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聲川
-
藝視窗 News
兩廳院與北藝大合作開設「表演藝術場地營運認證課程」
【台灣】 兩廳院與北藝大合作開設「表演藝術場地營運認證課程」 鑑於國內許多大型表演場地紛紛興 建,亟需營運人才,兩廳院與臺北藝術大學攜手開辦「表演藝術場地營運認證課程」,課程包含有演出技術、節目企劃及劇場行政三類,今年將先行開辦演出技術類 課程,為期四個月。授課師資包含北藝大教授如平珩、楊其文、簡立人、詹惠登等,與兩廳院資深企畫與技術人員。演出技術類課程自即日起至6月10日為止招 生,上課時間自7月5日起至11月20日止,分為初階班及進階班,有必修與選修項目。招收對象為高中職以上畢業,對人文藝術有興趣者均可報名參加(進階班 需具劇場實務相關工作經驗3年以上者)。報名方式詳見兩廳院官網。 雲門舞集淡水園區新建工程開工動土 雲 門舞集淡水園區新建工程5月18日在淡水舉行開工動土典禮,將成為華人社會第一座以表演藝術為主題的文化園區。占地1.5公頃的雲門淡水園區,位於中央廣 播電台舊址,毗鄰90歲的淡水高爾夫球場,以及1886年劉銘傳建造的滬尾砲台,距離紅毛城車程5分鐘。根據雲門的規畫,建築師黃聲遠設計了自然與人文交 融的綠建築,由大陸工程公司負責營造,預訂2013年竣工。園區建築包括排練場、行政辦公室、佈景工廠,園區中擁有四個表演場所:350席次的雲門劇場將 定期推出雲門與中外團隊的演出,兩個排練場可以改裝為小劇場,草坪上的舞台可進行戶外公演。另也將以雲門時光隧道、展示廳以多元媒體呈現舞團的歷史、舞 作;也會針對不同年齡層學子設計校外教學、舞蹈夏令營、劇場技術研習班等活動。 台北藝術節威廉.佛塞特展 工作坊招生並徵募導覽志工 知 名編舞家威廉.佛塞(William Forsythe)應2011臺北藝術節的邀請,將於7月底至8月底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展出「與佛塞同步─威廉.佛塞新媒體藝術系列展覽」。臺北藝術節 特別策劃為期2天的舞蹈專業工作坊,並公開徵求導覽志工。舞蹈專業工作坊將於8月9、10日假松山文創園區4號倉庫展覽區舉行,邀請曾與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創作,在路上—旅行中的人生風景
二○○八年,華人戲劇圈的重量級導演賴聲川、影視界的王牌製作人王偉忠,首次攜手,打造出了一齣叫好叫座、至今歷演不衰的劇場作品《寶島一村》。王偉忠的眷村故事,在賴聲川的巧妙編織下,成了一則笑淚交替,不分族群都為之動容的生命故事。 繼《寶島一村》後,兩人再度合作,以相聲為形式,以旅行為題,笑談旅途中的人生風景。賴聲川是個典型計畫旅行的人,從訂機票到行程,都得全程參與,旅行一定得有個目的,然而,意料之外的奇遇卻為旅程帶來更多的驚喜。對王偉忠來說,旅行是自我放逐的漂泊,「以為可以尋找靈感、尋找自我,後來發現都是狗屁」,他說,結婚後有小孩才覺得「家人一起旅行的感覺最好」。 兩種不同旅行哲學的相遇,交融激盪出了相聲劇《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戲未上演前,本刊先請兩位創意大師面對面,與讀者分享他們真實人生的旅行經驗。在旅行已經成為現代人最風尚的休閒活動的今日,旅行之於他們的意義為何?旅行帶給人的啟發,如何轉換為創作的養分?他們又如何在一次次的旅程中,發現不同的人生風景?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當老陶說起英語,在紐約陷入《暗戀》…
馳名華人劇壇的《暗戀桃花源》,在華人地區有過多次製作上演,但去年十一月時,首度出現了英文版,由紐約導演泰瑞.歐萊利(Terry O'Reilly)指導紐約新學院大學(The NewSchool)的Eugene Lang College藝術部學生演出。他根據賴聲川本人翻譯的英語版劇本執導,儘量讓劇本說話,不擅加自己的主觀,所以人物的中文名都保留。
-
演出評論 Review
得到快樂就是這麼簡單?
