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焦點專題 Focus
疫擾大地,「藝」勇前行
病毒肆虐、肺炎蔓延之際 強調與觀賞者同場共感的表演藝術 不可避免地成為重災戶 如同十七年前的SARS 入場量體溫、觀眾戴口罩 停演、延期場景重演的當下 在全球化的今日 災情可說是雪上加霜 在此非常時期 表演藝術界如何因應? 政府提供了哪些援助機制與紓困政策? 公立場館又提供了哪些應對協助方案? 這一波疫情 是否也是台灣表演藝術圈自我體檢的一個時機? 面對未來,思考存續、又有哪些是可借鏡或是開拓的可能? 就讓我們「藝」勇前行,攜手度過這漫漫的艱難時刻
-
焦點專題 Focus 瘟疫關上劇場之門 繼續生存的大哉問
表演藝術產業,疫情下如何度難關?(上)
十七年前的SARS,重創過台灣的表演藝術產業,但表演團隊挺了過來,而當下正熱燒蔓延的武漢肺炎,在時空條件變換之下,為表演藝術帶來的是更嚴峻的寒冬,我們又將如何應對?在演出延期、停演的現實中,雖有文化部與各場館的紓困方案與協助,與除了有與其他行業面臨的相似困境外,表演藝術產業更有其本質性的脆弱體質,如何活下來,繼續讓人們可以享有藝術的動人力量,是所有從業者必須面對與思考的嚴肅課題。
-
焦點專題 Focus 瘟疫關上劇場之門 繼續生存的大哉問
表演藝術產業,疫情下如何度難關?(下)
十七年前的SARS,重創過台灣的表演藝術產業,但表演團隊挺了過來,而當下正熱燒蔓延的武漢肺炎,在時空條件變換之下,為表演藝術帶來的是更嚴峻的寒冬,我們又將如何應對?在演出延期、停演的現實中,雖有文化部與各場館的紓困方案與協助,與除了有與其他行業面臨的相似困境外,表演藝術產業更有其本質性的脆弱體質,如何活下來,繼續讓人們可以享有藝術的動人力量,是所有從業者必須面對與思考的嚴肅課題。
-
焦點專題 Focus
疫情肆虐下 一探劇場未來
肺炎疫情襲來,以現場性為本質的表演藝術更是重災區,現今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已建議停辦「百人以上室內活動」,更多演出面臨停演抉擇。作為台灣表演藝術界重要場館的國家兩廳院,一舉一動都是其他單位的參考指標,藝術總監劉怡汝指出,除了透過疫情期間特別方案,以配套措施讓表演藝術圈獲得喘息、以協力方式讓團隊延續創作活動外,她也覺得這次疫情正是表演藝術界自我體檢的機會,可同時思考未來劇場的欣賞模式與可能性。
-
戲劇 《新人類計劃:預告會後》 邀你共同在場
示範沒有預設終點的真實探索
繼去年在臺北藝術節推出第一階段呈現,周瑞祥、陳煜典與王磑合作、從魔術出發進行探索的《新人類計劃》再度現身,推出《新人類計劃:預告會後》,以「回應」為命題軸心,對「預告會」之後所接收到的所有評論、回饋、聲音做出回應,他們將以發表會之名邀請「來賓」到場,誠實展現途中的他們如今身處的狀態。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家的成長處方箋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對一條道路的嘗試,是一條小徑的悄然召喚。人從來都無法以絕對的自我存在,每一個人都在努力變成絕對的自我,有人遲鈍,有人更洞明,但無一不是自己的方式。 人人都背負著誕生之時的殘餘,背負著來自原初世界的黏液和蛋殼,直到生命的終點。很多人都未能成人,只能繼續做青蛙、蜥蜴、螞蟻之輩。有些人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魚。然而每個人都是大自然向人投出的一擲。所有的人都擁有同一個起源和母親,我們來自同一個深淵,然而人人都在奔向自己的目的地,試圖躍出深淵。 我們可以彼此理解,然而每個人所能詮釋的,只有他自己。 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 《德米安:徬徨少年時》Demian: Die Geschichte von Emil Sinclairs Jugend 二○二○年跨過四分之一,路途有太陽,有下雨,有瘟疫。 本期以「成長處方」窺看五位跨世代藝術家的自我征途,也期能以此來敬那些半人半魚,依然努力在生活中實踐自己理想的人,敬那些在風雨、在深淵中依然努力奔向目的地的人,敬那些稍事休息安靜蓄積更強大能量的人。 敬那些儘管害怕,依然摧毀恐懼的牆,一次又一次成長的人。
-
特別企畫 Feature
標誌自我的成長:通過儀式與成年禮
在很多社會中,只有通過成年禮之後的人才會被認定為成年人,他們將成年禮視為生命週期中相當關鍵的儀式,是一種脫離兒童狀態的生命儀禮;成年禮標誌了一個有潛力的個人如何被社會真正接納,並被期待能賦予一定責任和義務。一般來說,我們常常可以聽到人們用「通過儀式」來指稱成年禮,但這到底是什麼樣的儀式?而參與成年禮的人們又都「通過」了什麼?
