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專欄 Columns
當傳統戲曲走入現代劇場
傳統戲曲與現代劇場的結合,發展已有一段時間,因此,傳統戲曲與現代劇場領域的工作者,相互認知與學習就更形重要;瞭解現代劇場才能運用現代劇場、認知傳統戲曲才能爲傳統戲曲「服務」。
-
專欄 Columns
向消逝的海派文化中心──
在沒有「兩廳院」的時代,「今日世界」的「七廳院」裡所曾演出的戲劇、曲藝團體不計其數,從當時的文化環境來看,這類表演場所本來就是國家應該支持的。「今日世界」密集、長期的表演活動堪稱大手筆,大概也只有上海幫的魄力,才能不計利害,在沒有官方支持的情形下維持一個表演藝術中心、戲曲保存中心與遊樂場所的規模與營運。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民衆參與藝文活動調查報吿出爐 爲了解民衆藝文需求,文建會辦理基層巡迴演出的同時,亦委託政大公企中心完成「八十八年度表演藝術團隊巡迴基層演出──好戲連台一六八」民衆參與藝文活動調査報吿。 八十八年度的調査針對一四一個鄕鎭、一六八場演出的觀賞民眾進行問卷,總計回收一八八八〇份。硏究分析顯示,觀眾以學生族群居多,佔百分之四十五,女性觀眾比例高於男性;敎育水準有七成以上是高中以下學歷,月收入在新台幣三萬元以下者佔百分之七十。有百分之四七點五的觀衆知道八十七年度的「大家相招來看戲」活動,百分之三十點一曾經參加;約四成的觀眾知道八十六年度「好戲開鑼作夥來」活動,參加過的佔百分之二十三點七。 民眾對於八十八年度鄕鎭基層巡迴演出活動的評價:「非常滿意」佔百分之四十一點二,「滿意」約佔百分之五十,對硬體設備「非常滿意」的只有百分之三十一點九,比起往年並未增加,可見鄕鎭展演設施仍待加強。此外,音樂和舞蹈類的表演活動較獲民眾靑睞。 詳情可査「文建會資訊網站 www.cca.gov.tw」,或洽詢「台北市藝術管理學會」,電話:02-27237545。 (編輯室) 傳統藝術校園扎根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傳統藝術藝人傳藝實施要點」,自今年八月新學年開始實施,將與公私立大專院校合作延聘傳統藝術藝人進駐校園傳授技藝。 經過傳藝中心籌備處與國內藝術院校、相關大學敎務長、系所主任及專業人士的開會硏商,決定藝人進入校園傳藝範圍定爲流傳於台灣之各類傳統藝術及具有民間色彩的傳統技術與藝能,而延聘的範圍則以傳統戲劇、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工藝及傳統雜技等項目爲主。自本學年起凡公私立大專院校開設前述相關課程者,均可向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提出申請補助敎學鐘點費及交通費,同一學校同一學期以五門課程爲限。 爲擴大傳統藝術的扎根工作,辦理學校將不限定藝術院校,一般大學如開設傳統藝術課程亦可提出申請。學校延聘傳統藝術藝人須具備以下資格:㈠重要民族藝術藝師,㈡民族藝術薪傳獎個人得主
-
即將上場
法國香堤人偶劇場來台演出《心靈迷宮》
