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即將上場
朱宗慶打撃樂團日本打撃樂作品集
從喜多郞到白鳥英美子,從黑澤明到大島渚,從三島由紀夫到村上春樹,你對日本打擊樂的印象又是什麼模樣? 朱宗慶打擊樂團將舉辦四場日本打擊樂作品集音樂會,呈現日本打擊樂經典作品呈現,以饗國內愛好音樂的觀衆。並特地邀請日本打擊樂大師岡田親自來台與團員們切磋、琢磨,將日本打擊樂作品「原音重現」,以最原始的東洋風貌呈現予國人。 這次的音樂會曲目包括:武滿徹的《雨樹》、中利光《面具》、平義久《希臘調式V》、西村朗《猴舞》、《塔拉》,以及水野修孝《鼓》。
-
即將上場
彼德.李程的兒童音樂會
彼德.李程近年來演出邀約不斷,並曾在歐洲、美洲及亞洲各國巡迴演出。這場演奏會可說是爲兒童們專門安排的音樂會。除有古典曲目外特別爲兒童們彈奏他們最喜歡的卡通音樂。希望爲兒童們帶來歡愉的夜晚。 演出曲目包括:拉赫曼尼諾夫g小調鋼琴三重奏第一號、蕭士塔高維契e小調鋼三重奏作品六十七、柴可夫斯基a小調鋼琴三重奏作品五十。
-
即將上場
楊蕙琪單簧管獨奏會
赴德著名木管音樂學府深造多年的楊蕙琪,在九三年以第三獎的優異成績贏得第二屆威瑪德特摩二十世紀新音樂演奏比賽後,回國投身音樂的扎根工作。同年創辦汲音木管室內樂團,有系統地推廣木管音樂。 此次音樂會曲目作品具鮮明、活潑的旋律性。薩赫森、麥寧根的《羅曼史》就是三部曲形式小品,充滿詩意的優美旋律。她並與中提琴何君恆、鋼琴陳永芳合作演出韋伯的二重協奏曲、賴內克的三重奏,兩首浪漫樂派的作品,及法國作曲家梅湘:〈深淵之鳥〉選自《時間的終止》的四重奏。
-
即將上場
加拿大大榔頭布偶腹語劇場
約翰.帕地生是一位操偶專家及腹語名家,他和脾氣稀奇古怪的的大布偶Garfoo(高約165公分)及其他大小布偶們一起四處巡迴表演。加拿大的大小朋友們都十分熟悉這位經常出現在最受歡迎的電視節目,「艾略特的世界與艾略特那格勒」中的約翰,和他暱稱爲「CJ布偶」的布偶軍團。 約翰經常在各大藝術節、電視節目及世界各舞台中演出,更曾應加拿大總理安排在國宴中演出,所到之處皆廣受好評與喜愛。約翰與布偶軍團們此次來台,除了將爲國內的大小朋友帶來活潑逗趣的腹語布偶劇演出外,還將現身說法敎授簡單的腹語術與操偶技巧。(現場有中文翻譯)
-
焦點
一種鮑許式的震撼教育
德國舞蹈劇場大師碧娜.鲍許(Pina Bausch)三月初在香港發表爲其量身訂做的新作後,將隨後於月中首度抵台,演出代表作《康乃馨》。幕一拉起,滿佈康乃馨的舞台,鮑許要給台灣一場絕對的視覺震撼演出。
-
焦點
以大提琴吟咏生命熱力
大提琴大師羅斯托波維奇即將於今年三月,第七度來台演出。這位在國際上,不僅因爲音樂藝術方面表現傑出,更因人權與政治道德勇氣備受推崇的樂界大師,在今年三月二十七日,將歡度他人生旅程中的七十大壽。生日前夕,他將再度來到這個他「非常喜歡,而且有許多好朋友」的地方進行兩場演出。
-
特別企畫 Feature
劇場夢想的實踐大師
他是劇場工作夢想實踐的表徵,每次和李先生合作就走到一個新的階段,希望有更多的像李先生如此的人來投注這個行業。
-
特別企畫 Feature
機緣的藝術家
什麼是舞台設計?本文從應具的條件、立場到工作態度與藝術性,深切探究舞台設計最根本的層面。
-
特別企畫 Feature
當代舞台設計在台灣
舞台設計的發展是和整體劇場藝術環境同步前進的,台灣目前表演藝術的環境較諸二、三十年前,雖然在硬體設備及器材方面有長足的進步,但在一切講求速成、省錢的前題下,相對地在制度的完善及藝術水準的提升上就遭遇難以突破的瓶頸。
-
台前幕後
掉入審判的臨界點
臨界點劇象錄即將首度進入國家劇院實驗劇物演出《審判》。這是一個思想獨立於以往的臨界點或田啓元的製作,它的創造完全來自於導演、設計師們以及──卡夫卡,「組合如何,表現就是如何,劇場應該不需要以團名爲首的品牌神話吧?」
-
台前幕後
美濃.老街.社區劇場
社區劇場的發生開始於民衆對社區議題的關切。在作者最近與美濃當地人所進行的社區劇場活動時,社區與他們關心議題之間的關係,似乎在劇場中浮現出較淸楚的脈絡。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尋找東方
八〇年代後半是台灣舞蹈界一次蛻變的時候。新一代的舞者、編舞家紛紛從國外歸來,企圖探索身體動作之本源。這股後來稱爲「東方身體觀」的脈流,創作者包括林秀偉、劉紹爐、陶馥蘭,甚至林懷民及林麗珍。本文將從三大主題來探索這一新新觀念:宇宙、自然與生命的源起;氣論及身體觀;以及儀式與「類宗敎」的精神性。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譲身體做主
