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妻!弒妻!》從女性觀點出發,思考在愛情的原罪中,何謂忠貞?又何謂背叛?(國立國光劇團豫劇隊 提供)
戲劇 發現小劇場的新點子

2004新點子劇展「戰慄」登場

在小劇場具有指標性意義的「新點子劇展」,每年入選的團隊均可被視為小劇場多元發展的樣貌取樣。今年四個入選兩廳院「新點子劇展」的團體,四個編導都不約而同推出媲美電影恐怖大師希區考克、充滿恐怖氛圍的作品,讓寂靜的實驗劇場,今年掀起詭譎的驚駭風暴。

四齣作品包括國光豫劇隊與現代劇場導演合作,強調取材傳統豫劇,融合現代音樂的聲音劇場《試妻!弒妻!》;重現老藝人丰采,賦予歌仔戲新貌的歡喜扮戲團《看不見的朋友》;河床劇團郭文泰以意象風格再現二十世紀劇場大師心靈的《羅伯.威爾森的生平時代》;以及王墨林取材自民國八十八年沸騰一時的社會新聞而創作的《軍史館殺人事件》。

在小劇場具有指標性意義的「新點子劇展」,每年入選的團隊均可被視為小劇場多元發展的樣貌取樣。今年四個入選兩廳院「新點子劇展」的團體,四個編導都不約而同推出媲美電影恐怖大師希區考克、充滿恐怖氛圍的作品,讓寂靜的實驗劇場,今年掀起詭譎的驚駭風暴。

四齣作品包括國光豫劇隊與現代劇場導演合作,強調取材傳統豫劇,融合現代音樂的聲音劇場《試妻!弒妻!》;重現老藝人丰采,賦予歌仔戲新貌的歡喜扮戲團《看不見的朋友》;河床劇團郭文泰以意象風格再現二十世紀劇場大師心靈的《羅伯.威爾森的生平時代》;以及王墨林取材自民國八十八年沸騰一時的社會新聞而創作的《軍史館殺人事件》。

PROGRAM 兩廳院「新點子劇展」

TIME 11.11〜12.12

PLACE 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INFO  02 33939888

國光豫劇隊 《試妻!弒妻!》

位於高雄市的國光豫劇隊近年在翻新傳統豫劇上不遺餘力,除了新編劇目,涉足兒童戲曲領域,更積極邀請跨界人才加入創作。豫劇隊踏入實驗劇場首作,即邀請南部資深劇場人林明霞,以聲音劇場形式創作《試妻!弒妻!》,於傳統豫劇的梆聲歌韻中,開創一條與現代音樂結合的嶄新路徑。

《試妻!弒妻!》從女性觀點出發,思考在愛情的原罪中,何謂忠貞?又何謂背叛?編導林明霞表示,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很相信「命運」,即使在文明的今日,大眾媒體上仍充斥著大量探討命理的節目,但人的作為是否可以宿命觀點概論,人能否改變命運,又愛情的原罪可否被諒解,這將是劇中反覆辯證的課題。

定調為聲音劇場,《試妻!弒妻!》以人聲作為舞台語言的表現媒介,作曲李思嫻融合豫劇唸白吟唱與現代音樂,一如現代歌劇,讓音樂作為情節推展的主軸。表演形式上,導演大量採用歌隊敘事吟詠以營造劇情氛圍,並與文武場演奏交相疊合;演員表演以傳統戲曲的程式語言為底,精練為簡潔風格的肢體。而舞台設計以漂流木搭構的環形劇場,則讓觀眾走入實驗劇場,彷彿遁入時光隧道,回到原始叢林之感。

歡喜扮戲團 《看不見的朋友》

從經營「銀髮族」劇場而起家的歡喜扮戲團編導彭雅玲致力將老藝人的技藝轉化為現代劇場的演出,諸如黑貓雲、吳天羅、李炳輝、謝月霞等老藝人,都在她的劇場裡展現令人感動的生命故事。今年入選「新點子」的新作《看不見的朋友》,是彭雅玲繼二○○二年的《千姿百態畫旦角》之後,再度以歌仔戲題材入戲的作品。

歌仔戲女扮男裝的角色扮演,常常迷惑許多女性戲迷。彭雅玲說:「小時候看電視裡的平劇,有一位叫程燕玲的小生特別俊美,我當時完全不知道那是女人演男人。我的媽媽迷歌仔戲小生楊麗花,有好幾次說她要去台北找楊麗花一探究竟,她不信『謠傳』說楊麗花是女人:一九九一年,我第一次看謝月霞女士演歌仔戲,這個小生在舞台上風流倜儻,迷得我在看戲不久後即登門造訪……我感到驚訝,她們是怎麼辦到的?將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角色扮演出得那麼好?難道身體裡老早就預藏了兩個角色—陰與陽?」

