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陸導演余笑予來台上課情形。(白水 攝)
焦點 焦點

台灣傳統戲曲編導人才培養計畫

過去數年我們猶能借用大陸新編劇本挽救市場,其實一樣「慘澹經營」的對岸,是需要和我們互相幫補、交流的,台灣京劇畢竟要靠自己走出一條路。

過去數年我們猶能借用大陸新編劇本挽救市場,其實一樣「慘澹經營」的對岸,是需要和我們互相幫補、交流的,台灣京劇畢竟要靠自己走出一條路。

現代劇場的影響

戲曲界編劇人才的缺乏是個存在許久、也亟需解決的問題,但是敎育體制內一直沒有設立專門編寫戲曲訓練的科系,而戲曲牽涉到聲腔、身段、韻白等屬於樂、舞、戲的領域,若非長久浸淫其中、興趣文采技巧兼備,無法編出好劇本,如此養成或許可待自修努力,然而缺了敎育體系的大力運作及縝密規劃,就只能有零星佳作,遑論師資累積進而培養新人。至於戲曲導演,則是戲曲界的「新行當」,雖然傳統也有劇務幫忙場面調度,但是眞正向西方劇場挪用導演技巧,以豐富戲曲戲劇性、角色建立、場面調度、劇場元素整合等,則是現代劇場觀念影響之後產生的。因此,精通傳統戲曲的內容與特色、了解現代劇場、掌握現代觀眾品味成爲現在身爲戲曲編導的共同條件。

當體制內的敎育無法提供這些訓練,體制外的有心人士卻不能坐視不顧,民間的「台北市現代戲曲文敎協會」提出「傳統戲曲編劇、導演培養計畫」,由文建會出資主辦。師資包括海峽兩岸三十餘位戲劇專業工作者與敎授,爲期八個月的課程,自去年八月起至今年三月底爲止,原本計畫編、導班各招收十名學生,未料報名情況較預期熱烈,開班錄取了雙倍人數。

八個月的課程只專對「京劇」一個劇種。課程規劃了「講習、硏習、實習」三個階段,二月份編劇班學生交出作品,老師評選出兩個劇本讓導演班學生來導,於三月底演出。而曾爲復興劇團編導過《法門眾生相》的大陸知名導演余笑予也在二月間來台,爲導演班學生上六週課,他說大陸和台灣一樣,戲曲編導也面臨後繼無人的窘境。

新思維,老功夫

余笑予認爲京劇若要脫離老人老戲老觀眾這種「老化」現象,必須依賴新的超越過去技藝的編導方式。「像大陸新編戲《徐九經》、《曹操與楊修》這樣的好戲,有好的市場反應,觀眾一多刺激新的好戲誕生,是一種良性循環,可惜接班人不出現,新的作品量仍不夠多。」另外,靈活的導演手法也可以將一齣舊戲取來改編、在舞台上活化。一個能超越過去技藝的導演需要什麼條件?「我個人收徒弟的標準是:有豐富的舞台經驗、長期實踐者;有靈氣、作風正派;熱愛生活又敬業。當然,台灣這次的計畫,爲傳承開了個頭,來的學員和自己收的徒弟不同,要求不一樣,我希望能將新的思維方式敎給他們:不重複自己、不模仿別人,站在『新奇雕巧』的角度來導一齣戲。」

由於是「短訓班」的性質,余笑予上課採行讓學員先導一段戲,他再將同樣片段導一次,讓學員直接而實際地「體會」技巧與想法的不同。「我在他們做好的片段上加加工,讓他們揣摩角色內在情感如何建立?節奏如何掌握?燈光如何配合?我是靠經驗成長的導演,也以實踐方式敎學生。」這次上課的學員有電視導演、劇場導演、戲曲演員,好處是有獨立的見解,比較匱乏的還是「整合各項元素、凸顯戲曲特質」這個老問題。然而人才的培養不是一年半載,余笑予當然也知道這麼短期的敎授難有立即的成效,「若這十幾個學員能有三分之一持續學習、導戲,這一趟就値得了!」

兩岸交流走出新路

除了導演之外,大陸舞台設計家胡妙勝來台授課,課程中也安排和台灣舞台設計家聶光炎深入對談;《曹操與楊修》大陸編劇陳亞先來台十餘天除上課外,隨時接受學員私下請益,也與台灣編劇王安祈對談切磋。此外,大陸作曲家李連璧敎編腔概念,不再只是單純受邀來台創作,而有了師者的身分。無論是對談或課間,大陸老師都表示戲曲創作這個環節是需要長久醞釀的,大陸演出狀況不見得好過台灣,一樣得兢兢業業地經營努力。

八個月之內設計了中西劇場藝術、編導概論、劇本分析、戲曲程式等,旣有美學理論又有實踐方式的課程,內容洋洋灑灑。然而學生結業之後如果沒有全心投入創作,則又形同「練功不走江湖」,對於戲曲界而言一樣無法累積人才,而持續的訓練卻又受限於規劃與經費,前者美意已立,後者得靠「體制內」有識者共同來解決。過去數年我們猶能借用大陸新編劇本挽救市場,其實一樣「慘澹經營」的對岸,是需要和我們互相幫補、交流的,台灣京劇畢竟要靠自己走出一條路。

(本刊編輯 蔡依雲)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