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諾瑪原型」蘇沙蘭的音質如水晶般穩定、清澄、透明。(福茂唱片 提供)
音樂 貝里尼《諾瑪》的二三事

你喜歡水晶還是鎢絲的懺情?

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諾瑪女高音,卡拉絲與蘇沙蘭,她們足以稱做「諾瑪原型」,兩人都有二度全曲唱片錄音。蘇沙蘭是安全的諾瑪,她的Top D高音幾乎是全力噴出。卡拉絲演過九十場《諾瑪》,聽過現場的行家,都認為卡拉絲錄得太晚,早期音質更穩定。歌劇迷會自取所需,他們會自行調配蘇沙蘭水晶般穩定、清澄、透明的音質,與卡拉絲鎢絲般熾熱、亢奮、滲透的戲感。

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諾瑪女高音,卡拉絲與蘇沙蘭,她們足以稱做「諾瑪原型」,兩人都有二度全曲唱片錄音。蘇沙蘭是安全的諾瑪,她的Top D高音幾乎是全力噴出。卡拉絲演過九十場《諾瑪》,聽過現場的行家,都認為卡拉絲錄得太晚,早期音質更穩定。歌劇迷會自取所需,他們會自行調配蘇沙蘭水晶般穩定、清澄、透明的音質,與卡拉絲鎢絲般熾熱、亢奮、滲透的戲感。

PROGRAM NSO歌劇系列《諾瑪》

TIME 2004.12.31 2005.1.2.4

PLACE 台北國家音樂廳

INFO 02-33939664

貝里尼(Vincenzo Bellini,1801-1835)是早夭作曲家有名的典型,一生只活三十四年。在短暫十年的創作生涯裡,大約以一年一齣歌劇,留下傳世的十齣。史卡拉歌劇院入口的兩對石膏像,貝里尼便與羅西尼(G.. Rossini)、董尼才悌(G. Donizetti)、威爾第(Verdi)並列浪漫歌劇的「四大天王」,是這座歌劇院常備戲碼的中流砥柱。蕭邦常拿來與貝里尼類比,兩人都不長壽,都殞於異鄉巴黎。蕭邦創作鎖定鋼琴單項,貝里尼則鍾情歌劇,前者經營夜曲的旋律,經常讓人想起後者的人聲。

優秀劇作家相助,創作之途令人稱羨
貝里尼的音樂之途相當順利,他生在西西里音樂世家,祖父與父親都是卡塔尼亞頗負名望的音樂老師,青少年時代便由他們啟蒙。十九歲入拿波里音樂學院,因為畢業成績名列前茅,贏得發表第一齣歌劇機會。嗅覺靈敏的拿波里劇院經理巴貝亞馬上聘他撰寫歌劇。幸運之神眷顧貝里尼,他的第三齣歌劇接著登上史卡拉劇院,順利越過義大利歌劇界龍門。
拿長他四歲的董尼才悌為例,董尼才悌一生寫下六十五齣歌劇,雖然不少傳世,但密度遠不及貝里尼。董尼才悌出身貧窮,必須為餬口而撰寫插科打諢的輕浮作品。董尼才悌幾乎同時被拿波里劇院經理巴貝亞看上,但他發表第一齣擲地有聲的《安娜‧波蕾納》,貝里尼已處在《諾瑪》的顛峰。貝里尼在拿波里音樂學院的恩師辛格雷利,一直在保護貝里尼不受羅西尼的江湖味影響。貝里尼也將《諾瑪》題獻給辛格雷利,感謝恩師的耳提面命。
貝里尼歌劇生命裡,不可略過的還有劇作家羅曼尼,除了最初與最終的兩齣,其餘八齣都由羅曼尼執筆。創作第九齣《登達的貝特麗彩》時,貝里尼與羅曼尼爭執鬧翻,同時為了要避開與有夫之婦的女高音婚外情餘波,而遠赴巴黎避風頭。貝里尼一直想跟羅曼尼重修舊好,只有失去他的輔佐,才體認他是多麼優秀的編劇,可惜不久貝里尼便因腸胃炎併發肝膿瘍客死他鄉。羅曼尼日後除了為董尼才悌寫出名劇《愛情靈藥》外,便無重要的作品。

