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傳統有些不同的第三幕換景,由寶藍色的酒店透光布幕,瞬間幻化為人去樓空……彷彿同時呼應著剛剛劇中「劇」的結束、還有正在上演的三角戀情如夢般「戲」般既浪漫又脆弱、寂寞的交替,更同時揭露出現今時空的「舞台」……導演托比亞.李希特在此漂亮地寫下充滿人性矛盾與人生哲理的新經典。
德國萊茵歌劇院與NSO—《玫瑰騎士》
6/29~7/2 台北國家戲劇院
《玫瑰騎士》這歌劇曲目裡經典中的經典終於在台灣「首演」了,共同演出的德國萊茵歌劇院根據的還是最經典的奧多.宣克製作版本(註)。這實在很“NSO”,又太不“NSO”了!?很“NSO”的是,NSO再度成功地挑戰高難度的經典作品;不“NSO”的是,NSO這些年「經常性」地在國家音樂廳演出「實驗口味」的歌劇後,「移駕」到國家戲劇院竟演了這麼「原汁原味」的經典製作!
歌劇演員各自精采
筆者珍惜此良機,特地觀賞了由兩組不同聲樂家擔綱的兩場演出。飾玫瑰騎士奧克塔文伯爵的卡塔齊娜.昆齊歐最令人激賞,她的扮相優雅高貴,演技生動自然;最迷人的,是她顯然受過長年嚴謹訓練,又深知如何聰明運用的圓潤嗓音。昆齊歐不但有次女高音特有的溫暖音色,在許多對任何次女高音而言都算困難的高音域及長的高音樂段,她還擁有比女高音還要華麗的色彩。安妮特.賽特根的奧克塔文則對似懂非懂世故、血氣方剛、十七歲年少貴族的敏感尷尬易變心境,多有戲劇性著墨。
飾歐克斯男爵的兩位男低音,也有值得玩味的對比;華特.芬克的男爵世故勢利,卻不失士紳的穩重;拉斯.沃特的歐克斯則是自戀自大、自以為是的輕浮「土」紳。另外,在音域廣度上,原本史特勞斯給這位男低音寫的就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能唱低音譜號下加兩線C的男低音通常不大可能同時能唱上加三間的f;反之亦然。而這次來台灣演出的兩位就正好是不同典型的男低音,他們各用不同的方法來巧妙地解決這個難題:芬克展現厚實的聲樂功力,尤其是第二幕最後的長低音 ,真是live 難得一「聽」的過癮;沃特則是集戲精與樂精於一身,將音樂的節奏韻律、語文的吐字用韻與劇中人物性格精采地融合把玩。
另外,卡洛.威爾森所詮釋元帥夫人的熟女心境,不論是驚於面對鏡中真實的歲月催人、眷戀於貪歡情愛或恩威並施的掌控局勢、智慧地轉換分手難堪為成人之美……都表現了女性觀點特質,細膩、動人,聲音潤澤通亮。飾蘇菲的喬安娜.蒙加多的偏美式輕女高音音色,為濃厚的德奧風添加一點外國味兒。安克.克拉貝的蘇菲似乎太村姑了些。而加布麗兒.馮塔娜的元帥夫人則較為滄桑。
中文翻譯趣味盎然
值得一書的是這次的中文翻譯,尤其是為了讓現場觀眾能夠立即了解,特意模仿劇中帶有維也納腔或巴伐利亞腔的德文,傳神地轉化為台灣腔國語、廣東腔國語,給大家帶來許多樂趣,是相當成功的嘗試。而我們台產的小黑人、合唱團員、演員都相當入戲且有音樂性。NSO,我們對它的期望更高——(用點維也納式的說法……)如果演奏的色彩、句法可以再理查.史特勞斯一點,就更厲害了。(月亮也代表我們的心,簡老師……)
與傳統有些不同的第三幕換景,由寶藍色的酒店透光布幕,瞬間幻化為人去樓空,殘留滿地燭光點點,隨意擱置的衣箱、服裝、木椅、道具般的時鐘……彷彿同時呼應著剛剛劇中「劇」的結束、還有正在上演的三角戀情如夢般「戲」般既浪漫又脆弱、寂寞的交替,更同時揭露出現今時空的「舞台」——那充滿舞台燈管、冰冷機械的後台。多重的時空錯雜、虛幻與真實的層次交疊……導演托比亞.李希特在此漂亮地寫下充滿人性矛盾與人生哲理的新經典。
註:德國萊茵歌劇院,是世界上獲得大師奧多.宣克授權演出其《玫瑰騎士》經典製作的三家歌劇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