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樂器修復師:樂器靈魂的修補者(陳又維 攝)
職人的圖鑑

國樂器修復師:樂器靈魂的修補者

國樂器壞了找誰修?在台灣,專職的國樂器修復師只有李榮華這麼一位。在這條沒有前輩、同行者的路上,修復師如何習藝?如何磨刀、練劍,以淬煉天籟?讓我們透過李榮華「站在琴的立場」的視點,一探究竟。

國樂器壞了找誰修?在台灣,專職的國樂器修復師只有李榮華這麼一位。在這條沒有前輩、同行者的路上,修復師如何習藝?如何磨刀、練劍,以淬煉天籟?讓我們透過李榮華「站在琴的立場」的視點,一探究竟。

「這行的養成不容易,以我自己為例,大約學了7年才進入維修與製造。超過10年才有心得,真正有自己的美感大約也要20年了。」 原本只是單純地碰到問題想解決,不料一頭栽進這個世界。但前無來者,連老師在哪兒都不清楚,又何來「拜師學藝」?為了學習,李榮華花了很大的代價。在那個沒有網路、電話說不清楚的時代,他飛上海,只為了學怎麼烤琵琶的梧桐木面板;為了調「膠」,去江蘇、河北一個個問。停留時間最長的一次是去河南,他看梧桐樹的生長、採收、製作,跟樂器廠師傅一起吃飯、一起經歷停電、點燭光的生活,才慢慢體會。

可是,憑什麼對方願意無私地傳授功夫?李榮華笑得開懷:「我跟你講,酒一喝下去,話就講得開。而且酒量要好,在還沒醉前要先問到答案。」事實上,有時一個技巧只要幾分鐘的示範,但他專程一趟的誠意,自然令人傾囊相授。不過剛開始很多方法都是從西方借鏡,例如擁有幾百年歷史的提琴、吉他,從材料、保存、處理方式可以獲得很多答案。使用的「膠」,必須是日後可拆解的;竹子只能用冬至前一個月採收的,糖分最低才不容易蛀掉;要自然乾燥,才能保留韌性……點點滴滴地摸索、嘗試,將樂器雕琢出天籟之聲。

不像一般工作有幾種既定的工具,他說:「樂器維修所使用的工具,都要自己想辦法做。」由於所遇到的問題包羅萬象,想解決就得先想好策略,木頭究竟要切、敲、鑿、銼、刨、雕、刮……想達到什麼樣的線條,都得先做好對應。所以,要學會修,得先學會做工具。他認為,經過手工製作的樂器是有靈魂的,就像在黑板上用尺畫的線很直卻很死,而用手畫出來的,才有藝術的溫度。為此到現在,「磨刀」還是他每天工作前必備的儀式,就像是書法下筆前,靜心磨墨的功課。

問他「維修」與「改造」的界線在哪裡?李榮華凝神地說:「要忠於原創、又要讓客人滿意,這點很難!」確實,人們的期待往往超越現實,維修者只能依據累積的能力與美感,在既定條件下做到最好。多年修煉下來,他有所體悟地強調:「修琴,不是站在你我的立場,而是站在琴的立場。」

這麼多年了,李榮華還是會質疑:「一幅漂亮的字帖,究竟是大師寫的,還是毛筆寫的?」若說彈琴最高的層次是「抒懷」,那麼完美的樂器背後,少不了的就是修復師的巧手。然而如何才是完美?他笑說:「這條路,沒有人走在我前面,我沒有答案、也不知道要怎樣。」倒是每天都很期待早上起床,聽見前一天的心血,發出了生命的音響。「見招拆招!」就是他快樂的成就。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Profile

職人:李榮華

職業:國樂器修復師

簡歷:最初從事樂器銷售,因為台灣進口大陸樂器廠的品質不穩定,開始研究樂器修復。最擅長的品項是國樂中最難修的琵琶與胡琴,鑽研至今正好滿30年。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