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焦點專題 Focus
共譜台灣擊樂的美麗樂章
歡慶創立卅周年的朱宗慶打擊樂團,從創團以來就希望透過委託創作、融合傳統與現代的精神來塑造打擊樂團的特色,也是台灣少數有駐團作曲家的團隊,多年來更投注相當資源委託國內外音樂家創作。這次的「島.樂」音樂會,特地邀請與樂團淵源最深的五位資深作曲家賴德和、溫隆信、許博允、潘皇龍與錢南章,再度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全新量身打造新曲,繽紛多元,展現熱鬧的台灣之「樂」!
-
演出評論 Review
由中提琴到作曲:兩場狄恩音樂會
《動聽的敘情短詩》選取的文字顯示,作品的本質不在於將莎翁原作的戲劇衝突精簡呈現,而是藉著斷簡式隻字片語的對照,展現歐菲莉亞(Ophelia)與哈姆雷特不同的世界。若說狄恩的室內樂音樂會是他身為中提琴演奏家的心得展現,他在《動聽的敘情短詩》裡處理人聲的獨特方式,並將人聲溶入色彩豐富的樂團語法中,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
演出評論 Review
一部超越了自己的鉅作
《海神家族》交響曲固然是由陳玉慧的同名小說引起靈感,在曲中也刻意引用突顯小說人物時空背景的音樂(例如日本國歌、京劇片段、法文歌曲等),不過,這些都僅止於象徵的引用(quotation)。沒讀過小說的人,光用純音樂的角度來欣賞,照樣被交響曲的音樂內容感動。也許作曲家沒有強烈的自覺,但是,曲中反映出的難道不是作曲家自己一生的心境轉折嗎?
-
回想與回響 Echo
聲源、能量與形象
針對插曲與整體間的關係,讓我們問的更激進些:在我們看不見的那些黑暗時刻,舞者有繼續表演嗎?難道兩位表演者彼此撲滅打火機與火柴的光源不是為了偷懶嗎?我們是不是在看不到的時候,以「聲音」的內容為基礎,在可見與可見的兩點之間自行想像並內插了諸多動作的情節?這些提問都指向《混沌身響第六番》所在意的光、聲音(音樂)與動作(舞蹈)之間的關係。
-
企畫特輯 Special
「後植民計畫」 一發不可收拾的展覽
在這個展覽中,其實加入了修補的觀念及行動,我們是要用種樹來修補,還是要用種「人」來修補?在殘破撕裂的地景中,植入不同的樹木、植入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樹之間形成一種和諧共生關係,在不同的人之間形成一種和諧共生的關係?不是有某種鄉村人口回流的現象?而且進駐鄉村的人口包括外來者,是要恢復舊日的鄉村?或是要實驗一種能夠適應新時代、由不同的人所組成的新鄉村聚落?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編舞家
蘇威嘉 來回刻步,為了最獨享的自由
也許是雙魚座的關係,在蘇威嘉身上總看到一種反差。關於日常,他說自己是宅男,打電動,卻也愛蒐集小藝品。關於表演,費爾德說他是:「王子的靈魂住在胖子的身體裡」。關於編舞的執著,他沒有王子的驕傲貴氣,更沒有流浪找靈感的浪漫,他寧願守在排練場上,靜靜觀察,細膩謙遜地埋首編織。只是一個揮手,就分成好幾格細細品味。他來回雕琢「步」,只為霎那自由。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從結束開始創作 當政治尾隨在後
來自東歐的愛沙尼亞,NO99劇團(Teater NO99)與其他東歐當代劇場一樣具備尖銳的批判風格,但在形式上更是實驗不斷,結合故事與社會脈絡,挑戰表演的各種可能。這次NO99的兩位主要創作者艾娜-麗絲.珊普與帝特.歐雅索應邀訪台舉辦工作坊,並主講「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才怪」講座,透過作品《團結愛沙尼亞》,一個以假亂真的政治藝術行動,分享他們的創作與美學。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兩種入徑 逼視慾望
