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美雲
-
音樂
稀稀疏疏《梧桐雨》
除了開場及串場使用的《明皇幸蜀圖》與劇情時空搭配,有其訴求外,其他的佈景、服裝、道具甚至走位,均不見整體的戲劇理念,反不時有畫蛇添足之舉,加上換景的問題,致使原本不算長的演出,觀來頗有遙遙無期之感。
-
戲曲
令人喝采的南管與舞台大雨
即使《錯魂記》的劇本在故事情節的營造與推動上,稍嫌貧乏,但唐美雲在創團十年之際,大膽以南管唱曲表演作為呈現主軸,又以劇終執行困難的大雨技術──這是我進劇場看戲以來,看過下得最徹底的一場人工雨──收束,她的企圖和魄力,真的教人羨慕又忌妒。
-
音樂 跨國、跨界、跨語言、跨時空的現代歌劇
《梧桐雨》 浪漫新詮愛情經典
旅美作曲家陳玫琪的現代歌劇《梧桐雨》,將在台灣與日本優秀的音樂家與劇場工作者的合作下,推出全本歌劇的世界首演。《梧桐雨》主要是根據洪昇的《長生殿》,並參照白樸的《梧桐雨》撰寫,但又以另種觀點作了超寫實的轉換。不著重於歷史的演繹,而是以現代角度,詮釋不朽的愛情悲劇。
-
藝號人物 People 打造創新歌仔戲的領導品牌
唐美雲 堅定眼神 穿透十年歲月
她是當今歌仔戲舞台上的明星小生,經營十年的劇團如今已是「精緻創新歌仔戲」的領導品牌。但當年的她,雖然出身戲曲世家卻非自願站上舞台,是什麼事件讓她改變了想法,讓自己一肩扛起歌仔戲創新的重擔?是怎樣的堅持,讓她義無反顧地埋頭衝撞,即使撞得頭破血流也得咬牙撐過去?
-
戲曲新訊 華人歌仔戲創作藝術節 開鑼拚戲囉!
唐美雲、廖瓊枝新詮老戲 透視三地創作實力
「什麼是歌仔戲的本體?」二○○六「華人歌仔戲創作藝術節」邀請台北、廈門、新加坡三地的歌仔戲團,針對「古戲新詮」進行創作,戲後並安排論壇講座,讓演出和學術研討結合,共同探索歌仔戲的傳統為何。藝術總監蔡欣欣表示,兩岸三地歌仔戲交流,源起於一九九五年在台北舉辦的「海峽兩岸歌仔戲研討會」,十年來由不同城市輪流承辦,今年首度採用「指定命題」形式,讓參與團隊針對同一題目進行對話。 今年藝術節陣仗不小,廈門歌仔戲團派出近七十人的龐大陣容,新加坡則有福建公會薌劇團、新加坡戲曲學院近五十人來台交流;台灣由唐美雲歌仔戲團打頭陣,演出改編自《宋宮祕史貍貓換太子》的《金水橋畔》,將外台十本大戲濃縮為一晚演出,唐美雲和七十二歲高齡的廖瓊枝再度攜手。另外推出十二場「實驗小戲」,以歌仔戲三小(小生、小旦、小丑)為實驗主體,邀請明華園天字團、春風歌劇團、陳美雲歌仔戲團,以及結合歌仔戲與偶戲的納豆劇團,實驗劇場拼台呈現。(廖俊逞)
-
戲曲 七字調的東方魅影再現,鍾耀光作曲、萬芳跨界演出
《梨園天神—桂郎君》敷演若即若離人神戀
唐美雲歌仔戲團八年前的創團作《梨園天神》,取材自勒胡小說《歌劇魅影》,讓魅影首度開口唱七字調。今年該戲全新翻製,以《梨園天神桂郎君》之名重登舞台,雖然架構不離原劇,但編劇施如芳在構思時,卻是從屈原〈九歌〉中那種纏綿的神人之戀切入,她認為「那種若即若離的美感和神人關係,才是屬於東方的。」
-
戲曲 有請京劇導演李小平跨刀
黑色喜劇《人間盜》 唐美雲扮「賊」很顛覆
