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專欄 Columns
良
「良」是由通道與平台組成,是關係的建立,大小不是絕對因素,劇場也是,角色也是,職務也是,意識到通過平台愈多的無形有形通道,創作和結構的素材也就愈多,一但陷入自我感覺良好封閉的單純方塊內,作品就永遠無法形成「良」。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新聞未結又生波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城市藝波單元每月一次,就新聞來說時間跨距比較長,希望是能在事情告一段落後再來總結。但總有些事的發展綿延不絕,看似完了,但暗潮洶湧,在後來又爆發出來。這裡就要把幾個之前談過的事其後續發展再來談一談。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孫尚綺推出新作《溯形》 輕盈肢體與現代音樂互動
旅德舞者、編舞家孫尚綺,六月上旬在柏林推出最新舞作《溯形》,與「柏林當代音樂樂團」合作,以瑞士作曲家貝亞特.福勒的現代音樂作品,由三男一女舞者演出,頗受當地舞評肯定。相較於之前作品中飽含悲傷的抽象語彙,新作舞者的身體比較輕盈,戲劇化的表情詭異詼諧,氣場荒謬,孫尚綺用舞蹈轉化許多人世尋常動作,身體線條清晰,編舞語彙充滿自信。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英國脫歐成定局 文化影響尚未知
「脫歐」成定局,對英國的文化藝術界將帶來什麼的影響?相較於其他行業,英國的藝術文化及創意產業對於歐洲的態度更為開放,支持留歐的比例也較高,受惠於人員移動的便利與歐盟資源的挹注,英國藝文展演與人才發展得以有更廣闊的視野,但隨著脫歐程序啟動,這些優勢必然受到衝擊,對文化藝術發展的影響難以預期。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尼斯恐攻事件 考驗劇場溫柔團結力量
發生在法國國慶日的尼斯恐攻事件,讓距離不遠、正在舉行的亞維儂藝術節頗受震撼,尤其今年多齣作品都涉及大規模屠殺、恐怖主義、極右派勢力等主題,當劇場中深思之時,劇場外卻上演真實的暴虐殘殺。雖然文化部長阿祖雷與藝術總監歐利維耶.畢都發布捍衛文化藝術場域的宣言,但恐攻頻頻之下,劇場人是否能繼續團結堅持,備受考驗。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石庫門的「新天地」 開展表演藝術新天地
廿一世紀的上海新地標「新天地」,是上海舊區開發的成功典範,為了讓空間持續展現創意與活力,新天地業委會在六月端午節時舉辦長達兩週的首屆「表演藝術新天地」活動,在帳篷劇場、咖啡館、餐廳等室內外輪番上演十七檔不同形式的劇目,包含了戶外多媒體、新馬戲、默劇、舞蹈、街頭表演、情境劇場等,可說是創造表演藝術與商業的新型業態融合方面的一次大膽嘗試。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工廈火災引發政府取締 租用的藝團面臨空間危機
在租金驚人的香港,有不少藝術團體租用相對廉宜的工廠大廈建立辦公室和排練場,甚至成為創作發表空間,但這些空間的「非法性」一直讓藝術家進退失據,同時安全的問題亦有隱憂。近期發生於九龍灣淘大工業村的大火,引發政府對工廈違規用途的取締,讓藝團擔憂連這樣的空間也可能消失,藝術的發展將更為艱難。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關公在劇場》 戲中有祭祭中有戲
國光劇團的實驗京劇《關公在劇場》,由藝術總監王安祈操刀編劇,香港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胡恩威導演,當家老生唐文華飾演關公,從小追隨「活關公」李桐春的王冠強,則擔任戲曲主排。這次,國光把關公請進劇場,不只搬演經典關公戲碼,而是「戲中有祭,祭中有戲」的儀式劇。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棒球為隱喻 道出美、日、韓的依存關係
《棒球奇蹟》由「日韓兩國的點點滴滴」、「棒球的二三事」的幽默對白交織,將美國如何影響東亞戰後的政經生活,強而有力地轉換到舞台上。國家藉由棒球擬人化,吐露出錯綜複雜的情感、既愛又恨的矛盾和彼此最深層的害怕與認同。劇中日語、韓語、英語相互交雜使用,絲毫不刻意勉強。美國在東亞政局扮演的角色,過於巨大以至於看不見的存在感,則通過非語言的視覺象徵傳達出來。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跨越南北半球 勇士起舞《在一起》
來自屏東的蒂摩爾古薪舞集和紐西蘭的黑色優雅舞團,將在九月合作演出《在一起》。二○一四年,兩團相遇於愛丁堡藝穗節,開始頻繁交流,從遊戲中進行肢體互動,也互相看了對方的作品,發現兩團都有「以歌入舞」的表演質地。目前,兩團利用視訊交流,編舞家巴魯.瑪迪霖則從排灣族與毛利人皆有的勇士舞出發,以「守護」為起點發想。真正「在一起」的成果,九月演出時見真章!
-
企畫特輯 Special
羅密歐與茱麗葉 永恆之愛
二○○七年首度來台,音樂劇《羅密歐與茱麗葉》在台灣掀起一股法式音樂劇風潮,多首劇中歌曲〈愛吧〉與〈世界之王〉等也成為音樂劇迷的心頭至愛。暌違台灣近十年,這齣法文經典音樂劇將再度造訪,以新穎的演員組合,讓台灣觀眾在法式香頌與精湛歌藝演技中,重溫莎翁筆下的永恆之愛!
