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音樂新訊
布魯克納《e小調彌撒》 純管樂編制唱出虔誠之心
從一八六三年到一八六八年,短短的五年之間,布魯克納一連創作了三部大型的彌撒作品及他的第一首交響曲。這些作品的成熟度創造出他獨特的風格,同時也奠定了大師地位。而這個時期的作品,就以他的《e小調彌撒》最被人們讚賞。 這位浪漫派後期重要的德奧作曲家,出生在音樂世家,從小跟隨管風琴演奏家的父親學習音樂,因此布魯克納不僅以作曲家聞名,在管風琴上的造詣也非常高。由於他本身就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信仰影響他的音樂創作非常大,因此在《e小調彌撒》中,時時可窺見他在宗教與管風琴兩方面所著重的影子。作品中他使用高達八個聲部的混聲合唱及由兩支雙簧管、兩支單簧管、兩支低音管、四支法國號、兩支小喇叭及三支長號所組成的純管樂編制,營造出來的豐富和聲就如同管風琴特殊的「塊狀」聲響一般,不但是非常罕見的編制,也可說是以布魯克納特有的浪漫手法來詮釋虔敬、抑扼、沉痛或輝煌的力量。 《e小調彌撒》將由甫自美國返台的吳尚倫擔任指揮,演出經驗豐富的他曾連續兩年獲選入「世界名人錄」(Whos Who in the World, 2007 2008),現任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指揮。經典曲目加上台北愛樂合唱團及台北愛樂青年管絃樂團的龐大陣容,令人期待。
-
特別企畫 Feature 10位七年級創作者.10封給10年後自己的信
10的三次方告白
根據統計,七年級生將是台灣學歷最高的一輩,也是生存壓力最大的世代。 在就業市場,七年級生已經成為職場主力, 而在表演藝術界,也有一群七年級的創作新勢力正在竄起! 這些未來即將成為劇場中堅的超新星,如何想像十年後的自己? 如何規劃十年後自己的生涯藍圖?對未來的劇場環境又有何期待? 本刊從戲劇、舞蹈、音樂三個領域中, 邀請十位各領風騷的七年級創作者, 站在聚光燈下的他們,即將改寫表演藝術版圖, 請跟我們一起預/遇見十年後的他們, 見證曾經無所畏懼的青春,熱血與夢想!
-
演員的庫藏記憶
海上花絮(上)
天黑了,風大了起來,分不清看到的是雨還是浪。我換了乾衣服,把晚餐倒進肚子裡,躺在床上左右搖晃著,睡不著,聽到大浪打到鐵船殼上,船在亂浪中,震動著向前挺進,我覺得我們的船好堅固。隔著窗戶往外看,什麼也看不見,十九年的老船了,沒人幫得了我們。
-
講古—舞思舞想
即興與我
時間剎那稍縱即逝,每個人在每個當下有著什麼樣的身心。身體執行起心動念之間的決定可以有多準確,身體動作的運作又處處充滿了超越理性可以理解、感性可以體會的枝微末節;身與心在觀眾圍繞的表演場域中有如羅馬競技場中肉搏獅子的戲碼,起手無回起手無回!活生生、赤裸裸地就像走在下面就是深谷的吊索上,每一步都得準確,這是我為自己訂下的目標。
-
藝饗天開
不要什麼都搶頭香!(中)
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飛快地衝過去搶牌子,我拔得頭籌搶到頭香!這時,警察才過來要把他「護送」下台,我們沿路扭著、抓著、搶著那塊屬於他的牌子,直到下了舞台到前方的草皮區。現在想想,我幹嘛去搶這個頭香呢?
-
柏林
「暢游者」劇場藝術節 展現年輕創新活力
「暢遊者」藝術節是德語地區很重要的自由獨立劇場藝術節,年輕的劇團在此發表創作,由資深劇場人擔任「教練」,給予適切的專業指導。今年的藝術節自三月十日於柏林起跑,七齣來自不同都市的嶄新製作參與演出。這七齣製作都展現了年輕人跨界的野心,偶戲、多媒體、裝置藝術、行動藝術都可在這些創作裡看到。
-
倫敦
Comic Relief 喜劇照亮倫敦城
Comic Relief是個自一九八五年由知名喜劇演員編劇家Richard Curtis和Alexander Mendis發起的慈善活動,目的是希望所有倫敦人做一些有趣的小事或小小的改變,然後能夠有所貢獻、幫助他人的生活,尤其是幫助英國以外或非洲國家為主的慈善活動。自那時起,每年三月英國頂尖的喜劇演員便齊聚一堂表演,由英國國家廣播電視BBC轉播。而今年除了喜劇表演,還有其他許多活動不斷電地接力,就連時尚設計師Vivienne Westwood也加入設計T恤義賣的行列,使其成為全倫敦入夏前最活躍的活動。
-
巴黎
紀念「巴黎公社」一百四十年 互動戲劇體驗當年歷史
發生於一八七一年春天的「巴黎公社事件」(la Commune)(註1)是法國歷史中知名的革命事件,人民自發地組成自衛軍的武裝部隊,並成立自治委員會,企圖實現民主、無階級的理想,但卻遭到政府軍血洗「平定」。今年適逢事件一百四十週年,除了巴黎市政府推出紀念活動(註2),劇場也有相關演出,讓觀眾在參與演出中體驗當年歷史。
-
北京
大隱劇院 高調布局全中國的戲劇院線產業
藏身在北京重要商業區的「世貿天階」裡,「大隱劇院」以專業話劇劇場自我定位,由台灣設計師黃展春設計的空間,精細考量音響需求與中西劇場文化歷史,打造為可以「自然聲」表演的劇場。然而才開幕不到一年的「大隱」不僅是一座作風低調的豪華劇場,事實上是大陸第一個高調地企圖以「院線」方式開展營運的戲劇產業品牌的「旗艦店」。
-
上海
毛威「國語清口」談醉事 置入性行銷無所不在
當初捧出「海派清口」周立波的關棟天和孫徐春,近期再度推出「毛威的國語清口」,盼能再現高潮,分得票房大餅。但在毛威最近演出的《喝酒這點事》中,不僅演出場地張揚地擺出知名酒廠大酒瓶,連演出過程也不時地進行「置入性行銷」,這樣的演出真的能贏得觀眾青睞嗎?
