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國樂團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現象5:改革樂器及編制,國樂團向「西」靠攏?
追求好聲音 不止「西化」更待「多元化」
國樂界為追求更多藝術可能性,改革的腳步從未停歇;而今年,台灣兩大國樂團臺灣國樂團與臺北市立國樂團分別在樂器與編制上展開變革,前者以「環保胡琴」統合樂團音色,後者以之前未用到的傳統樂器加入編制、改良音準等,對國樂交響化形式來說,頗具指標意義。雖然國樂的西化、交響化是大勢所趨,但傳統音樂的特色是否會流失?國樂的審美能否發展出多元性?也待我們持續觀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夢幻組合氣象新 周年拚場展絕藝
對國內各大樂團來說,今年,無非是個喜氣洋洋的一年。北市國和臺灣國兩個國樂團適逢卅五和卅周年慶;北市交在音樂總監吉博.瓦格(Gilbert Varga)的帶領下,已呈現一番新氣象。國臺交在藝術顧問水藍屆滿後,請來了大將簡文彬坐鎮;而國家交響樂團在音樂總監呂紹嘉即將約滿的最後一年,宣布首肯續任。生日的歡慶、新任音樂總監的就任總有一番轟轟烈烈、爭奇鬥豔的菜單,而得利的,總是張大眼睛、豎起耳朵的廣大樂迷們。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推薦焦點三:歌劇
史特勞斯繼續發燒 簡文彬再掀音樂會歌劇潮
理查.史特勞斯誕辰一百五十年的熱潮不歇,繼上個樂季NSO以《莎樂美》壓軸,北市交則是接棒在今年底推出史特勞斯的《納克索斯島上的阿麗雅德妮》;而簡文彬接掌國臺交藝術顧問後,就在新樂季推出三檔歌劇音樂會,除了大家熟悉的《蝴蝶夫人》,還有兩齣台灣首演:布列頓的《碧廬冤孽》及威爾第的《假面舞會》;加上NSO的《費黛里歐》與北市國的《孟小冬》,歌劇迷可有得忙了!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推薦焦點四:現代音樂
古典現代對比鮮趣 東西舞樂同台撞激
就音樂欣賞與美感新意的角度而論,北市交的「貪戀長號──吉博.瓦格與林柏格」、NSO的「唐吉軻德」與北市國的「我要高飛」都令人相當期待。或是以長號為主角,展現古今多元曲目;或是並列三時代作曲家,來個超級比一比;最令人好奇的是「我要高飛」,東西樂音還有現代舞,到底會碰撞出什麼呢?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推薦焦點五:國人作品
定睛等待《舞詠曙光》 《埃及豔后》演給你看
樂團演奏國人新作,也是打造自己的未來經典與特色。新樂季中,NSO在開季音樂會將首演林京美的管絃樂曲《舞詠曙光》,該曲「多媒體」的標題,已令人期待現場的豐富畫面。另北市國的「音樂劇場埃及豔后與凱撒」中,將首演兩部年輕作曲家的新作:張瓊櫻的《舞之祭》和林金丞的《埃及豔后》,如何以打擊樂表現豔后與凱撒的故事?已引動樂迷的強大好奇心!
-
演出評論 Review
在二根絃之間傾述的台北鄉愁
王瀅絜是台灣第一位二胡演奏碩士,是接受本土音樂訓練而完熟的專業國樂人,不拘泥傳統窠臼,享受音樂、分享音樂;強烈的實踐意念與行動力在坦然面對藝術自我的顛沛之中,勇於跨步樂當「清貧世代」,赤足站在土地上,猶然保有太陽花一般的朝氣,深刻體會著歷史時空與生命的感動。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TCO「克拉茲兄弟的拉丁狂熱」
爵士音樂對於台灣人而言,就如同外國人看著大書法家揮毫一般,特別有感覺、心神嚮往地憧憬著,但真要自己來卻又完全不知從何下手。說到爵士樂,不免讓人聯想到放鬆、慵懶、失戀、破碎的心等等,其實是我們在聽爵士樂時,總恣意地蔓延思緒、放鬆地解放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的壓力、藩籬,與束縛。 於是,大家都愛爵士樂,因為我們活得太壓抑了,工作責任制讓我們眉頭深鎖,不擅長享樂的台灣人總習慣過多承擔,所以,一遇上爵士樂,就如同一帖心靈的解藥,短暫療癒了我們的心。 「克拉茲兄弟與古巴打擊樂團」的音樂會吸睛程度已不需多做琢磨,無數獎項與大量邀演就證明他們是大家最愛的古典/爵士跨界大師。這回竟然遇上國樂團,如此令人想破頭也無從揣摩起的組合,正是我們得親自走一趟音樂廳的理由。 工作暫時丟一旁吧!讓我們的心靈奢侈享受一番,連手腳都解放、舞動跳躍吧!
-
焦點專題 Focus
2013-2014 台灣新樂季聆賞重點秘笈
跨入二○一三年,各團懸缺指揮紛紛補位, 不論國樂西樂,五大職業樂團指揮全員到齊。 久違的榮景,讓跨越二○一四的節目熱鬧滾滾, 大型歌劇、國人作品、音樂家的重要時刻、兩個領域的跨界合作 八個焦點分析整理,陪您在好戲開鑼前, 全面掌握新樂季!
