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即將上場
美國國家交響樂團&羅斯托波維奇
美國國家交響樂團此次來台演出,據稱是該團指揮羅斯托波維奇結束與美國國家交響樂團十七年合作關係之前的最後「絕響表演」。 自一九三一年成立以來,美國國家交響樂團即是美國總統就職大典的專任伴奏樂團,並長期擔任許多官式及國家慶典的演奏。此外,樂團平均每年在全球各地巡迴演出二百場,其演奏曲目涵括古典與流行,備受好評。 羅斯托波維奇,以大提琴家、鋼琴家、作曲家、指揮家及前蘇聯流亡藝術家的多元身份,於一九七五年起出任美國國家交響樂團指揮,連續七年參加全國的廣播電台音樂會,以及多次電視音樂會。在唱片錄製的成績上,亦深受矚目,曾灌錄全版的穆索斯基歌劇《包利斯.哥多諾夫》Boris Godunov,並獲得一九九〇年葛萊美最佳歌劇唱片獎提名。與希德尼.海奇格基金會合作鼓勵國內作曲家創作的計劃中,交響曲〈奔流〉曾榮獲一九八五年的普立兹音樂獎。
-
即將上場
雅南迦非洲舞蹈團
雅南迦非洲舞蹈團,在非洲現代舞蹈編舞家艾琳.塔珊貝多與深具非洲傳統色彩的「寇寇」樂團的結合下,激盪出傳統與現代的藝術光華。 生於西非共和國的塔珊貝多,十六歲加入伏塔克國家芭蕾舞團;一九七七年,在拉哥斯黑人藝術節中大放異彩,隨後進入慕卓舞蹈學校,樹立了自我風格,並將現代觀念注入非洲舞蹈。之後留法十二年,塔珊貝多更汲取現代舞蹈精髓,融合出個人獨特的韻味。 雅南迦非洲舞蹈團擁有一股巨大的和諧魅力,氣勢令人無法抵擋。他們以一種傳奇般的言語,吟唱出舞者內在歡愉 ;無怪乎他們能在本篤十二世大敎堂的公開演出中,以純淨逼人的聖潔氣息,透澈的寧靜,攫獲了所有觀衆的心。
-
即將上場
東尼獎最佳戲劇《戀馬狂》
繼前年楊世彭導演與表演工作坊完美組合演出《推銷員之死》後,國家戲劇院特別力邀再度合作,於今春推出另一齣劇力萬鈞的年度大戲──《戀馬狂》。 《戀馬狂》Equus是英國當代劇作家謝弗(Peter Shaf-fer)成名傑作之一。本劇曾在美國百老匯連續上演一千二百場,榮獲一九七五年百老匯「東尼獎」最佳戲劇獎。謝弗的另一名作就是《阿瑪廸斯》。 本劇描述一個極端愛馬的年輕人,卻在一夜之間戳瞎了六匹馬的眼睛,引起社會的嘩然。年輕人在心理醫生抽絲剝繭的治療過程中,將帶給觀衆相當的衝擊與省思。年輕人的父母性生活極不和諧,但仍在社會傳統的束縛下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道貌岸然的父親、事實上卻常私下光顧三級電影院。看似「正常」、「成功」的專業心理醫生,廣受大衆推崇敬重,卻對年輕人的精神世界十分嚮往。而原本充滿熱情、想像力極豐富的年輕人,最後被「治癒」,導入社會「正軌」,「循規蹈矩」地做人。這樣的結局到底是幸或不幸?是社會的福氣還是損失?
