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專欄 Columns
我的營隊老師初體驗
隔天,有個小男孩出現在我的教室,當他說要彈李斯特練習曲時,我就知道他是昨天故事中的「一丁點」小男孩。當我看他坐上琴椅,腳才幾乎能碰到地;聽到他彈奏時的力度和非常高超的技術時,當場讓我驚訝得不得了。在我眼睛看到的,和耳朵聽到的,是非常衝突的景象。那就好像是,看著一隻可愛的小貓咪,張嘴卻發出獅吼聲一樣。
-
專欄 Columns
下
下,是創作中將「-」分裂為「=」最艱難的過程,常因「責任感」,誤將原地轉圈認作是下一步的策略。下,是不斷自我詰問與實踐的賭注,像是耽溺在輪盤桌旁的賭徒,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彷彿無止盡前衝的火車列,重點不是輸贏,而是墜入宇宙虛空的那股衝動與亢奮。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梵志登確認接下紐愛 大都會歌劇院列汶欲去還留
紐約兩大音樂團體紐約愛樂與大都會歌劇院都有人事問題,但前者已經柳暗花明,後者則仍混沌難清。自從宣布將由荷蘭指揮家梵志登接任,紐愛的未來看似清晰許多,但未來將臨的「流浪期」,也是新總監的一項難題。而在位已經四十年的大都會歌劇院總監列汶,身體每況愈下,繼任人選眼看不找不行,但列汶的醫師又說他撐得住,可見其難捨之心,讓歌劇院要做後續安排也難。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細川俊夫歌劇新作《靜海》 省思日本福島核災
地震對人心的傷害與震撼既深且遠,甫發生的台南震災讓人傷恨銘心,而五年前的日本三一一震災與核災,更讓人深痛省思。由日德跨國合作,細川俊夫作曲、平田織佐執導的歌劇《靜海》,於一月下旬在漢堡邦立歌劇院首演,藉由該作,細川俊夫審視福島核災,透過清簡空蕩的日本劇場美學,鮮有激情的音符,卻展現出強大的感染力。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莎士比亞環球劇場《哈姆雷特》巡演 不忘加萊難民營
曾造訪台灣的莎士比亞環球劇場的《環球哈姆雷特》計畫世界巡迴演出接近尾聲,在回到倫敦前,於二月初特地到法國加萊的難民營,為流離失所的難民演出。這次是與由兩位英國劇作家發起的「好機會計畫」合作,該計畫旨在為滯留此地的移民打造一個溫暖、安全,能夠放心表達自己意見、述說自身故事的地方,而劇場的演出,則可能為等待未知命運的難民,帶來不一樣的精神撫慰。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審計法院財務報告出爐 法國四大國家劇院挨批浪費
二月中法國審計法院檢討政府財務收支的年度報告書公布,法國四大國家劇院均被批評財務體質孱弱。製作水準雖受肯定,但接受國家高比例補助的四所劇院,除了入不敷出,高額的人事支出也相當沉重,而贈票率過高也令人搖頭,其他還有諸多浪費、資源效益不彰的情形。總之,綜觀審計法院的報告書,不難看出大法官們一心打著省錢的算盤,在歐洲經濟如此不景氣的狀況下,堂堂國家劇院恐怕也只能乖乖勒緊褲帶,精打細算。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天津、北京爭「戲劇之都」 曹禺國際戲劇節蓄勢待發
向來自豪於「戲劇之都」美名的北京,近期卻有消退之勢,戲劇活動仍然頻繁,但亮點不多,尤其是民間原創乏力,一年出一部好戲都不容易,這是最大的隱憂。相較於天津,在天津大劇院的帶動下,今年舉辦到第三屆的「曹禺國際戲劇節」邀來九齣目前世界戲劇圈最受矚目的名作,豐富及前衛程度已超過「2014戲劇奧林匹克」,可謂空前,篤定成為今年中國最有話題性的劇劇節。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二○一五「演出排行榜」評選 十大熱銷演出出爐
東方票務、《新民晚報》與「新浪網」合辦二○一五年上海劇院演出排行榜評選,共有舞蹈、音樂、話劇、戲曲、音樂劇等廿五部熱銷作品角逐。其中評選出的前十名,以話劇、舞台劇最受關注,從英國跑到中國、在地化的《戰馬》拿下第三名,改編自網路遊戲的舞台劇《仙劍奇俠傳》也以優秀視聽演出出線,最令人意外的是,台灣優人神鼓的《時間之外》以五票之差奪下榜首。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太陽如此溫暖,一切都會沒事?!
