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焦點專題(二) Focus 韓國音樂全集 兼顧全民參與和藝術性
近三年「全州國際音樂節」參與觀察
韓國官方公布的廿四個音樂節中,依規模大小,蔚山世界音樂節名列首位,首爾的流行音樂節次之、加平的Jarasum國際爵士音樂節排名第三;以綜合型音樂節排名的話,全州國際音樂節(以下簡稱JISF)的規模最大,且遠遠超過同類型的音樂節,一方面JISF最主要的支持者為地方銀行,另一方面則是音樂節的策展理念。 韓國音樂的全集 為青年音樂家造橋 如果說Journey to Korean Music是精選輯,那麼JISF就是韓國音樂的全集,至今舉行了十六屆的JISF以象徵韓國文化根源的全州為據點,最高行政主管為銀行家KIM Han,節目內容與藝術方向則委由三年一任的藝術總監統籌規劃。現任藝術總監朴在千(Park Je-chun)自二○一四年起接掌,在第一任任期期間,透過個人長久經營的國內外網絡,加上強大的音樂節製作團隊、行銷宣傳團隊,聯手讓JISF除了是一個豐盛精采的音樂節之外,更為韓國青年音樂家鋪設一座橋梁。 然而在筆者連續三年的觀察中,JISF最可貴的並非僅於為青年音樂家帶來國際網絡與曝光機會,而是作為一個超大型展會,在提供全民眾的藝文參與和音樂表演的藝術性之間,取得了絕佳的平衡,同時在這個平衡上,實踐傳統音樂的保存與創新的理想。三年中,仔細觀察各類型節目的觀眾和民眾反應,也印證了筆者長久以來的一個觀點:如果主事者不先畫地自限或說圈地自保,而是以開放的觀點提供藝術的各種面貌,那麼民眾也自然能夠接受各種傳統、各種創新。 以二○一四年獲選為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農樂」(Nogak)為例,二○一五年JISF的主題策畫以農樂為核心,有向五大家農樂國寶藝師致敬的正式售票演出、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樂隊競演、還有農樂四物的創新演出。而每年JISF固定系列為「板索里大師」和「青年板索里」,大師們為售票專場、青年藝師們則在森林小舞台,大師專場將觀眾席搬上舞台,雖然席位只有三百席上下,卻一定動用大型劇場等級的舞美和燈光設計,在還原傳統板索里近身圍繞聆聽的傳統時,提供了現代劇場才有的聲光藝術,這是朴在千一貫的理念:為現代觀眾打造的傳統藝術。而青年板索里藝師們,大多是剛開始演藝事業,每個人背後都至少有一位大師作為導師和業師,在森林舞台中演出,鍛鍊和觀眾的互
-
焦點專題(二) Focus 為傳統音樂提供未來的深耕沃土
韓國2017全州國際音樂節觀察紀實
以韓國傳統音樂為基礎的全州國際音樂節,不僅向國人推廣展示板索里、散調、農樂等多種傳統音樂表演外,也透過流行音樂與大眾文化的結合,表現出傳統音樂繁衍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以此建立國際連結平台,透過作品邀演與合作計畫,有效地促進不同文化間的交流。以Color of Sori為主題,將音樂節披展成一張畫布,揮灑來自世界各國音樂的色彩。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廿四小時的考驗 讓觀眾成為自我命運主宰者
從二○一五年首演以來,楊.法布爾的「巨構」之作《奧林帕斯山悲劇儀式的禮讚》共計呈現過十四次,每個城市的觀眾只有一次機會參與這場盛會,今年九月中終於來到巴黎的維萊特公園(Parc de la Villette)。這是一場廿四小時的劇場馬拉松,楊.法布爾透過十三個以希臘悲劇人物為題的篇章,能量強大且持續驚人的表演,企圖淨化當代觀眾的心靈,給予他們一種前所未有的真實體驗。
-
藝視窗 News
林懷民宣布兩年後退休 雲門舞集交棒給鄭宗龍