唐美雲保證整齣戲要讓觀眾「從頭笑到尾」,而且笑中有淚、淚中含笑,但不同於傳統的是,「歌仔戲舞台上的喜感,大部分都是靠『三花』〈丑角〉不嫌醜的扮相,以及一些詼諧的諺語或台詞,來獲取觀眾笑聲。這次的新戲《人間盜》的喜感則完全要靠故事情節本身。」她強調,笑點不一定是在丑角身上,說不定還讓觀眾有點想哭。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當電影遇上爵士》出版 陳榮彬用電影重寫爵士樂史 與電影具有最深厚淵源的,是哪一種音樂類型?答案是:「爵士樂。」高談文化最近出版《當電影遇上爵士》,由資深爵士樂迷陳榮彬執筆,透過不同類型的 電影,重新「改寫」或者「詮釋」爵士樂的歷史。這本書以獨立的電影為單位,但排列的邏輯則是按照爵士樂的歷史發展,每一種爵士樂的類型會提及三、四部電 影,作者希望讀者可以將這本書當作「爵士電影院」,透過電影來了解爵士樂的內涵,讓閱讀跟聽爵士樂,都成為一種輕鬆的生活方式。(廖俊逞) 樂評人焦元溥出書三大冊,勾勒出二十世紀演奏風格變遷 樂 評人焦元溥集結十餘年來所發表的樂評文章精華,於七月出版《經典CD縱橫觀系列》新書,共分為三大冊,主題分別為:「歷史進展與詮釋變化」、「典型影響與 典型轉移」、「樂曲解析與學派特性」,詳細勾勒出二十世紀演奏風格變遷的過程,是華文世界第一部呈現音樂詮釋史觀的版本比較專著。 甫 取得美國佛萊契爾學院(The Fletcher School)法律外交碩士的焦元溥,今年才二十七歲,他自十五歲起發表樂評、論述與散文於《表演藝術》、《古典音樂雜誌》、《CD購買指南》、《聯合 報》、《自由時報》等平面媒體;內容涵蓋音樂作品分析、詮釋討論、鋼琴演奏技巧解析、音樂家訪問、國際鋼琴大賽報導與文學創作,發表過的樂評字數已逾一百 二十萬字。(鄭淑瑩) 《唐美雲胭脂紅》出版,書寫唐美雲梨園人生 繼去年在國家 戲劇院推出年度大戲《無情遊》的唐美雲歌仔戲團,今年九月又在國家戲劇院推出《人間盜》,每年一部公演的慣例不曾間斷,今年已是第七個年頭了。歌仔戲小生 唐美雲自小生長在歌仔戲世家,父親蔣武童是「戲狀元」,與布袋戲大師李天祿是結拜兄弟,母親唐冰森是著名小旦;她的表演訓練紮實,經歷過歌仔戲由盛而衰的 時代,在奔波四地的野台戲生涯裡,除了要面對現實的經濟問題外,也要裡頭的夾縫中求得舞台藝術的綻放。新書《唐美雲胭脂紅》,由唐美雲口述,陳艷秋撰 寫,收錄許多劇照與生活照,描寫歌仔戲由極盛到極衰的時代以及唐美雲梨園生涯的點點滴滴。(田國平) <stro
-
藝號人物 People
一切榮耀,盡付舞台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這句老話深刻地印鑑著廖瓊枝的一生。過去常和她一說一唱、到處去推廣戲曲美學的文化評論家林谷芳,便曾分析道:「廖老師在台上唱〈哭靈〉、〈寫血書〉,你以為她在演祝英台、王寶釧呀?其實,她是在演她自己,哭她自己坎坷的身世!」
-
深度藝談
演好戲,土腔土調也能深耕台灣
豫劇與歌仔戲,在台灣都被稱為「地方戲」,雖然條件很不相同,卻也有其相似的軌跡。本刊特地邀請兩個劇種中具代表性的兩位演員──王海玲與唐美雲,針對她們的養成教育、演出歷程以及近期參與新編戲的經驗,進行交流與激盪。
-
現象視察
肩負傳承使命,同學仍須努力!
