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國片「春天來了」,好演員在哪裡?
尋找下一位台灣電影巨星!
二○○六年,國片總觀影人次攀上近五年來的高峰,這個令人振奮的現象,更讓不少影人相信低迷已久的國片已經逐漸回春。但是,除了已經有資金的投入,國片的製作環境,還亟需有實力的演員,而訓練有素的劇場演員,是否可能成為未來的「國際電影巨星」?!
-
特別企畫 Feature 過來人說話 從舞台到電影鏡頭的演員心路
戴立忍 放下「劇場」回歸真實自然
問戴立忍:「你所受的劇場訓練對電影演出有沒有幫助?」他哈哈大笑:「完全沒有!」這牽涉到台灣電影的新寫實主義取向及表演的本質。關於表演,戴立忍形容自己從電影回到舞台,他採取與劇場人迥異的方式:他不暖身,他無法不穿鞋,而且不化妝。「化妝會讓人意識到要表演了!」戴立忍將表演和生活的界限拉近,以更自然、更融於內而自發於外的功力呈現所謂演戲這件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導演說話 「我要先愛上演員,觀眾才會愛!」
電影《一年之初》的導演鄭有傑,在片中用了大量的劇場演員,甚至劇本的創作靈感,也是因為看了劇場表演激發出來的,鄭有傑說明他的選角原則:「如果我喜歡,觀眾才會喜歡,我要先愛上演員,觀眾才會愛。」
-
特別企畫 Feature 經紀人說話
有實力,也要有伯樂
劇場演員需要實力,也需要伯樂。圈內目前主要經紀劇場演員的經紀公司有李烈經營的影一事務所,去年正式進軍經紀的表演工作坊,以及簽下趙自強、劉亮佐的齊石經紀公司,每家公司的依照經紀人的性格和操作模式不同,旗下的演員都有不同的發展。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如夢之夢》顧香蘭到《色,戒》第二女主角
朱芷瑩:第一個鏡頭,永遠不是我最好的表演
「我的表現是越來越好的,因為我必須有第一次失敗的經驗,才知道第二次該怎麼迅速的、猛烈的進步。」朱芷瑩說,因此有導演說她:「是個Take得越多,演得越好的演員」但拍得越多,底片、場租就要花得更多,當然無法無限制地磨戲,她苦笑說:「我這種特質,對控制預算的製片而言,應該會很痛苦,很想把我敲昏吧!」
-
特別企畫 Feature 幸運展星途,但是…
莫子儀:以後想待的地方,還是劇場
這幾年,持續的作品露出,以及加入經紀公司,讓莫子儀擁有比別人更多選擇影像演出的機會,但他說,還是比較喜歡在劇場工作:「我一直覺得自己是演員,一個劇場出身的演員。我願意參與不同媒介的演出,但我的所學跟以後想繼續待的地方,都是劇場。」。
-
特別企畫 Feature 要讓人看見「好演員,這裡就有!」
黃健瑋:當演員,就要像蝙蝠俠
遊走於劇場與電影兩種媒介,「我沒有什麼調適的問題」黃健瑋說。他直率地表示:「專業演員這件事在台灣還不成立。」但即便無法撼動整體產業「不把表演當專業工作」的態度,黃健瑋認為自己和其他同輩演員能做的,「就是演示一種表演格調,把一種表演的標準呈現出來,告訴別人:好演員,這裡也有。」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源自劇場的電影「蔡氏家族」
因為真實存在,所以表演更難
談起陳湘琪,我們不太會記得她出身劇場,只會想起她拍過不少電影,而且導演都是蔡明亮。 和同一個導演合作這麼久,不膩嗎?她說:「我們平常就像生活在一起的家人一樣,生活在一起,吃飯在一起,可能聊一些風花雪月的事情,但是就是因為這樣的生活,我們會慢慢的好像有了同樣的血統,長得越來越像,好像有了蔡家人的臉型一樣。」 陳湘琪與蔡明亮,這對像家人般的工作夥伴,前後合作六部電影,而且往後也會繼續合作下去,如果再加上李康生,電影圈就會有一個獨屬於蔡明亮的電影家族。 找回蔡明亮的根,我們會發現,這個「家族」竟也是來自於劇場。蔡明亮在文化大學畢業後,從事了多年劇場工作,《房間裡的衣櫃》等作品,也都是當時十分重量級的創作。看過這些作品的人,或許會知道,他早在二十多年前,已經在不斷處理他創作的母題:寂寞和愛情,不同的只是表現的形式與方式。最近電影《黑眼圈》的馬來西亞籍女演員蔡寶珠想重演這部戲,蔡明亮回顧自己的舊作,笑說當年寫的這些戲「哭太多」,用了太多外在的戲劇元素去表達內心的情感,「現在做的話就不會是這個劇本了。」 對比《房》劇和蔡明亮的電影,正好是兩個極端,即將上映的《黑眼圈》,沒有幾句對白,也沒有幾場哭戲,卻讓人反覆體驗愛情的甜美與失去愛情的苦楚。他認為,在電影裡是燈光、場景、演員等不同狀態醞釀出不同的氣氛,不該去討論演員的演技好或不好,因為他電影裡的演員是真實存在在那裡的。 就因為真實存在,所以表演更難。 蔡明亮說,在學校學的莎士比亞還是在他的作品當中出現,但是對於角色的刻劃,他已經藏到演員的底層,那是觀眾不需要看到的。也因此,我們很容易在蔡氏少有戲劇動作的影像片段中,想起「戲劇」,更常想起真實人生。 陳湘琪為了這部戲演馬來西亞看護,學會怎麼幫植物人擦澡、換藥,還要融入當地生活,快速拾起當地人的各種生活片段,進入她的「角色」之中。她不再需要為劇中角色思考「從哪裡來,去哪裡」,但是如何真實地存在在這裡?就是她身為「蔡氏家族」一分子,最大的功課。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貼身看大師:愛古董強忍背痛,對舞台超級講究
喔,原來這就是「羅伯.威爾森」!
