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2018鈕扣*New Choreographer計畫」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2018鈕扣*New Choreographer計畫」

幾年前去紐約探親,隨喬伊斯劇院常客的家姊去看Bill T. Jones/Arnie Zane Company的舞劇,坐在只賣十元美金的限量第一排座位,和舞台相距不到一公尺,時差睏意也稍稍收斂,黑暗中家姊無預警地指向台上的劉奕伶,「看,台灣的舞者。」天兒,腦中自動冒出台灣之光跑馬燈,講出口很俗,但胸口怎麼轟地發熱?那個當下想必我是無法克制地將舞者人在異鄉每分每秒的努力和種種文化衝擊和體會,都腦補進了眼前每個轉身跳躍。在彷彿什麼都可以透過通訊傳播接收的年代,我相信最真切的感動依舊來自能親眼目睹、親身感受的畫面與氣流。 即便我沒有看過「鈕扣計畫」今年四位旅外台灣舞者演出,甚至沒有看過他們所屬舞團表演,我仍不自覺將前述觀舞經驗帶入,並期盼一個再次親自見證、或者大開眼界的機會。 文字|何曼瑄 博客來「OKAPI閱讀生活誌」總編輯

文字|何曼瑄
第307期 / 2018年07月號
戲劇

貼近時代的翻譯 再現台灣文學經典

阮劇團《嫁妝一牛車》

繼《馬克白》之後,阮劇團再次與日本導演流山兒祥合作,搬演台灣作家王禎和的小說《嫁妝一牛車》,這部台灣文學經典曾被改編成電影與電視劇,卻是首度搬上舞台。作品年代距今有五、六十年,如何找到能與現代呼應的共鳴點,是編劇林孟寰與台語翻譯盧志杰的挑戰,透過細節堆疊的語境、深入呈現女主角阿好的心境阮劇團打造了屬於他們的當代譯本。

文字|陳茂康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藝術節

鄉村與城市的文化滋味 新馬戲暗藏深意

越南新馬戲劇團《城鄉河粉》

由幾位具有傳統馬戲背景、也積極探求新馬戲表現方式的越南創作者們聯手創作的《城鄉河粉》,試圖將北部村莊和南部都市的兩種生活方式相互結合、並陳、碰撞、呈現,以新馬戲的表演形式,呈現越南城鄉之間、新舊文化之間的種種對比和象徵,有著時代變遷之後、經濟發展之後的暗暗省思與回望。

文字|陳茂康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玩戲學藝看演出 創新一「夏」過暑假

臺灣戲曲中心「夏日生活週」

七月下旬起將於戲曲中心舉辦的「夏日生活週」除了有國內外精采邀演節目,也籌辦了說唱、梨園南管及當代馬戲的表演藝術夏令營,與國內藝文團隊如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江之翠劇場、台北曲藝團等合作,針對學生及親子族群設計課程,讓大小朋友在炎炎夏日走入劇場,體會表演藝術的活力與樂趣。

文字|陶維均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舞蹈 2018新點子舞展—微舞作

陰間、垃圾、酷刑 新世代解讀《春之祭》

今年的兩廳院新點子舞展以《春之祭》為主題,在「微舞作」專場中邀來三位新生代台灣編舞家鋪陳他們對《春之祭》的解讀:林素蓮《小姐免驚》探討紅衣女孩犧牲後踏入陰間的歷程;劉彥成《垃圾》提問物件的用與被用「之間」的曖昧過程;劉冠詳從《春之祭》的祭祀聯想到酷刑,而舞蹈與酷刑的本質是相似的,《酷刑姿勢練習》就是透過酷刑來探索姿勢(舞蹈)。

文字|張慧慧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音樂 NSO總監系列「1905」「一千零一夜」

樂章中的密碼 譴責暴政寄望和平

國家交響樂團在六月份推出兩場音樂會,分別名為「1905」與「一千零一夜」,看似數字密碼,其實源於兩場的主題曲:蕭斯塔可維奇以俄國一九○五年革命為主題的第十一號交響曲與李姆斯基-柯薩科夫的《天方夜譚》,兩者不約而同,都蘊含了對暴政的譴責,與盼望和平到來的期待。

文字|張皓閔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廳院迷福利廣告圖片
音樂 經典音樂電影搬上舞台

一樣的月光,不一樣的《搭錯車》

〈酒矸倘賣無〉〈一樣的月光〉這些隨著一九八三年電影《搭錯車》留在台灣民眾心中的歌聲,將再度搬上舞台,以音樂劇形式呈現。這次的製作由歌手丁噹、王柏森主演,曾慧誠執導,陳樂融改編舊曲並創作新曲,也有更貼近當下現況的劇情調整,是近年少見的流行樂、劇場與電影界三方協力之作。