-
焦點專題 Focus 焦點四:開季音樂會
開鑼拚聲勢 各家端上滿漢全席
每年七、八月,不但是學生擺脫書海的快樂假期,也是樂團暫別「譜海」的暑假。在休息充電後,國內五大樂團不約而同在國家音樂廳為二○一三/一四樂季拉開序幕,並偕同國際知名音樂家帶來重量級曲目,如同滿漢全席的音樂饗宴,料多味美,不禁令人垂涎三尺、食指大動。
-
焦點專題 Focus 焦點六:跨界與合作
大步跨領域 眼花撩亂的驚奇饗宴
不管是交響樂團或國樂團,在跨界大潮之下,莫不摩拳擦掌要「玩」出令人驚豔的新面貌!或是起舞,或是電音搖滾,或是古今合鳴,或是東西同台多采多姿的跨界風景,樂迷們何不放開心胸,期待繽紛的驚奇?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儒者之儀 仁者之風
知名琵琶大師、國樂指揮王正平老師,於二月下旬因中風辭世,享年六十五歲。王正平不但本身演奏技藝精湛,春風化雨無數,在國樂現代化與普及化的路上,更是重要的領軍人物。本刊特邀曾師事王正平的前北市國研推組及演奏組組長柯仕寬,撰文回憶大師生前行誼,其真率性情與仁者之風,躍然紙上。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TCO「臺北.臺灣.世界」
當代台灣國樂呈現中西樂交融,北市國策劃大型曲目:雙團、雙協奏、雙創作的創意構想,鍾耀光擔任全場指揮,揮動舞台上三百多人樂器與人聲,企圖挑戰 國家音樂廳中西交融的音樂爆發力極限。取材台灣音樂風格為題:「臺北」為創作構思,懷抱原住民歌謠、南管等,結合中、西兩大團樂隊,發表兩首委託創 作,TCO「臺北.臺灣.世界」,肯定是本月國樂首選場次。 運用傳統民族樂器音色,結合西樂演奏技法,四首大型曲目,從頭到尾兩團 一百多人在台上演出。終曲壓軸再加上兩百人合唱團,鍾耀光新作《臺北六部曲》,由黃光男(前臺灣藝術大學校長)作詞,世界首演作為本場策展引爆點,意圖測 試音樂廳音響效果的極限。富有台灣音樂的特性,邁向國際進軍,年度大製作,除了這場大型音樂會,已別無選擇。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現象觀察四:各家公立樂團紛紛出國巡演
挑戰他國音樂市場 交流外展現台灣文化
去年各公家樂團幾乎都有出國巡演行程,或訪亞洲鄰近國度,或訪歐洲西方國家,熱絡非常。揮別早年出國巡演以文化交流為重的年代,去年從北市交、北市國到NSO,一致強調,出國巡迴的場次是售票演出或領有演出費,是直接面對樂迷的選擇和市場的考驗,不再流於過往的受邀交流或是自辦形式。
-
音樂新訊 北市國百鳥朝鳳
郭雅志領軍 嗩吶歡騰為國慶生
嗩吶一直都是國人熟悉的民間樂器,但除了廟會活動和戲曲伴奏之外,您對它的了解還有多少? 以往嗩吶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的音量大、音色高亢宏亮,在婚喪喜慶上總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近年來在演奏家們不斷改良下,它的表現力增強,不僅能夠渲染歡快的情緒,更能夠詮釋黯淡、沉鬱的情感,或模仿人或動物等聲響。而嗩吶演奏家郭雅志所發明的「活芯」裝置正是其中一個成功的例子,在提升樂器性能外,其神乎其技的吹奏更使得嗩吶成為音樂會中最受歡迎的獨奏樂器之一。十月初,北市國即邀郭雅志來台,聚集樂團嗩吶組的好手們齊聚一堂,並且請來國內作曲家賴德和與洪千惠分別創作《奔》及《樂自在.觀自在.心自在》兩首樂曲,後者更加入了青年優人與國樂團共同合作。最特別的是,國樂團還請來了旅德指揮家簡文彬擔任本場指揮。在國慶日前夕,北市國將以最喧騰、最歡慶的樂器,為建國一百年吹出快樂的生日樂章。
-
舞蹈 舞蹈空間《風云》 楊銘隆又展「東風」
霸王別姬後 舞出歷史外的新選擇
睽違六年後,編舞家楊銘隆與舞蹈空間舞團的「東風系列」再度出手,與臺北市立國樂團合作,演出以「霸王別姬」故事為主題的新作《風云》。除了有北市國樂師與舞者的即興互動,還在原有的故事結局外,另外發展出楚霸王和虞姬的不同結局。
-
音樂新訊
三位鋼琴大師 展現「88鍵的國樂新天地」
