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皮亞佐拉輕歌劇《被遺忘的瑪麗亞》 線上直播加碼開賣
由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簡文彬指揮、來自香港的黎海寧執導暨編舞、攜手優秀聲樂家蔣啟真與葉展毓及Circo樂團,本週末演出皮亞佐拉輕歌劇《被遺忘的瑪麗亞》,邀請觀眾一同感受皮亞佐拉的探戈魅力。
-
編輯室碎碎念 Editorial
編輯室碎碎念
「終於不用再單打獨鬥」 「我們可以一起養活劇團」 每個世代的劇場人都有他們創作實驗的路徑,也有著對環境改變的期待與突破。有些人選擇與專業相仿的同學組成團隊,有些人選擇如陽光劇團般的共居共作,有些人則是跨去別的領域,學習其他產業的優點 是的,劇場組成團隊的方式正在質變,即使仍有不少以創辦人╱主創者為核心的團隊。這幾年以相同專業協作的團隊陸續降生,除了較為熟知、成員全數是導演的明日和合製作所、進港浪製作之外,本期封面故事〈幕後團隊的進擊:跨域攻勢大揭密〉則將分享劇場內╱外其他5種組團模式,5種跨界策略,所交織出的創作模式。 其中,從劇場起家、同是幕後專業工作者組團的僻室House Peace,試圖藉由建構團隊品牌進而推動個人發展;劇場設計學系同班同學組成的「山峸製作設計」,帶著學弟妹一同接案擴大案源,逐步實踐對健全生態的想望;當跨界成為劇場的日常,我們也想知道在劇場外,與同一表演藝術團體維持10年共創關係的「叁式」,如何用科技及創造力攪動劇場一池春水;以沉浸式演出吸引劇場外觀眾買單的「驚喜製造」,又是如何在演出裡融入商業思維;而在流行影視產業打滾多年「大慕影藝」,又是怎麼踏上這條與劇場人孵化作品的共創道路。 這些幕後工作者選擇集體創作的同時,卻也沒忘了保有自我創造的自由,一起活下去是他們的要務,品牌思維替他們爭取曝光機會,也開展了新的創作生產關係,更為劇場帶來滾動式的創作能量。 隨著產業與創作實踐不斷跨越與重整,製作人們於亞洲頻繁的交流經驗,也可能導致未來表藝製作生態的變化。特別企畫〈製作人在亞洲〉邀請了4位獨立製作人,分享他們參與其中經驗及其激盪出的火花。專題也呈現近年積極搭建起亞洲橋梁的國家級場館,如何思考與製作人相伴相存的夥伴關係,並以此探尋亞太製作人才發展的下一步。〈跨世代對談〉則邀請兩位身處相異生產狀態的製作人張寶慧與黃雯,暢談各自如何面對體制內外、時代變遷、創作狀態等種種考驗。 這期精采幕後故事還不只這些,〈劇場ㄟ冷知識〉揭秘芭蕾舞者的完美腳背,是透過哪些道具、方法鍛鍊出來;〈少年往事〉則掀開日本三度餽贈台灣疫苗的背後,竟是源自大提琴家暨醫生三船文彰年幼對音樂的熱愛,讓他有了機會得以促成這段佳事。 <
-
職人的圖鑑
舞台技術指導:啟動運轉機關的務實管理者
在周書毅與鄭志忠攜手合作的《阿忠與我》演職人員中,有一個特別的位置舞台技術設計,取代「舞台技術指導」的角色。本期專訪扛下此重任的余瑞培,看這位掌控舞台布景的實踐工程,職責繁多,職稱難以定錨的幕後職人,如何穩穩啟動舞台開關。
-
佇遮 ê 門道
Dub Lau:尋找自己嚮往的山海
獨立工作者飛抵異國,放棄自由身,進入團隊擔任專職,以雙重的「新人」身分,看見了何種台灣劇場風景?本期透過馬來西亞的舞台技術統籌Dub Lau之眼,窺探異鄉人的自我碰撞與現實壁壘。
-
劇場ㄟ冷知識
芭蕾舞者腳背修煉密技
「芭蕾」源起於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時代,後來在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推廣下,建立了一系列舞步、術語與技巧美學等標準,方成就了如今的沃土;昔日芭蕾的美學嚮往,如180度的開跨(Turn out)、強韌有力的抬腿與末梢延伸的足尖等,似乎成為我們對「芭蕾舞者」的刻板印象。但芭蕾的技術執行,確實有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其中,「腳背」就是最廣為人知的要求。本文從6大角度深入剖析芭蕾舞者們是如何循規蹈矩,又或者劍走偏鋒地冶煉他們的「完美拱形」!