文字|白斐嵐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戲劇 時代對望中的凝視 《媽媽歌星》

跳躍於時空之間的母女情

魏于嘉的劇本《媽媽歌星》,靈感來自女歌星的未婚生子與她在東京歌舞伎町的旅行經驗,描述一對棲身日本歌舞伎町的台灣非法移民母女的世代差異,情節在空間與時間上活潑跳躍,角色則於年代間穿梭自如。導演陳侑汝透過三面舞台,劇本中的台語、日文老歌元素,搭配具有辨識度的環境音效,喚起觀眾對於特定空間的想像與回憶,進一步靠近角色非法移民的處境。

文字|齊義維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戲劇 我城劇場《日常恋襲曲》

在生活的劇變中 認識真實的自己

一場天搖地動中,你會發現什麼?我城劇場的新作《日常恋襲曲》透過一場虛構強震,刻劃天災所造成的人際變化。導演陳培廣將三組情人置入地震場景,看愛情究竟多強韌又多脆弱,「舞台會同時呈現三個場景,當其中一個舞台有戲,觀眾也同時看到其他舞台的角色過著日常生活。」陳培廣說,「三組情人也會機緣巧合地介入彼此,甚至一段關係的終結反而解決了另一段關係的困境。」

文字|陶維均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戲曲 薪傳歌仔戲劇團《斬經堂》

改編「吳漢殺妻」 忠孝之外的當代動機

臺灣戲曲中心「2018看家戲再現」從六月起跑,由薪傳歌仔戲劇團打頭陣,將演出由老戲《吳漢殺妻》改編的《斬經堂》。而原劇近乎「愚忠愚孝」的殺妻情節,如何在當代社會的視角下合理化?編劇劉秀庭表示,由薪傳新團長張孟逸飾演的吳漢之母一角,將讓此劇兼顧合理又好看,複雜的內心戲,也相當挑戰演員的功力。

文字|游富凱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頂尖對決—來互相傷害吧》

前幾年我開始迷上美式現場脫口秀(stand-up comedy),很矛盾的,這種表演形式,內容往往有夠「糟糕」(讚許意味),對我來說卻充滿智慧(?)。 政治正確語言初始要提倡的價值,本來是天經地義,但一轉身就無限上綱成文字獄。說穿了,承認事實才是消弭偏見的第一步(君不見,偏見最深的人,起手勢永遠是「我絕對沒有歧視XXX」)。政治不正確的「地獄梗」笑話,把人不敢說出口的事實掀出來 (很奇怪我們被揭穿內心深處的卑劣竟會放鬆得哈哈大笑),當然隨時都有種遊走剃刀邊緣的危險,但也正是脫口秀的樂趣之一。 就在我已經把YouTube上所有的路易C.K重複看到快要會背,找不到新段子而頓感人生空虛之際,才發現台灣已經有人在這一塊經營得有聲有色。我看過一些博恩的影片,相當期待他的發展,有沒有智慧我不知道,但這場表演肯定會相當「糟糕」,正義魔人可得小心了。 文字|孫得欽 詩人

文字|孫得欽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NSO歌劇音樂會《帕西法爾》

華格納將《帕西法爾》Parsifal稱為「舞台神聖慶典劇」,不但唯拜魯特歌劇院獨家限定,也是唯一為這劇院打造的作品;今年七月NSO樂季壓軸的華格納《帕西法爾》當然必得朝聖,華格納的樂劇或許深奧有距離感,但是一旦深入大觀園,就會死心塌地成為他的粉絲。 《帕西法爾》是華格納創作的最後一部歌劇作品,也是主角的名字。波斯語fal parsi意謂「純潔的愚者」,歌劇沒有英雄氣短,兒女情長,真正的通關密語是:憐憫(Mitleid),主題似乎繞著基督教的聖杯、聖矛、聖餐與騎士;但真正的意涵是從叔本華的哲學觀出發,華格納自一八五四年接觸叔本華的《意志與表象的世界》即在一年內讀了四次,此劇反映叔本華的音樂形上學,音樂的表達無須透過心智圖像和真實的媒介,聲音(tone)是「意志的模仿」,是對意志赤裸的、立即的感受經驗,表達的是意志本身(thing-in-itself),所以具有最高的藝術價值。《帕西法爾》另外扣合佛教的輪迴、個人意志的否定、憐憫與救贖等議題,可說是部(「基」皮「佛」骨的)天鵝之歌。 《帕西法爾》自首演來最為人稱道的,是塑造出一種難以言喻的音樂氣氛,請愛樂者不妨專注傾聽第一幕序曲,十二分鐘長的音樂是個大哉問,聽懂它,全劇就知曉大半了! 文字|張萬苓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博士生、北一女中音樂教師