-
戲劇
戲中戲中戲 刻畫京劇百年史
為敷演京劇百年風華,國光劇團新戲《百年戲樓》,首度嘗試以舞台劇的形式,邀請新生代編劇趙雪君、現代劇場編導周慧玲和藝術總監王安祈共同編寫劇本,運用「戲中戲中戲」的手法,刻畫京劇發展中「男旦盛行」、「海派京劇」、「樣板戲」三個不同時代的樣貌,由京劇演員現身說法演繹京劇百年歷史,也是從京劇視角觀看、見證民國的百年史。
-
舞蹈
群星年度競技 一覽芭蕾的經典與創新
每年的芭蕾盛宴「國際芭蕾舞星在台北」今年已經來到了第五屆,除了一樣邀來各大名團的明星舞者展演精采經典舞段,主辦人王澤馨更特地請舞星們也帶來他們的現代芭蕾舞碼,讓台灣觀眾一次盡覽芭蕾的經典與創新的繽紛多姿。而這次更同時邀請了韓國環球芭蕾舞團的舞劇《沈清》,王澤馨希望透過這個演出,讓台灣觀眾了解,「東方人也可以把芭蕾跳得精采又好看!」
-
焦點專題 Focus
十個面向,讓你認識手風琴
手風琴是怎麼演變來的?它是不是有很多種類? 它的發聲原理和構造是什麼?怎麼能夠有那麼大的音量? 還有還有,手風琴的指法和鋼琴一樣嗎? 左撇子或右撇子拉起琴來有沒有影響?眼睛瞄不到琴鍵要怎麼彈? 您對手風琴的所有疑問,讓十個面向的解析來清楚地回答!
-
音樂 將與英國室內管絃樂團訪台演出
希拉蕊・韓 成功拓展創作與欣賞的兩端
兼具才氣與美貌的新一代小提琴偶像希拉蕊.韓,除了以灌錄的專輯來證明自己的實力,更擅長以網路與樂迷保持密切互動,也以邀請廿七位作曲家為她創作安可曲的方式,推介現代曲目也自我挑戰,成功地拓展了創作與欣賞的兩端。四月她將與室內樂天團級的英國室內管絃樂團一起訪台,令人拭目以待!
-
音樂 德國擊樂教父與NSO合作
薩德羅 敲擊雙琴演米堯名曲
德國擊樂教父薩德羅這次應邀訪台,將與NSO合作演出法國作曲家米堯的《馬林巴琴與鐵琴協奏曲》,演奏者必須同時演奏馬林巴與鐵琴兩種不同音色的鍵盤樂器,有時候演奏者必須要將鐵琴的踏瓣踩著,讓它的殘響與馬林巴的聲音交疊,交織成特殊的音響。
-
戲曲 搶救老戲 復刻重編
李寶春精心錘鍊 演出老戲的現代精神
文武老生李寶春的「新老戲」系列是他的金字招牌,標榜以現代精神體現傳統京劇的樣貌及精華唱段的寓意。這回的演出邀請京劇界名角孫正陽、楊燕毅、王豔、黃宇琳、田磊,排出的劇目堪稱是瀕臨絕種的保護類老戲,包括《巴山秀才》、《鳳還巢》、《斷密澗風雲》,及兩岸首次演出的《渭南之戰》。
-
戲劇
一切都是有感而發
既然題材取自國外,票房的訴求又落於兩位知名演員身上,若真「屈就」於該劇的生死主題,而一切傾靠精簡的劇場語言,那麼在城市舞台這樣容納千人的觀賞距離下,戲味真是顯得淡了些清淡口味不是不好,而是究竟留給了觀眾什麼樣的記憶和印象。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為在音樂中聽到感知的過程 所以緩慢
一九六○年代開始作曲生涯的史提夫.萊許,被眾多媒體讚譽為「最偉大活著的作曲家」、「這時代最具原創性的音樂思考者」、「少數被認為改變了音樂史方向的活著的作曲家」,其樂壇宗師地位無庸置疑。他不但是極簡派音樂的代表人物,也是當前流行的電子音樂作曲家心目中的教父級人物與靈感來源。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在現代科技中 發現古老生命的律動
萊許曾在一九七○年夏天遠赴非洲迦納,向當地的Ewe族學習打鼓,發現在Ewe的傳統擊樂重奏中,由數個不斷重複及不同長度的節奏模組在不同的拍點上一同演出,這種合奏效果和他先所前嘗試運用音樂相位偏移所造成的聲響效果非常相似。這次的學習之旅,萊許印證了自己的創作思考方式,他在磁帶音樂技術和非洲迦納音樂中,找到了連結。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希伯來語入樂 啟動身世的共鳴
身為猶太人的史提夫.萊許,雖然沒有經歷過歐洲的猶太人受迫害悲劇,但仍感同身受地、結合自己的生命經驗與想像,打造了獨特的經典之作《不同的火車》,鋪陳他對猶太民族命運的感懷。而凸顯他猶太血緣的作品,還有將希伯來文的《聖經》詩篇編織入樂的《詩篇》,透過詩句本身音節的重複,也營造了獨特的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