《看不見的朋友》講的就是一個有多重性格,性別的女性內在。描述一個自幼父母管教嚴格的十六歲少女,正值荳蔻年華的她雖孝順,但活潑好動的個性依舊,有一天她佯裝生病,想像有多位分身前來探病。第一位是個頑皮的小花旦,溫婉逗趣;第二位是個文武全才,如小生般的女孩;第三位分身是個直言敢當、不照牌理出牌的女強人。這些不一樣的朋友都是少女內在的化身,只有讓這三位看不見的朋友,自由自在地進出她的生活,少女才能成為完整的自己。

彭雅玲表示,《看不見的朋友》保留歌仔戲的唱、作、唸、表,但完全不是傳統刻板忠孝節義的劇情情節,而在主角內心對不同形象與性格的追求。音樂上,彭雅玲邀來跨界音樂作曲家林慧玲,為優美的七字調、都馬調注入爵士和搖滾等現代音樂元素,填詞或譜曲也都更貼合主角的內在世界。

河床劇團《羅伯.威爾森的生平時代》

誰是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他的作品未曾到訪台灣,但他特出的風格美學卻在劇場界被以「神話」般地談論且炮製著。這位崛起於七○年代的當代劇場大師,一九七一年以一齣無聲歌劇《聾人一瞥》引發當代劇場的革命,其後,威爾森透過極緩慢的動作、建築結構式的燈光及極簡主義的劇場美學,徹底改變了當代藝術家詮釋空間與時間的方式。威爾森的「意象劇場」遂成為全球性的文化現象,對美的極致與精確表現的傳奇性代表。

河床劇團導演郭文泰,偏好演員以沉緩的身形姿態移動,組合意象式的舞台語言,強調統合舞台燈光等視覺元素的總體劇場概念,堪稱承襲了羅伯.威爾森的意象劇場手法。郭文泰挑上羅伯.威爾森為題,雖不像上回挑上莎士比亞令人意外,卻倒也叫人好奇,郭文泰要以何種角度切入這位目前仍活耀歐洲劇壇的劇場導演?

郭文泰認為,羅伯.威爾森是一位視覺詩人,早年作品多以視覺取代語言,演出長度驚人,在他的劇場裡,觀眾總是有足夠的時間去看、聽和想像。他的舞台審美觀,除了來自大學主修建築的學習背景外,年輕時代患有嚴重口吃,也造就他對於「時間」有異於常人的解讀方式。然而,《羅伯.威爾森的生平時代》並不單只呈現威爾森的生平,反就心理學角度,去探討他孤絕的內在世界。停格、倒帶或暫停的畫面營造,使整齣戲更像是一趟超現實旅程,一場羅伯.威爾森的夢境,激盪出觀者潛意識的詩意冥想。

差事劇團 《軍史館殺人事件》

作品中一向強調身體論和歷史觀的編導王墨林,從民國八十八年一樁發生在軍官館、駭人聽聞的女學生姦殺案取材,探討軍史館這個被誇耀了殺人、殘虐、肢解神聖性的地方,如何驅使擔任保衛工作的軍人,犯下殘酷罪行。

王墨林認為,《軍史館殺人事件》在抽絲剝繭呈現殺人事件、殺人動機的同時,欲意面對的是這個世界日益蔓延的暴力問題。他強調,個人暴力行為其實可看作社會現實的反映,從劇中加害者和被害者的身分都如此單純來看,加害者犯罪的動機極有可能是在軍史館內長期觀看南京大屠殺史料,日軍姦殺、殺人砍頭照片的潛意識影響,而這種「象徵式的暴力」,正引領觀眾去思考歷史和現在,一直是反覆如接力般,一絲一縷地相互影響和牽連。
擔任全劇舞台設計的陳界仁,是台灣重要的當代藝術家,作品入選威尼斯雙年展,並獲光州雙年展特別展。陳界仁曾以電腦修改歷史刑罰照片的方式,創作了《魂魄暴亂》(1900-1999)系列作品。爾後又以攝影形式,展開探索「虛假未來」的《十二因緣》系列作品。他對歷史、影像與權力的思考,通過犀利並令人驚駭的影像及裝置,將為本劇帶來更令人怵目驚心的視覺震撼。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