文字|張萬苓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音樂新訊

穆洛娃、葛雷桑瑪 聯手揮灑絕美樂章

若要選出廿世紀後期幾位最傑出的女性小提琴演奏家,穆洛娃(Viktoria Mullova)絕對是名列前茅。從年輕時期就獲獎無數,拿下維尼奧夫斯基大賽、西貝流士小提琴大賽、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大賽等國際重要比賽之首獎。隨著時間的淬煉,她的琴音益加醇熟,不但音質純淨得幾乎沒有瑕疵,對於樂曲所展現的風格及與樂團間的協調也無懈可擊。暌違台灣近廿年,今年終於將再度來台,不僅帶來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等拿手曲目,更與鋼琴家暨指揮家葛雷桑瑪(David Greilsammer)、歐洲新銳日內瓦合奏團(Geneva Camerata)合作,演出莫札特鋼琴協奏曲與貝多芬交響曲。 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素有「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美譽,曾經兩度灌錄這首樂曲的穆洛娃對其詮釋所展現的音樂性相當高。葛雷桑瑪對於莫札特音樂則情有獨鍾,不但曾以馬拉松形式演奏完莫札特全套鋼琴奏鳴曲,也灌錄、並指揮多部莫札特作品。此次來台,不但親自演奏作曲家《第廿一號鋼琴協奏曲》,更將指揮貝多芬《第八號交響曲》。有別於亞洲巡迴的曲目,台灣將是兩人合作中,唯一一場在音樂會中演奏兩種不同樂器協奏曲的音樂會。

文字|李秋玫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音樂

凝聚向心力 共譜王者之聲

普雷特涅夫指揮 曾宇謙與俄羅斯國家管絃樂團同台

由俄羅斯知名鋼琴家暨指揮普雷特涅夫率領的俄羅斯國家管絃樂團,將於六月初來台演出蕭斯塔可維奇《第十號交響曲》,並邀備受矚目的台灣新生代小提琴家曾宇謙同台,擔綱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獨奏。在曾宇謙心目中,普雷特涅夫是「鋼琴界的王者」,而貝多芬這首協奏曲有著「小提琴協奏曲之王」美譽,更是挑戰重重,指揮、樂團、獨奏將呈現怎樣的「王者之聲」,令人期待!

文字|李秋玫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戲曲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挑戰改編粵劇經典

中國國家京劇院新編京劇《帝女花》

在于魁智、李勝素領軍下,中國國家京劇院又將於五月份造訪台灣,這次除了如往年演出多齣骨子老戲,也將帶來三月在香港首演的新編京劇《帝女花》,改編自唐滌生編寫的同名經典粵劇。在香港可謂共同記憶的《帝女花》,以任劍輝、白雪仙的纏綿悱惻濃情深植人心,但偏於陽剛的于、李京劇版也演出不同於粵劇的法度嚴謹、堂皇氣派。

文字|願良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2018誠品室內樂節

風靡全球的頂尖四重奏天團接力演出 阿特密斯、丹麥弦樂四重奏 壓軸登場!

今年擴大舉辦的「2018誠品室內樂節」,四~五月由國內三組優秀團隊隆重揭開序幕,點燃樂迷對弦樂四重奏的音樂風潮。最後壓軸登場的是首度訪台的德奧天團阿特密斯四重奏與型男魅力組合丹麥弦樂四重奏。當代頂冠的阿特密斯四重奏,將帶來兩套重量級曲目展現天團的一流實力;北歐新銳丹麥弦樂四重奏,則以貝多芬篇幅最大,宛如四重奏聖母峰的作品132,為室內樂節畫下完美句點。樂迷將一睹國外頂尖音樂家的琴藝與風采,絕對是今年最不容錯過的音樂盛宴!