-
編輯 Pick-Up
最好的朋友
2006年,《盛夏光年》電影上映。2021年,《盛夏光年》在疫情趨緩的盛夏尾端,上映了數位修復版。
-
特別企畫 Feature 幕後解析
幕後團隊的進擊 跨域攻勢大揭密
近年來,表演藝術跨域合作的案例愈來愈複雜、多元,幕後團隊「在一起」的組成方式也日趨異質化,而活躍、亮眼的團隊就像一支專業球隊,集結了不同領域的專業夥伴,統合創作、設計、製作、行銷、經營等面向,各有專才,也善於合作。他們各自以高度水平協作的型態,建立起自己的獨特工作哲學與方法,以應對生產環境的限制,從而開拓出更多可能性。 我們採訪了5組幕後團隊:有劇場起家的新世代,如陽光劇團般讓創作與生活緊密交織的「僻室」;由劇場設計系同班同學們成立,目前是台灣唯一兼具設計、製作統合能力的「山峸製作設計」。也有非表演藝術團隊,如以科技為方法,橫跨各種領域,並與單一表演藝術團隊建立長達10年共創關係的「叁式」;與劇團合作,融入商業思維,打造數檔叫好又叫座的沉浸式體驗作品的「驚喜製造」;在流行影視產業打滾多年後,邀請劇場編劇作為內容總監,孵化劇場、影視IP的「大慕影藝」。 以上團隊的工作方法,有些違背了我們習以為常的工作慣習、思考模式,但都因他們端出出色的跨域合作成果,而有著足夠的說服力。如果我們設法將他們的工作方法拆解、分析,融入到自己的工作思考中,或許能帶來改變!讓我們試著跳脫劇場本位,藉此窺探幕後團隊跨領域的思考邏輯,一起來看看不同世代、不同領域的工作者們如何合縱連橫,突破重圍吧!
-
特別企畫 Feature 幕後團隊的跨域工作法
僻室House Peace:持續實驗是信念,也是創作動力(上)
採訪當天,風和日麗,也正好是警戒降級的第一日。抵達時,常與僻室合作的編劇陳弘洋幫我開了門,他正在僻室公寓樓下的客廳看奧運轉播,那裡也同時是成員吳子敬、吳靜依、蔡傳仁與羅宥倫的居所。劇團辦公室在樓上,團員們則在陽台上依著副團長吳峽寧的鏡頭,拍著這期專訪需要的照片。生活與創作在此交集著,僻室據有4、5樓老公寓中的兩層空間,部分團員共同居住在此,非同居者也會於每週一在此聚集,即使沒有特別的排練,也建構著共同的默契。
-
特別企畫 Feature 幕後團隊的跨域工作法
僻室House Peace:持續實驗是信念,也是創作動力(下)
採訪當天,風和日麗,也正好是警戒降級的第一日。抵達時,常與僻室合作的編劇陳弘洋幫我開了門,他正在僻室公寓樓下的客廳看奧運轉播,那裡也同時是成員吳子敬、吳靜依、蔡傳仁與羅宥倫的居所。劇團辦公室在樓上,團員們則在陽台上依著副團長吳峽寧的鏡頭,拍著這期專訪需要的照片。生活與創作在此交集著,僻室據有4、5樓老公寓中的兩層空間,部分團員共同居住在此,非同居者也會於每週一在此聚集,即使沒有特別的排練,也建構著共同的默契。
-
特別企畫 Feature 幕後團隊的跨域工作法
山峸製作設計:整合設計、製作工作環節,健全幕後生態(上)
山峸製作設計很熱血,數小時的訪談,成員們憂慮產業結構,憂慮同業生計,言談不離「改善工作環境」、「留住產業人才」,衝勁十足。恍惚間,我想起今年4月1日,這個由袁浩程號召劇場設計系畢業的同窗顏尚亭、吳重毅共同創立的劇場空間設計、製作團隊,在官方FB發了一則貼文,宣布成立「山峸藝術集團」。
-
特別企畫 Feature 幕後團隊的跨域工作法
山峸製作設計:整合設計、製作工作環節,健全幕後生態(下)
山峸製作設計很熱血,數小時的訪談,成員們憂慮產業結構,憂慮同業生計,言談不離「改善工作環境」、「留住產業人才」,衝勁十足。恍惚間,我想起今年4月1日,這個由袁浩程號召劇場設計系畢業的同窗顏尚亭、吳重毅共同創立的劇場空間設計、製作團隊,在官方FB發了一則貼文,宣布成立「山峸藝術集團」。
-
特別企畫 Feature 幕後團隊的跨域工作法
叁式:透過跨域協作、共創,加速刺激成長(上)
叁式是個奇妙的團隊,很難一時定義他們在做的到底是什麼,就連叁式的官網都以「哎,這是一個難以簡短回答的問題」,來說明他們的服務項目。的確,從金曲獎到劇場表演,從手機app到台灣設計展,叁式的合作案橫跨了表演藝術、科技藝術、娛樂產業、互動科技與設計策展,每個案例都十分亮眼,更曾被稱作「台版teamLab」,這些成果,比起明確的團隊定位,都更能定義叁式是什麼。也因此,叁式究竟是如何跨足這麼多不同的領域,又是如何在10年間成長為如此活躍的團隊,就令人十分好奇。
