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丁劇場
-
焦點專題 Focus 戲劇篇
立於遼闊之境 打開無界之心
這次訪港的北歐戲劇作品雖來自三個不同的國度,卻都聚焦於人類困境的關懷。魯斯卡劇團《極地漂流記》透過極北原住民的文化呈現,探尋文化認同、表達環境關懷;歐丁劇場《慢性人生》中,劇場大師尤金諾.芭芭以如詩如畫的超現實手法,回應歐洲、亦是全人類的困境。心之馬戲團《界限》則試圖在跨形式的馬戲表演裡,引發觀眾思考難民、政治、權利、人道關懷等議題。
-
藝@書
對於「人」的深度閱讀
《劇場人類學辭典》是歐丁劇場創辦人尤金諾.芭芭將自己的表演研究經歷體系化而成的一本書。如果說演員是研究人類的專家,透過這本分析劇場表演的論著,芭芭期許讓戲劇成為人的基本配備。
-
戲劇 歐丁劇場《安徒生之夢》
評閹割西方的一場夢
《安徒生之夢》並非要只是要講童話,而是要講童話態度背後不自覺的殘酷。這種反省幫助我們不至於陷入自以為是的天真裡,這通常也是人類學會教我們的。
-
特別企畫 Feature
2006國際劇場藝術節 歐丁劇場的表演魔力
今年兩廳院國際劇場藝術節 仍以「騷文意動」為主題, 尋索劇場與文學家之間的萬縷千絲, 邀演團隊中,以來自丹麥的歐丁劇場最具分量。 曾兩度受邀前往歐丁劇場授課的歡喜扮戲團總監彭雅玲, 將歐丁劇場形容成是劇場界的嵩山少林寺, 是劇場工作者朝聖修練的所在。 師承波蘭劇場大師葛羅托斯基的歐丁劇場創辦人尤金諾.芭芭, 廣泛地從東方吸取養分,融合各家精華, 獨創的身體與聲音的訓練方式,有著明確的系統與成效。 本刊特邀彭雅玲,專文呈現她的「歐丁經驗」, 另由資深劇場工作者李立亨, 撰文介紹尤金諾.芭芭其人其事與他獨創的「劇場人類學」研究。 另有李立亨四年前對芭芭的專訪文章, 讓我們從大師的話語中窺見其劇場智慧。 今年的國際劇場藝術節, 歐丁劇場帶來為慶祝安徒生兩百歲生日的新作《安徒生之夢》; 此外,陸續登場的還有擅長肢體演出的香港劇場組合, 由當家女主角自導自演、靈感來自湯顯祖《牡丹亭》的《遊園》, 以及來自加拿大的史密斯.甘爾瑪劇團, 一口氣串連五篇俄國文學家契訶夫短篇小說的《短打契訶夫》。 不一樣的表演魔力,等著好奇的你親身來體驗。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灣導演彭雅玲 歐丁劇場裡的「台灣告白」
二○○一年那次去歐丁,演講介紹歡喜扮戲團近年以口述歷史為素材完成的「台灣告白系列」中的女人。我排了五張空椅子,上面貼著我團員的名字。我說完了故事,會後有一位男士過來,「雅玲,你讓我哭了。」 他很仔細地問我歡喜扮戲團的排練經過,每一個過程他都極有興趣,「你可不可以將你們的資料和照片寄給我,我以後寫書的時候想要介紹歡喜扮戲團!」,我心想真是一位用功的記者呀!你是誰? 「我是導演」, 「這裡每一個人都是導演。」 「我是這裡的導演。」這裡?我看他明明像南美洲人, 「你是說哪裡?」 「這裡,這裡的導演」, 「你是誰?」 「我是這裡的獨裁者,這裡的蔣介石,這裡的一切。」 「哦,你是尤金諾.芭芭」。 尤金諾.芭芭二○○二年來台北參加國際藝術節,一下飛機就對台灣的一切政治、社會、教育、文化非常有興趣,顧不得長途飛行的勞累,早上五點到台北,九點便去參觀國立戲曲專科學校。「還是一對一呀!」,芭芭看到劇校的角落胡琴老師陪著學生練唱,他非常感動,「真是最高成本的培訓呀!」。事實上他在一九七○年代曾兩度來台選演員去參加他劇場人類學學校的活動,他對中國的傳統戲曲非常有興趣。 二○○三年歡喜扮戲團再度去歐丁演出創新歌仔戲《千姿百態畫旦角》,演出完畢第一個叫好的是尤金諾.芭芭,他過來熱情地擁抱並在耳邊說:「你讓我哭了!」他到後台給演員熱情的鼓勵,並聯絡丹麥三個藝術學校邀請我們去演出。「我很欣賞中國的傳統戲曲,《千姿百態畫旦角》感動了現代劇場的觀眾。」,芭芭不僅說說而已,他後來到巴黎洽公,還邀我們在巴黎唸書的團員邱芳璇、曹雅嵐餐敘。 歡喜扮戲團兩度去歐丁劇場參加穿越藝術節(Transit),歐丁全體演職員參與接送及一般庶務性工作,可以看出來他們不會把自己捧得高高的,而是真正生活上的性情中人。 經驗交換與教學承傳 經驗交換(barter)在一九七○年代已成為歐丁劇場的一項重要活動,當歐丁與社區或其他劇團相處時,建立關係的一種儀式性步驟;彷如你帶一些青菜蘿蔔去市集交換一些雞蛋牛奶回來一般,他們要交換的是文化,歐丁帶著訓練技巧、街頭表演、即興以及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拜訪森林》《安徒生之夢》