從剛下飛機,到目送他走進離境大廳,這位如巨人般的龐大身影其實總有著隱藏不住的疲憊。然而在短短四天三夜的行程當中,羅伯.威爾森完全沒有高個子常見的垮肩駝背,他總是挺起身軀、步伐穩健,右手輕輕按著背後腰部的痛處,腦筋清楚地朝著他要前往的每一個目標邁進,雖然如他自己所言:「我是個慢慢來的人,所以連演講速度都很慢」,但帶著些許嚴厲的尖銳眼神與不疾不徐的肢體動作,威爾森的舉手投足都有著如貴族般的優雅大氣。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戲劇-瞄準「九七回歸十週年」
三齣戲 從內到外的歷史考題
不約而同地,香港藝術節三齣由香港在地劇團或跨國製作的戲劇作品,瞄準了歷史與人心的變遷,提出戲劇性的觀察心得: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天工開物.栩栩如真》以物出發,探尋歷史與每一個個體自身的關聯。樹寧.現在式單位《留著愛》則以電影中演員與觀眾的感情關係,透視歷史人生。中國導演李六乙與日本戲劇家平田織佐合作的《下周村》則是一齣中、日合寫的寓言,包含了李六乙與平田織佐對歷史與人的共同心願。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舞蹈
絕美「聖獸」 舞出神聖方圓
西薇‧姬蘭與阿喀郎.汗攜手合作的《聖獸》Sacred Monster 無疑是今年最為人矚目的舞蹈界盛事。以金童玉女形容這兩位舞者,仍嫌太尋常。無論是姬蘭或是阿喀郎,都以奇特、炫目、近幾完美的演出,一再帶給觀眾驚喜,並在國際舞壇上各自建立不可動搖的地位。這次攜手合作,更加上同樣次次撼動國際舞壇的台灣編舞家林懷民,不禁令人屏息以待。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舞蹈
不斷Crossover的香港當代舞蹈生涯
香港的文化身分,似乎不斷在演變,亦不斷從一個範疇跨越至另一範疇。其實,香港的現代舞蹈發展及其景觀,也一如這段文化歷史,每一代均不斷重新定義它的涵蓋範圍,並且從不同的跨界手法(crossover)演進中,擴展及至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香港藝術節製作屬於「香港」的「我的舞蹈生涯」,便不單只是為香港的舞蹈發展史建造一個里程碑,而是更真切地讓我們看見香港一直以來百川匯海的舞壇景象。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旅遊-親身體驗香港的文化氛圍
不可不遊!五個香港文化人熱點
到香港看香港藝術節,也可順便一遊香港文化人的活動場所,體驗香港文化人的聚會空間。本刊特邀曾任《明報》記者的「劇場組合」戲劇文學部藝術拓展經理潘詩韻,專文推薦香港文化人所喜愛出沒的地方,在這五個好所在,說不定可以看到你心目中的香港藝文明星唷!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廢棄抽水廠,變身藝術舞工廠
這個座落在史普雷運河旁的空曠工廠可大有來頭,早在一八八○年,它是由柏林政府水利局蓋的第一座創新系統之抽水廠。歷經歷史煙塵,在民間資金與多位藝術家的努力下,今年九月以藝術空間「放射系統 」的新姿態現身,當紅編舞家莎夏.瓦茲應邀擔任榮譽藝術評議主席,帶著舞團進駐,成為柏林新的藝術灘頭堡!
