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企畫特輯 Special 黃濱與長榮交響樂團音樂會
貝多芬浪漫饗宴 濃濃日耳曼風味
這次「貝多芬浪漫饗宴」中,長榮交響樂團將在音樂總監舒馬富斯帶領下,演出三首貝多芬的作品:雷奧諾拉第三號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與第五號交響曲《命運》。其中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邀請曾獲帕格尼尼大賽首獎的小提琴家黃濱擔綱獨奏,清秀溫婉的琴音將演繹出怎樣的貝多芬式浪漫?而聆聽舒馬富斯這位德國指揮詮釋同為德國人的貝多芬,相信會多一分日耳曼味,更加貼切貝多芬英雄主義時期那種「亦狂亦俠亦溫文」的人道精神與社會關懷吧?!
-
音樂 丹奈爾四重奏的巡禮之年—第二年
乘著音樂之翼 經驗五場心靈洗滌之旅
丹奈爾四重奏訪台三年計畫「巡禮之年」今年來到第二年,將演出五場音樂會,每場都各演奏一首貝多芬、蕭斯塔可維奇與魏因貝格的絃樂四重奏作品。三人跌宕的人生及與命運的拉扯,讓作品深刻豐富,聆賞此三位作曲家的作品,對樂迷而言,無疑是一場又一場的心靈洗滌之旅。
-
戲劇 結合那卡西與野台戲
《歡喜就好》 重現莎翁的庶民精神
金枝演社即將推出的新作《歡喜就好》,改編自莎士比亞經典喜劇《皆大歡喜》,以金枝的「胡撇仔」表演美學,與原始莎劇演出的庶民風格遙相呼應,導演王榮裕結合台灣的「那卡西」元素,讓劇中的吟遊詩人說唱不拘,設計「莎士比亞搖擺區」,讓觀眾能有機會身處舞台前緣、恰似在環球劇場那般,近距離體會舞台上下彼此交融的觀演關係。
-
焦點專題 Focus
「崑」與「能」 如夢似幻的回探與創新
歷時兩年,由國光劇團與橫濱能樂堂雙邊共製的新編作品《繡襦夢》,已在六月份於日本橫濱、新潟、豐田等三地演出,故事以崑劇《繡襦記》為底,以「夢幻能」架構編作,結合了偶戲、日本謠歌等,打造一齣開創性的現代跨國戲曲,於日本古典的能舞台演出。九月份《繡襦夢》將搬上台中與台北的鏡框式舞台,創作團隊將如何因應變化,呈現這難得的跨國奇遇,令人期待。
-
焦點專題 Focus
實驗新編中日絕學 讓傳統勇於探索傳統
從劇情來看,《繡襦夢》完全顛覆傳統本子大團圓的結局;表演形式上,除了崑曲,還加入日本舞踊、三味線演奏、傳統講唱藝術長唄及現代偶戲;世界首演場地在日本橫濱能樂堂,劇場結構為「橋掛」銜接主舞台,與現代劇場鏡框式舞台不同,禁設布景機關,不能使用字幕輔助觀眾了解劇情。面對這樣一齣不同語言、文化、藝術形式的實驗新編崑劇,溫宇航表示,「我是以慎重、膽大、心細三種態度做這齣戲。」
-
企畫特輯 Special
婉約歌聲相伴 說當年的新北女性故事
由廣藝基金會執行長楊忠衡與作曲家李哲藝聯手打造的《何日君再來》音樂劇,從劇名就知道與一代歌后鄧麗君有關,但不是述說她的生平,而是透過她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述說在台灣經濟起飛前的七○年代,三位住在新北市的勞動女性的故事。在那個庶民普遍並不富裕的時代,文藝片給大家情愛歸屬的幻想投射,鄧麗君則讓大家有實踐夢想的勇氣與自信,楊忠衡表示,「這齣戲要獻給那個曾經有夢的金色年代。」
-
企畫特輯 Special
從推理到愛情悲劇 探索故事背後的本質
來自韓國的《王世子失蹤事件》從舞台劇化身音樂劇,在韓國當地備受歡迎,並經過多次重製,可說是韓國原創音樂劇發展中,一顆特別閃耀且不墜的新星。故事由一位朝鮮時代王朝中的世子失蹤開始,尋找世子的過程雖似推理,其實揭露的是宮中內侍的實際生活與感情狀態。導演徐在亨在訪問中表示:「舞台劇《王世子失蹤事件》的重心,是關於一個故事背後被隱藏的本質。」
