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音樂
普雷特涅夫的寧靜張力
由於空間的因素,普雷特涅夫可以好整以暇地慢工出細活,他邀你細細品味和聲的開合,音色的活彩,力度的無盡層次。
-
音樂
辦喜事的背後
這次實驗國團慶音樂會整個行政系統卯足全力用心辦理,出席聽衆的踴躍也打破近來一向低迷的票房,顯見實驗國上下振奮以積極的作爲來爭取改制的意圖。
-
回想與回響 Echo
在我們故鄕的永恆廢墟
一九九八年,在一場名爲「虛構飛行」的演出中,熟悉黎煥雄劇場的觀衆,在拆開一封寫給不定人稱「演員S」的信的同時,也收到一封寫給過去劇場的信。重逢其中風采依稀的河左岸語句:覆沓的記憶的圖景、迴環往復的語言與意識的倒影,將斷裂的往事重又接續起來
-
回想與回響 Echo
平庸與卑微 締觀縱覽看崑劇
對於戲曲,尤其是傳奇,或許要通過「縱覽」與「締觀」兩層視角來觀賞,才能得到盡情的享受吧。當然,其中除了劇作者的經營外,也有歷代演員的加工創造,更多的則是二者的相輔相成。
-
跨台演出
他抓得住你!
獨特的風格、爽利的口條、精準的節奏,再加上細緻的情感掌握,讓李立群縱橫於廣告片、電視、電影和舞台劇的表演場域,游刃有餘;也讓觀衆隨之出入人物的歡喜悲愁或瞬間的情境轉換,大呼過癮。
-
歐陸劇場
《危險關係》面面觀
這部關於十八世紀法國貴族玩弄感情的小說《危險關係》,因其緊湊的劇情,張力十足的角色性格,深深吸引了二十世紀的導演與劇作家,將其多次搬上電影與舞台。
-
座談會
宋元風韻綻彩姿
發源自閩南莆田、仙游的「莆仙戲」,繼去年同被稱爲「宋元南戲活標本」的「梨園戲」來台演出後,也在光輝燦爛的十月登陸台灣。爲使大家能夠對莆仙戲有更進一步的認知與交流,兩岸的戲曲學者與專家齊聚一堂,展開了一場「華堂暢論春風生滿座,藝苑新培古戲綻奇葩」的座談會暨身段示範。
-
專欄 Columns
可見與不可見之間
過去幾十年來不願被討論的傳統與現代之結合,總是受到傳統主義者與現代主義者夾擊,但觀衆才是最後的裁判,誰能得到他們的心,誰就掌握了先機。事實上雲門在國際上的重要成就,也正是因爲外國的觀衆在可見與不可見之間體會到中國傳統精神的所在,而且是通過他們自己所能理解的語言而體會到的。
-
專欄 Columns
山不來就我,我來就山
父母和師長認眞的對待戲劇活動,讓這些靑年學子在專業人員的輔導下共同體驗戲劇的創作、訓練、排演,最後將他們共同參與完成的作品公開演出,讓更多的人分享他們的體驗,創造共同的回憶。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波蘭〕 國際蕭邦年 爲紀念鋼琴詩人蕭邦逝世一百五十週年,在「國際敎科文組織」建議下,波蘭的文化美術部宣布將一九九九年定爲「國際蕭邦年」,以展現波蘭音樂生活的豐富多采。元月起先舉辦此次活動的海報選拔,並在華沙與其他都市舉行多場音樂會熱場,三月一日「國際蕭邦年」正式開鑼。三月,華沙歌劇院將重演蕭邦在華沙首次演奏會的情景,九月將露天演出《蕭邦在華沙的最後音樂會》。 除了一些原以蕭邦爲名的音樂節外,七、八月在華沙有「蕭邦夏季國際藝術節」與「蕭邦音樂節」,在Olsztyn的「蕭邦藝術節」從本年十月到明年二月舉行。針對蕭邦作品進行的音樂競賽:五月在Za-kopane有國際鋼琴大賽,在Nowy Sacz有國際聲樂比賽;十月至十一月有波羅的海沿岸靑年鋼琴家比賽等。 十月十七日是蕭邦的忌日,華沙交響樂團與國家愛樂合唱團在「聖架敎堂」演出莫扎特的《安魂曲》。華沙並有「蕭邦紀念館珍品展」,與十四場音樂會演繹「蕭邦音樂學院」出版的《蕭邦現存作品集》。