-
藝號人物 People 客家歌手
黃連煜 客家文化 是一直唱一直唱的理由
從《新寶島康樂隊》開始成為暢銷歌手,邀演不斷,黃連煜卻選擇淡出,迄今十年,期間開過夜店、餐廳,又回來唱歌,九月初更將演出客家音樂劇《我是東西南北香蕉人》。自稱「生活就像吃飯,吃了飯就會拉屎,而寫歌就是拉屎。」以生活為創作養分,而堅持客語歌創作,則是一份來自內心深處、對自身文化的深切關懷:「我一直努力唱客家歌,希望有一天我的小孩想學客語的時候,還有這樣的環境,或是從我的歌裡,他們能認識這些流失的客家文化。」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眾家爭鳴,卻百無聊賴
菲利浦.肯恩的劇場作品瞄準平凡小人物,呈現他們在百無聊賴的生活中打造一個集體的烏托邦。然而,他們從不嘗試改變自己的命運,而是懷抱著專注的態度,用創意、遊戲性的方式去做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藉由這些童心未泯的角色,導演帶領觀眾發現世界的另一種視野、另一種節奏。也許習慣了舞台壯觀效果的觀眾可能會覺得肯恩的作品無聊透頂。然而,這種單調的鋪陳、平淡的氛圍正反射出後工業化社會中人類汲汲營營的空無。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專訪《龍之憂鬱》導演
菲利浦.肯恩 建構劇場中的無限風景
出身視覺藝術背景,也曾擔任舞台設計工作,法國導演菲利浦.肯恩投入創作的入徑與其他導演很不一樣:他不以文本為唯一依歸,他說:「我希望自己的劇場作品能夠突顯身體、空間和材質的關聯,讓舞台變成一種動態的圖畫;隨著排練,演出才一步步成形。一切都像一種共同研究的過程:我與表演者一起展開各種關於空間、燈光、聲音的實驗。」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表面就是一切 感受就是所有
這些視覺背景的導演,他們創造的劇場世界,更像是一種藝術的景觀,如同在看海或看雲一樣,不是這些景觀背後有什麼終極意義,而是表面就是全部,只是這是一個迷人的表面,就像《蒙娜麗莎的微笑》一樣。傳統劇場是以結局來定義各場景與角色,一種需要逐漸加速,有高低起伏的時間感。但視覺藝術導演的劇場,往往是一種開展出去的時間觀,即使各場景有差異,也不是前面服務後面,而是更多不同可能性,甚至連同一場景,都還能同時發生不相關的戲劇活動。
-
企畫特輯 Special
闔家攜手起步 勇闖藝術奇幻世界
繼去年首屆「新舞臺藝術節」走出新舞臺到高雄,本屆更將演出版圖擴及台南、大台北地區,以「家」為規劃主軸,邀集國內外共六檔演出,除了大小朋友都愛的新馬戲外,還有偶戲、戲劇、音樂等精采節目。而為了慶祝中國信託創立五十周年,六檔節目都將加碼推出一張票新台幣五十元的藝文欣賞分享價,每場限量五十張票,邀請更多新朋友靠近藝術一些,一同在今年秋季參與這場藝術饗宴。
-
即將上場 Preview 2016「鈕扣*New Choreographer」計畫
異域的血汗淚水 舞動的生命回眸
今年的「鈕扣*New Choreographer」計畫,邀請了三位旅外舞者烏帕塔舞蹈劇場的田采薇、日本無設限舞團的簡麟懿與美國White Wave舞團的洪綵希,發表其編創作品,他們從異域生活的經驗中,轉化出創作的基底,回眸生命經歷過的種種。而除了各自發表舞作,此次也加入多媒體影像導演周東彥,與三位編舞家一同編創新作《漫遊此刻》。
-
即將上場 Preview 臺北文學獎劇本首獎作品
褶子劇團《海》 電玩冒險演繹空虛心靈
由新銳劇作家李憶銖創作的劇本《海》是第十七屆臺北文學獎劇本類首獎作品,將由褶子劇團搬上舞台,由陳信伶執導。《海》的劇情談的是家庭的疏離,一家四口全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以自己的想像來界定和看待他人。通過多媒體、光影及聲響等劇場元素,《海》在真實場景中呈現電玩世界的奇幻冒險,電玩的虛構性,呼應現代人心靈世界的疏離。
-
即將上場 Preview 小巨人絲竹樂團「禁錮之翼」 年輕音樂家的舞台
乘著音符的羽翼 盡情飛翔
由指揮陳志昇創立的小巨人絲竹樂團,多年來致力於策劃演出與國樂推廣工作,以國際交流、兩岸薪傳、絲竹室內樂、青年演奏家到校園、社區推廣等主題舉辦活動,對台灣新生代樂手的扶植,樂團有循序漸進的培植計畫,八月即將演出的「禁錮之翼」,便是以年輕作曲家與獨奏家為主角,因此「首演」與「協奏曲」遂成為音樂會的兩大亮點。
-
即將上場 Preview 難得一見的爵士電鐵琴獨奏會
大井貴司 奏出清新爵士風
活躍於美日兩地的日本演奏家大井貴司,是繼萊諾.漢普頓、米爾特.傑克森與鮑比.赫奇森之後具重量級的電顫琴演奏家,這次訪台也將與台灣新生代爵士鋼琴家許郁瑛一起演出,電顫琴的清脆與鋼琴的溫暖音色相互激盪,打造一場「非正統」的爵士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