今年六月,台灣戲專將送出第一屆歌仔戲科畢業生。這批歌仔戲生力軍,坐科近十年,肩負了許多傳承的使命與期待;但面對現實環境的演出需求,這些同學都必須經歷更多的磨練與挑戰,資深前輩與戲曲學者都提醒他們「不要計較自己賺的錢多不多,要在意自己有沒有賺到自己需要的經驗?」
-
台前幕後
小人物狂想曲
編劇柯宗明表示,這齣戲是「對現在的政治社會亂象有感而發」之作,藉著搬演一對平凡的小人物兄弟追求榮華富貴卻迷失的過程,以古諷今。對於目前有些劇團從題材、語言到身段都採取京劇化的作法,柯宗明認為歌仔戲應該像歌舞劇一樣,賞心悦目,不應以短處模仿長處,戲曲行當是要讓觀衆對角色一目了然,並在先天的局限下,追求人性化。
-
特別企畫 Feature
唐美雲.唐冰森
唐媽媽六十多歲了,如今依然活躍在外台戲棚裡,在接受我們訪問之前,才帶著「秀枝歌劇團」遠從埔心演出歸來。坐在「唐美雲歌仔戲團」的排練室裡,提起戲班生涯,唐媽媽有一肚子足可媲美連續劇劇情的滄桑往事:出身彰化望族,卻因不堪養母苛待而數度離家,迷上內台戲光鮮亮麗的小旦扮相後,不顧家人反對,硬是投身戲班,又嫁給同行的「戲狀元」,就這麼把一輩子都給了歌仔戲。 而出生後就被算命先生說是「與家人註定無緣,十五歲就會離家」的唐美雲,到現在仍然跟媽媽與三隻狗相守在一起。從少女時心不甘情不願地被媽媽用一雙繡花鞋「騙」去演了生平第一齣戲《千里尋父》開始,到現在同樣選擇歌仔戲做爲一生的志業,唐美雲對照著自己今昔的變化,也和媽媽有相似的感慨。 對著排練室的落地鏡,唐美雲挽起水袖比畫了一番,請媽媽過來幫忙指點兩下。唐媽媽雖然嘴裡叨唸著:「手要這樣比出去才對」,在她靦腆笑容中隱隱浮現的,卻是那份牽繫兩代的親情與戲緣。 (本刊編輯 安原良)
-
座談會
傳統與現代的鞦韆,情感交錯的試煉
由台北市現代戲曲文敎協會主辦的「《鞦韆架》首演即時劇評座談會」,邀集來自劇場實務界、文化評論界、音樂界及學界等多位學者專家,針對安徽黃梅戲劇院抵台演出的新編戲《鞦韆架》,進行一場創作者與評論者之間的對話。
-
台前幕後
角色多重的唐美雲,其實最愛當「媽媽的女兒」
最近,原本就有好幾個身份的唐美雲,在歌仔戲演員、歌仔戲科主任、電影電視演員之外,又多了劇團製作人兼團長的頭銜,令人驚嘆她多方位的工作能耐,但謙虛的唐美雲說:「其實我不管在那個領域,都只是盡心盡力扮演好我的角色而已。」 成立劇團,對她而言其實是始料未及的事,她開玩笑地說:「早知道要組團,我從前就會拚命賺錢,現在才不會擔心經費!」劇團從去年五、六月成立,到目前爲止她都是獨立支撑著這個團的財務,有不少朋友要幫她找贊助,她還堅持必須是對方「眞的喜歡這個劇種、關懷本土文化」,她才要接受,否則她也不願去強求。 唐美雲笑著表示,當初要組團,就有不少人以爲她「頭殼歹去」。「其實我常常在做一些吃力不討好的事,」唐美雲說:「像當初答應去復興劇校敎書,不少人都勸我不要去,理由是我的舞台生命剛開始,應該全心投入,去敎書佔掉一半的時間,收入又減少很吃虧。可是我心裡想:有那麼嚴重嗎?」唐美雲認爲歌仔戲科的第一屆很重要,而與她同輩的歌仔戲演員眞正在還做歌仔戲的已經很少了,她應該擔負起傳承的任務,而且她覺得自己年紀比較輕,應該比老一輩的老師更容易接近學生、跟學生溝通。 從老師升格爲主任,經歷了四年春風化雨的生涯,唐美雲表示她從敎學中得到很多喜悅:「最大的快樂就是學生把我當作親人,他們願意跟我談一些不敢跟家長談的問題,我可以幫他們分憂或鼓勵他們。