【台灣】 林懷民宣布兩年後退休 雲門舞集交棒給鄭宗龍 編舞家林懷民於日前於第90號作品《關於島嶼》彩排記者會時,同時在表演藝術圈投下震撼彈,宣告2019年底卸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將於2020年由現任雲門2藝術總監鄭宗龍接任。 現年70歲的林懷民,1973年創辦的雲門舞集不僅是台灣首支職業舞團,也是華語社會的第一個當代舞團,歷年重要作品有:《白蛇傳》、《薪傳》,《九歌》、《流浪者之歌》、《水月》、《行草三部曲》、《稻禾》等,深掘亞洲文化底蘊,獲獎無數,包括美國舞蹈節終身成就獎、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德國舞動國際舞蹈大獎的終身成就獎,並為《時代雜誌》選為「亞洲英雄人物」等。 「我不想讓雲門變成博物館式的舞團,」宣告「老人家歇歇腿,讓年輕人站起來」退休,林懷民期待雲門「不只是我的創作平台」,退休計畫是要「好好生活」。(張慧慧) 優人神鼓創新歌舞劇招募儲備團員 為了未來音樂劇的製作,優人神鼓將在12月份展開儲備團員的招募。預計在12月3日假永安藝文館-表演36房舉行招募說明會,並自即日起收件至12月15日止。招募對象為20歲至30歲,不分男女。初試為書面甄選,可先上網填寫報名表與問卷,通過初試者另行通知複試場次,將安排在12月16、17兩日;複試則是術科甄選,必考的是舞蹈或武術等肢體呈現,打擊或樂器演奏為加分項目,另有現場節奏、歌唱與肢體測試。 入選之儲備團員將於2018年1月2日起開始為期半年的培訓計畫,包含優人擊鼓訓練及表演、舞蹈、歌唱、靜心和客觀劇場、神聖舞蹈、內觀禪修、雲腳等。期間無須繳納學費、供食宿。培訓期滿經認證為正式團員後享薪資、勞健保及員工福利,並參與優人金瓜石本山亙古劇場、創新歌舞劇、實驗劇場等演出。相關報名資訊請參優人神鼓官網。(莊珮瑤) 【國際】 台灣指揮楊書涵拿下波蘭費泰爾貝爾格國際指揮大賽首獎 經歷了一星期
-
專題
聊聊吧~關於她們.關於戲
來聊聊吧! 從工作中抽出一段短短的時間, 安排一個屬於我們的「小約會」, 不急著覓食、或看著影片相對無言, 也不是開會或討論,得談個水落石出。 就只是聊聊吧~ 聊那些關於工作的所思所想, 回憶當年的彼此、分享烏龍瑣事, 或許也能趁此稍稍停下腳步, 確認自己身在何處。 再次登上舞台的張艾嘉 與人生有了重大改變的黃詠詩, 在靈幻的世界中淬煉關於人的故事。 好久不見的姐妹淘黃小貓與梅若穎, 各自單飛的日子、經歷了轉折, 相遇、並一同踏上未知的旅途。 排練日程緊湊的新一代演員高若珊和梁皓嵐, 在演或不演、如何繼續的種種不安中, 努力生活、做菜共餐,迎接卅歲的挑戰!
-
專題
時間過去了,才會說自己成長了
兩人都忙,沒能處在同一個空間裡、用同一種方式對話,某種程度上跟《聊齋》的內容竟莫名地相像。盡力抽出時間,或用不習慣的語言表達,在觸不到的聲音和得以感受到溫度的文字裡,即使沒有面對面,講述著、關注的卻是相同的事。黃詠詩與張艾嘉,是演員,也同是說故事的人,他們聊著回憶、說著現況,持續將關於生活的點滴感受,轉化為一場又一場的戲、一段又一段獨特的生命。
-
專題
冥冥中有註定,她和她的未完待續
相交、相識多年,於公於私皆知心知己的友誼延續,黃小貓與梅若穎正準備將她們籌備已久的新作《未完待續》搬上舞台。劇本從塵封抽屜到片段讀劇、演出亦從今年年末的牯嶺街小劇場,演到明年年初的兩廳院實驗劇場,一快一慢、一動一靜的兩人,性格互補,也互為支撐、齊心合作,當她們的生活已雙雙開啟全新一章的這段日子,有了彼此的陪伴,戲裡戲外都離不開。
-
專題
卅代演員的日常,恣意揮灑、努力生活
在這個彷若跳過了秋天的初冬午後,我們與近日正忙於台南人劇團《天書第一部:被遺忘的神》排練的梁皓嵐、高若珊相約,以一杯咖啡的時光,交換卅代的她們在排練場內外的近日真實,聊聊關於正在演的戲,關於戲之外的生活,關於未來。
-
藝@展覽
日本近代洋画 連起台日美術的淵源
台灣近代美術的發展,與日治時期日本洋畫的引入淵源甚深,但在台灣卻難得有機會看到當年的日本洋畫展出,這次在北師美術館舉辦的「日本近代洋画大展」展出日本近代油畫五十二幅、水彩卅五幅,加上笠間日動美術館提供的六個畫家調色盤,爬梳明治至昭和時期一百年的養成與發展,也試圖銜接台灣與日本近代美術拼圖失落的一角,看見日本,也窺見廿世紀初台灣美術一隅。
