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德華.華森(Charlotte MacMillan 攝 英國皇家芭蕾舞團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永恆之愛,何須長久—《羅密歐與茱麗葉》/舞者速寫 專訪皇家芭蕾舞團四位舞星

人生閱歷豐富舞作生命 全身散發耀眼光芒

二○一一年曾經來台,帶來古典與現代芭蕾作品的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當時演出引起熱烈回響。二○一四年再次訪台,帶來古典芭蕾的經典名作《羅密歐與茱麗葉》,團內菁英舞者盡出,特別令人期待。本篇特別介紹這次來台的四位重要舞者他們的舞蹈歷程。

二○一一年曾經來台,帶來古典與現代芭蕾作品的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當時演出引起熱烈回響。二○一四年再次訪台,帶來古典芭蕾的經典名作《羅密歐與茱麗葉》,團內菁英舞者盡出,特別令人期待。本篇特別介紹這次來台的四位重要舞者他們的舞蹈歷程。

舞碼豐富的愛德華.華森Edward Watson

首席舞者愛德華.華森(Edward Watson),近年來有許多表現亮眼的作品:由編舞家Arthur Pita為他量身打造、以卡夫卡小說改編的《變形記》,曾獲二○一二年英國奧立佛獎傑出舞蹈獎項的肯定,不僅在倫敦的演出一票難求,他也在去年受邀至紐約喬伊斯劇院巡演,受到觀眾的熱情回響。

舞碼豐富的華森,最新的作品則是惠爾頓編舞演出莎士比亞的《冬天的故事》,華森擔綱演出誤判妻子不貞的萊昂特斯(Leontes),劇中隨著燈光變化,他必須隨之切換萊昂特斯充滿妒恨的錯覺,以及實際發生的情景。如何準備這麼高難度的演出呢?華森表示,除了讀原劇本之外,要演繹劇中的情緒,則靠回想每個人都有過的嫉妒經驗,並將其擴大演出。至於此次來台,演出耳熟能詳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則不似華森曾演出的《睡美人》和《天鵝湖》、是王子愛公主的故事;演出《羅》劇,則在其中更需要展現平凡青春男女的熱情。

人生閱歷強化對身體的掌握

出生在英國肯特郡布羅來區,華森的舞蹈之路始於和雙胞姐妹一起參加的芭蕾課,而只有他長大後成為專業的舞者。華森畢業於皇家芭蕾學院,並在一九九四年加入皇家芭蕾舞團,在二○○五年成為首席。現年卅八歲的華森,也認同舞者多在卅歲後,因有更多的閱歷、與對身體的掌握,在舞台上表現更加精采的說法;體能上,他也必須要隨時訓練來維持最佳狀態。若文字工作者仰賴紙筆來記憶,那麼,常在同時間排練多齣風格相異的舞作,舞者如何熟悉、記住不同的編舞和動作呢?

「我們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訓練,身體就會養成習慣,同時音樂和好的編舞也會有幫助。有時當你聽到那段音樂時,就會自然而然想到你的舞步。」華森如是說。

時時挑戰自己的極限

儘管未曾有幸與麥克米倫本人工作,華森曾演出多齣麥克米倫的作品,如《曼儂》、《魂斷梅耶林》、《春之祭》等,對於麥克米倫的編舞及敘事手法相當熟悉。對於舞者的職業生涯,華森表示自己很幸運,同時也很努力,一直挑戰自己的極限。一直享受芭蕾生涯的華森,也持續全心全意在舞蹈上。在辛苦工作之餘,電影和戲劇、上館子吃飯是他的休閒嗜好,對自己廚藝不表稱許的華森笑著說:「我是個很糟糕的廚師啊!」。

享受扮演羅密歐的斐德里柯.波涅里Federico Bonelli

來自義大利的斐德里柯.波涅里(Federico Bonelli),畢業於杜林舞蹈學院。早在一九九六年仍是學生時,波涅里就曾經訪問台灣,對台灣的小籠湯包、刈包等美食,還有廟宇建築留下深刻印象。從五歲開始習舞,起因只是恰巧跟家人路過舞蹈教室,走進去試了一堂課,因為喜歡,便開始學習芭蕾,進而在十二歲時立定志向,接受專業訓練。在國際芭蕾大賽屢次獲獎後,波涅里曾加入蘇黎世芭蕾舞團及荷蘭國家芭蕾舞團, 而後在二○○三年加入皇家芭蕾。