全部系列活動以公元兩千年十一月在華沙舉行的第十四屆蕭邦國際大賽作爲終曲。 (文天元) 〔大陸〕 廣州第二屆實驗劇場國際展演節 由廣東實驗現代舞團所舉辦的「第二屆實驗劇場國際展演節」於去年十二月八日至十五日舉行,光環舞集受邀參加,並於開幕演出《奧林匹克》集錦。 「實驗劇場國際展演節」集合了日本、韓國、香港、美國、台灣等亞太地區具實驗性、獨創性的舞蹈、戲劇、裝置行動藝術等表演藝術團體,希望能促進藝術家彼此間的交流,並探索亞太地區表演藝術新形式的趨向。除了演出之外,展演節中也安排了座談及技術等課程。光環舞集是台灣唯一的受邀團隊,除演出外,光環還舉行一場座談及技術課程。 (編輯室) 〔台灣〕 傳統藝術中心與中央大學合作 文建會所屬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與中央大學簽訂交流合作協議儀式,並
-
即將上場
四度空間劇團演出《伍采克》
四度空間劇團繼《甜蜜咖啡屋》之後將再度推出《伍采克》。 《伍采克》是德國作家畢希納(Georg Buchner)在十九世紀初的名作。故事是根據當時一樁引人爭議的社會事件改編而成,主角伍采克因爲妻子瑪莉發生外遇,又受到當時社會環境不合理的剝削,他在飽受折磨而瀕臨崩潰之後,選擇以殺害瑪莉然後自裁的方式結束一切。 此次四度空間劇團推出的《伍采克》是該劇首次以非歌劇的形式在台演出,由團長高永宇執導,他將試圖從《伍采克》一劇中探索人的存在價値。
-
雜誌文章索引 《表演藝術》雜誌第六十一期至七十二期
作者索引
作者/文章標題 頁數 期數 【國外作者】 Mari Boyd/從現代到後現代──漫談六〇至九〇年代的日本小劇場 32 第六十五期 Mari Boyd/生命循環中的旅者:太田省吾 39 第六十五期 川松理有/看「新宿梁山伯」的「帳篷劇」 47 第六十五期 川松理有/看「維新派」的「鏘鏘歌劇」 49 第六十五期 安娃向/著 黃琇瑜/譯 弔詭的舞蹈錄像(上) 66 第六十七期 安娃向/著 黃琇瑜/譯 弔詭的舞蹈錄像(下) 57 第六十七期 瀨戶 宏/一則成功的傳說──評新宿梁山伯《人魚傳說》北京演出 68 第七十二期 【國內作者】 【三劃】 于國華/小劇場結盟搶攻灘頭堡──中正二分局劇場派出所 30 第六十三期 于善祿/叫「政治劇場」太沉重! 78 第六十一期 于善祿/語言是我們的牢籠──評牛古演劇團《等待三部曲》 77 第六十五期 【四劃】 文天元/向本土取經 41 第七十期 月 隱/西方女子的東方情懷──珍妮與菲莉絲獨舞與雙人舞觀後點滴 91 第六十二期 王以靜/金士傑的「默」思 77 第六十二期 王安祈/由〈蘆林〉說到崑劇的全本與折子 84 第六十二期 王安祈/徽班印象 79 第六十三期 王安祈/竹林中的探險──觀《羅生門》戲曲演出 73 第六十七期 王安祈/從傳統到創新的步跡足印 79 第六十九期 王安祈/一起來「探母」 16 第七十期 王安祈/「探母」硏討會 16 第七十期 王亞玲/創意KiKi服裝秀?加長版意識型態廣吿? 56 第七十二期 王凌莉/舞越布拉格──吳素君與越界舞團的布拉格經驗 25 第六十一期 王凌莉/綠野仙蹤──亞馬遜河平珩版 27 第六十一期 王凌莉/斷壁殘垣的藝文夢──「華山特區」的歸屬與運用 36 第六十三期 王凌莉/烙下舞蹈的印記 36 第六十四期 王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也無風也無雨》,無人、無鬼 也無神佛的烏托邦。 人生一趟,披風戴雨上蜀道。 導這麼一齣戲,也無風也無 雨,需登幾回泰山頂?
