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舞蹈
取之於自然並回歸於大地 關於《沈默的杵音》
原住民舞蹈的精神,來自自然,來自大地及生命的呼喚。劉鳳學將這群受現代舞蹈洗禮的舞者,回歸原始的本質,自然地舞出原始的舞蹈。
-
舞蹈
原鄕沉痛的呼喚 《沉默的杵音》觀後
台灣五十年來,以原住民傳統歌舞素材抽離轉化成現代舞的創新鉅作《沉默的杵音》是唯一僅見,也唯有深具人文豐厚情懷的劉鳳學,才得以交出如此震懾人心、如此不沉默而無聲怒吼的杵音。
-
戲劇
歡樂江湖的肥皂懸疑劇 評《査某喜劇II-你爲什麼不愛我》
野台聲音與語言暴露了──渥克雖企圖精練江湖賣藝、歌舞秀場等常民文化,骨子裡卻完全是知識分子的思考邏輯。所謂常民文化只是其取材的對象,而感官的情色娛樂則是引起話題的外衣。
-
戲劇
流轉於寓言紅黑交替的國度
獨角社藉由一個因左脚生病尋求治癒的旅程,提出亙古之問:人的方向在哪兒?生命何來何往?找什麼東西?一個指標、根源、或終點?
-
音樂曲式
無形之形 二十世紀曲式「新」秩序
現今作曲者對曲式的探討是對一全新未來的探索,聽者若能直觀的順著作曲者的思路去領悟當代作品的新意與眞諦,深入體會無形之形,或許將更加能體會出這場千古永恆的衝突──人類秩序化、可理解化的理性衝動VS.永恆無序的宇宙,而對古往今來的藝術品投射出新的目光。
-
現代舞講座
後天:現代舞先驅的成功秘訣
舞蹈史學家索雷爾(Walter Sorell)曾經歸納出成功的舞蹈家在後天的努力可以表現在六個方面,而這幾個共同特徵也可做爲國內奮鬥中舞蹈家的參考。
-
書介
尋找自己觀衆的劇場(下)
鍾喬著的《亞洲的吶喊》,勾勒亞洲第三世界「民衆劇場」諸般面貌及其實踐美學。本文作者除討論「民衆劇場」的概念置於今時今地台灣所可能產生的落差外,並兼論及小劇場/傳播媒體/觀衆之間的對應關係。
-
書介
表現的意象世界 評林克歡的《戲劇表現論》
林克歡先生的《戲劇表現論》,屬於戲劇理論的領域。其用功之深,取例之廣,很値得注意。
-
專欄 Columns
「票房」與表演藝術
三家電視台所以走到今天這樣拚命「娛樂」,看不出理想也欠缺精緻度,便是因爲它們在本質上是爲了「票房」而經營,爲票房而經營的表演事業,幾乎是宿命地會走上娛樂取向和感官取向的不歸路。
-
專欄 Columns
大衆/藝術/媒體的三角關係
台北主要報紙的文化藝術組都接到吿急電話,內容大概是「我們眞的很緊張,到現在還賣不到X成,觀衆一定還不知道有這好檔節目。幫幫忙,上一下消息。要不要做訪問?資料夠嗎?我們還有很好的照片,是不是我們找快遞馬上送過去?」可是,觀衆的確這樣依賴報紙,而媒體對藝術行銷眞的那麼具有決定性嗎?
-
專欄 Columns
社區乎?部落乎?
將「社區」與「社會」對比,賦予「社區」獨特的品質,它所顯示的其實只不過是對現狀「社會」的不滿。又因爲我們對未來事實上經常無法知悉,而只能藉著美化過去而尋找未來,也正因此,在近代談論以及實踐「社區」這個概念時,也就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悲喜劇。「社區」的概念裡是有矛盾的。
-
藝術裡的空間藝術
繪畫裡的空間
藝術和空間的關係是非常曖昧而有變數的,我們很難去界定藝術品和空間絕對的關係。比較確定的是藝術家不再停留於象牙塔中,只按照自己的說法和觀點來詮釋作品,或逼使他人信仰自己的說法。當代的藝術家不但有能力再現眞實,藝術家本身就是眞實,這是廿世紀藝術的新觀念。
-
即將上場
中央交響樂團─吳麗暉紀念音樂會
被譽爲「江文也第二」的留日台灣作曲家吳麗暉今年四月因心臟病於東京去逝。北京的中央交響樂團將來台演奏吳麗暉的重要作品。 這位出生於苗栗的女作曲家,去年五月於波士頓舉行的「第二屆中國音樂研討會音樂會」中發表了《隨想曲》及交響詩《中國之夢》,當地樂評讚賞她爲「全球十四億中國人作曲家之唯一代表」。 《中國之夢》交響詩充滿了民族情感,是吳麗暉最喜愛的作品;此外,這場音樂會也將演奏她的《中華民族序曲》與《天庭》(選自《后羿與嫦娥》芭蕾組曲)、布拉姆斯的第二號交響曲及江文也的《台灣舞曲》。
-
書城快訊
書城快訊
