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線(Yun-Pei Hsiung 繪)

線材是將訊號透過實體的線路傳輸到線的另外一端,達到訊號傳遞的效果;隨著時代科技進步,在劇場演出中也開始有了無線傳輸,讓演出進行過程中可以不受到線路的影響,變得更為自由。無線傳輸是透過電磁波傳遞,隨著不同的頻率、強度就有不同的應用,例如手機行動設備、廣播、微波爐、無線電、Wi-Fi分享器甚至X光等。

還記得2000年時有一則新聞,一位來自中國的女士張穎,她自稱能隔空抓藥治病,在那個通訊科技還停留在B.B.Call、黑金剛的時代,她居然可以連線太乙真人,從空氣中的電磁波裡取得仙丹,讓信眾服用來醫病。雖然現在就像我們用筆電以 Wi-Fi 下載資料,然後就可以3D列印出一尊航海王玩偶一樣,但這在當年簡直神奇非常。隨著信眾愈來愈多,張穎竟然也成為像宗教一般、許多人趨之若鶩爭相拜訪的對象,直到最後被一位魔術師踢爆造假斂財,事件才告一段落。但這則新聞卻也同時將無線與中心化的概念,以非常生活的形式展現出來。

無線傳輸透過無所不在的電磁波作為介質傳遞訊息,除了接收與發送端,也需要對頻。可以如此想像:有一對小情侶在談戀愛,他們必須知道目前彼此正在談戀愛,所以要是沒有類似告白的舉動來調整頻道,就可能有一方還以為彼此只是朋友或同事,繼續以錯頻的方式相處;但若告白成功,調頻也就成功了,就可以正式取得連線。月老在他們小指上綁了一條看不見的紅線,兩個原本獨立封閉的個體,彼此將原本沒有意義的物件,透過自己將愛意傳遞給對方,也許是今天穿的衣服,說了一些濃郁情話,或是買了一朵花。同時彼此也開啟了感官接收,看到對方穿上自己喜愛的洋裝,聽到對方表示為什麼喜歡自己,或是收到那一朵玫瑰花。以上這些通訊雖然都看不到那一條紅線,兩人卻因此而更了解對方。

只是,雖然他們是用無線傳輸,但其中一邊背後所連接的,有可能是一排以線材連接的伺服器群。然而,讓更多的無線設備連接到自己的伺服器,將對方成為自己的一部分,也就是中心化。就好像臉書、Google,它們就是本體為伺服器,透過無線設備連接到自己。如此,即便說是無線,但嚴格來說,也只是有線的延伸。

在過去,中心就像是一座巨大的真空管電腦,人們必須到眼前這台電腦膜拜。隨著時代進步,巨大的電腦成為了一台台的桌上型電腦,但我們依舊到公司、機構去使用它們。現在,人人都有一支手機,透過無線網路連線到伺服器。其實,無線設備誕生的最終目的,是讓人們可以不再受到實體線路影響,甚至在更深層的自由渴望裡,是可以不需要再連到無線設備後方,那些被大量線材所集中的伺服器,也就是那盤根錯節、根深柢固,一個個家庭社會價值觀、宗教信仰、國家組織或意識思想。

然而,在科技企圖去中心化的社群網路時代裡,媒體不再像過去那樣被政府組織所獨占,每個人都成為了自媒體,但這也使得愈來愈多人將自己作為品牌,或將自己的隱私、想法廣播成為人設,進而加深外界印象。名人、網紅甚至藝文創作者,透過社群將自己的人設作為行銷內容,讓觀眾購買作品、觀看演出。這讓觀眾在購買作品之外,同時也置入了創作者本人的生活隱私、觀念想法。

這方式或許在短期效益不錯,但長期來看,因為作品需要搭配創作者本人背景,而不熟悉創作者的族群,自然就無法僅透過作品連結脈絡,而且當人設崩塌,作品便不堪一擊。因此為了維護人設,創作思維也容易被受眾背後的立場所宰制,久而久之就不會再有新的視角與觀點。而當這類人設創作者愈來愈多,甚至連策展、評論人都加入時,生態不再正向循環,整個環境自然會愈來愈封閉。

當我們用盡各種科技,企圖要去中心化的同時,其實並不會真正讓中心化消失,而是變成更多小型的封閉中心。或許思維可以反過來,讓每一個人都中心化,因為當人人都是中心的時候,那麼每個人也都不再是中心了。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