近年來一直以和西洋樂器合作、並藉此將國樂推展至國際的台北市立國樂團,繼小提琴、長笛、薩克斯風、長號及和打擊之後,即將再以鋼琴這個構造最複雜、和聲最豐富的樂器聯手,再度突破傳統音樂既有的限制。 從《黃河》鋼琴協奏曲之後,殷承宗一直就是本曲詮釋的最佳代表。五十年來,這首具有道地中國內涵的樂曲不但膾炙人口,也常常改變型態,與國樂團做協奏演出。然而,兩者的合作僅限於此嗎?那可不一定!這次的演出除了殷承宗外,北市國更邀請了台灣的驕傲陳必先擔任主奏,首演中國作曲家梁雷給鋼琴與大編制國樂團的作品《記憶的弦動》。擅長以現代技巧及精神賦予作品新生命、並且與觀眾產生共鳴的她,自是觀眾最大的期待。此外一九七五年法國隆提博大賽冠軍的俄國鋼琴家魯迪(Mikhail Rudy)也特別應邀在這場音樂會帶來拉赫瑪尼諾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三位鋼琴家、三首協奏曲,將帶領觀眾聽見鋼琴與國樂共同開拓的國樂新天地。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北市國「88鍵的國樂新天地」音樂會
在四月份的節目表上,出現了一個少見組合的新鮮選擇:由臺北市立國樂團邀請三位鋼琴巨匠,包括了陳必先、殷承宗、與米卡魯迪,共同帶來融和東西新舊 文化的精采曲目。《黃河鋼琴協奏曲》首演者殷承宗、米卡魯迪的拉赫瑪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演出肯定是精采可期,然而其中讓筆者最感興奮的是:陳 必先老師又要挑戰新曲目了! 在新人輩出的當今樂壇,暴紅的新銳音樂家多如過江之鯽,但真正禁得起時間巨輪考驗依然在樂壇屹立不搖的人,那必定有其過人之處,值得令人好好研究學習。 台 灣首位以資優天才身分出國留學的陳必先老師,曾在某大師班的場合問了學生一個問題:「你認為staccato(編按:斷奏)是用彈出來的?或是用聽出來的 呢?」這種思維邏輯充分展現她在面對音樂的堅持:嚴謹的態度和無懈可擊細膩的追尋;同時,她一路走來累積的成就令人欽佩,縱使盛名遠播,但她仍不斷挑戰自 我極限,持續演出許多當代的全新創作,這種精神與風範,每每總讓渺小的自己在台下感到猶如醍醐灌頂的震撼與感動。 寫到這裡筆者已是迫不及待,帶著歸零放空的心,期待陳必先老師的演出。
-
焦點專題 Focus
這廂鐃鈸絲竹 那廂舞動酷炫
現代舞創作人很少聽國樂,甚至於從來沒有接觸,如果編舞者願意運用點戲曲或南管的素材,那也是極少數。十歲的雲門舞集2,八月要與三十歲的臺北市立國樂團一起在舞台上跳出一個新「Tone」當國樂演奏員躍出樂池上舞台,國樂遇上西方現代舞,一幕幕由視覺暫留串連而成的酷炫影像,將讓觀眾視覺《跳Tone!》。
-
藝號人物 People 從現代作曲家到國樂團團長
鍾耀光 讓台灣國樂與世界接軌
對於國樂要衝出台灣這個地域的限制,鍾耀光認為除了中西交流之外,另一個方向就是把國樂團與世界的音樂來接軌。應該要打破過去的格局,將「國樂」的定義拓寬為「所有國家的國樂」,而不是將國樂「西化、洋化」、或者「洋為中用」、「中西並用」,在二十一世紀裡要談論的是跨種族、跨文化的觀念。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風采」—郭耿維與臺北市立國樂團
推薦這場節目的原因,是曲目的特殊,以及從它可以觀察民族管絃樂界的蛻變。台灣幾個民樂團近年的觀念和體質在默默質變,但由於時空特性,發展就算不是停滯,也是欠缺頭緒的。依我個人觀察,一些中、小型團體由於包袱小,往往容易取得體質改變或跨界演出的方式,而大型團體則茲事體大,往往應變遲緩。實驗化,往往讓小眾變得更小;通俗化,又使樂團形象下降。如何從「中道」殺出?走出自己的路?是個問題。 這次演出曲目的特點,在於引進香港經驗。香港中樂團在曲目的創新與推廣方面,成績有目共睹,在華人民樂界顯得特別亮眼。作曲群有一種隱然成形的共同精神,那就是發掘民樂團既成特性和優點,試圖發揚光大。這種做法和移植西洋觀念、或是投合大眾口味都不一樣。陳能濟的《夢蝶》、羅永暉《風采》便是其中代表作。另外如鍾耀光薩克斯風協奏曲、盧亮輝《冬》,也巧合地都有港系音樂家的背景。民樂團若干必要的民族背景,使現代中國音樂的創作,固守某個不被西方潮流侵犯的領域。青年指揮家郭耿維出身文化大學音樂系國樂組,主修中國笛,但進入輔大主修指揮,成為東西雙修全才。這也顯示,在老幹新枝的現代,「國樂」、「西樂」的界限將更模糊,發展遲早合流。不論就曲目分量和精神而言,台北市國這場演出都堪稱近期最重要的現代民樂節目,值得注意。 文字|楊忠衡 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