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台灣的聲音帶給世界
NSO「來自臺灣—歐巡行前音樂會」歡慶卅周年的國家交響樂團真的很忙!繼去年底首度遠征美加,三月底又將啟程進行二度歐洲巡演,將台灣的聲音帶到多個首度造訪國家與城市。呼應第一個巡演點「克拉勒國際音樂節」的策展主題「家,甜蜜的家」,NSO相應的曲目,除演金希文為二二八事件而作的交響曲《臺灣》,也邀請台裔小提琴家陳銳,在前五站演出。三月中的「來自臺灣」音樂會,就讓台灣樂迷先聽為快。
歡慶卅周年的國家交響樂團真的很忙!繼去年底首度遠征美加,三月底又將啟程進行二度歐洲巡演,將台灣的聲音帶到多個首度造訪國家與城市。呼應第一個巡演點「克拉勒國際音樂節」的策展主題「家,甜蜜的家」,NSO相應的曲目,除演金希文為二二八事件而作的交響曲《臺灣》,也邀請台裔小提琴家陳銳,在前五站演出。三月中的「來自臺灣」音樂會,就讓台灣樂迷先聽為快。
雲門2每年的重頭戲「春鬥」是國內年輕編舞家競藝的平台,透過與雲2舞者的工作排練,編織出他們看到的當下世界。今年的「春鬥」邀請了近年在國際備受肯定的蔡博丞、曾為雲2編舞的黃懷德與陳韻如上陣,蔡博丞《瞳孔裡的灰牆》用現代芭蕾療癒憂傷,黃懷德《亮》以單純動作表達力量,陳韻如《潛》則是她遁入自我空間的創作。
台南人劇團的「春天戲水」系列來到第四年,從水源市場移師到新北市藝文中心,推出分別由廖若涵與呂柏伸執導的兩檔作品:《海海人生》與《夜鶯之戀》。《海海人生》是編劇趙啟運的原創新作,故事以一位有閱讀障礙、流轉在各種臨時櫃的櫃姊為中心展開,偏於喜劇氛圍;《夜鶯之戀》則是英國劇作家Timberlake Wertenbaker改編希臘神話中被化為夜鶯的悲情公主裴洛美的故事,以古探今。
明華園這次在TIFA搬演的《龍抬頭》,改寫自十二年前的《王子復仇記》,不同於原版著重宮鬥的爾虞我詐、爭權奪利,呈現人性的自私險惡,編導陳勝國這次的改寫加重「復仇」面向、探討愛恨怨仇。《龍抬頭》由當家小生孫翠鳳、小旦鄭雅升與丑角陳勝在主演,三人皆有不少內心戲的詮釋。
看越劇最大的享受就是「和演員談戀愛」,女演員英挺帥氣又不失溫柔深情的暖心氣質,往往能成功詮釋女性理想對象的典型。應辜公亮文教基金會之邀,有「越劇界航母」美名的杭州越劇院,將由鄭國鳳領銜六位梅花獎得主,帶來《紅樓夢》、《西廂記》、《一縷麻》、《孟麗君》、《新獅吼記》等五齣大戲,戲說古今的情與癡。
松菸誠品表演廳的空間特性,適合要求與觀眾親近的室內樂演出,由此出發,從二○一六年推出「誠品室內樂節」,以「弦樂四重奏」為策展主題,今年的第二屆也持續邀請優秀的弦樂四重奏團隊,由Infinite首席四重奏揭開序幕,接著有五度音弦樂四重奏、法國新星范.庫易克四重奏,最後由重量級的艾默森弦樂四重奏壓軸,將以各具特色的詮釋,引領樂迷領略弦樂四重奏的豐富與迷人。
我城劇場的第二齣戲《請你閉嘴!》,就是曾在台灣被多次搬上舞台的Noises off,以一個三流劇團演出肥皂劇的戲中戲手法,描寫台前幕後的人生百態。導演陳培廣當年曾以《大家安靜》之名製作演出,這次再度執導,將融入本土劇元素,轉化成台灣人專屬的獨特笑點,而且將翻玩舞台景片,打造幻覺,帶領觀眾衝破第四道牆,直擊神秘後台。
傳承七代家學的西塔琴名家煦珈康,將三度來台演出,這次他除了在上半場展現家傳拿手的「歌唱」演繹手法,表演北印度古典音樂,下半場還將演繹伊斯蘭教的蘇菲音樂與民間音樂,並將其融入在北印度古典音樂的表演當中。
