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解憂雜貨店》在台推出真人劇場版 九月四日起溫暖上演
日本正式授權果陀劇場的舞台劇《解憂雜貨店》本週起登場,導演王慕天希望透過作品的傳達,將感動傳遞,撫癒更多民眾心靈層面,讓大家都能夠重拾勇氣與希望,擁有繼續好好生活的能量。
-
「鈕扣計畫」十周年 旅外舞者與故鄉「扣作伴」
邁入第十年的「鈕扣計畫」,特別推出「雙排扣」與「扣作伴」兩套節目,將散落各個城市的優秀舞者和故鄉扣在一起,更支持在地奮鬥的舞者,搭起橋梁,讓觀眾與舞蹈的距離不再遙遠。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你「富奸」了嗎?
在日本漫畫《獵人HUNTERHUNTER》裡,有所謂的「念能力」,漫畫家虛構了超能力,運用人體溢出的生命能量去有意識地進行攻擊或防禦,並分作六個系統,能製造截然不同的效果。其中,有個很有特色的配角叫「旋律」(センリツ),顧名思義,她擁有非凡聽力,而能夠聽到他人心臟的聲音,進行偵查。其實,在現實生活裡的某群藝術家們,似乎也擁有類似的能力,可以藉「聲音」的變形與運用,達成與其他藝術形式、觀/聽眾的對話,就如同我們無意地拍到的封面人物編舞家鄭宗龍,在排練場中的他似乎在回憶著「看」到的下坡腳步聲、山巒溪流之聲、發聲的身體、三弦、磬、神聖、安定與光之聲並將這幾個看似摸不著的「聲音」,恰到好處地揉成了《定光》。想要知道這其中的奧秘嗎?那不妨參考本期雜誌的「聲物學」特別企畫,去捕捉他們的超能力吧。 標題上寫的「富奸」,就是源於這部漫畫的作者冨樫義博,意思是「(無限期)拖稿、休刊」因為,他從一九九八年開始連載《獵人》,至今尚未完結且屢次(長期)休刊,自二○一八年刊載第390話後,已超過八十週停載,且紀錄持續延長。但這並不是這部漫畫不受歡迎,因為它早已被改編成動畫版、遊戲等,作為日本漫畫中的重要IP;甚至,當「富奸」一詞出現,連作者也成為一種特殊的IP。自帶粉絲量與聲量的IP,成為創作改編的熱門選項。回到台灣劇場,像是從電視劇跨媒介改編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就創下故事工廠銷售上的最快速率;另外,東野圭吾小說《解憂雜貨店》、音樂劇《不讀書俱樂部》也都在在展現作品在不同載體裡發生的能量。好在的是,它們應該都不會富奸。而在本期的「重磅挑戰!!編劇 vs. IP」專題中,我們也請到九位編劇,分享他們想要挑戰的IP。 不過,有時候我們也會希望「富奸」發生像是國寶級演員封箱作品,預告「告別舞台」的可能。是的,今年已快七十歲的京劇演員吳興國將重演二○○一的復團作品《李爾在此》,並宣告此作將於國內封箱,他也會陸續將自己的經典作品一一重演、然後封箱,作為對舞台的道別「時候到了」,他這麼說。這時候,我們反而希望他這段宣言可以一直「富奸」下去。 最後,本期雜誌順利出刊,我們可沒有「富奸」喔。</p
-
思想不短路
「重力」的樂思、跌宕與高潮
彈琴時借力使力地運用地心引力尚屬一件較能理解的事;在音樂創作上要和重力作用相連結則屬抽象的概念,它實際就是作品結構裡將音樂情緒吸納到極致的高潮。拉赫瑪尼諾夫曾表示,在音樂詮釋上,一首曲子必然有一個頂點,無論其位置所在或力度大小,演奏者必須能準確找到它並懂得如何有效達到那個高潮。在一首小品裡這樣的重心或許不難找,若是一首高潮迭起的長篇大作,哪裡才是真正的重力核心呢?
