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戲伴她 #郭春美 歌仔戲天王
天王其實是宅女 樂享與家人「做陣」的戲班時光
在郭春美的現實人生中,她是一位母親、妻子,上了台又是讓戲迷為之瘋狂的俊俏小生;而擔任團長的她同時要處理劇團大小事務,維持劇團營運,忙裡忙外,所以不演戲時,她就是標準窩在家的「宅女」。出身歌仔戲世家的她,坦承之所以選擇演戲,是為了能與家人有「做陣」的時間。而從小在父親嚴格訓練下長大的春美,如今有女兒孫凱琳繼承衣缽,嚴格督促之外,也透過溝通與信任,與女兒建立起姊妹般的情誼
-
音樂 NSO「牧之神.森之靈」「來自臺灣」
再度踏上歐陸 以音樂展現自信與多元
NSO音樂總監呂紹嘉將在本樂季結束後卸任,在此之前將在四月中再度帶領樂團赴歐巡演,這回巡演準備了德布西《海》、拉威爾《達芙妮與克羅伊》第二號,及柴科夫斯基第六號交響曲《悲愴》,也將演出作曲家李元貞《美濃之道》表現台灣特色,並邀請鋼琴家周善祥同行。出訪前將以「牧之神.森之靈」、「來自臺灣」兩場音樂會呈現上述曲目,讓台灣樂迷搶先聆賞。
-
音樂 2020衛武營TIFA—當代音樂平台
于特福許大師親臨 推動台灣當代音樂發展搖籃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今年推出的「TIFA當代音樂平台」充滿亮點,受注目則是邀請到當代音樂巨擘匈牙利作曲家、同為指揮家的彼得.于特福許首度來台,擔任二○二○年平台駐節作曲家,除了指導大師班、其作品的演出音樂會,還有相關講座與紀錄片放映。此外還有多組國內外演奏家的合作演出,將啟發聆聽者對於聲音多面向思考、並激盪出當代聲響的各種想像。
-
音樂 長榮交響樂團「聖神降臨」「馬勒天國生活」
莫札特.布魯克納.馬勒 一展維也納的世紀風華
「音樂之都」維也納孕育出許多音樂史上重要人物,最為人熟知的就是莫札特,而「第一維也納樂派」奠定了古典樂基礎,廿世紀初「第二維也納樂派」更解放調性將古典音樂帶向「現代」與進步,這兩者之間,就以舒伯特、布魯克納與馬勒最能代表十九世紀的浪漫。長榮交響樂團的音樂會「聖神降臨」與「馬勒天國生活」,即以維也納代表作曲家來安排,以莫札特的協奏曲揭幕,布魯克納《第八號交響曲》承繼,總結在馬勒《第四號交響曲》。
-
舞蹈 雲端情人的三角戀
《奪愛最終回》 數位時代的愛情幻夢
芬蘭編舞家諾拉.漢努拉憑著Y世代對科技滲透生活日常的敏銳嗅覺,從二○一一年開始編舞以來,創作多聚焦於數位時代的生存狀態。將在三月底訪台的《奪愛最終回》是她在二○一八年開始的「數位愛情三部曲」系列首部曲,以近未來的設定,描繪一個雲端情人的三角戀通俗劇,討論當代人親密關係的新形式。
-
戲曲 正明龍歌劇團《犀望》
點燃傳統故事火光 照見現代精神靈光
曾以《whats黑盆》入圍第卅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團體年度演出獎的正明龍歌劇團,將在今年的大稻埕戲苑青年戲曲藝術節推出改編自劉敬叔《異苑》中〈燃犀照渚〉一則的《犀望》。《犀望》也添入傳統老戲《柳家店》情節,企圖打破傳統歌仔戲正反對立的刻板印象,在建構人物間的情感牽連時,也賦予他們更立體的形象。
-
戲劇 阮劇團「十八銅人台語仙拚仙」
車頭邊仔ê交陪 「新嘉義座」來搬戲
在嘉義扎根的阮劇團,三年前從民雄跨足嘉義市,在嘉義火車站旁的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成立了「新嘉義座」,推出主打節目「十八銅人台語仙拚仙」,今年已來到第三年,將從四月起展開。透過車站交通利便的優勢,阮劇團企圖藉此親近常民大眾,於是推出「十八銅人台語仙拚仙」系列,鼓勵不同背景的表演人士參與,一方面當團內練兵,一方面也為行走江湖的能人前輩搭建舞台。
-
戲劇
當時代先聲成為全體共業
「政治正確」與「政治不正確」間的流動關係與準則,始終是政治諷刺創作的未竟之業;而《絕不付帳!》從首演到重演的廿餘年,或許仍在途中,或許就此止步。於是,我是不安的。不安的不只是《絕不付帳!》所講述的,仍跨時代地反映我們所處當下;還有,當時的先聲到了此時,觀眾接收到的是時代寓言,還是被取悅的娛樂掛帥?