-
戲劇
溫情路線的障礙與轉機
這些關乎生死、家庭、殘疾的主題,為此戲訴諸於情感的劇作策略,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一步步地塑造了簡單而通俗的劇情,漸漸注入了溫情和感動,即便角色建構未臻完全,但全戲勵志、樂觀、溫馨、關懷弱勢的初衷明顯,演員們賣力演出,觀演距離親近,使整場所散發出來的熱力不斷。
-
新銳藝評 Review
死掉的女孩們與玩性
在許多橋段中,黃凱臨對於身體的掌握,已經透露出許多故事的細節,其中多穿插的對白,都顯得多餘尷尬,如此一來便破壞了我們對故事及表演的想像,尤其在黃凱臨擅長的操偶表演一出現時,魔幻的瞬間常常因不夠留白,而喪失了給觀眾產生視覺錯覺與想像,導致偶的形體斷續,降低了與觀眾共同說故事的機會。
-
ARTalks
裂縫中長出脆弱的力量
周書毅花了四年時間,走了香港、中國、韓國、台灣各處邊緣、具爭議地帶,思考人與環境的問題,在這裡交纏著他的現場身體、影像身體、無用之地的身體,以及觀眾的游移身體,給了我們脆弱、無用卻依舊奮力靠近、奮力呼吸的精神肌理,這正是周書毅將Break的力量如藤蔓深植於脆弱與柔韌之中,無限蔓延而去。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2018-2019新樂季搶先報
這是一個偉大的世界, 當演奏家與作曲家的心血凝聚, 讓台下的觀眾隔著時空聆聽著創作的恢弘磅礡, 呼吸氣息小得沒有距離。 這是一個渺小的世界, 當天團來台、團隊出訪, 來來往往的航線織成一張網, 濾過雜質留下經典的偉大。 放眼國外,再近窺國內, 六個主題加上名家的推薦。 這是一個新樂季, 偉大與渺小,共同構築的交響世界。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英國、美國
從議題出發 鑑往開來探索音樂價值
在二○一八/一九樂季,英美樂團以慶祝作曲家周年為主軸的安排少,以「議題」為出發者眾,而議題又多聚焦音樂對歷史、人類身世之意義,呈現出作品的普遍價值,比如二○一八年底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戰一百周年,不少樂團都對此作出特別回應。大致而言,美國樂團在新樂季期待以音樂鑑往開來,英國樂團則仔細回顧音樂對社會文化造成的影響,以挖掘出聽眾與作品間更深入的聯繫。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德國、法國
新總監注入活水 老搭檔昂揚前行
今年德國的兩大天團剛好都遇上總監更迭:已於今年二月上任的布商大廈管絃樂團音樂總監尼爾森斯,在新樂季為他領軍的兩個樂團牽起紅線,互相交流;將於新樂季上任柏林愛樂音樂總監的基里爾.佩特連科,雖然還沒發揮策劃構想,但也以多場演出向樂迷介紹自己。台灣樂迷熟悉的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則宣布首席指揮楊頌斯將續任至二○二四年,精采組合繼續前行,而且將再度訪台演出,實是歐陸與台灣樂迷福音!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中國、香港、澳門
揮灑經典致力創新 多樣化中追求品牌延續