香堤人偶劇場創辦人菲力普香堤(Philippe Genty)早在一九六一年便帶著他的布偶作第一次環球旅行,曾在紐約、大阪、雪梨巡迴演出。一九七五年開始,他在舞台上結合演員、舞者和戲偶,破除傳統表演的形式。此次香堤來台演出新劇碼《心靈迷宮》DEDALE──Daedalus,故事的結構以希臘神話爲大綱,此劇於一九九七年亞維儂藝術節中首度亮相,全劇透過獨特的演繹技巧,夢幻般手法探究潛意識層面,觀眾可經由舞台效果投身虛擬時空中。 《心靈迷宮》是一趟精神分析的探索,創作者在作品中以不同的角度剖析事情的正、反,從而探討生與死。他嘗試超越一般認定的眞假、正反和進出的觀念。 目前香堤人偶劇場的表演自童趣偶戲轉型爲後現代藝術形式,劇團的表現手法融合了音樂、舞蹈、魔術、戲劇、默劇、黑光劇、舞台裝置和木偶戲等。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後台
-
特別企畫 Feature
拜訪藝術家
藝術與生活,兩者的關係密不可分:互相取材、彼此影響;而「家」是生活的核心,是避風港,也是一切動力的補給站。表演藝術工作者們爲了追求生活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或者在塵囂之中覓一塊靜地,或者當個仁者智者,樂山樂海,長居於自然之中,更或者,不管外在環境爲何,境由心生,憑著自己的理想打造四方天地。
-
當代台灣作曲家
蕭泰然作曲年表
蕭泰然作曲年表 器樂作品 1970年 望春風(改編,弦樂團) 1973年 夢幻的恆春小調(改編,獨奏曲,小提琴及鋼琴) 台灣頌(獨奏曲,小提琴及鋼琴) 前奏與賦格(鋼琴三重奏) 夢幻的恆春小調(改編,鋼琴三重奏) 中華交響詩 1974年 賣酒砂的老人(改編,獨奏曲,小提琴及鋼琴) <t
-
即將上場
以色列孩子王默劇團來台「夏日歷險」
以色列孩子王默劇團(Hanoch Rosenn Mime Company)是愛丁堡藝術節的常客,劇團主角哈諾克.羅森(Hanoch Rosenn)雖然是馬歇.馬索的學生,但表演方式卻和其師截然不同,他摒棄傳統默劇的表演形式,在他的演出中除了有純熟的肢體語言及驚人的表演天賦外,還將電影影像加入演出中,結合燈光、科幻,賦與默劇更多的生命力。此外,哈諾克.羅森訴求的觀賞對象不侷限於成人觀眾,要將無聲默劇拓展至兒童世界,用兒童單純而簡單的生活點滴來裝飾默劇藝術,讓孩童也能加入默劇的表演藝術中。哈諾克.羅森表示,默劇本來就是一門相當深奧的學問,要以兒童的觀點來詮釋默劇更是難上加難,因爲小朋友的想像空間是相當寬廣的,且較不合乎邏輯,如何在演出中抓住小朋友的視線,同時又不至於太深奧難懂,是兒童默劇要面對的課題。 此次演出內容分 A、B 劇碼,包括〈睡不著的機器人〉、〈肚肚內的小貝比〉等。
-
即將上場
三意傳統藝術硏究室演出《秋水紅扇》
創立於一九九三年的三意傳統藝術硏究室(三意團)推出的《秋水紅扇》共有五個片段:由 Danna Fran-gione 編舞及演出的〈旋轉的花邊〉;郭曉華編舞、陳鴻秋演出的〈無題〉;王雲幼編舞的〈我有話要說〉;郭曉華編舞的〈秋水紅扇〉及 Danna Frangione 編舞的〈織梭〉。 演出結束後還有座談會,將討論「舞蹈藝術目前在東西方的發展情況」、「東西方傳統藝術的差異與共性」及「傳統藝術在目前台灣的發展與創新」等。
-
即將上場
紐約特快滑輪舞團
紐約特快滑輪舞團成立於一九八五年,是一個結合舞蹈及滑輪的表演團體。該團藝術總監團長 Steve Love 表示,成立此團是因爲:「七歲時已經覺得穿著輪鞋,不斷地在街上晃盪、玩技術是一件很無聊的事情,想讓溜滑輪更好玩一些。」所以,在溜遍了紐約的大街小巷及中央公園之後,他想到將運動、戲劇及舞蹈結合在一起,發展了這一項稱爲X-DANCE的獨特滑輪舞蹈。 此次來台節目的演出搭配三〇至九〇年代的音樂,包含爵士、百老匯、迪斯可、hip hop、funk、繞舌及現今之流行音樂。舞蹈風格有芭蕾、爵士、花式溜冰、街舞、迪斯可等,舞者們將展現流暢的肢體語言及體能技術。