繼《政治媽媽》之後,肢體風格狂放爆烈的編舞家侯非胥.謝克特再度訪台,將帶來二○一三年的作品SUN。一樣不離對自由、衝突、秩序的反思,舞作以太陽為名,謝克特的創作概念是:我們總是渴求太陽,然而它也有危險、熾熱的那面。舞作中充滿各種不協調的抽象意象:人類、社會、動物、造物主在流露動物野性的舞蹈肢體中,讓觀眾感應到平靜無波下的隱隱伏流一切,都會沒事嗎?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迴音繚繞 無以言喻的深情
來自波士尼亞的女歌手艾密拉.梅頓賈寧,是該國傳統音樂Sevdah最知名的詮釋者,這種非常女性的民謠,多強調失落的愛情與孤寂,而艾密拉則是在母親親自口傳的教導下,學會以獨特嗓音詮釋女性的深厚情感。此次訪台,她將以三重奏的形式,用最單純的旋律線條與低迴的吟唱,讓台灣樂迷體驗「波士尼亞的比莉.哈樂黛」的絕美之聲。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現世,或者末日寓言? 李銘宸執導得獎劇本 探問《#》的語言內幕
編劇魏于嘉獲得二○一四年台灣文學金典獎的劇本《現世寓言》,將由新銳導演李銘宸搬上舞台,並換上來自網路流行語的新劇名《#》。魏于嘉的劇本通過非人的物件及動物為角色,書寫一幕幕光怪陸離、荒謬突梯的寓言場景,但來到喜愛探究語言本質的李銘宸手上,他好奇的是「寓言」的形式,為什麼人們喜歡聽寓言故事?為什麼寓言故事要這麼說?
-
藝號人物 People 歌劇女神
安娜.涅翠柯 戲裡戲外 皆令人陶醉
聽聞當紅歌劇女高音安娜.涅翠柯要來台灣開唱,票券消失的速度令人咋舌!到底這位「女神」有何魔力,讓樂迷傾倒至此?集美嗓、美貌於一身,加上從清潔婦被挖掘為歌劇女主角的生涯傳奇,還有她以偶像歌手般經營自己的方式,跳脫傳統聲樂家的格局與表演視野戲裡愛恨交織的女主角,戲外熱愛生命與音樂的女人,都讓人不得不為之陶醉!