-
藝@電影
好編劇 才有好電影
編劇在台灣是一個非常缺乏卻又被嚴重忽視的存在,我們看到好的作品,光環幾乎都落在導演與演員身上,關鍵的編劇卻總是缺乏相對的尊重,這個月讓我們來看看好的編劇如何成就一部好的電影。
-
藝@CD
雙金髮歌劇女伶 特色華彩傾世人
甫送走德國花腔女高音丹姆勞的精采演出,讓我們來聽聽她的新片《麥耶白爾大歌劇選粹》,看她如何展現再現法式全才女高音的榮光;同時我們也一起聽聽另一位金髮Diva狄杜娜朵的《戰爭與和平》選集,看她溫暖有愛的和平訴求。兩位金髮女伶,各自以鮮明的個人性格及豐富的華彩迷倒世人。
-
藝@書
打開書本 進入華格納創意世界
想進入華格納的創意世界並不難,在聽懂音樂之前,可先熟悉各作品的劇情梗概。今年出版的兩本專書:音樂學者羅基敏的《華格納研究:神話、詩文、樂譜、舞台》與劇場導演楊世彭的《優雅的時光:達人聆賞華格納樂劇22年全紀錄》,以兩種不同的路徑,帶引讀者踏上成為華格納鐵粉的道路。
-
戲劇新訊
《吉卜拉》 向聖地出發的末路姐妹花
伊斯蘭教的五大基柱、穆斯林的五項功課為:唸證言、作禮拜、行齋戒、施天課(捐獻)和一生至少一次的麥加朝覲(Hajj)。麥加的中心是「黑石」天房卡巴(Kaaba),不管身在世界何方,指向黑石的方位即稱「吉卜拉」(Qibla)。一個明確的目標、因信仰而具體化的人生指引,當感到迷惘或失去方向的時候正如人們會問天或謝天就朝向麥加吧! 逃跑的推力與朝聖的拉力,組成了這個獨特的故事:印尼籍家庭看護娜蒂帶著帕金森氏症患者阿嬤步上旅程;娜蒂將她的生活所感與心願,寄託於印尼神話人物羅勒.基督爾(Nyai Rory Kidul)的流亡之途,編撰出屬於自己的印度洋女王故事,並在打扮中性的社運少女「V羅」協助下,前往那個不是麥加卻是某種聖地的建築、攀上「位於北方的高塔」。 在榮獲台灣文學獎戲劇金典獎的劇本《吉卜拉》中,劇作家陳婉婷隱隱勾勒出了社會現況,亦穿插著有如《天方夜譚》的魔幻寫實、刻畫一段相偎相依的忘年情誼和困難重重、妙趣橫生的亡命之旅。這是個跨越國籍、年齡與性別,有著離奇妄想的寓言故事,更是一段屬於外籍看護與台灣阿嬤的海島版「末路狂花」。
-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張可揚.張國韋雙舞作《我(們)》
「離散,是為了回家。」接近午夜走下停在基隆港邊的紅色客運時,都會想起顧玉玲在《回家》裡的這句話。 從國中開始,「去台北」成為長輩、老師甚至同學口中,我們的宿命,所有的學習和準備,都是為了離開。接著,是每一天在微微顛簸的通勤路上補眠、背英文單字,試圖爭取到一張可以不須繼續每日復返的大城市入場券。 怎知最後,手裡握著入場券腳步卻歪斜地走上了街頭,在校園圍牆內外往復。「我們」的定義,從只是同樣港邊城市的出身,變得寬廣而複雜了起來。在疾呼口號和身體推擠的頻率間,「我們」所在的每一個現場,其實沒有哪一次成功,但不知是否該慶幸,也沒有哪一次真正的失敗。 以一種似乎能映照出自己的軌跡,從《從前從前,那裡有座國立編譯館》到這次《我(們)》中的《我們清醒,於是反抗世界的無窮反覆》,「薛西弗斯在一次一次的反覆勞動中,登頂的巨石一再滾下山,面對這樣的徒勞該如何想像他是快樂的?」張可揚在介紹引言裡這樣寫著。 運動中的一次次前進、停滯反覆來回,把我們的頭扭向那個風雨吹打著人不清醒也不行的港邊,逼著我們好好地看。練習了那麼多年的離開,現在我們學著回家。 即便徒勞,「他仍然選擇繼續推動巨石,不為巨石給打敗。」 文字|王奕蘋 《雞籠霧雨》編輯
-
戲劇新訊
《阿依施拉》 描繪遠處難民群像 世界在你耳中交疊