-
ARTalks
海水浸褪的記憶
王紫芸局部褪色的照片和裘安.普梅爾褪色到無墨水色的信件筆跡,在展覽空間裡相互回應。數字、字母、時間、日期標誌出無法測量的記憶距離,蔚藍海岸的顏色成為墨水的顏色、成為顯影的顏色,再成為攝影的象徵、成為記憶的代表而回到逐漸從老人的記憶消失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袍澤。隨著藝術家在敘事性、視覺性和和符號性之間不斷交織翻轉而抽象化了的地址,中國街48號又從google map回到虛構世界去了。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一封信打開的「對流」 文字與聲響的「共感覺」
在讀了作家吳明益的小說《單車失竊記》之後,鋼琴家王佩瑤將迴盪腦海的聲響、氣味、觸感,融合了自身的記憶手寫了一封信。遲遲未鼓起勇氣交遞,卻依據這些感動挑選了少見卻傑出的樂曲,製作成一場音樂會。但那不只是一個晚上的演出,而是將由攝影師以不同類型的相機記錄當時的場景,再一張張手工沖洗出來。會後一個月,作家吳明益也將為音樂會撰寫一封信,連同照片送給現場共同經歷這一段時光的觀眾。在經過時間的沖刷之後,褪色的印象和鮮明的相片,對照著文字與音樂的韻律,即使衝突,倒也精采。 從一封信的起頭到一封信的結尾,中間經歷的是無限的刺激和啟發,音樂與文字藝術的「共感覺」(註),就聽他們兩人娓娓道來。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梨園戲旦角
林雅嵐 出走傳統 觸探身體的無限可能
出身舞蹈系卻因緣際會被傳統戲曲吸引,又踏入梨園戲的林雅嵐,曾演出江之翠劇場《朱文走鬼》第一版中的「一粒金」,更學習過日本舞踏、印尼宮廷舞,也與歐丁劇場大師尤金諾.芭芭合作。對林雅嵐來說,這些過程讓她進一步思考亞洲國家在傳統表演上的通則,也使她反思在梨園戲或舞蹈的表演問題,試圖去找到動作方法;重要的是,從中學習傳統素材如何在當代劇場裡應用。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小型策展、聲音、參與 21世紀以來台灣劇場的異質實踐
自一九八○年代以來,透過創作、展演、論述、政策、養成等活動,台灣的表演藝術作為一門專業、作為公共領域的形貌也漸漸浮現。然今日對公共領域的思考不再是單一、普世的,無論「劇場」或「觀眾」都不是抽象的同質整體。本文選自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將於近期公開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現代戲劇專題」綜覽的系列回顧,納入廿一世紀以來,走出制式舞台展演或戲劇對話模式的創作,並以「小型策展」、「聲音」與「參與」三組關鍵字出發,試圖描繪其與「現代戲劇」之互動關係,書寫其間之拉鋸、延伸、對抗,抑或是補遺。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在傳承流通中,找到「自己的舞蹈」
法國導演曼尼弗的電影《伊莎朵拉的孩子》通過三段敘事、四位與舞蹈發生直接關係的女性,描繪了現代舞蹈先驅伊莎朵拉.鄧肯堪稱「活生生」的舞蹈遺產。編舞家傑宏.貝爾新舞作《伊莎朵拉.鄧肯》則如舞蹈歷史的演講講座與現場示範,由六十九歲舞者、老師暨鄧肯專家舒瓦茲上台演示鄧肯知名舞作,透過「教育」方式與觀者發生關係。兩作品都在在說明當下藝術「作品」的概念和定義的大轉變,作品的效應或影響可說與作品「本身」同等重要。
-
藝@CD
精采三招 陪您過「貝多芬年」
今年適逢貝多芬兩百五十年誕辰,作為樂迷不能免俗,當然要搜尋市面上精采的相關錄音,以示對樂聖的愛戴之情。在此特為樂迷推出「愛貝三招」,透過尼爾森斯與維也納愛樂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鋼琴家賽伊的卅二首鋼琴奏鳴曲,還有從貝多芬三個創作時期精選出的三CD錄音,你就可以有聽有保佑,安度「貝多芬年」!