NO99劇團藝術總監艾娜-麗絲.珊普與導演帝特.歐雅索這次應邀來台開設工作坊,並非要介紹、傳授一個屬於他們的訓練體系,或有明確清晰的演員養成步驟,更類似他們在面對作品時,所使用的創作手段和引導方法。兩人各帶一班學員,以不同的入徑探索與呈現「慾望」,以反覆執行、即時變換基本的肢體型態和練習活動,去探究、延伸表演者的種種可能。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處處體現「平等」的價值
由美國編舞家伊凡.瑞娜在一九六九年創作的《每日改變的持續性計畫》,在去年北美館雙年展中,由伊凡.瑞娜前舞者維弗雷特以八天的工作坊形式重建該作品。誕生於藝術家追求反權威、去階級、去專業、民主、平等的時代,該舞作從討論、排練到演出都充分體現「平等」的價值。
-
追憶與悼念 In Memoriam
深知志業弘文化——感念柯基良主任
像「兩岸戲曲大展」這樣極具藝術文化維護與弘揚意義的盛大活動,是在柯主任的信任和支持下所完成的。在他主持中心的十數年之間,其所推動的業務,莫不如此的發揮團隊精神、同心協力的一一實踐,也因此使得傳統和本土藝術不只光會照耀國人,而且恢弘於世。
-
追憶與悼念 In Memoriam
國光劇團的領路人——懷念柯基良主任
柯主任最常掛在口上的是:「國光是大家安身立命的地方,只要有我在,你們不用擔心。是演員,就專心精進藝術,演好戲,製作、舞美、行銷,交流,會有技術、行政負責,不用煩惱。」因為分工清楚再加上團員同心合作,現在的國光劇團已是傳統戲曲界的標竿。我敢說,即便是現今中國大陸知名劇團的編制規章,也絕對比不上國光完整。
-
跟著音樂去旅行 Travel with music 在葡萄牙遇見「法朵」
小酒館中的命運之歌 用靈魂歌唱的卡麥尼
在鄉間小鎮、窄仄巷弄中的昏暗小酒館,年輕女子在一把吉他的伴奏下,唱出雖哀傷、狂野,卻也英氣颯然的歌聲這是葡萄牙的「法朵」,意為「命運」歌手唱出自己對命運的體會。印象中彷彿是專屬於女歌手,但其實在法朵的舞台上,男性歌手的表現也是不遑多讓,其中,將於三月底訪台的卡麥尼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現年五十歲的他已經唱了四十年之久。他說,重點不在法朵歌手的性別,有沒有放入真正的情感,誠實面對,用靈魂來唱才是關鍵。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一個現代樂團的情境產物
法國編舞家薩維耶.勒華新作《你現代了嗎?》,與大利作曲家孟卡與法國策展人維弗雷特共同創作,由法蘭克福「現代樂集」的音樂家、行政及技術團隊共同演出。這是一個展覽作品,在長達六小時的展覽裡,各種事件行動之間,觀眾遭遇一個樂團被解構的過程,而透過揭露一的樂團內部運作系統,藝術家更想提問的是藝術工作者與觀眾之間各種或近或遠、或與藝術相關無關、與生活與生存相互依賴的社會情境。
-
企畫特輯 Special
我和台灣觀眾相會的鵲橋
在這十五年裡,國家戲劇院就是撮合我和台灣觀眾(幾乎)一年一度相會的鵲橋,沒有這個舞台,有些作品不能由孕育到出生,有另一些,則不能繼續成長。對於這個我把它視為另一個家的「福地」,言之不盡都是情感與感激。
-
企畫特輯 Special
我與兩廳院的情
終於在二○一六年,我又站在了同一個建築下,不過這次是在音樂廳裡面,實現了四年前的那個小小的夢想。看著藝術家在舞台上排練,我站在一邊,變得無比激動。同事們都覺得有些奇怪,平時都見我十分冷靜,從沒如此興奮。那天,在我的請求下,他們幫我拍了這張照片,眼裡滿滿都是幸福和滿足。
-
藝視窗 News
國家戲劇院重新出發 兩廳院公布2017年駐館藝術家