1.林秀偉:太古踏技巧 自西方訓練準確的規範中解放,林秀偉欲從最基本的身體活動呼吸開始,透過精神冥想提昇至更超越的層次。 舞團這三年發展出有別於我們以往所受的舞蹈訓練,累積的基礎已經到了一個階段,身、心、靈合一的禪的境界。 我的舞者有兩個出處,一個受西方的訓練、另一個受中國的科班訓練。受過西方訓練的舞者在空間、節奏都能非常準確及有效地使用肌肉的力量、彈性、柔軟度,身體動作會有一定的領域及軌跡。然而在我的訓練過程中,我會要求他們去除過去的規範,專注於舞蹈的動、靜及行進之間的空隙。這是舞者自我發現很重要的一個關卡。 掌握最微小也最大的動力 舞者在第一堂課就被要求由冥想、靜坐開始。透過「沒有」(empty)的動作來消化以往她們對身體、時間、或空間的印象。在我們的靜坐方式中我會先從呼吸開始,吸氣的時候全身漲滿,吐氣的時候從無數的毛細孔吐出來。吸、吐之間讓整個身體透明,回到微細胞的狀態,重新找到動力。 聽起來有點玄,但唱得好的京劇演員都知道所謂的氣口在哪裡,在哪裡換氣,這和呼吸有很大的關係。 在這我所謂的動力涵蓋兩種,一種是生理的(骨骼、肌肉),另一種是靈魂的(智慧、情感)部分,整個還原、分解到很微妙的狀態,發現自己的內在,達到我所謂的「柔軟」。一般認爲舉腿要很有力才行,但太極提到一個意念:「要鬆」,要鬆、要軟你才有挺立的力量。印度的《奧意書》也提到萬物長成是由地氣來的。 我從身體開始,發現與整個自然的道理是相通的。我的舞會被認爲很宗敎、很儀式性,是因爲我認爲身體必須回到生命的源頭、輪迴的週期性。所以不管是我作品或身體的呈現,都會不謀而合達到這個點上。 訓練的第二個階段,我會要求我的舞者從身體開出花來,(太古踏技巧的第一個階段「宇宙胎」)。像水、像河流一樣的流動、像煙霧一樣的蒸發、像雲一樣的襲捲。從意象的冥想出發,達到柔軟的目地。在這個過程會發現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當一個舞者停住而不整個身體凝結、停止呼吸的話,你不會覺得他是靜止的。這點是西方較少提及的,但在京劇裡頭有,京劇的亮相是不呼吸的,你會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讓身體落實 舞蹈、小劇場與身體
台灣的舞蹈創作從七〇年代「主題」的本土化,到九〇年代邁入「形式」的本土化階段,一路走來相當漫長。本文從歷史的角度,探索「東方身體觀」的由來、困境,與未來的美學可能性。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共謀「出路」? 訪古名伸
國內近年興起的「東方肢體觀」,從西方後現代舞蹈形式來看,似乎有不謀而合的地方──著重回歸到自身的屬性。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請一齊來說謊
現代舞中有不少身體論說是多餘的,「身體不會說謊」就是其一。然而,身體不說謊是因它根本沒有資格或能力欺騙我們。但它是個說謊的工具。「說」是用嘴,嘴就是身體的一部分。
-
名家訪談
爲人權奮鬥的現代奇女子
MBA碩士、心理學博士、舞蹈家、演員、電影導演、出版社總經理,更不用提她在電影及舞蹈上的傑出表現瑪麗卡說,其實,對她而言,任何一項工作,她的目的只有一個──爲人權奮鬥。
-
回想與回響 Echo
一場賓主盡歡的同樂會
印度國慶日來台演出的印度舞蹈家瑪麗卡.沙若巴伊,在主辦單位未將演出的文化背景與意義適度呈現的情況下,藝術工作已然產生了內在的危機。
-
回想與回響 Echo
胡撇仔戲與胡撇仔母子
夜市上一齣胡撇仔戲《俠女白小蘭》,讓看過胡撇仔的老觀衆驚奇:靑年仔也曉作opera;讓沒見識過胡撇仔戲的新觀衆訝異:這什麼烏白亂撇的opera。從日據壓制的悲情中發展出來的台灣opera,何以至今不曾光復。而透過覆面俠女白小蘭,卻使在胡撇仔戲台下分開的母子,復迎納在胡撇仔戲台上。
-
回想與回響 Echo
科技與藝術對上話了嗎?
這場由交通大學主導的音樂會其實就是一次科技的展演,音樂家們利用「電傳視訊網路」讓舒伯特的《菩提樹》在兩地同時進行排練。但是由於技術上的限制,使得兩地聲音的傳輸延後大約0.5秒。這樣的演出重要的意義應該是在於把科技應用技術與藝術作結合,爲傳統的演出型態開創出另一種可能性。但是,如果單純以欣賞一場音樂會的角度來看這場展演,它失去了合奏者在演出當中彼此之間氣息的相互呼應所產生的合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