-
特別企畫 Feature 跨世代藝術家群像
從「四年級」到「八年級」 他們的人生
關於藝術這條路,他們有的剛自起點出發不久,志氣昂揚,興致盎然;有的是走至中途,回首感懷深刻,前望兢兢業業;有的是走過千帆,放下後更登自在從從「四年級」到「八年級」,人生總有起伏卡關,也有豁然開朗,創作的「成年禮」會在哪一刻發生,暗黑的恐懼何時迎面襲來,且讓這五位藝術家,藉著快問快答(或者慢答),分享那些夢想、偶像、期待、恐懼、未竟之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八年級
高旻辰 家人是永遠的羈絆 最愛誠實面對自己
才廿六歲的高旻辰,已是布拉瑞揚舞團最資深的舞者,台上風姿百變的他,台下卻是擁有家人滿滿寵愛的「公主」,也因為家人的愛,他最怕辜負家人、讓家人擔心,於是拼命努力、想證明父母對自己的栽培是正確的。看似幸福的人生,過不去的總是情關,但也因為家人給他的愛,讓高旻辰長成了一個溫暖且樂觀的人,他總是坦蕩蕩地哭,傷心得理所當然,該哭就哭,該脆弱就脆弱,從不裝酷。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七年級
王連晟 只有自己懂的藝術路 討厭重複追求幽默
資訊工程背景出身的王連晟,自稱是被大潮流推啊推著走上了藝術之路,跟其他感性至上的藝術家不同,他眼中看出去的是個感官被弭平的世界,在那裡,一切蘊含公式、數據、代碼,井然有序。他作為創作者的成長處方是不重複自己,他說:「真正的藝術應該是人工智能無法複製,或找到運作方式的。基於這樣的原則,我接受每個作品都要遭遇瓶頸或挫折,每件東西應該都沒辦法從我過去的經驗、思考脈絡、創作方法提取,那當然會是新的挑戰。」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六年級
布拉瑞揚 返身探問「我是誰」 認真生活長出舞來
五年前的二月廿七、廿八日,布拉瑞揚舞團於台東糖廠一幢黑色庫房「開門」,那兩天,也是布拉瑞揚作為創作者「長大成人」的通過儀式。從小備受呵護的他,舞蹈人生一路走來不斷被長輩、老師照顧,直到創立舞團「成為家長」,他才真的「長大」,與舞者一起找回「自己」,從生活中挖出創作。階段性總結舞團五周年心路歷程的新作《沒有害怕太陽和下雨》因肺炎疫情而延期,但舞者們依然持續訓練、持續跑步,創作如繞跑山路,一圈一圈地,過程不只有自己,有太陽,有下雨,有風險,有未知。
-
特別企畫 Feature 五年級
鄭嘉音 偶的打破與創造 與劇團一起成年
今年是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創立的廿周年,一個劇團的「成年」,也標誌著該團藝術總監鄭嘉音創作之路的「成年」。一路走來,她與劇團夥伴們翻轉了人們對偶劇的想像,多樣的創作形式、國際偶戲村的大膽經營,一次次沒有前例的挑戰,回首過往,銘刻在她心中的成長轉折,有的是合作者引路的工作思考,有的是對劇場「語言」的翻轉想像,站在當下,仍有必須面對的議題與門檻,跨過「成年」,她仍將與劇團攜手走向未來
-
特別企畫 Feature 四年級
紀蔚然 走過尖酸批判 放下然後自在
「你一定聽過我很多傳聞了吧。」被視為台灣當代重要劇作家之一、也是桃李滿天下之戲劇學者的紀蔚然,走過多年的戲劇路,相關傳說自然不少,但傳聞不是定論,當年擅長的反諷諧擬尖酸風格,現下也有了另番世情看淡的溫柔。人稱「冷伯」的他走過批判歲月,因哲學家洪席耶而體悟「藝術不一定得批判」,創作更形自在,退休後的他劇本創作邀約不斷,但創作的使命感輕了,他想「試試看自己可以寫到哪一年」。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其實,藝術家和你怕的一樣