《快》的角色與戲劇情境太過簡化:何時與憲在的面貌模糊不清,對生命與社會的態度,以至於面對現實而生的痛苦掙扎也太過表象,如強說愁緒一般的做作。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本地外埠爭天下 明星、標題吸票房
上海戲劇舞台的市場取向與觀眾口味
上海之所以能形成如今包容兼併的城市特質,和上海人愛趕時髦、好新鮮、不拘舊俗、敢捧新人不無關係,而這樣一個不安現狀、求新求變的繁華地,自然也是等著出頭的新人才、新文化、新劇種的最佳棲息所。作為中國話劇(舞台劇)的發源地,上海不但鑄就了舞台劇早期的輝煌,更在其經歷十年的低迷期後,成為舞台劇「鹹魚翻身」的福地。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藝術研究室主任喻榮軍在形容起上世紀九○年代中區的戲劇狀態,以「台上沒幾齣好戲,台下沒人要看戲」一言以蔽之。而經過十多年對舞台題材的開掘、對市場的培育培養,如今滬上戲劇演出市場年均演出過千場,大小劇碼總數不下百出。除了本地話劇航母、大小民營劇團貢獻的白領劇、愛情劇、懸疑劇、搞笑劇、職場劇、賀歲劇等等外,還有來自北京、香港、台灣的各色戲劇逐鹿滬上。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留住大師「筆跡」 回想藝術精彩
大師簽名陶盤 留駐鶯歌陶瓷博物館
由兩廳院董事長陳郁秀發想,讓曾到訪兩廳院的藝術大師簽名留跡的陶盤,將在六月底的「Salute!向大師致敬-藝術大師簽名陶盤展」結束後,贈予委由鶯歌陶瓷博物館接手保管、典藏,未來將不定期在兩廳院和大家見面。
-
焦點專題 Focus 從「試水溫」到「潦下去」
大劇場進大陸 抓住時機打造台灣品牌
兩岸開放文化交流已經二十餘年,但台灣的劇團進軍大陸的成績,一路起起伏伏,有過輝煌但更多慘痛經驗。不過,近兩年來,我們可以看到台灣的現代劇場漸漸在彼岸打出名號,如賴聲川的大陸版《暗戀桃花源》走紅、應央視之邀編導《陪我看電視》,李國修《莎姆雷特》贏得大陸觀眾的笑聲回應隨著兩岸政府關係的回溫,是否也打造了台灣劇場在大陸立足的契機?
-
焦點專題 Focus 一台黑白電視,回顧大陸改革三十年
《陪我看電視》 述說「社會失去靈魂的過程」
一九九八年,賴聲川便以《紅色的天空》進軍中國市場,成為台灣第一位在中國導戲的台灣導演,跨足大陸市場將近十年後,才以《暗戀桃花源》真正在對岸開花結果。如今,賴聲川要帶著他受邀為大陸央視執導的首部原創舞台劇《陪我看電視》,跟台灣觀眾見面。 賴聲川表示,中央電視台新建大樓原訂今年初正式啟用,邀請他為新大樓的文化中心華匯時代劇院開幕創作舞台劇,他原以為是政令宣導劇而婉拒,但央視方面表明不干預創作,要的是「賴聲川的作品」,讓他非常感動,於是帶著五分之一的台灣演員,與五分之四的大陸演員們合作,以「集體即興創作」的方式呈現。《陪我看電視》自去年九月起在大陸演出三十多場,但因央視新建大樓在今年二月發生大火,此劇尚未在北京上演。 《陪我看電視》故事從一九八○的北京開始,劇中主角是一台黑白電視機,這一台電視機將旅行至一九八六的西北農村、一九九三年的都市垃圾堆、一九九七的南方成衣工廠、今日的上海豪華別墅及酒吧。從城市到農村,從流浪漢的住處到女工的宿舍,從播放電視節目到成為被人收藏觀賞的骨董,歷經了被人喜愛、拋棄、珍藏的酸甜苦辣,在這一台電視機生命中的每一站,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劇中的主角因一台電視機聯繫起來,在時光交錯中,他們一起感受生活的變遷和激動,一起體驗著糾紛繁雜的生活起伏,也帶著觀眾一起回顧大陸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發展。
-
焦點專題 Focus 把腳站在對方的鞋裡
藉著演出交流 植根劇場專業