穆罕默德的第二任妻子阿依施拉(Aisha)被稱作「穆民之母」,除了因為她在穆罕默德死後五十年間,致力傳授經書真理、發揚先知聖行,也由於她過人的學識與智慧,以及在駱駝戰爭中揭竿而起的領導能力,不僅是母親亦代表著伊斯蘭女性的聲音。在張代欣獲得台北文學獎評審獎的劇本《阿依斯拉》裡,喚作此名的女子講出了末尾的獨白,為種種關於那些地方、那些人的故事,畫下了句點。 文本中有難民自述、流亡現場,想望與託付、回憶與現實,同時也縫入了遠方的某個家庭對話、分隔兩地的母女交談。於是,在聯繫與移動之前,所切入的題旨其實是「距離」。對於導演陳煜典而言,距離衡量著具象的兩個端點,移動作為一種「表現生命存有方式的『動作意義』」,人也自然會在這過程裡「失能」或「具能」,他希望突顯的是這兩端的聚合,「讓兩個空間裡的生命,可在一處疊合。」 這一「處」可能就是觀眾的自身感知,他們嘗試以單耳耳機創造兩個世界,一邊是肉耳可聽見的舞台現場、一邊是透過機器傳來的平行聲道,文化差異、語境扞格、時空端點,說出的和未能說出的內心獨白,或許也能透過這樣的方式,重新平衡。
-
戲劇新訊
《LAB參號—不知為何物》 人物、動物、怪物的日常百物語
三缺一劇團的「Lab系列」從二○一一年啟動,經過六載後的今年年末,迎來了「參號」作品。然而這並非賣座電影的續集再續集或某某三部曲,觀眾得以撇開過去演出的那些動物靈魂與劇團的實驗進程,好好地聽他們說故事。正如魏雋展在開場時所陳述的「百物語」怪談會規則,姑且靜靜等待與期待,群妖會以什麼樣的型態,在日常中、於人心底浮現。 在副標題為「不知為何物」的此次製作裡,他們試著深掘那些潛藏於人間的「不知」,並將動物與獸性轉化為更深層的寓意、建立更幽微的聯繫:擅長以歌唱溝通的大翅鯨,出現在常須離家出海的船員眼中,他只能在夢中的運動會裡努力追上女兒的童年、僅靠信件傳遞每每延遲的叮嚀和心情;溝通是如此困難不管對象是人或貓,當對方幻化為《山海經》裡那有著三首六目的怪鳥,又該對著哪雙眼睛對話? 一小段一小段的故事、獨白、片刻、字句,漸漸組成了更形完整的「物」語關於人物、動物,甚至怪物。「在我們想要向外馳遊之處,我們便會來到自己存在的中心;在我們想要獨處之處,我們便會與整個世界同在。」美國神話學家坎伯(Joseph Campbell)所指引的英雄之路,是生活中巨大的渺小,亦是反求諸己後,才浮現面前的、早已與之共生同處的獸。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映像節2017 Parallax「中興落語:紙能包火」、「相聲x落語」
日本浪人亂入台北?! 如果你曾在街頭看到一頭捲髮、著浴衣、穿木屐的「飄丿」浪人,不用懷疑,肯定就是落語家戴開成。日本落語是門相當有趣的說唱藝術,演員拿著扇子和手絹,正坐在一席墊子上,三言兩語瞬間把你帶到另個世界。 戴開成的落語自成一家,寬厚蒼涼的嗓音說著標準的北京話,常讓人有不知此身何處的恍惚感。這和他的成長背景也有關係,天津、東京、台北,三地流連輾轉,混雜的能量在他身上像是遇到了吸星大法,融成戴氏落語。 尤其,常給人「淡淡哀傷」的餘韻:說笑話,讓你不由得輕聲喟嘆;說愛情,浪漫中別具幾分淒涼戴開成的落語好像從江戶時代就一直在那兒,歷經朝代更迭興衰,靜靜地和百姓們生活著。 十二月簡直就是他的月,除了每週五晚上大眾酒場駐點,在宜蘭中興紙廠、台北南海劇場皆有演出,有興趣的人不妨體驗,在他的故事中穿越古今。 文字|兆欣 戲曲導演、演員
-
大開劇團《問彩雲》 演繹女工故事
由大開劇團團長劉仲倫編劇、執導,故事取材自台灣文學、報導文學及真實社會事件的《問彩雲》,本週在台北首演,將七○、八○年代的女工故事搬上舞台,藉此向藍領階級致意。
-
林懷民七十歲鉅作《關於島嶼》 世界首演
林懷民最新舞作《關於島嶼》,本週將在國家戲劇院舉行世界首演。林懷民對於未來的期許,他說,「我希望台灣更美麗,雲門能在讓台灣更美麗的方向上,貢獻正面的能量。」
-
孫尚綺X貝艾特.福瑞《Spur/溯形》 荒誕日常幻想遊戲
旅德編舞家孫尚綺新作《Spur/溯形》與社會及生活周遭關聯性大,「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遇到失控狀態,身體與心理對這狀態產生什麼反應,這主題一直對我來說是非常感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