舞族阿爾泰」,師承舞踏表演者栗太郎,是日本舞踏大師土方巽的第三代弟子。秦Kanoko獨立演出後,認識從事社會運動劇場的男友櫻井大造,近年來,幾乎是日本、台灣、菲律賓三地長期移動,與勞工、視障團體合作,為「純日本」的舞踏文化發展異地再生色彩。 長期在台灣耕耘的秦kanoko,今年在台正式成立「黃蝶南天舞踏團」,創團作《瞬間之王》,創作動機源於過去對於飢饉的記憶。舞踏表演者靜止不動的身體,是由昆蟲急速飛行的軌跡形成的。就像是一隻可以看到食物逐漸腐敗速度的眼睛一般,一個可以為了一瞬間而忍耐幾百年的身體,對於舞踏表演者而言是必要的條件。秦kanoko嘗試著為那些尚未被社會規範所制約,不被體制所回收的身體與肢體,在現今生活中加以定位。(田國平)

文字|田國平
第145期 / 2005年01月號
達人推薦

日本舞踏表演者的身體,總有勾魂懾魄的魅力

讓人像是親眼目睹精神變化最為劇烈的「變形記」一般,日本舞踏表演者的身體,總有勾魂懾魄的魅力。此番新象文教基金會請來號稱世界文化國寶之一的「山海塾」,於國家戲劇院搬演口碑劇碼《響》Hibiki,已與多年前小劇場戰鬥前輩王墨林邀請日本白虎社來台表演的「狼狽」情境大相逕庭。幸福的有資階級觀眾們,可以坐在穩暖的觀眾席裡,安全地感受日本舞踏表演張牙舞爪的自戀,或是至高神聖的情緒洗滌,我幾乎是眉頭不皺地立刻上網訂它豪華客席一張。 相反地,出身北海道的日本劇場工作者秦.Kanoko,數年前因緣際會來台教授舞踏表演之後,便與另外一位日本野戰之月劇團的導演櫻井大造,在台生根。秦.Kanoko的舞踏表演,像是情緒私傢的珍藏呈現,一切素材均源自生活,與高高在上的「山海塾」截然不同。看這類舞踏「貧窮劇場」的展演,至少不像為了看「山海塾」那樣「失血嚴重」,而秦.Kanoko本人的親和感染,總會吸引一批死忠的劇場同志和觀眾,光是觀察兩者的看戲氛圍,幾乎就有泡熱湯、冷泉般雙重感官收穫。 或許有人會問,幹什麼去看這些塗白臉、幾乎光著身子的日本人,在舞台上擠眉弄眼、扭曲作態?我的理由是,舞踏表演者每一回的當下演出,就像民間信仰的「觀落陰」走一趟一樣,暗黑的儀式肢體,每一吋移動都會令人頭皮發麻、熱淚盈眶。

文字|傅裕惠
第145期 / 2005年01月號
達人推薦

撇開一堆的約翰.史特勞斯,NSO節目逆勢推出令人期待

音樂界難道沒注意,年初一窩蜂排出流水席般的約翰.史特勞斯音樂會,已經成為盲目而泛濫的流行?相形之下,NSO逆勢推出的兩場音樂會,選題別出心裁,曲目可見功底,是最不容錯過的上選。其中簡文彬指揮馬勒四號交響曲和管絃樂歌曲選,來自上海的王凱蔚在上次《大地之歌》中展現雄厚的實力,聽他演唱非常享受。吳青是本土新生代女高音,歌喉清亮優美,但是否能勝任大編制管絃樂獨唱,則待現場分曉。另一場匈牙利揚琴炫技之夜亦由簡文彬指揮,帶來台灣首度呈現的東歐風情,值得期待。 八十歲元老級鋼琴家史蘭倩絲卡,即將舉辦獨奏和協奏曲音樂會,一口氣彈奏三部經典協奏曲(李斯特一號、蕭邦二號、柴科夫斯基一號),註定將成為樂壇傳奇!親自接觸或求教過諸如許納貝、柯爾托、霍夫曼、拉赫曼尼諾夫等傳奇大師的她,相當於活的世界文物寶藏,或許不必期待演出完美,但親賞其風格、詮釋,是鋼琴愛好者難得的機會。 短小精幹的台灣小提琴家曾耿元,擁有精練的技巧與咄咄逼人的氣勢,是國內最值一賞的音樂家之一。這次獨奏會除排出貝多芬、法朗克的經典奏鳴曲外,還有一些罕見曲目如密爾斯坦改編的炫技級小品,讓超技派的曾耿元可以大展身手。

文字|楊忠衡
第145期 / 2005年01月號
數位全閱覽資料庫廣告圖片
音樂 貝里尼《諾瑪》的二三事

你喜歡水晶還是鎢絲的懺情?