-
藝號人物 People 原住民音樂家
丹耐夫.正若 用歌聲找回族群的路
他的角色非常多元,是公共電視新聞部製作人、原住民電視台副台長、資深的原住民社會運動者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身分是「原住民創作歌手」,丹耐夫.正若改編及創作原住民歌謠製作的《聽路》專輯還曾入圍傳統暨藝術音樂金曲獎。從不敢承認自己是「山地人」的年代,到昂然自稱「原住民」並爭得正名的權利,這條找回「自己」的路,丹耐夫.正若用行動與歌聲,找回族群的自信
-
企畫特輯 Special
輕紗刺繡映縹緲 拱橋穿越死與生
原創當代崑曲《春江花月夜》舞台上有中國大陸的大腕級演員,幕後則有台灣的大腕級設計師舞台設計王孟超、服裝設計林璟如與視覺設計霍榮齡,可說是劇場製作的「夢幻名單」,他們在上海劇場界重逢,聯手將唐朝詩人張若虛的名詩〈春江花月夜〉轉化為立體流動的舞台風景。
-
特別企畫 Feature
傳統之姿.當代之鏡 舞向未來的從前
舞蹈曾是, 與神的溝通、傳奇的敘事, 人們圍火而舞,呼喚天地祖靈。 它也是, 流浪時高昂如火的熱情下的自尊與孤獨, 港邊俗民的情慾中,凝視交雜的懷鄉與憂鬱。 傳統根植於個人的生命,所以無視老去, 如承載腳步的土地,厚實深刻, 宛若今日重生的寓言。 透過台灣原住民的腳譜重建、佛朗明哥的身體音場、 探戈的關係探索、印度古典舞的人生觀, 現代肉身也能詮釋古今繁花。 開啟時空旋轉的晶體,穿過歷史的海洋和煙塵, 在回溯的路途上,辨識自身的靈魂。 一如先人,我們將透過傳統之姿, 讓舞蹈, 飽滿當下與未來的能量。
-
特別企畫 Feature
「因為從前……」 讓現代的舞動更有溫度
從這幾十年來國際間不斷推陳出新的傳統劇場現代化,似乎可以斷言,以傳統為底蘊、反照現代經驗的作品,仍會與時俱進,成為創作者觀照傳統(地區性的或是普世的)、社會集體回應過去繫絆的註記。這樣的回望並不只是一種浪漫或矯飾,而是反映出人類存活的基本文化感知:「因為從前」所以我們現在繼續如此創作、展演。
-
特別企畫 Feature
打破單一想像 開啟更深層的對話
傳統是融匯古今、揭示未來的美學對話,每個重新編作的傳統,都是當代藝術的創新。傳統與當代的對話,在跨文化表演研究中其實是討論許久的議題,或許欣賞者真正該關注的是,這些表演如何在原有的窠臼之中,去突破跟挑戰既定藝術形式與美學的想像,又或是,去慢慢玩味這些跨文化表演合作間的權力關係。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灣原住民樂舞 「踏」著傳統 「走」出當代
從早年原舞者以田野採集學習、在劇場中重現部落祭儀,原住民樂舞的劇場呈現走到今日,已「走」出當下的新面貌。近幾年嶄露頭角的TAI身體劇場與蒂摩爾古薪舞集,雖仍秉持「田調精神」或直接在部落生活,但他們不自詡為整個「原住民文化」發聲,而是進一步思考自己與「傳統」的關係。透過腳步的探索、歌謠的入舞,他們努力活出傳統,更積極踩踏出當代。
-
特別企畫 Feature
佛朗明哥 沙塵烈火中的流浪與死亡
佛朗明哥的形象和力道鮮明,讓人較難想像它的當代面貌的可能性,不過,在歐洲當代劇場界,伊斯雷爾.卡勒凡卻是個特立獨行、不容忽視的重要舞蹈家,將佛朗明哥舞出延續傳統精神的當代詮釋。他幾乎總是獨自一人,或說,在樂手的包圍下和孤獨共舞,加上他極度重視材質和聲音上的實驗,對於正統佛朗明哥舞蹈而言,顯得有如異端,但在當代觀眾眼裡,一如特地為他著書論述的法國哲學家迪迪-于貝爾曼所稱「間歇沉默中的複數孤獨」。
-
特別企畫 Feature
阿根廷探戈 在凝視之中 相互抗衡的慾望
出身低下階層娛樂的阿根廷探戈,舞動中挑逗的氣息、慾望的交織,曾讓它被上流階層鄙夷,但在殖民者母國的歐洲形成熱潮之後,才紅回阿根廷,翻轉了眾人價值觀,視它為該國文化象徵。這種在他者凝視下成就的命運,其實跟探戈的本質並無二致,它的音樂、歌詞總是預設了一個旁觀者的凝視眼光。走過後殖民的情境,當代的探戈也呈現多元的風貌,如強調平等互動的「酷兒探戈」、西迪.拉比的《米隆加》等,探戈的火花,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