-
蜉蝣ㄘㄗ
如此黑暗,如此親密
部落不再是想像中的「理想」部落,就像鄉鎮的改變,太多層疊建設抹消了人們原來的生活軌跡,加上認識上的需要,如今有更便捷的部落旅遊、工作坊、部落劇場、山野體驗,讓識與不識的雙方短時間接合。但談及認識,作為智性的理解,我們需要多少背景架構、歷史分析、現況說明、主客參照,對照龐大的知識體系及認識需求的起點。我不禁懷想(也懷疑)起當年那漆黑的印記
-
挑戰邊界
超越沉浸式劇場的表面
在史丹利.庫柏力克的電影《發條橘子》有一個場景,一群人將主角的頭浸入裝滿水的水盆中,把他的頭壓在水面下。當主角反抗他們並從水中抬起頭時,他大口地喘著氣。也正是在那大口吸氣、擺脫黑暗的瞬間,他更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活著。沉浸式劇場令人悸動的是被包覆進作品、消融在完整的全新世界時那危險的快感,因此當我們離開演出時,也將大口呼吸,帶著妙不可言的生之喜悅回到生活中。
-
☆<コ:彡賣夾仙24H選物販賣小舖☆<コ:彡
在這顆行星所有的酒館
以相同的價錢而言:單點的麻辣鍋或劇場?下雨天的UBER或劇場?實體CD或劇場?益生菌或複方精油或劇場?以劇場而言:現代舞或現代戲劇?小提琴獨奏或梨園戲?漫才或脫口秀?明星藝人擔綱或歐美當代大團大師?以獨特的現場體驗而言:劇場或密室逃脫?劇場或Live House演唱會?劇場或登山溯溪高空彈跳?坐在位子上的劇場或走來走去跟表演者互動的沉浸式的劇場或線上的劇場?
-
黑夜白
重讀《百年孤寂》
我發覺,馬奎斯強調的那個兼具魔幻的現實,是為了實現一種廣大的平等,是國族歷史和個人軼事、神話與謠言、戰爭與無爭、英雄與妓女、小我與集體同等重要,沒有哪一個是為了襯托另一個,發動卅二次革命和死於樹下小便一樣重要。如果只有革命,就少了空虛;而只有小便,就沒有悲愴。任何一個人物、一處風景、一條痕跡,都不是孤立,而是互相映照的,也許這樣,才能解除小說設下的那道「孤獨」的詛咒。
-
紐約
取消「圍幕甄選」 能讓樂團多元化?
「圍幕甄選」曾是六○年代黑人民權運動推動下所誕生的樂團甄選樂手措施,意在不見人只聽聲的狀況下,單憑演奏表現取決人選,也成為樂團中女性與非白人族裔得以增加的關鍵。但在目前「黑人的命也是命」的運動下,知名樂評家托馬西尼反而倡議取消圍幕甄選,因拉非裔樂手比例偏低,他認為樂團需採更積極的做法,如考慮演奏技巧外的標準,來解決嚴重的族裔不平衡現況。
-
柏林
疫情、政策變動不明 藝術節轉換形式對應
暑假期間,德國例行有幾個大型藝術節讓觀眾持續參與,但在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下,各種防疫限制中,籌備經年的藝術節活動又如何因應?柏林的國際舞蹈節「舞在八月」今年順勢推出「特別企畫」,邀影來自十八個國家的藝術家推出線上及戶外演出;在工業區魯爾舉行的「魯爾三年展」則將原本邀演節目與藝術家的相關影音文字、圖像資料等,建立為線上檔案庫,提供大眾公開閱覽。
-
倫敦
在劇場一起聽故事 《失明》映照當下人心
原本英國訂在八月一日開放保持社交距離的現場室內表演,但七月結束前又緊急中止這項政策,重新開門的丹瑪倉庫劇院推出的新製作《失明》,即以現場無演員、搭配聲音燈光裝置演出。此劇改編自葡裔作家薩拉瑪戈的反烏托邦小說,劇情描繪高度傳染性並使人瞬間失明的疾病在一夜之間大流行,深刻映照二○二○年的當下,表演形式也將觀眾帶回劇場的原初狀態:一群人聚在一起聽一個故事。
-
巴黎
面對營業額下滑72% 劇場界如何備戰後疫情時代?