-
編輯室
編輯的演出
最近聽説一位報界的朋友因「體質」不適,再拾舊愛,重返雜誌的行列。 報紙與雜誌先天的性質不同,提供了讀者不同的思考空間。報紙的立即性,雜誌不及;雜誌佔的優勢便是其遼濶腹地所能提供的廣度與深度。換句話説,雜誌的先天體質是偏思考性的,無論對讀者或編者而言。 因此如何編一本有關「表演」,這樣一門瞬間藝術的雜誌?事前報導的資訊性與敎育性功能當然必須達到,但事後的評論更是一本雜誌平衡「宣傳廣告」的負責態度。因此在《表演藝術》裡,前一期的〈焦點〉與後一期的〈演評〉就如同雜誌的呼吸一般,維持著精神的脈動。 但是,〈演評〉卻是雜誌最難「表演」的一部分。舞台上的演出不是單一元素,一家之言唯恐失之公允,二元論斷更是大忌,如何呈現不同觀點,讓讀者從其間了解論者的美學觀,同時亦可拓展日後觀賞的角度,是編者「表演」的動機,但面臨如何避免特定讀者群──看過演出者,則更是編者的一大挑戰了。 在〈演評〉中,針對一場演出我們希望提供的不只是一個觀點,甚至不只是一篇評論,我們更大膽地讓演出者出場「對話」。這樣的安排或有交集,或無,但它能夠引起讀者(不限看過演出者)的回想與回響,而產生演出者、論者、讀者、編者四角錯綜的情節,完成一場心靈交會的共同演出。 前一陣子,甜蜜蜜地下小劇場的演出鬧翻了天,而彼德.舒曼先生受官方的邀請來台「補天」,其間報紙媒體軋上一角,轟轟烈烈的共同大秀一場,如今戲幕落下,圍觀看熱鬧的人潮已散,媒體工作者、演出者、路人甲、乙沈澱了心情、理出思緒,在雜誌的舞台上與讀者做一次眞正的心靈交會。 編者在台前幕後不斷地穿梭驗證,爲的是拉近表演藝術與讀者間的距離,培養讀者的「第三隻眼睛」,在鏡框舞台的演出中,看到更深一層的用心。 在這一期的〈台前幕後〉,本刊同仁一路跟監歌劇《卡門》的製作,從佈景工廠到裝台、彩排、演出,希望讀者能隨著我們的脚步闖入幕後一窺舞台演出的奧秘。 另外,在兒童節的四月裡,編輯部同仁亦改變身段、腔調,親自彩妝登台爲兒童們演出,介紹表演藝術中偉大的創作者與作品,並且隨著成長的軌跡,追踪、採訪了幾位老少愛樂族人,回憶他們的古典經驗。 林靜芸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純真年代 編輯部演出
四月,一個兒童的季節。在純真的年代,藝術的種子最易發芽。用一支想像的魔棒攪拌,音樂、戲劇、舞蹈都成了辦家家酒的材料。 《表演藝術》在兒童的四月,烘培了可口小點──介紹舞蹈、音樂、戲劇的偉大作者及作品,讓兒童們有一個別緻的節日。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冷笑的音樂──普羅高菲夫
這個月二十三號是俄國大作曲家普羅高菲夫一百零三歲的生日。他的音樂精確無比,聽來就跟他的人一樣,聰明又驕傲,充滿迷人的精力。他一生創作力豐沛,作過許多不同型式的音樂,甚至結合戱劇、舞蹈及電影,可以說是全方位的音樂家。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樂器說童話《彼得與狼》