聊起皇家芭蕾的電影院實況轉播,波涅里身在義大利的家人還特地到鎮上的電影院,觀賞他所演出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提到這拜科技所賜的欣賞經驗,他笑言:「我媽媽看到最後哭了,雖然她知道羅密歐最後會死掉,但她還是不希望看到我在舞台上死掉啊!」。

盡情享受舞蹈角色

波涅里非常享受扮演羅密歐,在舞蹈上,這是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角色,不僅時間長,還有包括鬥劍等吃力的橋段,考驗男舞者的體力,「但你不能顯現出疲態,因為羅密歐是個很有活力的青少年啊!」他說。《羅》劇中有許多麥克米倫擅長的雙人舞(Pas de Deux),音樂流暢,舞蹈也很優美。儘管舞作已有五十年歷史,也曾有過許多著名的搭檔組合,麥克米倫的編舞,留有讓舞者詮釋發揮的空間,使得每一對羅密歐與茱麗葉都有不同的特色。波涅里即將與蘿倫.庫特柏森(Lauren Cuthbertson)搭檔演出,他也盛讚庫特柏森美麗、個性開朗,合作起來相當愉快。兩人排練劇中著名的陽台夜會時,忽然對於劇中初吻害羞起來,可那羞怯感,也正符合原劇中兩人情竇初開的設定。「當進入角色中,覺得自己是羅密歐的時候,演出就是成功的。」

與不同編舞家合作宛如學習新語言

除了敘事芭蕾之外,波涅里也曾演出由麥奎格的《色飽和度》、惠爾頓DGV、道森The Human Seasons等新作品,充分展現對身體線條及動作的掌握度。談及與駐團藝術家麥奎格的合作,未受過芭蕾訓練的麥奎格,其風格與麥克米倫、阿胥頓等編舞家大不相同;波涅里比擬與編舞家彼此熟悉的過程,宛如學習一種新語言,而學會這種「語言」後,合作編舞就變得容易許多。在演出羅密歐之後,有沒有接下來想挑戰的角色呢?「《魂斷梅耶林》中的魯道夫王子,會是我未來有機會想嘗試的。」

自我推薦的梅莉莎漢米爾頓Melissa Hamilton

出生在北愛爾蘭的貝爾法斯特,梅莉莎.漢米爾頓(Melissa Hamilton)的芭蕾之路是以決心和毅力鋪成的。十八歲時,她的恩師Masha Mukhamedov離開她原本就讀的學校前往希臘,漢米爾頓隻身追隨她到雅典,成為Mukhamedov的私人學生。二○○七年,漢米爾頓在美國青年芭蕾大賽中獲獎,並決定將錄影寄給當時的皇家芭蕾總監梅森女爵,梅森邀請她到倫敦和舞者一同上課,隨後便錄取她成為舞團一員。家庭亦成為她的後盾,儘管父母皆非熟悉芭蕾之人,仍一路上支持她的選擇。

用舞步訴說故事

漢米爾頓飾演茱麗葉的初試啼聲,也略帶戲劇性:就在首演的三天前,她原本搭檔的羅密歐因傷無法演出,改由愛德華.華森和她搭檔演出。華森的舞台經驗豐富,同時給予她很多協助,兩人的舞台搭檔就在短時間內獲得成功。在漢米爾頓看來,《羅》劇需要舞者完全投入其中,而藉由閱讀莎士比亞的原著,熟悉茱麗葉說話的方式,是她為角色所做的準備,進而在舞台上,用舞步把文字、故事表現出來。同時,在不同的時間演出茱麗葉,生命中發生的點滴,讓每次的角色演繹有所不同。「希望觀眾在欣賞的時候,會想到初戀的回憶,想起曾有過的幸福快樂悲傷……我希望他們能因此感動,甚至落淚。」這位茱麗葉如此說。