飽受藝文界批評的馬克宏政府於七月六日改組,任命曾數度入閣的芭切洛為文化部長。出身媒體界的她上任後勤跑基層,試圖以行動了解文化產業受到的影響。儘管如此各大劇院對如何規劃未來的節目方向仍一籌莫展。暑假期間許多劇院決定舉辦特殊性藝文活動,一來彌補長達四個月的演出空窗期,讓觀眾重拾看戲樂趣;二來也測試水溫,因應公衛政策改變劇院營運模式。
-
首爾
嘗試「舞台劇電影」 盼藉大螢幕擺脫陰霾
疫情為這個世界帶來的種種影響和改變,彷彿是一道做不完的習題,人們在尋找病毒解方的同時,各行各業也持續摸索適應新生活型態的生存方式。在韓國,表演藝術工作者正透過經驗回溯、技術開發與人才養成,試圖開創一個得以因應公演生態巨變,適合長期經營的表演藝術新體裁,近日於院線上映的《老夫婦的故事(늙은 부부이야기)》,便是其中一個例子。
-
北京
報復式演出紛紛出籠 迎接復甦也需直面問題
在防疫措施將入場觀眾人數由座位數的30%上調至50%後,許多劇場、演出單位摩拳擦掌,準備迎接復甦,開心麻花、孟京輝的蜂巢劇場都紛紛推出製作,孟京輝以「孟京輝在劇場」直播進駐抖音。但面對劇場須與觀眾同在的特性,線上演出只能是輔助工具,而當表演與人不能同在場,表演藝術何以為繼?現實是,如果無法創造出避險機制,表演藝術將永遠是最後復甦的行業。
-
上海
演藝產業覓生機 「新勾欄瓦舍」儼然成形
肺炎疫情對表演藝術產業帶來了重大的改變,雖然線上演出和雲劇場成了業界人士的時髦話題,但值得觀察的新動向是:表演藝術被疫情逼得尋找新的生存空間,即從室內走向戶外,從劇院走向市集,從藝術走向生活。表演藝術界從舞台走回民間,再造昔時的「勾欄瓦舍」既可欣賞娛樂表演,又可吃喝玩樂的商業遊藝市集,把以往的觀演行為從一種娛樂消費轉變成一種生活方式。
-
戲曲 明華園戲劇總團《鯤鯓平卷》
穿越古今聚焦本土 戲說百年信仰傳奇
將於九月下旬推出的明華園戲劇總團新作《鯤鯓平卷》,由編導陳勝國採集南鯤鯓地方傳說,有如卷軸般穿越古今兩百年,連環鋪陳故事,結合明華園擅長的神仙戲和台灣鄉土歷史,重現外台戲班常演的《囝仔公鬥五府千歲》。這回明華園精銳盡出,除了鐵三角孫翠鳳、陳勝在與鄭雅升,團長陳勝福苦心栽培的青年軍也擔當重任,陳昭婷、陳子豪、李郁真皆上台展現功力。
-
戲劇 春河劇團《救救歡喜鴛鴦樓》
重拾溫度 願「家」常在
從春禾劇團到春河劇團,郎祖筠二度改編元代雜劇家關漢卿的《趙盼兒風月救風塵》,這次的改編只帶著《救風塵》的喜劇尾巴,讓當年的「鴛鴦樓」歷經百年滄桑,成為現代危樓,使眾人在「拆遷與否」的大哉問裡,重新審視家的意義。這次的製作由李小平執導,邀來與郎祖筠頗有默契的好友郭子乾與她飾演父女,兩人默契實已形同家人,於戲中自然真情流露。
-
舞蹈 黃懷德「闖劇場」創團作 《老人流》
尋找另一種詮釋「老」的方式
這兩年,編舞家黃懷德照顧爺爺、觀察老人、在創作中挖掘老人議題,這過程匯聚成了他創立的「闖劇場」創團作《老人流》。他從「人類的、動物性的」方式,去找尋老人的身體,也從傳統戲曲中「老人」的扮相與身段找靈感,除運用照護老人的日常物件,予以象徵與轉化外,也透過學習傳統的身體程式,去找尋人在不同年齡的身體型態,以及當中隱藏的動物性慾望。在具象角色與動作模仿之間,黃懷德試圖在找尋的,是另一種詮釋「老」的方式。
-
音樂 「初秋浪漫情」、「希里瑪蒂 VS 克拉拉」 長榮交響樂團
以浪漫塗寫秋季詩情
時至九月,秋天的氛圍也漸漸瀰散開來,配合秋日的易感與浪漫氛圍,長榮交響樂團將演出「初秋浪漫情」、「希里瑪蒂VS克拉拉」兩場音樂會,皆以被稱為「浪漫時期」的十九世紀作品為主,由音樂總監葛諾.舒馬富斯指揮,分別邀請台灣鋼琴家胡瀞云與大提琴家簡碧青擔綱演出,從「序曲」、「協奏曲」到「交響曲」作結,邀請樂迷共享專屬於秋天的浪漫詩情。
-
藝號人物 People 掌中戲藝師
陳錫煌 「二手王」的一等布袋戲傳承
八月廿日,九十歲的陳錫煌獲頒第卅九屆的「行政院文化獎」,對一生奉獻給掌中戲、晚年專注傳承的他,又是一項無庸置疑的肯定。身兼「重要傳統藝術布袋戲類保存者」與「古典布袋戲偶衣飾盔帽道具製作技術保存者」,陳錫煌是全國唯一雙項目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的藝師,年輕時在「請尫仔」與頭戴衣飾道具兵器的製作上展現了過人的細心與天分,使他獲得「二手王」的名號,而他這些隱默自修出的能力,雖非爆炸式的眩目,在大師逝去繁華不再的傳習年代,卻很有意思地滿足了時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