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鵝湖》 那在黑暗中逐漸墜落的哀傷
新視野藝術節2018系列報導(三之三)不同於柴科夫斯基唯美哀傷《天鵝湖》,愛爾蘭編舞家麥可.基謹杜蘭的《癲鵝湖》呈現的是暗黑直接的嘆息,故事反映當下社會邊緣人的處境。《癲鵝湖》中沒有華麗的王宮,只有將被拆除的老房;甚至,也看不到童話故事中虛幻的愛情。將這些外在元素剔除後,基謹杜蘭留下原作品中,較為深層的權力關係,並將之放在當代的脈絡中。
不同於柴科夫斯基唯美哀傷《天鵝湖》,愛爾蘭編舞家麥可.基謹杜蘭的《癲鵝湖》呈現的是暗黑直接的嘆息,故事反映當下社會邊緣人的處境。《癲鵝湖》中沒有華麗的王宮,只有將被拆除的老房;甚至,也看不到童話故事中虛幻的愛情。將這些外在元素剔除後,基謹杜蘭留下原作品中,較為深層的權力關係,並將之放在當代的脈絡中。
出身偶劇科班的法國導演吉賽兒.韋安,與德國哈勒偶戲劇場合作的《腹語師的瘋狂集會》中,一群偶戲師與他們的腹語戲偶齊聚一堂,相互交流自己的拿手絕活,而隨著劇情發展,熱鬧歡愉的聚會逐漸轉變為深沉陰暗的私密自白,操偶師彷彿被不知名的內在聲音所控制,說出了不為人知的秘密劇中變幻莫測的複合聲調揭露了表演者笑顏背後的心靈創傷,也喚醒了每個人內心騷動的靈魂。
從二○一三年發展迄今,黃翊的新作《地平面以下》以難民、戰爭議題入舞,邀請旅德日本音像藝術家黑川良一展開共同創作,二○一五年又加入另一組合作夥伴荷蘭室內合唱團,鋪展出十月登場的兩種版本「合唱團現場演唱版」與三位舞者演繹的「原版」。黑川良一的影像,讓生死、存在的問題在影子靈活變動中不斷被引出,有時是靈魂,有時是意識與回憶,有時是火焚,有時是白磷彈爆炸後致命的雨
二○○八年正式啟動的「表演藝術新人新視野創作專案」,迄今已踏入第十一個年頭,多位今日在表演藝術界熠熠發光的創作者,都曾在此專案的扶持下,從搖搖晃晃的新人之姿走上穩健之路。十年更迭,對「新」的定義也不斷辯證思考,邁入下一個十年的第十一屆專案申請條件上,將徵選對象改為「未滿卅五歲(含)的創作者」,不再限制於畢業五年內,藉此機會更加開放地面對年輕世代,燃起不一樣的思辨與影響力。
在德國成立的跨國創作團體「聚合舞」,在國藝會「表演藝術國際發展專案」補助下,展開為期三年的「反向串連 德國台灣國際共製計畫身分」,首部曲《未解,懸》將在十月下旬上演。創作計畫探討身分與文化認同,首部曲《未解,懸》綜合了聯合創作者羅芳芸、陳成婷、鍾志文的家族故事,以聚合體一貫的工作方法坦承、交換、想像,在回憶中檢視自己的身分,從他人眼光去理解自我如何被看待。
只要搭過長榮航空,就會對機艙裡播放的台灣民謠樂曲印象深刻,這些讓旅外遊子熱淚盈眶的悠揚音符,就是出自長榮交響樂團。在德籍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舒馬富斯超過十年的帶領下,長榮交響樂團擁有優秀的演奏實力,至今國際邀約不斷,創下國內樂團出國巡演的場次紀錄。團長張逸士表示:「我們希望以古典音樂為基礎,演奏本土音樂為特色,『立足台灣、放眼天下』,再藉由長榮集團綿密的海、空運輸網路,將台灣美好的音樂,傳播到世界各個角落。」