舞書 陶馥蘭話舞 陶馥蘭著 萬象圖書1994年8月初版 185頁/平裝 NT$200 誠品書店提供 被林懷民譽爲「俠女」的編舞家陶馥蘭集結八年來所發表的「舞話」,在舞台之外呈現了另一類的創作方式,內文的編排頗爲別致,是謂「舞書」。 全書分舞論及舞話兩部份,文章長短雖有異,作者對舞蹈的執著與熱情卻無不同,値得舞蹈愛好者細讀。 指揮帝王卡拉揚傳 Herbert von Karajan Roger Vaughan著 楊榮鑫譯 普洛文化1994年5月初版 318頁/平裝 NT$300 誠品書店提供 本書作者Vaughan因航海與卡拉揚相識,進而應卡拉揚之邀爲他立傳,在一九八一至八五年間參與卡拉揚的音樂世界與休閒生活。在長達五年的訪談和資料蒐集中,作者整理出他個人記錄、觀察與分析之下的一代指揮帝王,文字流暢,內容翔實可信;一路讀下來,卡拉揚孤高的強者形象固然立體顯影,而本世紀西方古典音樂的重要一頁也隨之揭露。 古典影碟欣賞 邵義強著 普洛文化1994年6月初版 212頁/平裝 NT$200 誠品書店提供 相對於CD的日益普及、大衆化,LD在許多方面都還屬於相對少數人的財力所可及,使得古典影碟的推介益形重要。本書是作者自民國八十年七月起刊登在《高傳眞視聽》雜誌上的專欄,彙整後分門別類,共得八十九篇文章介紹百餘張影碟,可作爲選購前的參考。 最受歡迎的古典名曲 楊忠衡編著 迪茂國際公司1994年7月初版 207頁/平裝 NT$129 誠品書店提供 古典音樂在台灣已經日益普及各階層,這除了出版業想方設法,不遺餘力推出一系列又一系列的CD來勾引消費者外,雨後春筍般的古典入門文章及書刊更是功不可沒;本書以低價發行,搭贈一張CD,作爲一套六張的鍍金「輕古典全集」的前鋒,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台大戲劇硏究所即將成立 台大戲劇硏究所已報經行政院核准成立,預定明年起招生,目前設有籌備委員會,委員包括林耀福、胡耀恆、彭鏡禧、曾永義、石守謙等人,由林耀福兼任召集人。入學考試除一般科目外,需考中國戲劇史、西洋戲劇史及中外名劇等科目。 (編輯室) 陸光國劇隊赴歐公演 透過當代傳奇劇場的穿針引線,陸光國劇隊在今年十一月赴奧地利、西班牙、義大利三國展開八場巡迴公演,期望延續當代傳奇劇場在法國掀起的旋風,宣吿台灣京劇時代的來臨。 法國世界報曾評論當代傳奇劇場道:「不似大陸京劇受到文革的渲染,台灣京劇演員將傳統戲曲賦予深刻的情感,透過特殊的藝術形式,帶領觀衆走入絕美的戲劇殿堂。」 陸光國劇隊將推出膾炙人口的《天安會》迎接歐洲的觀衆,劇隊相信以朱陸豪精湛的猴戲和堅強的武打陣容,必能爲台灣在國際間再次贏得肯定與矚目。 (編輯室) 〔法國〕 巴黎歌劇院閉館整修 巴黎歌劇院(Palais Garnier)將封館整修到一九九六年三月,這項整修包括觀衆席和後舞台的翻新,並增添餐廳及空調等設備。在這期間所有的舞蹈及歌劇節目將移至巴士底歌劇院搬演。 Mugues Gall將於1995年接任劇院總監,目前總監一職由Jean-Paul Cluzel代理。平衡預算和減少龐大的債務是他們的主要目標之一,因此附屬的芭蕾舞團將減少新節目的製作,增加巡迴公演。 休館期間所有的員工也將移轉至巴士底歌劇院。 (編輯室) 〔丹麥〕 蕭富斯接掌丹麥皇家芭蕾舞團 原任柏林德意志歌劇院芭蕾舞團藝術總監的彼得.蕭富斯受聘回到故鄕哥本哈根,於今年八月接掌丹麥皇家舞團,並開始計畫製作新的古典舞劇取代舞團現有的版本。
-
特別企畫 Feature
溫溫的想念
站在中國京劇發展的長河中,來紀念梅蘭芳的百年誕辰, 忽然意識到梅的百年行程,包括他1961年逝世後 一直延續至今的潛在影響,正好延伸到二十世紀的世紀末。 站在世紀末回首世紀之初,感懷自然比單純紀念誕辰來得深刻。 (徐城北)
-
特別企畫 Feature
父親梅蘭芳對《貴妃醉酒》的革新
在表現宮廷貴夫人醉後失態中,追求美的閃光點,力戒把楊貴妃演成淫佚放蕩的婦女形象。
-
台北TIFA
秋之奏鳴曲
秋日,適於聆樂、品舞、吟唱。 今年的TIFA在秋風中徐徐開展。 大師經典音樂、現代音樂、傳統音樂乃至於莊嚴彌撒等多種音樂形式,提供多角度的欣賞機會。 我國現代舞先鋒劉鳳學與新古典樂團、加拿大瑪麗.書娜舞團將呈現截然不同的舞風。 此外,TIFA更結合劇院與音樂廳節目的講座,從音樂、美術、舞蹈來剖析、共遊史特拉汶斯基時代。 且以閒適之心,共享藝術之旅。
