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萊比錫管弦在鐵幕崩塌後,以其強勁的音樂迅速攫取世人的眼光。(新象活動推展中心 提供)
焦點 焦點

收藏大師足跡的城市

音樂之都萊比錫與萊比錫布商大厦管弦樂團

也許是長時期來政治的區隔,使萊比錫在八〇年代以前幾乎完全被以「鐵幕」地區視之而淡忘。柏林圍牆倒塌、兩德統一後,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在褪去了神秘色彩後便挾著強烈音樂文化優勢攫取世人注意力,近來頻繁的演出活動更有凌駕柏林愛樂之勢!提及今日的布商大廈管弦樂團,就必然想起現今當紅的指揮大師庫特.馬索,其二者之間早就進入水乳交融之境。在馬索將重心轉赴紐約愛樂的今日,能再聆聽二者合作的現場演出,可算是在本世紀音樂上的重要紀事。

也許是長時期來政治的區隔,使萊比錫在八〇年代以前幾乎完全被以「鐵幕」地區視之而淡忘。柏林圍牆倒塌、兩德統一後,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在褪去了神秘色彩後便挾著強烈音樂文化優勢攫取世人注意力,近來頻繁的演出活動更有凌駕柏林愛樂之勢!提及今日的布商大廈管弦樂團,就必然想起現今當紅的指揮大師庫特.馬索,其二者之間早就進入水乳交融之境。在馬索將重心轉赴紐約愛樂的今日,能再聆聽二者合作的現場演出,可算是在本世紀音樂上的重要紀事。

日耳曼的榮耀之聲萊比錫布簡大廈管弦樂團

4月30〜5月1日 19:45

國家音樂廳

在音樂史上,德國音樂家一直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又以巴赫最具代表性;而在八〇年代,德國樂團亦有耀人的成績,尤以當代「巨人」卡拉揚及其領導的柏林愛樂管弦樂團最爲愛樂者所熟知。但若翻開本世紀德國地區音樂史,卻難找出柏林這個城市特別重要的音樂紀事,這是因爲德國音樂重鎭另有他處。

德國音樂重鎭

也許是長時期來政治的區隔,使現今德東地區的二個音樂文化重鎭──德勒斯登(Dresden)、萊比錫(Leipzig)在八〇年代以前幾乎完全被以「鐵幕」地區視之而淡忘。所幸,此二地的音樂文化並未因政治因素而遭到破壞或停滯,相反地以著驚人的速度成長。一九九〇年柏林圍牆倒塌、兩德統一後,位於德勒斯登的德勒斯登管弦樂團(Staats-kapelle Dresden)及位於萊比錫的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Gewand-hausorchester Leipzig)在褪去了神秘色彩後便挾著強烈音樂文化優勢攫取世人注意力。而近年來二個樂團頻繁的演出活動更有凌駕柏林愛樂之勢!

自巴洛克時代以降,德、奧地區逐漸取代了當時義大利在音樂上的領導地位。到了十九世紀,奧匈帝國的維也納(Wien)、薩爾兹堡(Salzburg)、茵士布魯克(Innsbruck)等地,一直傳襲著以維也納樂派爲主的奧國樂派,且以其富麗、輝煌的環境、瑰麗的音樂色彩,將帝國首都──維也納粧點成華美耀目的「音樂之都」。當時與維也納的保守、安定相對的是位於德國地區的德勒斯登及萊比錫,這二個同樣位於威瑪境內、易北河流域、相距不過二百公里的城市,正爲一股不安的音樂改革風潮翻動著。

萊比錫位於德東(前東德)中部,屬易北河流域(但不靠易北河),爲一歷史悠久的古城,學術文化之風鼎盛,被譽爲金碧輝煌的城市。在音樂上,萊比錫更因著巴赫而聞名,一七二三年至一七五〇年間,巴赫於聖湯瑪士(St. Thomas)敎堂擔任樂長期間,創作了兩百多部淸唱劇及著名的《馬太受難曲》等作品,爲他創作巓峯期,也奠定了巴赫在音樂史上不朽的地位,而萊比錫便是這段輝煌歷史的見證、收藏者。

萊比錫早期多布商,位於市中心的布商工會大樓設有音樂廳,布商大廈管弦樂團之名即由此而得,該音樂廳於一次大戰中被毀,戰後所建新廳亦毀於二次大戰,現存之音樂廳係二次戰後所建,名爲新布商大廈(Neue Gewand-hausorchester)。

傳唱大師足跡

繼十八世紀巴赫之後,十九世紀的孟德爾頌及舒曼對萊比錫音樂發展及風格之塑造,更具關鍵。當時由舒曼主編、創刊於一八三四年四月三日的《新音樂》Neue Zeitschrift für Musik,是當時最權威之音樂評論刊物,該刊物大力倡言改正當時過於保守的演奏方式及虛華不實的頹廢樂風,使得萊比錫一躍成爲音樂名家滙至、音樂討論風盛行的城市,也因而奠定了與後來李斯特、華格納爲主的德勒斯登有著涇渭分明的音樂風格。

另一位影響萊比錫至深的是孟德爾頌,孟德爾頌於一八三五至一八四七年擔任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指揮(他亦是首次使用指揮棒的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指揮),在他十餘年的訓練下,將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提升至一流水準,使得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成爲萊比錫音樂代言人,不斷地傳頌著萊比錫輝煌的歷史傳奇,並發揚萊比錫的音樂成就。

提到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似乎不免要聯想起同樣位於威瑪地區的德勒斯登管弦樂團。這兩個前東德境內的超級樂團,神秘的形象及迥異的風格總是成爲樂迷相互比較的對象。德勒斯登管弦樂團音響壯濶厚實,效果不亞於柏林愛樂傳統、德式魔弓的倍低音大提琴給人低音至爲深沈幾至壓迫的力度,整個樂團的聲響有如一座城堡般的壯大、結實,其銅管聲部強勁有力的氣勢及光芒甚至令其他德國樂團難望之項背,音樂成熟且不乏激進的感受。

馬索與萊比錫管弦的世紀之配

相較之下,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就著眼於音色層次分明淸晰的音響效果。大提琴輕而嘹亮,不若一般德國樂團較爲沈重厚實,所以也較之其他樂團更爲流暢、明顯。音色溫厚的木管搭配上著重亮度而非「重度」的銅管,使得整個管弦樂群的層次不論在任何狀況下都淸晰分明,更加展示其音樂上超乎他團的架構能力及流暢性,此一特性正深深的散發出萊比錫自成一格的樂響風貌。

八〇年代的樂團文化幾乎有著濃郁的英雄主義色彩,如卡拉揚與柏林愛樂,梅塔與紐約愛樂及蕭提與芝加哥交響樂團,提及今日的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就必然想起現今當紅的指揮大師庫特.馬索(Kurt Masur),其二者之間早就進入水乳交融之境。由於社會主義封閉的諸多因素,未能使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與馬索之配在八〇年代奠定起萊比錫的音樂帝國,但其二者間卻早已經劃上等號了。在馬索將重心轉赴紐約愛樂的今日,能再聆聽二者合作的現場演出,可算是在本世紀音樂上的重要紀事。畢竟,人或事只要一走入歷史就不能再倒流或重演了,不是嗎?而萊比錫不正也是一個收藏歷史的地方嗎!

 

文字|鄭溪山  長號演奏家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