在《梁祝》的旋律背景下,走進長榮交響樂團排練室,小提琴家蘇顯達在台上拉著感人肺腑的樂段。在指揮莊文貞的帶領下,走走停停跟一般樂團排練沒什麼不同,但放眼望去,就能發現這支樂團年齡層頗有差距。也許不像職業樂團那樣銳利精準,但那種熱切渴望學習和參與的態度,大概是第一次親眼所見。 從二○一六年夏天起,長榮交響樂團首度開辦音樂營活動,接受非音樂科系的愛樂人士報名甄選,以大型交響樂團的方式排練集訓,並且邀請獨奏家於正式音樂廳演奏成果。此舉無非是業餘愛樂人士的福音,誰知道會有那麼一天,能夠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練習、並且身著正式服裝在鎂光燈下亮相? 難捨心中的最愛 團員參加年紀只規定最小十六歲,但最受矚目的,大概就是卅九年次出生的陳博仁先生了。本身學機械工程的他,一九八○年代搭上半導體的波動,在任內讓公司上櫃、上市,並且做到總經理的職位。在事業上叱吒風雲,卻不能忘情心中的兩樣最愛一是開飛機,另一個就是在高中樂隊時期學的小號。雖然工作忙碌,但他在國外出差的空檔,找了小機場學會了駕駛飛機,也買了樂器回家吹。真正專注練習已在退休之後,藉著參加許多社團活動、找老師練習,他終於也進了樂團。「只要我牙齒不崩壞,就會一直吹下去。」陳先生笑著說:「這兩者,是在我年長後追的夢。」 帶著大提琴從馬來西亞跨海來台的胡恩恩,與拉小提琴的劉芝瑄,都是琴藝相當的年輕女孩。在馬來西亞政府國家藝術學院就讀的恩恩,小時候接受鋼琴老師的媽媽啟蒙,初一加入國樂團拉大提琴。但大一讀了藝術管理,反而想念在舞台上演奏的感覺。半工半讀的她存錢來台參加音樂營之後,更確認大二轉音樂系的信念,未來有機會,也想來台灣留學。而畢業才兩年的芝瑄今年已經是第三次參加,本身已在大醫院擔任藥劑師的她,從小就參加表演、比賽,現在也是「醫聲室內樂團」的一員。她說:「小提琴是我的好朋友,拉琴更是我每天都要完成的儀式。」 燃燒年輕時的熱情 和蔡元博、蔡明湫與何宜倫三位好友一聊之下,才知道樂團成員竟如此「臥虎藏龍」。蔡元博從小參加指揮廖年賦所帶領的「世紀交響樂團」,國高中時雖然因為課業暫停拉小提琴,但大學時加入管絃樂團,同時由學生自己發起辦
曾於二○○九年來台演出三個月、近九萬人次觀賞的《極限震撼》,藉由精密的舞台裝置設計及高超的表演技巧,讓台上台下無論表演者或觀眾都激情出神融為一體,是一場超乎想像的瘋狂派對劇場演出。今年升級版《極限震撼+》帶著新增內容再度造訪,全長七十分鐘的演出、包含十一個不間斷的片段無縫融合巧妙銜接,將大自然浩瀚壯觀的神奇力量以劇場形式模擬並具現,將帶給觀眾又一次見證原力、釋放情緒的體驗!
今年的「桃園鐵玫瑰藝術節」,以展演中心為基地,串聯中壢藝術館及市內非典型展演空間,秉持多元劇場的核心理念邀請國內外優秀團隊參與演出或共製節目,高達廿六齣、共計五十場以上不同形式的演出或工作坊,其中更包含了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辦理「TAOasis藝術綠洲」創作徵件計畫所徵集的四檔演出,除了帶給觀眾多元的藝文體驗,也持續滋養藝文創作的成長。
編舞家張婷婷的舞作《既視感》最初發想於潛意識的曖昧處,從3D多媒體版本到今年重製到成為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的國立編舞中心入選作品的純肢體版本,將在十一月底重現台灣舞台。創作過程中,張婷婷不斷挖掘表演者內心的恐懼,要他們以身體訴說心靈曾有的傷,直面生命中的每個選擇,不斷重置自我,與記憶對話。透過身體,張婷婷讓回憶重新述說
由阮劇團製作、李銘宸執導的《再約》,是阮劇團第三屆「劇本農場」計畫的作品之一,描繪在熱炒店一隅,一群約了聚會的同學、同事,那些如同萬年連續劇情節的過往,以及看似要解決卻什麼都無法解決的現在。李銘宸將以四面式舞台,呈現這個上下場繁多、看似流動不止,卻無路可出的浮世場景。