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諾瑪女高音,卡拉絲與蘇沙蘭,她們足以稱做「諾瑪原型」,兩人都有二度全曲唱片錄音。蘇沙蘭是安全的諾瑪,她的Top D高音幾乎是全力噴出。卡拉絲演過九十場《諾瑪》,聽過現場的行家,都認為卡拉絲錄得太晚,早期音質更穩定。歌劇迷會自取所需,他們會自行調配蘇沙蘭水晶般穩定、清澄、透明的音質,與卡拉絲鎢絲般熾熱、亢奮、滲透的戲感。

文字|莊裕安
第144期 / 2004年12月號
音樂 音樂新訊

音樂新訊

二胡才子朱昌耀,樂說台灣風情 實驗國樂團這次特別邀請到被譽為「如杯中醇酒」、「弓弓訴人意、弦弦道世情」的二胡演奏家金陵才子朱昌耀教授來台。他柔美舒展、清新流暢的風格,力求揭示樂曲的靈魂內涵。他堅持傳統神韻,也積極追求創新。除了演奏之外,更傾心投入音樂創作。透過外地來台作客的音樂家細心體會,凝聚的客觀印象創作了篇篇詩意的樂音鉅著。 這場音樂會中,朱昌耀將親自登台以二胡與樂隊、二胡協奏曲等形式詮釋他的心血作品,包括:《台灣風情》與《阿里山情話》等。台灣山與海的豪邁、福爾摩沙的萬種景緻,以及那些習以為常的風俗習慣、再親切熟稔不過的山水田園,透過外地來台作客的音樂家細心體會,由名家手中風格細緻婉轉的江南絲絃來描繪,寶島風情在絲絃玉管聲中必然又是一番璀璨的風貌。 用心眼與樂音,黃東裕抒說生命悲歡 榮獲第十五屆金曲獎最佳古典演奏專輯提名的視障鋼琴家黃東裕,即將於台北新舞臺再度舉辦鋼琴獨奏會。從小不向命運低頭的他,在旁人的協助下讀譜練習,聰明的他練習一首新曲並不像想像的困難,求學之後了解樂曲的曲式之後,更是得心應手,普通曲目大約一個半小時可以將曲子背熟,再逐一細部琢磨,這點讓當時在維也納求學時的指導老師都覺得不可思議。 年少時的黃東裕為了不讓別人注意他視障,在音樂的表現上要求精準、快速,來鞏固自我信心,而現在的黃東裕在音樂中不斷地思索、品味,愈發接近作曲家原創精神。黃東裕覺得舉辦獨奏會是個很大膽的事,更大膽的是他要和大家分享、聆聽他的音樂。他曾經在獨奏會中挑戰貝多芬的《暴風雨》及《熱情》兩首樂曲,此次他將首度以舒伯特的《磨坊少年與小溪》、《紡車旁的葛麗卿》、《流浪者幻想曲》等如歌的樂曲窺探其溫柔細膩的情感象限。 實驗合唱團 演唱歐洲經典 今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國際音樂教育年會邀請,代表台灣赴西班牙演出的國立實驗合唱團,將從歐洲帶回來一個大禮物──「歐洲經典合唱巡禮」!這場演出特別邀請馬庫思.胡伯擔任指揮,胡伯畢業於維也納音樂院,現任德國西薩克森交響樂團及保加利亞室內交響樂團總指揮,曾經指揮過多場歐洲歌劇及合唱音樂會,

文字|盧家珍
第144期 / 2004年12月號
舞蹈 拆解東西方舞蹈元素,拼貼舞者生命與記憶

《支離破碎》照見文化差異

《支離破碎》其實是在支解東西方舞蹈的動作,解構成最單純的動作語彙,最原始的動力來源,便可以清楚地發現人類的舞蹈動作因文化的不同所產生的巨大差異。再因每個人的個別特質、個性與不同的生命經驗,重新詮釋與重組。而反映出華人在三個不同國際都市,不同環境下的生活狀態。

文字|田國平
第144期 / 2004年12月號
舞蹈 連續三年製作舞作《白色聖誕》

譚惠貞要問聖誕老公公夏天做什麼?

結合芭蕾舞技巧來創造的現代舞蹈作品,一向是譚惠貞舞蹈創作的特色。在這次的作品中,譚惠貞從《胡桃鉗》選粹音樂出發,加入現代生活經驗與想法重新改編。《白色耶誕》先拋出一個有趣的問題──「聖誕老公公夏天都在做什麼呢?」於是,我們會看到穿著汗衫的聖誕老人在做日光浴,唯一可辨認的是那頂紅色帽子!

文字|盧家珍
第144期 / 2004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