-
藝視窗 News
台灣交響樂六十年展風華 有聲有色
台灣交響樂六十年展風華 有聲有色 為了記錄交響樂團在台灣六十幾年用音符寫下的歷史,國立臺灣交響樂團主辦的「總統府文化臺灣特展──交響樂團在台灣~揭開春天的序曲」將透過交響樂團、作曲家與指揮的心靈與視野,呈現台灣交響樂發展為環環相扣、兼容並蓄的成果。此次展覽共分為「交響樂團在台灣」、「國臺交走過一甲子」、「那一夜盛況空前」、「與交響樂對話」、「台灣交響樂歷史走廊」、「樂團風雲際會」六個展區。活動將從即日起展至二月十六日,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更將於二月四日當天早上,於總統府前廣場舉辦「揭開春天的序曲」戶外音樂會,讓民眾聲色兼具地體驗交響樂團在台灣走過的痕跡,並用音樂來揭開春天的序曲。(廖俊逞) 挑戰布拉格國際舞台 PQ展甄選名單揭曉 四年一次的布拉格劇場設計展PQ(Prague Quadrennial),今年「國際學生設計展」與「劇場藝術節」作品甄選名單於日前公佈。今年的指定創作,以希臘喜劇作家亞里斯多芬的《鳥》為文本,最後舞台設計由中山大學劇場藝術系林佳靜與曾葦杭,以工廠和遊樂場結合的巧妙創意勝出;燈光設計由台大戲劇系許家盈,以奇特的透視感和豐富舞台層次贏得評審青睞;服裝設計則由中山大學劇場藝術系朱家宜與洪韻頻,以「台客風」拿下參賽資格。這三組不同領域的獲勝者將組成團隊共同為台灣出賽。 此外,在展場設計部分,由雲科大團隊設計的作品出線,白色主色調配上台灣傳統紅燈籠,整體外型形似台灣地圖,內部動線和展場空間充分運用,從裡到外都有台灣色彩。自由參展部分則從一○八件交件作品中,挑選出十九件參展。今年PQ大展將於六月十四日至二十四日在布拉格展開。(廖俊逞) 「風景-劉振祥攝影展」 看到演員的思緒 「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在登場前的後台,演員的心境是怎樣的波濤洶湧,如何把十年功化做十分鐘,思緒及動作在他們之間不斷騷動與流竄?國內知名劇場攝影大師劉振祥捕捉流動的一刻,將剎那化為永恆,擷取演員精華,透過影像重新召喚「後台風景」。「風景-劉振祥攝影展」即將在本月起至二月底止於誠品劇院生活店展出。(廖俊逞)
-
藝術家的OFF學
羅布水上霞光(下)
「走到哪兒就躺到哪兒。」這是偉大探險家的豪情與胸襟,嚮導如是說,他為余純順點上的香煙立在碑前燃燒裊裊。我心裡輾轉著馬可波羅、法顯、玄奘、斯文赫定、斯坦因等與羅布泊相繫的偉大旅行家名字彷彿聽見湧動的水聲嘩啦漫過空曠靜寂的大地,天際處霞光粼粼。
-
一本藝術經
董俊良 以藝術讓科技更完整
喜愛音樂的多普達總裁董俊良,不止將自家手機產品結合莫札特桌布與鈴聲,讓科技展現出藝術面,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更是絃音不斷;他與兒子一起上小提琴課,發覺音樂讓小孩子學會專注,自己也透過這個發現,也深刻體會到專注成就一件事情的美好與可貴。
-
專題
紅酒與表演 Fa人生中的變與不變
十九歲就立定志向當專業演員的Fa,除了是少數能以演出費平衡生活的劇場演員外,另一個身分是開班授課的品酒師但他說:「表演是工作,紅酒是生活」,堅持二者不可混為一談,但還是有共通點:跟隨著劇組伙伴,像跟隨一瓶酒帶你去到另一個位置,整個過程與相互關係是活的;像瓶正打開的紅酒,味道活脫脫地一直在變化中。
-
專題
盛鑑 與紅酒一起華麗冒險
曾是《慾望城國》裡讓吳興國被亂箭射死的仇人之子;也是《閻羅夢》中的力拔山河的西楚霸王及文弱憂鬱的李後主;更還是經典荒謬劇作《等待果陀》中的流浪漢;以及前衛新戲《水滸傳》中,九個男主角之一。這些精采的演出經驗,讓盛鑑的表演張力益發精準,看他演出,或許觀眾們也能相比為與豐富美酒的一次相遇。
-
專題
朱中愷 耽溺紅酒與爵士的戲劇張力
資深爵士樂評人朱中愷,除了是經驗豐富的媒體工作者,也是音樂圈內知名的紅酒迷,更蒐藏了不少經典紅酒,而嗜好爵士樂與紅酒的他,更是從兩者中都享受到多面向的戲劇力量:「如果沒有音樂和酒,來消解生活中的煩,我可能會工作大潰敗。」朱中愷的肺腑之言:「紅酒也讓我知道什麼酒適宜搭配巴洛克音樂或霍洛維玆的鋼琴曲,體會另種平衡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