果陀劇場新作《悲憫次神的兒女》由資深劇場導演楊世彭執導,屈中恆與王曉書主演,這個曾為聽障女演員麥特琳奪得奧斯卡影后的劇本,描述聽障人與健聽人之間的磨合過程與愛情故事,楊世彭將以寫意舞台讓男主角的回憶流轉其中,且在視覺部分表現澎湃豐富的靜謐與喧囂的簡約。
台南人劇團導演廖若涵從搭乘計程車與司機聊天的豐富經驗出發,與編劇王健任以集體編創形式,發展出新作《在世界中心叫不到計程車於是改搭Uber》,將述說發生在台北市、雅加達、胡志明市和新加坡的四段計程車故事。而在劇場中如何讓故事完滿串接,敘事視角從一輛車,跳上另一輛車,讓故事在路上流轉徘徊,是此次製作的最大挑戰。
「其實夷希微這個題目,就是沒有題目的意思!」古名伸笑著說。台灣接觸即興與即興舞蹈的資深能手古舞團,今年成立廿五周年,即將在十一月推出新製作《夷希微的凝視》:上半場《夷希微的凝視》是藝術總監古名伸的新作,下半場是由全體團員與現場樂手即興的《亂碼2018》,由編創與即興兩個切面,映照出古舞團長期以來對舞蹈的思考與累積。
組合語言舞團自一九九三成立至今已滿廿五年,謝幕作《如夢,看雲去》將以「演」「展」結構締結圓滿句點。此作亦是藝術總監楊桂娟「舞蹈從書法中探索」系列的三部曲,豐富的跨域語彙,融合國際知名的日本禪性舞者Miyoko Shida經典作品;同時邀請藝術家陳長志以舞團影像史料策畫「後巴別,組合語言」裝置文件展,傳達人生歷經挫折的韌性與淬煉。
將在十月下旬於關渡藝術節演出的《怒》,是蔡博丞於二○一七年雲門2「春鬥」發表的《瞳孔裡的灰牆》全新改版,同樣從一七年內湖隨機殺人事件出發,蔡博丞說:「我想反映的並不是外顯的、對社會狂野的怒吼《怒》將兇狠藏在平靜之中,這些怒氣針對自己,再反向到社會,反思面對社會問題時,自己要選擇站在什麼位置。」
繼兩年前首度赴美洲的「拓荒之旅」,NSO當年的演出讓美國重量級樂評讚賞為文,也鋪下了再度巡演的契機。十一月初NSO將再度造訪美國西岸於四個城市演出,除了準備德奧與法國經典曲目及鋼琴家史蒂芬.賀夫的加持外,也邀備受矚目的小提琴家曾宇謙同行,一同帶出台灣的音樂實力,並在行前特地以「來自臺灣」音樂會呈現出訪曲目,以饗國人。
來自日本的跨界作曲家櫻井弘二,今年剛好屆齡五十、來台廿五年,這些歲月中,他與台灣的流行音樂界、表演藝術界建立了深厚的合作經驗與友誼。這次與合作迄今十一年的朱團一起推出「有一種嚮往」音樂會,選曲在「故事」與「旅程」的主題內展現打擊樂團的多樣化,每一首都標誌了他與朱團一同走過的印記。
擁有十五個會員國的「亞洲作曲家聯盟」今年的大會於十月下旬在台北舉行,以「融合與蛻變」為主題,短短五天內,將舉辦十場性質截然不同的音樂會與兩場論壇。參與作曲家的國度從東亞到西亞,宛如絲路,爬梳縱向的嚴肅音樂創作脈絡與橫向的地域跨越,讓樂迷領略當代亞洲音樂的多樣性。
臺南文化中心從二○一五年啟動「十六歲小戲節」,其中由影響.新劇場藝術總監呂毅新擔任計畫主持人的「十六歲小劇場─少年扮戲計畫」,讓甄選出來的青少年透過戲劇課程培訓及暑期排演,走完戲劇製作到演出的整段流程。今年的成果為《發角Huat-kak》,經過七次工作坊與廿次排練進行身體與聲音開發,因應不同成員特質拋出問題、磨平銳角,自孩子的生命經驗中串連線索編創成劇;演後更帶領學員以即興戲劇的方式走入社區,透過口述歷史與長者互動,也建構了跨世代的文化記憶。
黃翊工作室是一個極具實驗性的職業舞團,繼與機器人冒著生命危險共舞的《黃翊與庫卡》後,很期待他們的新作。科技、藝術、對自我與未來的探問一直是他創作的核心,這次和日本新媒體藝術家黑川良一合作,兩人同時有著革新世界、尋找藝術新境界的特質,當把人類的潛意識折射,成為自不同地方浮現的影子時(可能是牆面、可能是水裡) 我們無法將人體撕裂,但如果是某種程度足以代表自己的影子呢?溶解、糾結、毀壞、牽連,可以發揮的想像就更多了,因此不管《地平面以下》有沒有在二○一六年獲得「國際表演藝術協會」(ISPA)評選為「年度十大最受矚目新作」,我都好想看看這台灣土生土長的編舞家,如何站上世界舞台,創造出讓人眼睛一亮的藝術新語言,以其極精準的安靜,完成舞蹈的前衛與實驗。 文字|馮忠恬 《好吃》主編