在愈趨成熟的音樂演出市場中,中、港、澳各大旗艦樂團莫不卯足全力,以精采樂季規劃,吸引愈來愈多的樂迷關注。在曲目方面,西方經典自不缺席,也不忘引入新創作品,跟上世界樂壇脈動;國際大師也應邀上陣,更添輝煌燦爛。特別的是有多檔雙團聯演,新鮮組合絕對吸睛。展現演奏功力外,各團也不忘致力創新,或引進華人創作新聲,為這一代人的藝術追求,啟動共鳴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跨越國界 再創高峰 台灣新樂季觀察
台灣各家樂團總是能跟國際接軌,今年的壽星是百周年壽誕的美國作曲家伯恩斯坦,台灣各西樂團體都端出歡慶菜色,因為伯老的創作多元雅俗兼備,也讓樂季節目更豐富精采。向來是重點菜色的歌劇當然不能錯過,不管是音樂會式或全本搬演,難得劇碼或全新創作,都是樂迷複習嚐鮮的必選。而樂團不只在國內精采揮灑,也紛紛出國揚威,讓台灣的聲音走遍世界!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推薦焦點一:音樂與戲劇
戲說音樂熱鬧非凡 東西競豔各自繽紛
今年適逢集作曲家、指揮家與鋼琴家於一身的美國音樂大師伯恩斯坦百歲誕辰,各團都安排了與其音樂劇《西城故事》相關的演出,讓觀眾重溫大師手下的愛恨交織。當然各種歌劇、樂劇也是樂迷關注重點,海頓神劇《創世紀》、巴爾托克歌劇《藍鬍子的城堡》都是台灣難得一見的劇碼。國樂團的戲劇演出也不遑多讓,結合民俗陣頭、歌仔戲、音樂劇,多元好戲讓人目不暇給!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推薦焦點二:名家名演
眾星雲集 氣勢磅礡各有千秋
每年到了各大樂團發出新一年的樂季手冊時,想必樂迷們最想知道的就是又將有哪些名家將現身台灣舞台。今年除了可以看到台灣音樂家如林昭亮、曾宇謙、莊東杰、林品任等,多位台灣樂迷熟悉的國際名家如凡格羅夫、巴佛傑、巴伯羅柯等,也將再度造訪,絃樂、鋼琴、管樂,各展千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推薦焦點三:新秀音樂家
閃耀新星登場 喜迎樂壇新「聲」代
在新樂季中,可以看到多位這幾年拿下各大賽獎項、紛紛在國際樂壇嶄露頭角的新生代音樂家,成為各家樂團的合作對象,如指揮莊東杰、吳曜宇、林勤超、卡利,小提琴家曾宇謙、林品任、黃俊文等,他們讓樂季展現新氣象,樂迷也相當期待能現場聆聽這些新「聲」代的演出。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推薦焦點四:主題系列
跟著主題走 整個城市都是我的主打歌
各大樂團排出的主題系列,最能看出其樂季節目主打要點,這個新樂季有幾個主題值得關注:歡慶百歲誕辰的伯恩斯坦,NSO與NTSO都不落人後、幫忙慶生;作曲家系列則有蕭斯塔科維契、布拉姆斯、西貝流士等陪伴台灣樂迷;另值得注意的還有台灣電影相關音樂會,導演李行與作曲家周藍萍的電影樂章,將喚起大家深刻的回憶時光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推薦焦點五:室內樂
精緻巧琢優雅呈現 多元探索綻放新象
除了交響樂團的磅礡演出,展現精緻功力的室內樂演奏也是各大樂團的規劃重點。NSO自九月底起,每隔三個月各推出一場推出了以絃樂器為軸心的室內樂音樂會,多元展現風格與詮釋;TSO則以「室內沙龍」為題的名家系列「阿雷席夫與弗拉特科維茲」這場最受矚目;NTSO也推出奧登薩默與國臺交團員合作的莫札特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