雋永而持久的《諾瑪》
《諾瑪》是兩女爭一男的三角戀愛劇,另外穿插征服殖民的家國恩怨,《阿伊達》、《拉克美》、《非洲女郎》、《蝴蝶夫人》都有民族與愛情相互傾軋的糾葛情境。最常與《諾瑪》類比的,莫過凱魯畢尼的《梅迪亞》,因為她們被丈夫反叛時,都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不過諾瑪比梅迪亞來得壓抑。諾瑪的雙重壓抑,首先她是神職人員,身為督伊德教的女祭司,必須是禁慾的。外邦人不能進入督伊德教聖林,一旦觸犯格殺勿論。異教徒波利奧內不只大膽闖入,諾瑪還犧牲貞操,為他生下兩個兒子。諾瑪如何長期藏匿她的兩個兒子,顯示這齣歌劇浪漫多過寫實的體質。
諾瑪的第二重壓抑,就是波利奧內的新歡,竟是自己的閨中密友阿達綺莎。阿達綺莎也是督伊德教年輕一輩的女祭司,幾乎是諾瑪命運的翻版。梅迪亞懲罰她的情敵葛勞潔,讓她穿上染有劇毒的皇冠與禮服,活活腐蝕而死。諾瑪對阿達綺莎則保有同情諒解,這雖然削弱劇情張力,但卻讓悲劇更有崇高感。梅迪亞親手燒死兩個兒子,報復丈夫的移情別戀。《諾瑪》的原著小說,也是她先殺死一個兒子,然後抱著另一個跳崖自殺。
劇作家羅曼尼並不喜歡如此慘烈的安排,他安排諾瑪走向火刑台,洗滌叛國與叛教的雙重罪惡。波利奧內受諾瑪感染,願意攜手與她一起殉情。《諾瑪》鋪排如此節制,首演夜並沒有獲得如期的熱彩,因為它即時的爆發力並不強,但日後證實雋永而持久。《諾瑪》最有名的詠歎調是開場不久〈聖潔的女神〉,貝里尼曾八次修稿,才獲得芭絲塔的首肯。芭絲塔是當年所謂「百科全書型」的女高音,擅長的音域與類型之寬廣,無人能比。

卡拉絲與蘇沙蘭可稱為「諾瑪原型」
連恃才傲物的華格納,都讚美《諾瑪》的純粹精美。十九世紀最有名的諾瑪女高音——麗莉‧蕾荷嫚曾表示,她學唱諾瑪的進度,是在唐娜‧安娜、費黛里奧、伊索笛之後,此番行家之言,顯現這個角色的難度。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伊索笛詮釋者符拉絲塔曾苦練過諾瑪,但最後決定放棄演出這個角色。卡芭葉(M. Cabelle)一九七二年曾在RCA錄過諾瑪,可是在一九八四年的Decca錄音,她卻選擇演出阿達綺莎,而屈居蘇沙蘭(Dame Joan Sutherland)的女配角。同樣情形,她曾演出獨當一面的杜蘭朵,也曾唱過搭配蘇沙蘭的柳兒。
撇開老舊歷史錄音,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諾瑪女高音,應數都非義大利裔的卡拉絲(Callas)與蘇沙蘭,她們足以稱為「諾瑪原型」,兩人都有二度全曲唱片錄音。蘇沙蘭是安全的諾瑪,她的Top D高音幾乎是全力噴出,這個角色最困難的花腔,幾近《魔笛》的夜之后。卡拉絲隨著起伏不定的腰圍與丹田,難免要移調遮醜,很少唱足拔高音域。卡拉絲演過九十場《諾瑪》,聽過現場的行家,都認為卡拉絲錄得太晚,早期音質更穩定。歌劇迷會自取所需,他們會自行調配蘇沙蘭水晶般穩定、清澄、透明的音質,與卡拉絲鎢絲般熾熱、亢奮、滲透的戲感。
蘇沙蘭的指揮家丈夫波寧吉(R. Bonynge)曾說,面面俱到的諾瑪唱將還沒出世。波寧吉以考證《諾瑪》聞名,這番話自有公信。老牌樂評人伊山‧摩迪恩提出,蘇沙蘭的阿達綺莎搭配卡拉絲的諾瑪,最可能重現貝里尼時代的品味。這倒提醒我們,不要忽略阿達綺莎的對比意義,卡芭葉後來選擇此角有她的道理。阿達綺莎如果是諾瑪的接班人與年輕的情敵,一向由露德薇、荷恩、托雅諾絲次女高音擔綱,便顯不出青春嬌豔。跨過千禧年之後,美國女高音瓊‧安德森的諾瑪雖然褒貶不一,但啟用古樂器演出貝里尼的歌劇,倒是啟開嶄新一頁。

 

文字|莊裕安 作家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