加入舞團邁入第七個年頭,除了茱麗葉之外,漢米爾頓亦將演出《曼儂》,並期待未來有機會挑戰《吉賽兒》。在新編作品方面,她也曾演出麥奎格二○一三年的作品《巨鴉女孩》Raven Girl,並且在麥奎格的作品 Infra 中挑大梁。對漢米爾頓來說,麥奎格擅於在精神和身體上挑戰舞者的極限,編舞時也有許多新想法,因此合作起來相當令人興奮。

芭蕾女伶飲食揭密

談及外界對芭蕾女伶如何維持身材的好奇和迷思,漢米爾頓分享了舞者的飲食方針:舞者常在較豐富的早晚餐之間,利用上課、排練的空檔攝取量少、卻富含高能量的食物,同時注意水分攝取,維持一定的平衡、避免脫水。舞團的理療部門也會在飲食上提供舞者協助,讓舞者隨時維持營養均衡。舞者往往從早上十點半的課程開始,一路排練到傍晚,晚上還常有演出。若什麼都不吃,當然撐不住緊湊的工作時程。而少量多餐則是必須的,漢米爾頓說:「若午餐吃得太飽,而隨後排練時被男舞者拋起,這就不太妙了!」

喜愛多元閱讀的莎拉Sarah Lamb

芭蕾伶娜莎拉.蘭(Sarah Lamb)在皇家芭蕾最新作品《冬天的故事》中,飾演因被誤會為私生子而被拋棄的珀迪塔(Perdita)公主,長大後的珀迪塔與波西米亞王子弗洛里扎爾相戀。在惠爾頓的編舞中,莎拉.蘭展現許多高難度的技巧,例如被搭檔Steven McRae抱起、一百八十度對折身體後親吻,讓人不禁為之驚歎。

出生於波士頓的莎拉.蘭,六歲開始跳舞,師從Tatiana Legat夫人,熟習俄式芭蕾風格及訓練方式。她加入舞團已有十年,擔綱過舞團所有經典舞碼的角色。新作方面,也演出過《巨鴉女孩》、《愛麗絲夢遊仙境》等作品。除此之外,她也成為同團舞者Bennet Gartside短片《莎拉》的主角。片中以近距離方式呈現她熱身、反覆練習舞蹈動作以求精準的日常生活。

多元閱讀拓展視野

儘管對於演出茱麗葉一角已駕輕就熟,莎拉.蘭依舊會在每次製作時,重新回頭看原著,溫習茱麗葉的心路歷程和她的堅強意志:違抗父命、不顧兩家世仇愛上羅密歐,進而為愛犧牲生命。在演出珀迪塔公主後,莎拉.蘭也對《羅》劇中的父女關係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悟。除此之外,閱讀原著也幫助她更了解正值青春的羅密歐,「想想,其實羅密歐在遇見茱麗葉之前,其實對羅絲琳意亂情迷呢!得要讓羅密歐體認茱麗葉是今生摯愛啊!」她說。在她每次重讀作品時,都可以找到角色與自我相呼應的部分。樂於閱讀的她,喜好多元,喜歡托爾斯泰、巴爾扎克、杜思妥也夫斯基等俄國文學作品,也喜歡村上春樹。

穿壞無數雙硬鞋

挑戰高難度的舞蹈動作時,合腳的硬鞋不可或缺,每位舞者都有自己調整硬鞋的方式,也有偏愛的品牌和楦頭的材質,硬度必須剛好,才能保護腳,卻又不會太吵。好奇問常演出的莎拉.蘭如何準備她的鞋子?早已習於拿針線縫鞋的莎拉.蘭,偶爾也會一邊看書一邊做手工,「我會搥鞋子,讓它在舞台上不會產生太多噪音。」每年皇家芭蕾舞團都會舉行硬鞋募款,邀請大眾贊助。然而美麗的硬鞋卻也是消耗奇快,若跳的是《天鵝湖》,一個晚上下來就得用上三雙鞋子,再加上排練時的使用,一整年光她一個人就用了約兩百雙硬鞋。 若再算上舞團人數,數量頗為驚人,亦讓人一瞥芭蕾舞者日日的努力與鍛鍊。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