表坊經典劇目《暗戀桃花源》二○○六年重製大陸版,三年來巡演大陸各城市造成的盛況,除讓《紐約時報》報導《暗戀桃花源》是目前中國最受歡迎的現代戲劇,這齣戲也被選為「中國話劇百年」十大話劇之一。 《暗戀》所到之處掀起的旋風,已經不足為奇,但令賴聲川印象深刻的是,巡演西安時,來了二十個學生手上卻只有十張票,他們表明要二十人擠十個位子,沒錢也要看戲的熱情感動了賴聲川,同意讓他們進場看戲。 二○○一年,《如夢之夢》片段版在北京人藝小劇場演出,小小的劇場被數百位觀眾擠爆,連窗戶上都「掛」著人,同樣令賴聲川難忘。賴聲川說,這就是大陸戲劇市場,雖然軟體還未就定位,但有種新興中的活力與熱情。 賴聲川指出,《暗戀》是一齣關於劇場的戲,藉由演出同時也在檢驗大陸各城市劇場的軟硬體設備,如北京、上海等一級城市,有著比台北還先進的劇場設備,但走出這些地方,即使到了比台北人口還多的大城市,進了劇場從打掃開始從零做起,表坊藉由《暗戀》巡演把舞台監督等劇場觀念及專業,慢慢播種深植在大陸劇場,賴聲川認為,這樣的交流才會可長可久。 辜懷群則認為,前進大陸首先要「把腳站在對方的鞋裡」,不要總以台灣觀點評論大陸環境,也不要抱著挑戰的心理面對觀眾,訣竅就是「白居易」三個字,當觀眾吃到一顆不難吃的糖,不管喜歡或不喜歡,已經對台灣藝術作品有了印象,甚至產生興趣,品牌形象就能像釘釘子一樣,一點一點打進大陸觀眾的腦海裡。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卡門》、《陪我看電視》
《尼貝龍根指環》的印象已經乾燥,莫札特三部曲的花俏道具也已裝箱。現在更期待的,還是陶醉在最挑戰感官的《卡門》。看簡文彬這個不設框的風流才子,怎樣指繪出交織香水、酒水和血水的肉慾大戲。卡司好得不得了,由獲獎如雲的女導演贊貝洛(Zambello)執導。把二○○六年她在英國柯芬園大受好評的製作,授權澳洲歌劇院,搬到台北給簡文彬和NSO做定彩。簡系班底陳美玲、王凱蔚、廖聰文演出配角。《卡門》這種「重鹹」的戲,如果指揮、導演、演員不夠嗆,戲就容易涼了。從網路影片來看,贊貝洛的手法還不錯,很直率、也善用道具做一些隱喻。我個人的期待還要高一點,簡文彬應該是加分點。 其他想看的是賴聲川《陪我看電視》,這是一部從大陸紅回台灣的戲,以一台電視機的旅途,顯影大陸三十年景觀。賴聲川的戲,型愈來愈明,某方面來說並非好事,但因題材特殊,還是非常期待一觀。果陀改編尼爾.賽門名劇《傻瓜村》,由李立群擔綱,相信已經有許多粉絲提款以待。小帥哥五嶋龍剛出道時,本以為是借其姐名氣走紅,但隨著近日活躍度提高,各種好評的累積,使他的聲勢甚至有超越其姐之勢。上回來台錯過了,這次應該會去一探究竟。
-
特別企畫 Feature 蘭陵的多元回音
沒玩過的都好玩 催生多少「異數」家
蘭陵的作品風格如百花齊放,從肢體劇場、默劇、詩劇、搖滾儀式劇,絕難定義。蘭陵的每次公演都讓人無法預期,但是意圖都很明確:端出的一定是新菜。沒有什麼商業、前衛之分,沒做過的都是值得嘗試的。這樣的氛圍,也孕育出多元的創作者,而與賴聲川、陳玉慧的合作,更是為還沒有自己劇團的獨立創作者,提供了精良的演員和完備的製作條件。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賴聲川與香港話劇團的集體即興演出
《水中之書》 回歸「生活」演出「哲學」
曾與香港話劇團合作過《如夢之夢》、《暗戀桃花源》等戲的賴聲川,這次首度從零開始、用「集體即興創作」方法,與香港話劇團的演員發展出新作《水中之書》。延續賴聲川近年來創作中對佛教哲學的探討與關懷,《水中之書》讓演員以香港為背景、探討「快樂」這件事。他希望從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做出跟佛法有關的戲,因為佛法本來就是生活中的東西。
-
焦點專題 Focus
正視市場需求 讓劇場更靠近觀眾一點
衰退的經濟態勢,迫使表演藝術重新思考作品與社會的關係;如何以更健康成熟的心態面對市場,不僅成了表演藝術界面對景氣寒冬的對策,更是嘗試轉型產業化的關鍵。這或許是這波不景氣給表演藝術工作者最大的啟示。
-
演出評論 Review
不是天津包子,而是冷凍包子
說《寶島一村》是仿作,不是質疑劇中人物情境,是否以真實的生命經驗作為創作基礎,也不是否定觀眾(編導心中村子裡叔嬸兄妹)的笑淚掌聲,同樣有真實的生命經驗以為呼應,但從老趙、小朱、周寧這三家人的故事裡,我實在看不出所謂眷村既多元又融合的面貌,或者竹籬笆內的社會與籬笆外的世界有什麼特別的差異。
-
特別企畫 Feature
賴聲川:讓故事說自己的故事
我編這劇很單純,就是讓這些故事自己說自己,不搞什麼花樣或特殊的劇場型式;就是故事。光靠故事就很強了。我融合很多偉忠說的故事,十家、二十家人的故事,融合在一起有太多元素可用,如果沒有節制的話,我絕對可以做出八個小時!