去年,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邀請了墨西哥繩索劇團(Colectivo Cuerda Floja)的共同編導荷西(Jos Angel Soto)與安娜(Ana Laura Herrera) 兩位創作者來訪,展開布萊希特劇作《勇氣媽媽》的創作排練和第一階段呈現,今年他們共同工作完成的《勇氣媽媽》,將於十月底至十一月初在「中興文化創意園區」登場,除了售票演出、教育推廣場次,並搭配布萊希特專題講座和「紙.有偶」創作特展外,到場觀賞此作的觀眾,也能選擇購買布萊希特著作套票,或憑票享有十一月「利澤偶聚祭」的節目票券優惠。 一台篷車一家人,在戰火中,奔波來去的勇氣媽媽,不為別的,只要活著、只求她的生意常存;在劇中世界的種種殘酷與現實裡,她的處世之道乃至於孩子們的命運,都使她的所作所為更顯殘酷,也更加「現實」。繩索劇團原先已有屬於自己的《勇氣媽媽》演出,在去年與台灣演員合作時,受邀前來的荷西、安娜,和無獨有偶藝術總監鄭嘉音,也逐漸在此回作品中,加入更多屬於台灣創作者的視野、與社會連結的角度,從不同於原作、也相異於墨西哥版本的面向,切入這個經典的故事與角色。不僅如此,荷西在排練場的玩心和妥善利用道具表現寓言的手段,也為這個看似長久處於困境的家庭和情節,增添了許多詼諧與荒謬的元素。透過這樣的作品,也促進並啟迪青少年對於國際議題的理解和印象。
上個月看完結合崑曲和日本能樂的《繡襦夢》後,對於各國傳統音樂的交流結合就更感興趣了。令人期待已久的衛武營開幕季即將帶來的「不妥協破力DUO BUD」,促成了以韓國傳統樂器為主的DUO BUD樂團和三位由箏、中阮及笛簫國樂家組成的「三個人」樂團二度攜手合作,讓我非常好奇這幾位充滿創作動能的音樂家能激盪出什麼樣的新想法、新聲音呢?怎麼樣能讓傳統樂器跳脫出原有的框架,從傳統元素發展出新的可能,走進現代人群中,我想這是這兩個知名「傳統」音樂團體一直致力於發掘的事情吧。尤其是當伽倻琴碰上古箏,這兩個看似相似卻又不同的樂器,如何在音樂上展現出它們各自的特性,相信也是一大挑戰。解構與建構之間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這即是最有趣之處。 文字|吳孟珊 音樂工作者
新視野藝術節的「節中節」「微藝進行中」,今年已是第三次舉辦,有別於過往與愛丁堡Forest Fringe聯手策劃,多數為外來節目,今年十二項節目中,九項為全新創作,由香港年輕新銳藝術家擔綱創演,扶助本地藝術人才。演出期程則從以往的三、四天增至十四天,場地仍以葵青劇院為中心,不過有部分演出將衝出劇院,以雙腿和車輪走入周邊社區。今年的演出也會繼續探索科技在表演上的應用,隨身聽與手機應用程式將大派用場。
編劇馮勃棣與導演Baboo的新作《神農氏》,看似大書「藥物」與「成癮」,內裡其實在探究人因無力改變外在、只好藉由藥物尋求內在平衡的狀態與依存關係,甚至也包含了對於信仰的詰問。劇本借用「神農嚐百草」的上古傳說,假想這個以吃藥為己任的、因嗑藥而身亡的人物,並將他置放於現世時空,一窺他眼中、腦中的精神世界。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