當我看到他們上台演出接受獻花,比我自己拿到花還高興!」當了科主任後,她必須調適自己學習繁重的行政工作,而爲了讓師資更豐富,她也貢獻自己了人脈,找來如許秀年、巫明霞等資深演員任敎。爲學生未來著想的心意,甚至也延伸成爲她組劇團的原因,希望「多我一個劇團能讓學生多一個選擇的機會」。 因爲自己學戲學得晚(十五歲),許多狀況都是靠意志力解決的,這也使唐美雲日後相信,「只要自己有心就沒有做不到的事」。唐美雲坦承,只要不是把她放在太不恰當的位置,她的適應力算是蠻強的,拍電影也好,演搞笑電視歌仔戲也好,當老師也好,當劇團負責人也好,她覺得她從沒有「亂」過角色的分寸。 那這麼多的角色當中,唐美雲最喜歡的是哪一個呢?她的答案出乎意外:「當我媽媽的女兒」,原來巨蟹座的唐美雲不只是「愛家」根本就是「黏家」,對於不能陪伴媽媽常常心懷愧疚。不過,對目前各種角色都演得出色的唐美雲,恐怕也只能在偶爾的閒暇
-
台前幕後
七字調的「歌劇魅影」
爲了要替個人演出的角色「開創不一樣的局面」,也爲了進行歌仔戲的創新,名小生唐美雲自組了「唐美雲歌仔戲劇團」,將在三月中推出取材自西方經典《歌劇魅影》的創團作《梨園天神》,試圖同時吸引老戲迷與年輕觀衆的目光。
-
即將上場
薪傳歌仔戲劇團《王魁負桂英》
王魁是戲曲故事中的負心郞,他背棄出身妓院卻溫婉賢淑的結髮妻焦桂英後另娶權貴之女。千里尋夫的桂英絲毫感動不了名利薰心的王魁,反而被圓謊到底的王魁歐打屈辱。焦桂英投訴無門,情傷切痛中想到神明總該評個公道吧!誰知當年見證他們山盟海誓的海神爺出廟出遊去了,根本沒法爲那段短暫的甜蜜做任何福證,一番淒訴換來人不理、神不應,桂英心一橫撞桌角自盡變成厲鬼,誓言活捉王魁報冤。 甫獲得國家文藝獎的廖瓊枝將扮演拿手苦旦絕活焦桂英;人人欲誅之而後快的王魁,由戲路跨文武生、官生、丑生的唐美雲飾演。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身本領挑戰「必然」
與舞台表演如影隨形的焦慮感,幾乎是跟著戲曲演員一齊成長的,經驗豐富與不斷鍛錬的基礎能減低焦慮的程度。即使在台前台後可能發生了影響演出情緒的突發事件,都必須在臨出場前的刹那轉移或化解。
-
即將上場
歌仔──吟詩作對歌仔調
采風樂坊在台北市傳統藝術季「吟詩做對歌仔調」中,由出身北管世家的邱婷首次跨行,與唐美雲、王金櫻等歌仔戲藝人攜手合作。 去除烘襯節奏、渲染力十足的鑼鼓,這場音樂會訴求音樂與文學的結合,從李白的《淸平調》、王維的《竹里館》、李商隱的《無題》、王昌齡的《閨怨》均以歌仔調入詩,唐美雲、王金櫻以〈都馬調〉、〈文和調〉、〈玉樓春〉、〈金水仙〉等來抒發詩中的意境。下半場邱婷則從路寒袖的台語詩集《春天花蕊》中找到演出靈感。
-
即將上場
河洛歌子戲團新戲出擊《欽差大臣》
《欽差大臣》改編自俄國文豪果戈禮的《巡按使》,並將純粹俄羅斯故事徹底本土化加工爲道地歌仔戲。果氏作品多寓沈痛於詼諧中,河洛維護原著寓言式深刻的社會喜劇精神,同時維持誇張式喩說諷勸的河洛一貫批判風格。 此劇描述嘉慶二十七年,台南一落魄書生被誤認爲欽差,闖下大禍,娶了美女遠走高飛的故事。 此劇由蔣建元導演,唐美雲等河洛原班人馬擔綱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