《彼得與狼》是普羅高菲夫一九三六年回到俄國後爲兒童所作的管弦樂童話故事,劇中每一個主人翁都用一項樂器來代表,配合說故事者的穿針引線,將一個勇敢的故事及樂器的音色介紹給小朋友。如果您手邊有《彼得與狼》的音樂,我們現在就跟著故事的介紹,一起來欣賞,看看是否您能辨識出每一個角色,他們正發生什麼事情? 星期天的早晨,小彼得打開大門(弦樂響起),只見金色的陽光照在樹上、湖面上和草地上。小花朶在點頭微笑,呵,多美好的早晨呀!小彼得吸了口淸新的空氣,跑到綠茵茵的草地上,雀躍起來。 忽然,高高的樹上一隻小鳥飛來(長笛)。它是彼得的好朋友,它唱著動聽的歌,一邊在空中舞蹈,抖翅、滾翻。「早!小彼得。」「早!小鳥。」「你聽,那扁聲扁氣的是誰呀?」「哦,是滑稽可笑的儍小鴨。」可不,小鴨子(雙簧管)晃晃悠悠、搖頭擺尾地想到池塘洗個澡,呷呷叫著:「是誰說我儍?哼,是你呀。你這呆鳥!」「什麼?你,你連鳥都不是哩!」「你會游泳嗎?」「游泳算什麼?楞頭楞腦的呆鴨!」它們越吵越凶。(長笛與雙簧管交替吹奏) 這時,來了一隻小花貓(黑管),它不懷好意地從一邊抄過去,想趁它們吵得熱鬧,抓住小鳥。 調皮的小彼得正看得高興,冷不防有人揪住了他的耳朶。噢,是爺爺(巴松管)。爺爺嘀咕著:「早跟你說了,這些天大野狼鬧得凶,老在外面野,給狼吃了怎麼得了?快回家去!」最後彼得還是被爺爺拎了回去。 果然這時來了一隻大野狼(法國號)。「快跑呀!狼來啦!」小鳥振翅飛到半空,向大夥兒發出了緊急警報。聽到警報,小花貓一溜煙爬上了樹。不會爬樹的可憐小鴨子可急壞了,它一會兒跳進池塘,一會兒又慌慌張張地逃回岸上。跌跌撞撞,逃來逃去,最後還是給大野狼逮到了,一咕嚕,被呑進了大野狼的肚子裡。 小彼得從門縫裡看到了,他氣得牙癢癢,找來了一根結實的麻繩,爬上圍牆,招手叫來了小鳥。 草地上,大野狼正自得其樂。嘿,別得意得太早,小鳥飛到了狼的頭頂上打轉,逗得野狼氣呼呼,突然猛一啄,啄到了大野狼的耳朶上,痛死啦!小鳥又啄了一下,最後啄得大野狼的鼻子、額頭都腫起來。大野狼暴跳如雷,卻拿它沒辦法。眼看小鳥把大野狼引到了大樹下,小彼得手一揚,套中了大野狼。快收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尼金斯基,一個跳躍的精靈
一九九〇年的八月二十日,在聖彼得堡皇家芭蕾學校高雅的建築前面,擠滿了幾百名九歲到十一歲的男孩和女孩,他們來自俄國的各個省份,排成好幾行,正等著參加即將舉行的入學考試。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小丑木偶的故事芭蕾舞劇《彼得洛希卡》
在充滿節慶歡樂的音樂聲中,幕緩緩地昇起。舞台上出現的是十九世紀初聖彼得堡的一處廣場。冬天的廣場上呈現出熱鬧非凡的市集景像。放假的兵士、農民百姓和街頭藝人聚集在五顏六色的攤位前,熱絡地討價還價,兩頰凍得紅撲撲的小孩則拉著大人的衣角,吵著要坐旋轉木馬。 空地上,一名女孩把一方毛氈鋪在結冰的雪地上,她得意地敲響手中的三角鐵,吸引大家的目光,開始她的表演。她的足尖功夫很好,可以以單脚站立,擺出舞姿,保持平衡。此時,一隊樂手也進到廣場中來,他們美妙的歌聲搶盡了芭蕾女孩的風采。人們也手勾著手,和著音樂跳起舞來。 突然之間,一個帶著高帽子的古怪老頭從一個流浪戲班的棚子中探出頭來,他是這個傀儡劇團的班主,他笑也不笑地以手勢向觀衆招手,並拿出一支小笛子吹奏音樂,棚子中原本靜止不動的三名木偶開始動了起來。 站在中間的木偶是個漂亮的娃娃,她穿著繡著各色絲線的服裝,手中拿著一個鈴鼓。左邊是個壯碩的摩爾人,他穿著寬寬的燈籠褲、帶著大耳環。右邊就是可憐的小丑彼得洛希卡了。人們一眼就可以看出來他是個不得主人寵愛的木偶,說不定還常被皮鞭狠狠地抽打;他的眼神悲淒,服裝破舊,頭歪脚跛。