-
即將上場
三十舞蹈劇場推出「一九九九夏季公演」
爲尋求「處處是劇場」的可能,並延續上次製作「獨舞拾景」與空間的對話,此次三十舞蹈劇場企圖嘗試利用誠品藝廊的迴廊空間與展覽空間,來串連五支風格各異其趣的舞作。 此次「一九九九夏季公演」製作中,舞作〈相似〉首演於「六人創作舞展」,由舞者肢體的互相纏繞,緩緩交織出一連串的視覺驚奇。〈跳一點繩〉則爲「一九九八初夏的遊戲」其中的一支作品,輕鬆有趣的風格、節奏明快的音樂與特殊的舞蹈語彙,均獲得回響。〈汽球只有皮膚,而裡面一無所有〉運用特殊的電影剪接槪念爲其編舞手法,同時利用汽球製造不同的生活場景。 「三十舞蹈劇場」還將邀請編舞者周怡君編創一支新舞作;美國編舞家Levi Gonzalez也特地遠渡重洋演出。三十舞蹈劇場每次演出後都會舉行座談會,希望能拉近觀衆與表演者的距離。
-
即將上場
法蘭克.衛伯鋼琴獨奏會
法蘭克.衛伯(Frank Wibaut)爲英國皇家音樂(Royal Academic of Music)硏究所敎授。除了音樂院的敎學外,法蘭克.衛伯同時活躍於歐洲樂壇並錄製多張唱片;此次衛伯來亞洲巡演將演出史卡拉第、蕭邦、貝多芬及德布西的作品,並於十方樂集音樂劇場舉辦二場大師班課程。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音樂
-
台前幕後
夏日劇場,天使下蛋
希望能以多年累積的經驗與跨界領域的專業素養,來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讓自己、也讓年輕一代的創作者能創構出具想像力、創造力、與實踐力的劇場作品,於是靳萍萍、林克華、房國彦與曲德義這四位「老師級」的人物,一起成立了「天使蛋劇團」。
-
台前幕後
從昏暗到光明 曾道雄創作靑少年歌劇
《稻草人與小偷》主要的場景取材自外國故事,但是因爲和台灣當下的環境問題相結合,所以故事的呈現沒有文化移植不完全的痕跡,反而充滿土地的氣息。
-
焦點
繼續燃燒生命的精靈 鬼太鼓座
他們不再像過去那樣隱居島上操作嚴厲規範的的訓練,轉而在旅途中,一樣默默進行覺察、放鬆,他們有如將每一個起心動念之間視爲操練鼓藝的機會和修行的道場。
-
德國
從顚覆傳統到自成傳統的德語戲劇饗宴
創設於一九六四年的柏林「戲劇盛會」,是德語戲劇界中深具傳統的戲劇節,每年由五位評審在德語系國家中選出當代出色、具顚覆傳統的舞台劇,並邀其劇團於當年五月到柏林演出。然而,這個今年已邁入卅六屆的戲劇節,卻也漸漸從「顚覆傳統」而「自成傳統」,顯現出陳腐保守之象,但就觀察德語戲劇發展的目的而言,仍是一扇重要的門窗。
-
愛沙尼亞
波羅的海邊的蝴蝶
兩年一度的戴奧尼西亞藝術節從五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於愛沙尼亞大學城塔吐展開。「戴奧尼西亞藝術船」的開幕式在母親河舉行,小河淌水歲月悠悠,見證了這個數度慘遭焚城的城市浴火重生。
-
世界民族戲台
生命之影 中爪哇的皮影戲
中爪哇皮影戲表面上是一種娛樂劇種,也兼作敎育工具,但從一開始就和宗敎信仰及哲學思想息息相關,所以它富有更深邃的哲理;它影射了人生的善惡衝突、生命循環和神秘主義。它是生命之影。
-
特別企畫 Feature
分享的喜悅
「寛敞」是陳琪和建築師先生對家的共識,兩人互補的個性使得他們對家、對彼此都有深刻的依戀;而無阻隔的大空間也成爲好客主人與朋友分享談天的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