「雙古圓號之音」音樂會中,北市交邀來兩位擅長自然號的英國演奏家貝利斯和愛德華斯,以復古的聲響演奏海頓與神童莫札特之父的作品,讓樂迷隨著樂音悠遊古樂之中;下半場則一下子從十八世紀宮廷一躍來到十九、廿世紀之交的音樂廳,演出兩首分別由拉赫瑪尼諾夫與理查.史特勞斯所作,濃重豐厚、以「死亡」為主題的交響詩。曲目安排之獨特,待樂迷細細品味。
曾獲金曲與金馬「雙金」肯定,李欣芸更將觸角延伸,不但受邀擔任指標性獎項評審,更將在Bravo91.3電台開麥主持。但多年來,她心中一直有個未竟夢想--曾為多部國片譜寫動人配樂,總有人問她哪裡能買到電影原聲帶?「它們沒有出原聲帶。」樂迷的遺憾也成了她的遺憾,於是她製作了專輯《心情電影院》結集配樂作品,更將結合電影、紀錄片與音樂演出,讓樂迷感受她的創作心情。
在這個展覽中,其實加入了修補的觀念及行動,我們是要用種樹來修補,還是要用種「人」來修補?在殘破撕裂的地景中,植入不同的樹木、植入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樹之間形成一種和諧共生關係,在不同的人之間形成一種和諧共生的關係?不是有某種鄉村人口回流的現象?而且進駐鄉村的人口包括外來者,是要恢復舊日的鄉村?或是要實驗一種能夠適應新時代、由不同的人所組成的新鄉村聚落?
在這十五年裡,國家戲劇院就是撮合我和台灣觀眾(幾乎)一年一度相會的鵲橋,沒有這個舞台,有些作品不能由孕育到出生,有另一些,則不能繼續成長。對於這個我把它視為另一個家的「福地」,言之不盡都是情感與感激。
終於在二○一六年,我又站在了同一個建築下,不過這次是在音樂廳裡面,實現了四年前的那個小小的夢想。看著藝術家在舞台上排練,我站在一邊,變得無比激動。同事們都覺得有些奇怪,平時都見我十分冷靜,從沒如此興奮。那天,在我的請求下,他們幫我拍了這張照片,眼裡滿滿都是幸福和滿足。
柳春春劇社新作《惡童》靈感來自雅歌塔.克里斯多夫小說《惡童三部曲》,原作描述一對八歲雙胞胎路卡斯與克勞斯,因戰爭而被送至偏遠且嚴厲的外婆家,為了活下去,他們將自己化為殘酷本身。導演鄭志忠延續一貫殘酷簡練的美感,兩名表演者扮演主角路卡斯與克勞斯,也分飾其他角色,大量的肢體關係,展現施暴者與受暴者之間的愛戀關係,營造小說中「任何文字都無法形容的天空」。 《惡童》是柳春春劇社繼《美麗》後,第二部精雕細磨的定目劇作品,除了表演之外,劇場的視聽覺元素也別於以往。場域創作者陳成婷將劇作空間擴展至整個牯嶺街小劇場,結合光影創作者林靖雁第一人稱的光線;聲音創作者黃大旺以聲音為粉彩筆,將聲波的顆粒塗在整個牯嶺街小劇場牆面上,化成一幅幅聲音的粉彩畫。
非常期待三月泰武古謠傳唱與佳興部落的《太陽的女兒》音樂會,不只好奇劇場導演魏瑛娟、電影導演陳宏一,和裝置藝術家王德瑜如何合作把排灣族詩化般的歌詞,與太陽的神話,轉化成舞台設計,帶領觀眾進入屏東山裡的部落,聽見他們用動人歌聲唱出屬於台灣的故事。也期待聆聽到佳興部落族人與享譽國際的泰武國小學生們,合唱或一搭一唱,唱出他們的傳統歌謠。音樂總監查馬克.法拉屋樂選擇有別於過去原住民音樂表演的熱鬧形式,回到傳統,以無伴奏,用人聲細緻分部,讓聆聽者聽見排灣族唱給土地的心。因為無伴奏,我們的心靈將更容易被觸動,在和諧的歌聲中,找到安靜的力量,妥善安放我們急躁的靈魂。查馬克.法拉屋樂說,排灣族的歌謠是分享的歌謠,快樂時分享一點快樂,難過時也用歌聲一起分擔。這是多美的世界啊!