人可以感覺到「恐懼」是先天本能與後天習得的混合反應,是我們面對外在威脅或擔憂而影響內在心理的交互感受,例如怕黑、懼高、恐火等。當對某事物或情境的恐懼長時間揮之不去時,則形成了恐懼症(phobia);當危險足以威脅到生命時候,恐懼的感覺就變成了恐怖。在藝術史中,也有描繪對於恐懼、憂鬱、害怕、不安有關的作品。 而人或許唯有通過恐懼,直面困惑,謙遜地嘗試理解自己的內在風暴或外在世界的變化,才能成長。讓我們透過十件經典作品,一起了解歷史上、生命中的各種恐懼。
-
戲劇
悲喜雙調下的人性真實
此劇可說是一部諷刺社會僵化框架的「儀態喜劇」(Comedy of Manners),偶爾又結合了「義大利藝術喜劇」(Commedia dellarte)著重肢體表現的元素。有趣的是,在全劇一方面看似消解壓迫感,另一方面又不時充斥暴力,而且手段一次比一次激烈,使得壓迫感不減反增,讓悲劇與喜劇元素之間的交融與抗衡成了一道難分難解的辯證。
-
戲劇
超越懺悔:當諸眾被重新拋至殖民者前
事實證明,戰爭的集體性,大多時候皆是被建構出來。那場甲午戰爭激起的系列波瀾,後來又延續到二戰,催生出高俊宏《小說:台籍日本兵張正光與我》裡的故事。其中納入台籍日本兵的日本帝國戰爭面貌,又是另一個層次的場景。若想觀測這系列歷史切片間黏稠的關係,則除了台灣既有的資料,《夾縫轍痕》則提供了超越台灣視野的另一種觀點,為跨帝國、身分認同的諸眾樣貌,增添了新的可能。
-
戲曲
如何測量觀眾席與舞台間的距離?
《白賊燈猴天借膽》雖在形式上得到有趣的發揮,但故事講得零碎,而無法藉此打開時空縫隙,讓觀眾重返過去的台灣;同時,我們也難以確認作品的預設對象與目的。造成的是,觀眾席與舞台的距離,不只是可被測量的實際數據,更因觀演兩端的理解落差與無法對話,反而漸行漸遠。
-
音樂
疫情下的「絕」響
莫札特的音樂是席夫所擅長的,潔淨的琴音透露著這位音樂天才的憂鬱與焦慮,剛好連結布拉姆斯作品117四首的甜美與安祥及作品118內在情感的波動,將德奧音樂外在理智與內在情感波濤洶湧的浪漫性格,做了最完美的詮釋,曾有音樂學者為布拉姆斯的音樂下了非常貼切的註解含著眼淚帶著微笑。席夫從觀者的角色,將布拉姆斯這樣的性格,以一種充滿天堂福音的方式傳遞出來,感染在場所有的觀眾,這是「神」之演奏。
-
ARTalks
組裝紀念爐主的檔案:南方Hue—物三 88 影音會
這裡的爐主檔案乃是「全新創作」,而不只是「舊事重提」。因此,當影像剪輯軟體發揮特效所長,對稱陣列、四方連續地繁衍著爐主的《棒球王》,或是3D建模的《陳澄波》如胸像立體旋轉而展示背後與底下的扁平,我們該秉持面向未來的幽默,體會「檔案」本質上便有佛洛伊德式「弒父」的積極意義。
-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從香港出發的疑問句,交出遍布宇宙的答覆
二○一九年的香港擾攘不休,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CCDC)行政總監黃國威打了通電話給舞蹈藝術家邢亮,電話中,他問:「我們能為香港做些什麼?」這大哉問邢亮當下回答不出來,覺得擔子太大,何能承接?直到黃國威再問:「若找又一山人合作呢?」邢亮躊躇一會兒,便答應了。全新長篇形體作品《○》就此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