-
專題
新象30 繁花綻放
新象三十歲了。 三十而立,可喜可賀。 三十年的拓荒,播種,耕耘,灌溉,成長,到今天的繁花綻放,不易,實在不容易。其中有多少酸、甜、苦、辣。多少委屈、折磨與承擔;多少迷人的片刻與欣慰的時光。「新象」自己感受得到,會寫在許博允的傳記裡,但也印映在朋友們的心中,更會記錄在台灣的文化發展的史冊上。
-
特別企畫 Feature
穿越道場與劇場,展開賴聲川的創作地圖
賴聲川,開拓劇場荒蕪年代的先行者。從《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暗戀桃花源》、到《如夢之夢》,他創造無數華文戲劇經典,讓許多觀眾得以透過他悲喜劇形式交疊,繁複並置的舞台框景中,進入華麗璀燦,卻時而令人低迴深思的劇場景觀。 賴聲川,篤信密宗三十多年的修行者。從《僧侶與哲學家》、《証悟的勇氣》到《快樂學》,他翻譯佛學哲思相關書籍,頓悟生命、生死的無常,在修行中放下藝術的自我,在藝術中照見修行的靈光,他的作品出入俗世與宗教哲理之間,風格儼然,獨樹一格。 二十多年來,賴聲川一直行走在修行與創作的平行路上,逐漸地這兩條道路產生了完美的交集,由西藏佛教曼達拉圖延伸的「旅程」複式結構出發,完成了賴聲川創作生涯的顛峰之作,以環形劇場演出的《如夢之夢》。內容與形式、修行與創作,於此合而為一。 《如夢之夢》之後,賴聲川又將往哪裡走? 《如影隨行》將帶你穿越道場與劇場,重新發現──賴聲川與他的創作地圖。
-
特別企畫 Feature 賴聲川答客問 從一個不能說的秘密開始即興……
真假虛實共存,繁複交織《如影隨行》
走過上海、美國加州,表演工作坊導演賴聲川醞釀三年的新作《如影隨行》終於落腳台北。十月一日,新作宣告記者會上,由於李安《色,戒》正當紅,大家難免把焦點放在他的愛徒、擔綱《色,戒》女配角的朱芷瑩身上,一臉落腮鬍、齊肩中分長髮的賴聲川,不怕新戲被搶了丰采,回答記者問題不慍不火,極有耐心,時而發出爽朗笑聲,像極一位看透世俗名利的修行者。現場有人因此對參與該戲的屈中恆說抱歉,賴聲川說:「這就是一種無常,而人生本來就無常。」 這位接觸密宗三十多年的劇場創意人,在人生的道場上修行,將修行的成果展現在劇場這面櫥窗中,新作主題即圍繞他從藏傳佛法得悟的生死觀,從「中陰身」開始,透過一個玄妙的故事,談他對生命的啟悟:「當一個人發現自己死了,下一站要如何?如何才能到下一站?若死了,走不到下一站呢?」修行與創作,在他的生命中彷彿就像新作戲名,如影隨行。「也許我們都死了,但其實還活在這裡。」他最後說了這麼句高深的話,難怪有人說賴聲川的戲越越來越有禪味了。
-
特別企畫 Feature 賴聲川的編劇技法
從集體的多元關照到個人的恆常凝視
面對身旁的社會,賴聲川選擇集體即興的方法,如他所言,讓演員(共同創作者)的個人關懷塑造作品及作品的集體關懷,但在面對自己個人的生命關懷時,多元聲音的輸入(input),或許就不是他所在意的重點。十多部膾炙人口的作品,賴聲川在華文現代劇場發展史的重要地位無庸置疑,但針對他的創作主題、方法,更多具有批判性的研究論述,對於他所謂的重新定義或再定義,或許也可以幫助我們在似乎迷失了方向的台灣劇場中,再一次找到重新定義、再定義的可能。
-
特別企畫 Feature 《如影隨行》排練側記
沒有邏輯,就玩不成遊戲
向來重視以「集體即興創作」來發展劇場作品的賴聲川,到底是怎麼跟演員一起「即興」的?這是《如影隨行》某天的排練現場,我們看到,原來這是一場大家一起玩的遊戲,而「邏輯」,正是決定遊戲好不好玩的絕對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