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爵士縱橫談
「大逆不道」的鋼琴奇才
如果這個世界的音樂器量 不夠大到能包容奇斯.傑瑞特, 那將是整體音樂界的巨大損失。
 - 
                    
                        舞與影的對話
舞身影相 舞蹈影片在英國
至今「舞蹈影片」仍是個模糊的名詞, 作者走訪英國最完整的舞蹈影像資料庫, 一窺陌生的舞蹈錄像世界。
 - 
                    
                        戲劇
不顧一切地丟擲「沈淪」
《夜夜夜麻》對於日常用語、流行文化符號的直視,確實爲本地的戲劇文本創作提供一個値得討論的例子。但坐在觀衆席裡,筆者仍不時感到《夜》劇創作者的「傲慢」:將一群令人難堪的人物,和一句接一句刺耳的對白,不顧一切地往台下丟擲,逼迫台下的觀看者面對一個自己並不熟悉的生命情境、和語言的異質可能。
 - 
                    
                        音樂
德奧傳統的守衛女神
穆特對樂譜的尊重,到了連休止符和每一個斷奏、半斷奏和音符時値都不曾違逆的程度。
 - 
                    
                        戲劇
古事新調一輓歌 評《祭特洛伊》
金枝演社的《古國之神──祭特洛伊》讓我們看到,克難演出也可以營造大製作的氣勢,而且改編外來的素材無需改名換姓也照樣能獲致戲劇本土化的效益。
 - 
                    
                        日本
東京舞台上
自九五年參與法國亞維儂藝術節的演出起,竹屋啓子舞團便積極發展各種與亞洲舞者、樂者合作的作品。藉著融合異文化的特質,呈現出多樣化的作品空間。
 - 
                    
                        德國
柏林舞蹈新生態
龐大的整建經費嚴重地影響了德國經濟,藝術更是首當其衝。許多藝術組織以結合多元化經營的方式,爲新進開拓管道。本文將就三個不同舞蹈系列的籌辦,一探柏林舞蹈的新生態。
 - 
                    
                        專輯(一)
「默劇」溯源
華語世界慣以「默劇」來翻譯Mime,其實它的原意是模倣。作者由希臘開始溯源,追及義大利藝術喜劇、十九世紀法國戲劇,東方中國武術、日本能劇、印度舞劇等具模倣典型的表演內涵,讓我們對Mime有一番新的見解。
 - 
                    
                        專輯(一)
小丑劇場的淚水與歡笑
人類愛「笑」的本質、愛某種愚笨特質的潛在意識,使小丑劇場能夠在更深沈的荒謬人性中去冒險。即使是在舞台上耍寶,也是因爲了悟生命而有了澄淨光亮。
 - 
                    
                        專輯(一)
金士傑的「默」思
對金士傑而言,所謂的肢體表演就等於默劇的訓練。由於默劇對人體局部細節的重現,使得他在接演一般舞台劇角色時,得以有極大的發揮。
 - 
                    
                        回想與回響 Echo
精品薈萃 絢麗多彩
深具影響力的中國藝術節,除了專業劇團表演,還有各種地方民俗的群衆活動;由遴選的節目中可見凸顯精緻藝術的格局。
 - 
                    
                        回想與回響 Echo
由〈蘆林〉說到崑劇的全本與折子
上個世紀末已然式微的劇種,在本世紀末居然還能有一定的市場,不能不說是個神話!但是不過度神化此現象,而有效地發揮崑劇以展現當代人的情思,卻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
 - 
                    
                        回想與回響 Echo
譲野台魅力持續大放送
「明華園歌仔戲」創造出台灣味十足的審美趣味,利用種種舞台元素,製造最具現代感的視覺效果。然而這次重演的《八仙傳奇》,屬於明華園特有的爆發力並沒有出現。
 - 
                    
                        回想與回響 Echo
西方女子的東方情懷
舞蹈的風格看似固定、單一且強烈,不知是否因舞作選擇的影響而無法表現多樣面貌。
 - 
                    
                        回想與回響 Echo
海燕往南方飛去
這部紀錄片在歷史與政治的檢討上或有不足,然而對台灣早期舞蹈史感到陌生的人來說,卻可以親睹前輩舞蹈家對早年舞蹈敎育的辛苦耕耘。
 - 
                    
                        回想與回響 Echo
對新世代舞蹈創作的省思
台灣有豐富的民間文化和原住民文化,亦是極易吸納外來文化的母體,從事舞蹈創作的新世代可以探索並延伸出具有創意的舞蹈肢體。
 - 
                    
                        回想與回響 Echo
注射一劑幸福的病毒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在去年底推出的新作《伊波拉》,是一齣用思維構成的戲,其中結合了劇本創作者的辯證、燈光和聲音的區隔與重組、導演的幸福觀,以及演員停駐與變動的肢體語言和情境即興。
 - 
                    
                        
                        專欄 Columns搭建網路舞台
彈指替代跑腿、網路換掉馬路,這正是數位資訊時代的妙處,方便省事,讓大衆的工作更愉快、生活更舒適,難得有時間去欣賞表演藝術的時候,也不至於因爲資訊缺乏或是購票無門打消念頭。
 - 
                    
                        
                        專欄 Columns從「大學通識敎育裡的情意敎育」說起
回顧過去多少年來的音樂敎育,無論是「普及性」的也好,「專業性」的也好,能找到的似乎只祗有「智」與「術」而已。音樂藝術中最重要的「情」似乎早已音杳全無,不知芳蹤何在了。
 - 
                    
                        即將上場
從巴洛克到現代簡名彦的小提琴獨奏會
小提琴家簡名彥將推出獨奏會,由陳加恩擔任鋼琴伴奏,演出的曲目有:柯賴里的拉佛利亞舞曲、許常德的前奏曲、威尼阿夫斯基的莫斯科之回憶、聖桑的奇想迴旋曲及貝多芬、德布西等人的作品。 畢業於美國紐約茱麗亞音樂學院的陳加恩,在美期間隨Herbert Stessin學習鋼琴,也師從Samuel Sar-ders(器樂伴奏)、Marshall Williamson(聲樂伴奏)、以及Johnathan Feidman學習伴奏與室內樂。一九九四年於紐約林肯中心Paul Hall舉行個人的音樂會,回國後除任敎職外,亦積極與國內外的演奏家合作室內樂的演出,近期曾合作的器樂家有柏林愛樂的雙簧管首席Hansjorg Schellenberger、維也納愛樂的長笛首席Wolfgang Schulz、匈牙利長笛家 Andras Adorijan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