台灣原住民族在台灣雖然是少數人口,然而卻是南島文化的承載者,其歷史文化不僅豐沛多元,更可說是世界級寶貴的資產。尤其是歌舞音樂,純樸而優美,早已成為各地作曲家靈感的重要根源。 在今年台北市傳統藝術開幕音樂會中,臺北市立國樂團將以「瘋.原祭」為主題,演出台灣作曲家李哲藝親自走訪原住民族採集素材,以七個族群傳統歌謠為藍本所創作的同名作品。整整六十分鐘的大型合唱,邀請兩位原住民實力派歌手舞思愛、徐帆擔任領唱。此外,更委託作曲家王希文同樣以原住民素材譜曲,創作了《南島奇想》來呈現不同的國樂合奏風貌。旅居美國的知名琵琶演奏家楊惟,也受邀來台共襄盛舉,演奏協奏曲《西雙版納的晚霞》來展現雲南西雙版納傣族的三個生活場景。一場以原住民為主的盛會,將展現兩岸原住民族的多樣風貌。
橫跨古典、現代、流行樂界的長笛小天王上野星矢,生於一九八九年,九歲起學習長笛,十二歲開始接受長笛專業訓練,二○○四年起便以十五歲的新生代長笛家之姿,開始固定於東京與大阪兩地演出。期間,他不斷在多項音樂大獎掄元,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他在二○○八年獲得了第八屆朗帕爾國際長笛大賽首獎。 隨後他與法國大巴黎區管絃樂團合作演出,曾以獨奏家身分與東京交響樂團、捷克愛樂八重奏團與新日本愛樂共同合作。在法國巴黎高等音樂學院就學後,他旅居此地,並經常在法國、日本及歐亞各地演出。優異的表現,使他獲頒日本松方廳音樂特別獎和東京都杉並區文化成就獎。此次再度來台,除了帶來梅湘《黑鳥》、巴爾托克《匈牙利農民組曲》及坂本龍一的《東風》等經典作品,還特地選了久石讓的幾首宮崎駿動畫如《神隱少女》、《天空之城》等主題組曲,風格華麗優雅,多元又創新。
俄國鋼琴家梅尼可夫(Alexander Melnikov)少年早慧,十二歲即與樂團合作演出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協奏曲,同時進入莫斯科音樂院成為俄國鋼琴學派傳奇教師瑙莫夫(Lev Naumov)年紀最輕的學生。即使在學生時期就已經是數個國際大賽的得主,其氣韻生動的演奏實力又深獲鋼琴巨擘李希特(Sviatoslov Richter)的賞識與提拔,梅尼可夫卻並未以「天才」或「炫技」之姿展開他的音樂生涯,相反的,畢業後他繼續追隨薇莎拉茲(Elisso Virssaladze)、史戴爾(Andreas Staier)與許納貝爾(Karl-Ulrich Schnabel)學習。面對音樂始終虛懷若谷的態度,讓他的彈奏風格同時具備了細緻清晰的觸鍵與恢宏大度的格局,在充滿靈氣的感性中亦能創造出有血有肉的個性美。 再次訪台的梅尼可夫,這次準備的蕭斯塔可維奇《廿四首前奏與賦格》正是他的錄音中獲獎無數的桂冠之作,英國《BBC音樂雜誌》於二○一一年將其列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五十張CD」之一。此外,以「幻想」為主軸的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與布拉姆斯《幻想曲》,更是他一向擅長的浪漫時期經典曲目。梅尼可夫會賦予這些作品什麼樣的生命呢?現場演出永遠令人期待