-
藝@書
走進2.5次元 燃燒著野心的舞台劇
「2.5次元舞台劇」是什麼?指的是從知名動漫改編搬上舞台的舞台劇製作,雖然遭到正統舞台劇與動漫原作領域的批評,但介於二次元與三次元兩者之間的中介狀態,或許是雙面刃,卻有非常多值得探討之處。《2.5次元完全解析》一書邀請四位2.5次元的前鋒人物,暢談自身工作領域的甘苦,讓讀者透過這些從業者的熱情,初探這個特別的表演類型。
-
藝@展覽
日常中的荒謬 現實中的黑色幽默
長年旅居國外,藝術家黃海欣常帶著外來者的視角觀看生活周遭發生的情景,從中找尋引人遐想或荒謬的視點,以天真童稚的畫風,重新詮釋映射的現實。現正推出她籌備兩年多的個展「祝你有美好的一天」,包含「週休二日」、「動物園」等系列,透過粗略梗概的圖像,結合獨特幽默感,記錄當代社會表面勝於實際意義的社會百態,刻畫當中的不安、寂寞、怪異與可笑,像在畫布上演的荒謬劇。
-
藝@電影
金穗獎繽紛多元 視覺藝術家表現精采
今年的金穗獎入圍名單於一月初公布,可以看到入圍作品的內容題材與類型的繽紛多樣,其中視覺藝術家如蘇匯宇、牛俊強都有作品入圍。而每年在入圍電影中都可看到知名演員的身影,有的還跨足多部入圍作品,精采演出讓電影作品加分不少!
-
藝視窗 News
朱宗慶、陳錫煌 榮獲第39屆行政院文化獎
朱宗慶、陳錫煌 榮獲第39屆行政院文化獎 第39屆行政院文化獎得主名單於二月下旬公布,由傑出藝文界人士朱宗慶及陳錫煌獲此殊榮。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兩位得獎人在表演藝術及傳統藝術領域有傑出表現及卓越貢獻,且主動向國際推廣台灣藝術文化,讓世人更認識台灣文化之美。 朱宗慶1982年獲奧地利國立維也納音樂院打擊樂演奏家文憑,為華人世界獲得該項文憑之第一人。返國後成立朱宗慶打擊樂團,曾於全球33個國家及地區演出,讓世界看見台灣擊樂藝術實力。他在音樂教育與藝術行政方面亦貢獻良多,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教授、系主任,亦曾擔任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主任兼交響樂團團長,推動該中心行政法人化。現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對我國表演藝術及文化發展貢獻良多。朱宗慶並曾獲頒金曲獎、國家文藝獎、國際打擊樂藝術協會(PAS)頒贈的傑出貢獻獎暨終身教育成就獎、獲總統頒發二等景星勳章、獲選PAS名人堂(為華人世界第一人)、臺北藝術大學名譽博士等。 陳錫煌之父為亦宛然班主李天祿,13歲就踏上布袋戲之路,曾歷練「新興閣」、「小西園」、「五洲園」、「玉泉閣」等南北戲班。1953年自組「新宛然掌中劇團」,也曾學習嘉禮戲(傀儡戲)「官、行、跪、坐、跌、摔、顛」提線技巧。他亦積極跨界,讓掌中戲藝術與其他藝術媒介碰撞產生新火花;同時積極推廣布袋戲傳統藝術。2008年陳錫煌為挽救傳統布袋戲式微與失傳危機,成立「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宣揚布袋戲之美。2009年獲指定為「重要傳統藝術布袋戲類保存者」、2011年獲指定為「古典布袋戲偶衣飾盔帽道具製作技術保存者」;2012年更獲頒第2屆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保存傳承類),為目前唯一經本部同時認定為重要傳統表演藝術與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身分之人間國寶。 文化部將提「藝文紓困辦法」補助營運 陪伴藝文產業度過難關 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疫情緊繃,也陸續影響到社會各個層面,大眾減少外出並少去人群聚集之處,自然也影響如電影院、劇院等文娛空間的票房;而因國外團隊或藝術家因防疫不克來台,如兩廳院TIFA2020台灣國際藝術節已宣布有三檔演出因此取消,也讓藝文單位的營運備受影響,而對民間演出團
-
受疫情影響 兩廳院2020TIFA、衛武營演出異動
受疫情影響,國家兩廳院2020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癲鵝湖》及《透視》《讓我們來談談Dis》、《委內瑞拉》、《未竟之室》四檔節目取消,《十二碗菜歌》決定延期;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院演出的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威廉.佛塞《寧靜舞夜》取消。
-
春天的三種聲音撫慰人心 第一屆The One春之聲音樂節
普羅藝術家樂團於二〇一八年第一次與「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合作演出莊園音樂會後,種下兩者持續策畫音樂會的構思,終於今年向外宣告首屆「春之聲音樂節」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