但他的舞跳得好極了,當三個木偶整齊化一地做著複雜的舞步組合時,廣場上的人們都看儍了眼。 演出一結束,彼得洛希卡就被班主「碰!」的一聲扔進又暗又小的房間中。他撫著疼痛的脚站起來,心中痛恨這種被虐待的日子,渴望能逃離這個鬼地方。他沿著牆壁想尋找逃出去的隙縫,那名美麗的木偶娃娃卻開門走了進來。彼得洛希卡心中的熱情又甦醒了,他殷勤地在她面前舞蹈想取悅她,但她卻絲毫不爲所動地揚起頭走了。彼得洛希卡難過地擊牆發洩,竟破牆跌入隔壁摩爾人的屋子中。 摩爾人正躺在長椅上把玩他心愛的椰子,女郞也在這時走了進來,摩爾人丟下椰子和女郞快樂地共舞。站在一旁的彼得洛希卡簡直無法忍受眼前的景象,他想要阻撓他們,摩爾人便生氣地抽出一柄彎刀,彼得洛希卡只好趕緊拔腿逃命。 夜色漸濃,雪花也開始飄落,廣場上卻仍聚集著不肯敵去尋歡作樂的人們。 突然一聲驚叫從市集的另一端傳來。人們發現雪地上躺著動也不動的小丑彼得洛希卡,班主向圍攏過來的人解釋著這不過是個沒有生命的木偶罷了!他還掀開彼得洛希卡的外衣,來證明他說的話。<p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假戲眞做的史坦尼斯拉夫斯基
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是十九世紀末俄國著名的舞台劇導演。他出生在俄國首都莫斯科一個很富裕的家庭裡,一共有十個兄弟姊妹,史坦尼排行第二。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二千多年前的著名悲劇《伊底帕斯王》
各位小朋友,上一篇爲你們介紹了俄國舞台劇導演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如果說,一個導演好像是一個樂團的指揮,那麼劇本就像是交響樂的樂譜。換另一個比喩,如果導演是建築師,那麼劇本就是一幢房子的設計圖;由此可見劇本的重要性。下面將爲各位小朋友介紹一個劇本的故事:《伊底帕斯王》,希望小朋友長大以後,能夠自己找這個劇本來讀,甚至將它搬上舞台。 《伊底帕斯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希臘悲劇之一,作者是索福克里斯。他是在公元前四百二十四年時完成這個劇本的,距離現在差不多二千五百多年了。 《伊底帕斯王》的故事是講:從前,在希臘的底比斯發生大瘟疫,當時的國王伊底帕斯束手無策,於是派使者向太陽神阿波羅請示。阿波羅的神諭吿訴伊底帕斯,因爲伊底帕斯之前的上一任底比斯國王被人謀殺了,於是神明降下大瘟疫作爲天譴,必須把兇手找出來,瘟疫才會消除。 伊底帕斯找來瞎眼先知泰瑞西斯。先知吿訴他:「兇手就是您!」伊底帕斯非常吃驚地說:「怎麼可能?我是從外地來的,從來沒有見過你們上一任國王。我是因爲解答怪物*史芬克斯之謎,並且和上一任國王的太太,也就是現在的王后結婚,才當上你們的國王。上一任國王被殺的時候,是不是還有一個目擊者?去把他找來!」 於是目擊者被帶來。伊底帕斯王問他:「上一任國王是在哪裡被殺死的?」目擊者回答:「是在一個三叉路的交接處。」伊底帕斯王聽了之後,心裡涼了半截,他想:「我的心裡突然湧出一陣不祥的感覺!我想起來了。我曾經在一個三叉路的交接處殺死一個欺侮我的人;可是,他會是上一任國王嗎?」 這時,王后說:「不會是伊底帕斯殺的;因爲預言說,殺死上一任國王的,是他自己的兒子!