-
特別企畫 Feature
裝置的跨界表演
裝置藝術跨界表演領域,打破了表演藝術裡對舞台的慣性窠臼,增添了新的觀念與方法。相對地,劇場觀念進入了裝置思考時,也讓裝置藝術作品擁有了戲劇性的演出。不管是「舞台上的裝置藝術」抑或是「裝置的舞台藝術」都拓展了我們對美感經驗的新體會。
-
特別企畫 Feature
裝置藝術的形成
對新形式、新可能的追求,是推動裝置藝術產生的原動力。
-
特別企畫 Feature
蔡淑惠:我的行動演出是從雕塑來的
我喜歡雕塑,它是三度空間裡很純樸的基點;如果問我的裝置是怎麼來的,它是從雕塑一路延伸過來的。
-
特別企畫 Feature
吳瑪悧:裡外都是總體藝術
我喜歡自由地創作,說我做的是「劇場呈現」也可以, 那只是名詞上的界定而已。
-
座談會
《薪傳》二十週年演出
受訪人:古名伸(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主任) 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主任古名伸說道,每次舞蹈系的年度公演總希望給學生一支重頭戲的作品。今年正逢林懷民的作品《薪傳》於中美斷交之後二十週年,結合舞譜家Rey Cook爲《薪傳》寫舞譜的計畫,因此選擇了這支舞碼。這次的演出不管對系上或對舞蹈系學生來說都具有很大的意義。 精神性的挑戰 古名伸繼續談到,舞蹈系學生的身體訓練跟以往《薪傳》舞者的苦練實幹大不相同。舞者長期以來被要求許多身體的訓練,而實際上我們也知道身體其實是可以跟精神分離的。《薪傳》是最能提供身體爆發力與精神性表達的一支舞,對現在的學生來說,《薪傳》許多舞步對他們是簡單的,難的是背後的精神。他們必須花很大的精力回到那個時代,這是一個挑戰。 「其實就連我當年十九歲跳《薪傳》時,都必須要靠對自己的過去、祖先的追溯、挖掘,來貼近先人從唐山渡海而來的精神。到後來演出時,我可以感覺到在台上演出的那個人不是我,而是我的祖先。對所有跳過《薪傳》的舞者來說,絕對會是一個一生淸楚而重要的回憶。」 走入歷史 對林懷民來說,很多東西現在是編不出來的,所以可以說《薪傳》對他而言已經是個歷史。從敎育的角度來說,做這樣一場演出也是歷史,在舞蹈系這次演出之後,很難有機會再見到全版的《薪傳》了。 此次《薪傳》排練時,舞譜的記錄工作也同時在進行。從舞蹈史的觀點來看,透過記譜家Rey Cook的紀錄將使得《薪傳》長遠保存,讓台灣的舞蹈作品走入歷史。寫下一支舞蹈的舞譜是一件浩大的工程,也只有學校比較能提供如此的能力、時間和人員的配合。 記譜人是一個旁觀者,爲求詳實記載,舞譜家會對舞蹈提出許多吹毛求疵的問題,編舞家因而必須釐淸許多不確定的細節;學生們也可經由此了解到舞譜是怎麼一回事。由舞譜可以流傳千古,了解到「重視舞譜」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舞譜硏究也一件很學術的事情,舞蹈敎育在台灣也只有藝術學院有硏究所,但硏究所裡卻沒有設理論組。如今,演出的累積、人的累積已經到了一個關口,我想台灣舞蹈的學術硏究也應該是開始的時候了。 (本刊編輯陳品秀採訪整理)
-
即將上場
廖末喜舞蹈劇場演出「緣之舞II土之香、河之流」
廖末喜舞蹈劇場今年年末將以「綠之舞I──土之香、河之流」來延續去年「綠之舞」的精神及內涵,並將對台灣這塊土地的疼惜展現在演出的舞碼之中。舞碼包括《浪漫的靑春》、《悲情運河》及《鳴沙山之舞》。《浪》將呈現出少男少女在運河河畔載歌載舞的歡樂靑春氣息;《悲》則將呈現出因都市發展、人口膨脹而遭受破壞的運河的悲慘面貌。
-
即將上場
台南人劇團一九九八年冬季公演《辭冬》
《辭冬》描寫南部靑年阿明北上求學所面臨的家人關懷及某種無形桎梏的心情。題材具有台灣「下港人」的普遍經驗。在台北讀書,他有離家的逍遙,但是遙遠家鄕不得志的父親對家人的謾罵卻依然無時無刻牽絆著他。在維繫這個家庭的老祖母去世後,阿明頓感無所依恃的茫然。受到家庭的影響,在面對愛情時,阿明害怕給予任何的承諾,希望愛情可以自由來去沒有負擔。《辭 冬》寫出台灣Y世代靑年的困惑或徬徨,以白描淸淡的氛圍凝造成長的苦澀,共鳴性極強。全劇國、台語並用。劇中阿明爲民歌手寫詞,而女主角秀婷亦是一位民歌手,配合劇情將有多首歌曲現場演唱。 《辭冬》編劇陳世杰爲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硏究所創作組畢業。陳世杰除了專硏舞台劇創作,重要編創作品包括電視劇集、電影(《徵婚啓事》、《我的美麗與哀愁》、《只要爲你活一天》、舞台劇(《謎底,嗯(Medium)》)並兼任導演;歌詞創作有《春風少年兄》、《無聲的所在》、《少年吔,安啦》等三、四十首國台語流行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