二分之一Q劇場再推新作《流光似夢》,四探湯顯祖,這次著墨的不是被譽為「臨川四夢」的《紫釵記》,而是它的前身,湯顯祖未寫完的作品《紫簫記》。導演戴君芳透過劇中最後獨自面對人生寂寥的女性角色,以點描手法塑造人物,呈現原著想要闡述的「時間」主題。
由屏東佳興部落族人與「泰武古謠傳唱」合作的《太陽的女兒》,以部落女頭目孫江萬花的生命故事出發,導演魏瑛娟編織她出生、童年記憶到成長、戀愛、婚慶,透過廿多首代代傳唱的古謠,展現排灣族流傳五千年的部落生命史;並邀裝置藝術家王德瑜以排灣族文化精神核心「太陽」為意象設計舞台裝置,電影導演陳宏一以有別於傳統「肖像」的形式呈現排灣族人影像紀實。
自拿下馬爾科指揮大賽首獎後,台灣指揮家莊東杰在國際樂壇愈來愈受矚目,應NSO之邀,他將指揮演出「馭火飛翔」音樂會,排出斯特拉溫斯基《火鳥》全曲、梅湘《一個微笑》,更邀請被視為新一代音樂天才的小提琴家拉赫林演出柴科夫斯基唯一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兩位年輕人從各自的舞台上來到台灣相會,在音符的襯托下,他們將乘著夢想起飛。
傳統投影機在蝸牛心偶戲團兩位藝術家克蘿伊.齊娜與潔西卡.嘉貝兒手中,如同有了魔法,通過精細的操作,他們使鳥類翱翔、魚游泳、雞蛋裂紋他倆將帶來台灣的《烏鴉怎麼了》是一齣現代寓言,透過烏鴉的觀點,看待生態破壞、死亡以及遷移等人類議題,童趣之外傳達了對土地的深沉情感與關懷。
改編自日本劇作家福田善之同名作品的《牆壁中的精靈》,敘述主角之父因受牽連被指控為共產黨異議人士,從此不得不躲入家中牆壁以逃避追緝,而主角女孩聽見牆壁裡傳來的聲音,相信那裡面有個受困的精靈。擔綱的韓國國寶級演員金星女,六十年表演人生流轉在傳統戲劇與現代劇場之間,在劇中除了要從五歲女孩演到成為人母,更挑戰演出多達卅餘個角色,表演功力盡現其中。
來到第四屆的大稻埕青年戲曲藝術節,依然以戲曲為基底,讓年輕創作者展開天馬行空的想像,推出四檔分別為歌仔戲、京劇、豫劇、客家戲等不同劇種的作品,挑戰經典加以變造,無限延伸各說各話,還以為戲曲LKK?你真的落伍了喔!
國光劇團的春季公演,標題「不能說的秘密」讓人馬上頭頂冒問號:是有啥不能說的戲曲秘密?三齣青年演員挑大梁的老戲新編《孟麗君》、《春草闖堂》、《新寶蓮燈》,要讓你透過劇情,逐步解謎,人間男女,有情有愛有騙局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