-
特別企畫 Feature 幕後團隊的跨域工作法
叁式:透過跨域協作、共創,加速刺激成長(下)
叁式是個奇妙的團隊,很難一時定義他們在做的到底是什麼,就連叁式的官網都以「哎,這是一個難以簡短回答的問題」,來說明他們的服務項目。的確,從金曲獎到劇場表演,從手機app到台灣設計展,叁式的合作案橫跨了表演藝術、科技藝術、娛樂產業、互動科技與設計策展,每個案例都十分亮眼,更曾被稱作「台版teamLab」,這些成果,比起明確的團隊定位,都更能定義叁式是什麼。也因此,叁式究竟是如何跨足這麼多不同的領域,又是如何在10年間成長為如此活躍的團隊,就令人十分好奇。
-
特別企畫 Feature 幕後團隊的跨域工作法
驚喜製造:謹慎評估市場,行銷、製作專業分工
從《明日俱樂部》到《微醺大飯店》系列,「驚喜製造」這一個「不是劇團的團隊」進入劇場觀眾的購票選擇,更獲得不只有劇場人的熱烈討論。他們乘著「體驗設計」在劇場、展場與商場掀起的熱潮,提供劇場創作與生態的外部觀點跳脫補助為主的思維,極力開發不同領域的觀眾,規劃更長期的演出週期,達到商業娛樂加上藝術創作的營運、製作、行銷等思維與實踐。 在我們還在討論表演藝術到底是不是「產業」時,驚喜製造可否在原有的劇場製作生態裡闢出一條路徑?
-
特別企畫 Feature 幕後團隊的跨域工作法
大慕影藝:學習各自產業的優點,讓1加1大於2
一位是在影視產業耕耘多年,以《做工的人》、《我們與惡的距離》引領潮流的戲劇製作人、投資者;一位則是台灣劇場的鬼才編劇,《新社員》、《服妖之鑑》等作更是話題不斷、票房保證。2020年,大慕影藝執行長林昱伶邀請簡莉穎加入大慕影藝擔任內容總監,並啟動「找樣造劇」計畫,透過影視與劇場的跨界合作,期望能培養更多說故事的好手,並創造能多元轉譯的IP作品,替兩個領域注入一股新的養分。
-
特別企畫 Feature 疫情工作法
疫情之中,我們的工作方法
我們討論團隊的工作方法時,往往會試著從他們的經驗累積、主事者風格、機緣巧合等因素裡找到「準則」當然,這個準則會隨著各種特殊情況,找尋各種因應之道。於是,從2020年初開始影響世界情勢的COVID-19疫情,打亂了團隊們好不容易成立的工作方法,必須在混亂裡有所應變。 那麼,這些以創作、製作為主的團隊如何回應疫情時代,又怎麼看待這段可能停滯的時間,並找尋「疫情下的工作方法」?他們或許重新檢視過去、開發線上作業、盤點現有資源、維持創作能量、開發全新形式等,這些方法在這8組團隊無法如常的日常裡施展
-
特別企畫 Feature 幕後解析
讓我們在一起:談劇團組成的世代轉變
過往的劇團組成,多半以「創辦人╱主創者」為核心,再去組織團隊、發展作品;但,近年的新生代團隊在組成契機與方式、創作策略與模式中,也開始出現「所有人共同發想」的亮眼案例。那麼,他們「在一起」的原因、方式與後續可能是什麼?藉此現象,讓我們一窺「一起做事」劇場生態變化。
-
特別企畫 Feature 幕後解析
交換丈量世界的方法:談體驗設計的跨域合作
以「沉浸式」、「參與式」、「體驗」、「互動」等作為關鍵詞,會察覺這些概念的運用,確實擾動台灣的表演藝術生產,且從2018年起蔚為趨勢,至今未歇。(註1)
-
特別企畫 Feature 幕後解析
最熟悉的陌生人:談影視與劇場的跨域
英國女演員潔瑪.亞特頓(Gemma Arterton)曾這麼回答過網友關於劇場表演與影視表演的差異「你只是需要在舞台上大聲一點」,她說。
-
攝影手札
池塘的表面(上)
劇場或是更廣義的劇場之前之後, 除了是語言敘事得以伸展,行為意義得以擴延,也是感官能夠拓展的異空間。時間,空間,重心,光線,色彩,質感,濕度在此被從日常規則的理解中舒展出來,彼此之間以脫軌的邏輯串連起來。 用非日常的機能去重新探測感受,瀰漫在文本之外的情感資訊。照片來自過往為表演拍攝的現場記錄,或者是宣傳視覺的素材,來自不同現場的畫面,彼此之間也有串連對話的可能性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