歐丁劇場是目前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劇場之一,他們以獨創的表演系統及國際劇場人類學學校聞名。創辦人尤金諾‧芭芭旅遊世界各地與各地傳統藝術經驗交換,觀察各地獨特的傳統表演,融合匯整成為劇場的表演元素。錯過上次歐丁來台的演出,感覺相當可惜。自從去年底聽聞歐丁劇場即將再度登台的消息,就開始密切注意售票訊息。對於這次以安徒生的夢境與現實生活交錯的內容相當感興趣,再加上難得的圓形劇場形式,實在不容錯過。 台灣終於要上演《拜訪森林》了!由仍就讀大學的年輕導演帶來的「嵐創作體」作品《拜訪森林》也讓我眼睛一亮。之前看過《拜訪森林》DVD,對於桑坦以重讀童話為出發點的創作感覺很新鮮,他將「灰姑娘」、「傑克與魔豆」、「小紅帽」及「長髮姑娘」這四個經典童話故事串聯起來,重新賦予童話新的詮釋。年初看過「嵐創作體」的試演,印象很深,全部英語發音,每個演員的咬字都非常清楚,聲音也都相當不錯。瀏覽過他們的官方網站與劇組的部落格,看到他們的努力歷程,從籌備到試演,再到最近一直持續的街頭表演活動,真的覺得很感動!很期待他們的演出! 文字|王惟萱 目前就讀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系。高中曾隨合唱團參與國家音樂廳的新世界歌劇選粹之夜演出。大學期間參與多齣校內演出擔任幕後工作人員,去年國家戲劇院版《如夢之夢》為舞台組的一員。對劇場充滿好奇心,喜歡歌劇及戲劇類節目。
-
特別企畫 Feature
歐丁劇場—劇場演員的朝聖地
歐丁劇場是怎樣的一個劇場?為何能成為世界各地戲劇工作者絡繹不絕前往的朝聖地?二○○二年策畫邀請歐丁劇場來台演出,並曾赴歐丁劇場擔任客座講師的本地劇場工作者彭雅玲,從她與「歐丁人」相處與親身的經驗中,娓娓道來歐丁劇場之所以特殊之處。
-
特別企畫 Feature
漂流的文化島嶼,要在劇場中相遇
歐丁劇場創辦人尤金諾.芭芭縱橫劇場近半個世紀, 他跟亞陶一樣寫出詩意而充滿靈光的理論書籍; 和葛羅托斯基一樣與固定班底、持續創造出令人信服的演出。 亞陶跟葛氏俱往矣,幸好還有芭芭讓不同的身體文化在劇場相遇。
-
特別企畫 Feature
「學習如何學習」,正是我們創團的基本精神
尤金諾.芭芭上回應兩廳院之邀,來台參與2002年國際劇場藝術節演出時, 曾在劇院舉辦一週的大師班課程, 負責翻譯的李立亨,最後一個下午跟大師進行了一場訪談。 芭芭的每一本書,總是充滿詩意的文筆和親切的語法。 訪談中,他針對導演、劇場跟觀眾的關係等議題,也作出許多精采回應。
-
劇場思考
懸而未決的意義
今年四月,歐丁劇場應邀來台演出並舉行工作坊,引起不少關於尤金諾.芭芭與國外表演訓練體系的討論。本文作者在參與此次工作坊的活動之後,特別針對示範的内容,對芭芭的表演文本的工作方法進行深入的分析。
-
戲劇
熱的表演,冷的觀看
其實《茱蒂絲》是一個極為冷調而理性的作品,雖然蘿柏塔對於表演藝術的長年執著、以及入化的技巧,全都展現在她的表演之中,但是《茱蒂絲》的舞台整體卻始終拒絶觀衆捲入蘿柏塔的表演之中。
-
主角出場
探索文化身體,東西平等對話
「2002國際劇場藝術節」將於本月底開始在台北舉行,共有來自台灣與歐洲的八個劇場團體、十四個節目參與演出。其中,致力於跨文化表演研究多年、深受現代劇場界矚目的丹麥歐丁劇場主持人尤金諾.芭芭,也將率領團員來台演出,同時開設「大師訓練工作坊」,以肢體與聲音的訓練,帶領本地學員走向導演創作的工作過程。
-
專題
大師播種,修者各自結果
嚴格來說葛氏體系在台灣的訓練只有頭五年,但卻是一次具有長遠意義的播種,埋下今日小劇場工作者深耕的根基;不但提供了演員訓練方法的重要參考,更啓發劇場創作者對劇場本質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