【台灣】 國家戲劇院重新出發 兩廳院公布2017年駐館藝術家 休館長達8個月的國家戲劇院,將在本月的「2017 TIFA 台灣國際藝術節」以新面貌現身。除了演出設備大幅升級外,民眾最有感的駐店公共空間則搶先在藝術節前開幕,以「戲台咖」為主軸,將書店、咖啡店、茶館、餐廳整體規劃,讓觀眾一窺劇場人的後台風景。值得一提的是,增設的小酒館將延長營業時間至凌晨一點,成為夜貓子的新地標。 此外,兩廳院自2015年展開「藝術基地計畫」,挹注場館資源支持藝術家進行全新創作,並期待透過駐館分享思考以建立良好的互動連結,歷屆駐館藝術家有:黃翊、簡莉穎、蘇威嘉。上月底兩廳院公布今年度入選的駐館藝術家為劇場導演Baboo與編舞家蘇文琪。 Baboo現為現為莎士比亞的妹妹們劇團駐團導演,1997年投入劇場後共發表了25個導演作品,涵蓋類型多元;編舞家蘇文琪於2005年創立YiLab.一當代舞團,長期關注藝術與科學,自2016 年至瑞士歐洲核子研究組織駐村後,透過科學關照生命體系,銜接過往創作脈絡反思當代新媒體生存樣態。(張慧慧) 文化部徵選編劇人才參加美國莎士比亞戲劇節駐村計畫 文化部駐洛杉磯臺灣書院今年將再與美國奧勒岡「莎士比亞戲劇節」(Oregon Shakespeare Festival, OSF)合作,徵選1名台灣編劇進行為期3個月之駐村,獲選者可透過觀摩該藝術節藝術聚落的經營理念並與各國戲劇菁英交流。本年度駐村時間為7月31日至10月30日,地點在美國奧勒岡州阿什蘭(Ashland)市。駐村期間參與者將擁有獨立創作之時間與空間,並可與專業劇場工作者共事,參與藝術節之製作會議、讀劇等活動。徵選收件自3月15日止,申請資料詳見文化部網站www.moc.gov.tw(莊珮瑤) 臺中國家歌劇院「連結CONNECTION」甄選全球節目 <p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卅年後再見《1980》
《1980》最感動我的「光景」,是一個女人在迎著灑水器,揮動被水噴濕的頭髮起舞。音樂靜靜的,燈光幽幽的,她的快樂顯得如此卑微,然後灑水器戛然而止,陪她起舞的音樂也跟著消失。獨剩她有那麼一秒鐘的失落,然後默默走開。 很多的所謂功過,不也是這樣走到盡頭?《1980》的演出時長三小時半,它的結束,也不過是戛然而止。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秘境藝術派對 要你不只是想像
「工作都已經那麼累了, 難道放個假還要舟車勞頓嗎?」 誰說找不到?誰說到不了? 在那些你平常不會想到要去的地方, 在那些你必須拔一下山、涉一點水, 才能看見的風景裡, 蘊藏著鄉民們滿滿的能量, 潛伏著插上音箱的電吉他。 那裡有慶典, 要跳著聽、站著看, 坐著休息、躺著睡,都行。 不只是音樂與戲劇, 或許還有詩歌、電影, 與美食相伴。 讓我們走入山林、拜訪鄉間、 機會難得,只要出發就有所得, 讓我們在不那麼便利的旅行中, 發現生活原來可以 不只是想像!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在地音樂祭:介紹篇
歐遊朝聖 你沒去過也要聽過
各地音樂祭的舉辦,總是帶著社區營造的概念,與旅遊休閒的氛圍,不止是趕集的熱鬧,更打造愉悅的體驗。歐陸頗具特色的在地音樂祭不少,而且會在偏遠山林海隅發生,光是造訪就是一種驚喜。本文介紹德國、義大利、比利時、挪威的四個音樂祭活動,或許就會是你下次遊歐的朝聖好去處!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在地音樂祭:台灣經驗篇
巨獸、角頭、黑熊 給你不只是音樂
台灣每年也有不少音樂祭,除了大規模的「春天吶喊」、「貢寮海洋音樂祭」這些大型活動,現在也有講究主題特色、節目設計的另類音樂祭,像「巨獸搖滾」、角頭音樂的「愛愛搖滾帳篷音樂節」與「金光舞台車閃閃嘉年華」,還有結合露營的「黑熊部落」,務求參與者玩得開心、看得驚喜、聽得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