而他的兒子已經不在世上;我已經把他的兒子,也就是我的兒子,丟到山裡餵狼吃了!」伊底帕斯問:「是妳自己丟的嗎?」王后回答:「不,是我的一個僕人丟的。」伊底帕斯說:「把他找來。」 僕人來了,伊底帕斯問他:「你把孩子丟到山裡餵狼吃了嗎?」僕人回答說:「我沒有把孩子丟掉,我把他送給山裡的牧羊人收養。」伊底帕斯想:「我的爸爸是牧羊人!有人吿訴我,說我不是我爸媽親生的。」他又問僕人:「那小孩子有什麼特徵?」僕人回答:「他的腳踝被刺穿;他是跛腳!」 伊底帕斯大喊:「天哪!預言說,我
-
焦點
美學:不是解放,是壓抑…… 山海塾《卵熱》
舞者步入池水,劇場裡處處閃爍著水光。從一枚卵,到多枚,複生的卵站立;四極的鐘散放著金屬的淸脆,是不可抗拒的共鳴。砂和水,陰和陽,表演沉溺在一種節制、純淨的肢體美學之中。
-
焦點
熱血奔騰的劇場行動 《戀馬狂》
曾獲一九七五年百老匯最佳戲劇東尼獎的《戀馬狂》,是英國劇作家彼得.謝弗的佳作,四月下旬將由表演工作坊搬上國家戲劇院舞台。
-
焦點
獨奏到指揮之路 羅斯托波維奇、巴倫波英、阿胥肯納吉的指揮生涯
從六〇年代開始,歐美樂壇陸陸續續有許多著名的獨奏(唱)家投身指揮的陣營,爲原本就粥少僧多的指揮界增添不少熱鬧。其中有的轉型成功跨過界,脚踏兩行繼續春風得意;有的缺乏指揮細胞,技不如人,只好安份回歸老本行。
-
焦點
我們是這樣長大的
靑澀歲月,何以爲伴?男生,或許用一個籃球,消耗掉身上過盛的精力,女生,以一本小說抒發浪漫的情懷。另有一個族類,他(她)們獨處時常閉目瞑思,群聚時又繪聲繪影、比手劃脚,說著旁人不懂的言語,分享著彼此間的秘密與寶貝。音樂陪伴著這個古典樂族成長,探尋人生的悲喜。走訪數位族人,說起他們的年少歲月
-
書介
「小盒子」外的春天 我讀《媽咪與貓咪》
從母女二人近二百封魚雁往返中,擷精取華匯編而成,仍保留著書信體的形式,《媽咪與貓咪》除了將琴媽宋淑萍與「學琴的孩子」翁均和生動地呈現給讀者外,也提供了有興趣了解幼年音樂訓練者許多省思的材料。
-
書介
歌劇的饗宴
本書原作者行文中不時流洩而出的機敏,字裡行間溢漾著一股盎然的雋逸;而其論譬精到,思考深刻,想必能幫助我們用更敏銳而正確的角度來欣賞西洋歌劇。
-
藝鄉人
從《蝴蝶君》到《金門大橋》 紐約專訪黃哲倫
在這個新闢的單元裡我們將系列報導躋身於海外表演藝術圈的華裔工作者。首先登場的便是《蝴蝶君》舞台劇本原著黃哲倫──一位懂得如何去碰觸人性意識禁區的作家。
-
原住民樂舞
矮人的叮嚀 與「原舞者」分享賽夏族矮人祭歌舞的奧妙
這套矮人祭歌舞不是爲了娛樂,而是包含了矮人等老前輩的叮嚀訓誨和賽夏族人的虔誠祈求。在反覆的送與留的演出中,矮人與賽夏族人的影像交疊。二者亦友亦敵,有懲罰也有賜福,有祈求也有毀滅,是生與死的拉鋸,像演戲卻又是再眞實不過的人生。
-
新浪潮
翻天「腹地」羅薩絲 德.克絲麥可和她的舞團
「我的舞蹈試圖把事物化成最簡單的、最必須的元素,然後儘量把這些東西發揮至極點;這與我們的社會剛好相反,在生活裡,我們可以快速的取得過多的資訊和圖像。」 德.克絲麥可 比利時舞蹈家德.克絲麥可於一九八三年成立了羅薩絲舞蹈團,開創了舞蹈的另類語言。其作品的迷人之處,在於不公式化的表演,每一回都因投入者不同的想像和參與而千變萬化,使作品可以表達更多層次的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