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國藝會「表演藝術國際發展專案」補助的兩個計畫:「尼可樂表演藝術-台灣國際即興音樂節及國際連結平台計畫」與「莎妹劇團x第七劇場—交換手札,杜斯妥也夫斯基計畫」,分別在十一、十二月演出。前者以「台灣國際即興音樂節」推出「聚焦荷蘭」的主題展演,後者則是接續前兩年的合作,推出以侯孝賢二○○三年為紀念小津安二郎導演而拍攝的日語電影《珈琲時光》為本的同名劇場作品。
台灣國際即興音樂節—聚焦荷蘭
11/21 19:30 台北 國家演奏廳
INFO 02-27491506
莎妹劇團×第七劇場《珈琲時光》
12/1~2 15:00 12/1 20:00
12/6~8 20:00 12/8 15:00
淡水雲門劇場
演奏的瞬間 即是永遠
台灣國際即興音樂節—聚焦荷蘭
「即興音樂」一詞,對於許多音樂愛好者而言,是較其他樂種陌生,更不容易被聽見的類型音樂。它的特殊性,可以用第一位專書討論音樂即興的學者費蘭德(Ernst T. Ferand)為其下的定義來理解:「在無直接而明確的準備下,同時進行音樂創作與演出。」延伸所述,也就是在沒有作曲的介入下,音樂家可透過樂器、人聲甚至一切可能的發聲工具,自由發揮當下的感受與想法,演出的當下即是創作。但「即興」絕非恣意妄為,實際上更需要音樂家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以及嚴謹的樂理知識和應用訓練;另方面,「即興」更常見於古典、爵士、藍調與搖滾等等音樂類型中,差別只在於其運用程度的多寡,因此即興音樂創作一直是國外音樂教育重要的訓練和發展重點。
台荷音樂人即興激盪
今年十一月尼可樂將舉辦「《聚焦荷蘭》-2018台灣國際即興音樂平台國際共製音樂會」,可視為為期三年的「尼可樂表演藝術-台灣國際即興音樂節及國際連結平台計畫」的最終成果展示,此計畫旨在促進台荷雙方在即興音樂上交流學習,透過各國音樂大師與台灣在地藝術家共演,提升彼此音樂視野,也在台灣共同推廣較不受重視的即興音樂。
尼可樂此計畫邀請到荷蘭爵士樂壇巨擘,同時也在荷蘭Utrecht Conservatory任教的馬克.阿班.若茲(Mark Alban Lotz)共同策劃並演出,透過馬克.阿班,更邀請了荷蘭爵士樂獎“Boy Edgar”得主、享譽國際樂壇的大提琴家威爾博特.迪.佑德(Wilbert de Joode),這位長期與自由爵士大師查爾斯.蓋爾(Charles Gayle)和桑尼.莫瑞(Sunny Murray)合作的音樂家,創作能量旺盛,能自由在爵士、古典、前衛、實驗噪音等範疇發揮,偕同歐洲著名的5tet即興樂團小號家費莉絲蒂.普羅凡(Felicity Provan)與新生代樂手Onno Govaert(鼓)、羅傑.亨曼(Rogier Hornman,大提琴)等四位連袂訪台,與台灣即興鋼琴家李世揚、作曲家與古箏演奏家董昭民、前衛/聲音藝術家黃大旺、薩克斯風演奏家謝明諺、定居台灣的人聲音樂家馬克‧范‧湯可鄰(Mark van Tongeren)等人彼此激盪,較勁、聆聽後再造一連串無法複製的演出。
無法預測的驚喜
世界上一般會形容荷蘭即興是種:快速、慧詰、有趣、兼容並蓄、跨領域、常有橫跨音樂類別的演出文化、拒絕非裔美籍在爵士音樂的文化霸權、混亂無政府的傳統與音樂劇場式的製作方式等。那台灣的即興音樂,該如何形容?馬奎斯說:「世界太新,很多事物還沒有名字,必須用手指頭去指。」台灣的即興音樂,必須等著你帶著耳朵,寫入靈魂,來定義瞬間即是永遠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