-
台北TIFA
「世紀瑰寶」音樂會導聆
布魯克納的第八號交響曲C小調 對於剛入門的古典音樂聽衆而言,初次面對《布魯克納交響曲》時總有望而怯步之感。首先,那天國般的長度往往霸佔了整場音樂會的時間;其次,音樂中氾濫著華格納般過飽和的後浪漫氣氛,一口氣聽下來,就如同赴了場從頭到尾都以蹄膀爲料的酒席。但對於最後嘗出味的樂迷們,布魯克納堪爲交響樂聖殿中除貝多芬、布拉姆斯之外的第三B,此時,再厚重的和聲也成了入口即化的甘脂。 C小調第八號屬於布魯克納交響曲中最艱深而龐大的一部,其中更以漫長的慢板第三樂章最具飢渴式的內張力,最早的正式錄音是尤亨(Eugen Jochum)位於一九四八年指揮漢堡愛樂管弦樂團,用了二十一面七十八轉唱片(Polydor 68338/48 S)完成的大手筆。歷史錄音方面,歐美樂評多推崇福特萬格勒於一九四四年十月十七日指揮維也納愛樂音樂會實況錄音的名盤(最近的CD化身爲Music Arts CD 764)。此一幾近著魔的演出破解了音樂中錯縱複雜的和聲導向、速度變化、與管弦色彩,布魯克納的交響樂結構頓時如狂颱劫後的台北市天空那般淸澈。 在較新的錄音中,蕭堤於一九九〇年十一月在俄國聖彼得堡愛樂大廳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的實況演出,是個十分具有權威性的版本(LONDON 430 228-2),此一演出即使以芝加哥交響樂團本身頂尖的演奏素質而論,也是次超水準的表現。唯在布魯克納的音樂方面,此一版本所採用的是近世較常演奏、較爲精簡的Nowak版,而前述福特萬格勒則採用較早的Haas版。 儘管傑利畢達克一向不喜歡進錄音室,他過去部分的音樂會實況已「悄悄地」陸續在國外以CD發行,布魯克納的音樂方面,目前至少已出了第三、四、九號交響曲,與F小調彌撒等,第五、八兩首亦可能即將上市。然要看正牌的,亦有由SONY出品的LD,收錄有傑利畢達克去年曾在國家音樂廳演奏過的降E大調第四號交響曲《浪漫》。若僅從計時器的數字上看,傑利畢達克一貫遲緩的速度會使其他演奏版本顯不出布魯克納交響曲是何等地漫長。然而音樂中半音階的碰撞與管弦樂的層次,在傑利畢達克的速度中有著愈嚼愈夠味的勁頭、和令人耳目一新的透明度,音樂則在他的手中成了靈異的昇華之物。 穆索斯基的展覽會之畫
-
台北TIFA
德奧藝術歌曲選介
德籍次女高音路德薇希以近六十六之齡於去年三月起分別在紐約、倫敦、維也納等都會舉行吿別樂壇的演唱會。去年新出版的這兩張CD,正是爲了紀念她不朽的歌藝,內容均以路德薇希最擅長的德奧藝術歌曲爲主,與她十月十五日在國家音樂廳的曲目類似,可供愛樂者參考欣賞。 一、Farewell to Salzburg 演出:路德薇希Christa Ludwig 史潘瑟Charles Spencer/鋼琴 編號:RCA Victor Red Sea l09026-61547-2 錄製於一九九三年一月,是爲路德薇希去年八月在薩爾茲堡的吿別演唱會而準備的紀念專集,共收錄舒曼、馬勒、布拉姆斯、及理査.史特勞斯所作的二十四首藝術歌曲。路德薇希在開頭舒曼旋律的歌唱上略顯乾澀,部分曲子在尾音的運氣上亦顯不足,但以她近六十六之齡,在這近六十六分鐘(不知是否爲數字上的巧合)的整體聆賞過程中,如倒吃甘蔗,讓人逐漸忘卻了技巧上的瑕疵,深深融入路德薇希的德國藝術歌曲世界中。馬勒兩首閭克(Friedrich Rckert)詩曲Ich bin der Welt abhanden gekom-men及Um Mitternacht,展現了路德薇希圓熟的內在意境;而後半部布拉姆斯及史特勞斯的歌曲,更是一瀉千里,充分發揮了她黃金般永不褪色的中間音域,及其熾熱的生命力。 鋼琴在十九世紀德國藝術歌曲的整體表現上,不是「伴奏」一詞所能適切表達的,許多主要聲樂家都盡量尋求固定的鋼琴家以維繫默契。路德薇希近年來的搭檔史潘瑟(Charles Spencer),在此顯示出其對聲樂部分每一抑揚頓挫均保持著高度的敏銳性與反應力。 二、Ausgewhlte Lieder 演出:路德薇希Christa Ludwig Er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