文字|張偉明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音樂劇《天光》 看見客家女性的精神

以屏東六堆為背景 護鄉抗爭中的深刻情感

將於五月在台北國家戲劇院登場的客家音樂劇《天光》,是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的第三次合作,以屏東六堆的客家庄落為故事背景,改編自施如芳與六堆鄉親及文史工作者共同發想的原創劇本。編導試圖利用三代女性角色的對比呈現台灣時代變遷及重大政治事件之下的庶民身影,導演韋以丞說:「希望藉由這齣戲,讓觀眾了解客家文化裡女性扮演多麼重要的角色。」

文字|陶維均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音樂 NSO演出布魯克納與馬勒

赫比希的兩場「豐碑性」交響經典

貝多芬的《D小調第九號交響曲》藉由宏偉形式與深廣內涵所建立之「豐碑性」為其後的交響曲創作築起一道難以踰越的高牆。但後繼者莫不滿懷誠心敬畏地承繼交響曲的創作之路,布魯克納與馬勒都各自為交響曲開拓了新的面貌。五月份,NSO桂冠指揮赫比希將先後獻上上述兩位所創的「豐碑性」交響經典:布魯克納第九和馬勒第二。

文字|張皓閔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數位全閱覽資料庫廣告圖片
音樂 雅布隆斯卡亞鋼琴獨奏會

鋼琴女皇貼近生活 「忠於自我」的音樂魅力

這不是一場遙不可及的女神鋼琴獨奏會,走入其中,你將聽到藝術真實貼近生活的恣意瀟灑。在人生中歷經曲折的鋼琴家雅布隆斯卡亞,在邁入八十大壽這一年演出的音樂會,選擇了賞心悅目、符合自己心境的作品,從生活中的華爾滋、幽默曲、詼諧曲告訴我們:無論年齡,都應在藝術中追尋快樂,沒有妥協。

文字|邱映潔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音樂 走過一甲子的音樂人生

傳奇大師鄧泰山 重現當年比賽經典

備受台灣樂迷喜愛、也經常來訪演出的鋼琴大師鄧泰山,今年剛好屆滿六十歲,在這個特別的一年,他將在五月份帶來兩場音樂會,曲目安排橫跨浪漫各時期的作品,上半場是舒伯特和蕭邦,下半場則為帕德列夫斯基與李斯特,其中將重現當年他參加蕭邦鋼琴大賽第二輪時讓人印象深刻的《流暢的行板與華麗的大波蘭舞曲》及《升F大調船歌》,讓樂迷親眼見證他數十年的積累。

文字|曾柏雄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音樂 華新兒童合唱團歡慶創團卅年

音樂之愛 隨歌聲在世界飛揚

由蔡友藏先生創辦的華新兒童合唱團,今年已邁入卅年,一路以來讓許多孩子藉此接觸音樂的美好,播灑音樂的種籽,曾在二○○四拿下德國布萊梅「國際奧林匹克合唱大賽」伴奏民謠組金獎,巡演足跡遍及全球,更培育不少音樂學子。今年的慶生演出將以台灣作曲家曲目為主,也邀請團員回娘家,讓已經在音樂舞台上發亮的學長姊,與學弟妹同台,呈現傳承意義。

文字|李柏儀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戲劇 結合影像、圖畫與表演

《吶喊吧!!窒愛》 一段畸形的「愛的故事」

曾於十年前以《黑暗裡有光》訪台演出的智利「電影戲劇團」,將在五月下旬在高雄春天藝術節帶來近年已巡迴北美多城、改編自法國作家瑞吉.久佛烈的作品《吶喊吧!!窒愛》,以其擅長的結合影像、圖畫與現場表演的形式,搬演一個逾越道德與法律的畸戀故事,探索當代社會中人的孤立與疏離、日漸消逝的人性本質

文字|陳茂康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戲劇 以動物叛逃計畫 反思人類視角的荒謬

一座《大動物園》 人類社會的縮影

台南人劇團新戲《大動物園》,由導演黃丞渝、編劇魏于嘉聯手創作,以一個動物園中動物密謀叛逃的奇幻故事,隱喻人類社會,也反思人類視角的荒謬可笑。編導將動物園成為人類世界的縮影,劇中由人類扮演的動物角色,將會非常故意地突顯出「扮演」這個行為,讓觀眾盡可能地看見「人類扮演動物」的過程。

文字|陶維均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戲曲 高雄春天藝術節歌仔戲

大團齊聚顯身手 歌仔戲天王的大舞台

每逢高雄春天藝術節,就是歌仔戲迷呼朋引伴、爭睹各團天王風采的好時節。今年除了有明華園天字戲劇團陳昭香的《偷天還春》,秀琴歌劇團張秀琴的《喚魔香》、春美歌劇團郭春美的《聶采霞的心》,還有甫接下國寶苦旦廖瓊枝棒子的張孟逸與薪傳歌仔戲團演出的《夢斷黑水溝》,打磨經年的劇本、歌仔戲精的精湛表演,今年的春藝大舞台,將如何熱鬧精采?且待看官親臨體驗。

文字|陳茂康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