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世代
-
特別企畫 Feature
用雜誌說好故事
一本刊物打動我的原因,往往在於它說故事方式,翻開〈40難料〉的心情正是如此。本輯故事聚焦於人,以相對神秘、抑鬱的氣氛談中年待修學分,內容有喜有憂,有感悟有釋然。專題製作想必不容易,在有限製作期內,要遇見願意傾訴際遇的受訪者、要仰賴團隊深厚的採訪功力,特別是文字須如實呈現受訪者性格,才能帶讀者走進內心世界。 一如演員謝盈萱的表述,面對媒體提問對40的看法,她想:「我怎麼會有標準答案?我也是個人,我也在一邊經歷一邊學習我的人生啊。」是啊,為何年紀始終要被提出?大眾對數字的想像何以如此保守?想起《本事》17期,我們用「破 BOOM!」為題,談框架打破、形式扭轉和破壞後重生,現在想來,年紀標籤也是必須突破的。 音樂人柯智豪對創作總是全力以赴,40歲之後的他開始對熬夜吃不消。而經營工作室也開始有了「養人」的壓力,夾在工作與工作之間,不免消磨熱情,但他仍享受向前輩學習,形容站在巨人肩膀上,玩音樂就像吃了定心丸。熱情仍在,卻也渴望找到平衡。 20歲追尋夢想、30歲意氣風發、40歲嘛困惑仍在,卻有更多責任、有經歷淬鍊後要面對新轉折。不過,每個人生階段都是新的,該走向何方,人生從沒有標準答案,成為中間世代無需害怕,因為每個人都一樣,都在摸索中前行,迷惘失意卻也不孤單。
-
特別企畫 Feature
沒關係,危機就是轉機
如同人生進入不惑之年時各種有感的轉變迎面而來,《PAR》338期〈40難料:中間世代的待修學分〉毫不拐彎抹角地破題,不給說教性質的「必修」指南,而是明白點出一切都還「待修」呢別天真了。 當在問卷調查的年齡選單得多花幾秒填寫那刻起,心理上深刻感受到一個全新階段的來臨,孰料40歲之後更有感的是生理上各種勢不可擋的螺絲鬆動,因此看到〈音樂職傷的迷思與轉機〉專題時特別有感。尤其此專題穿插在各類舞台工作者深度專訪之間,才剛沉浸在謝盈萱的自在真誠,或是被黎煥雄給40代苦口婆心的建議給逗樂,如此「血淋淋」的話題看似就要截斷當期諸位表演者建構起「人生下半場才剛開始」的希望但此時又發現輕鬆的插畫版面提示了這是一個「沒關係,危機就是轉機」的衛教單元。此專題打破一般提到表演者職傷時,多少會賦予傷害病痛一個成就偉大演出使命或背景意義的視角。內容回歸到表演者也是肉身人類,面對長期工作各種身體與心靈耗損的態度,與額外專業醫療資訊的提供,是讓身為一位長期姿勢不良而導致耗費半年復健背部筋膜的普通讀者如我,能夠無縫自我投射並深刻體會的閱讀角度,也讓〈40 難料〉這題的共感度多了有血有淚(非隱喻)的一層。
-
編輯室碎碎念 Editorial
編輯室碎碎念
韓劇《我的大叔》一直是我心目中的神劇。這部劇以最真實殘忍的筆觸,勾勒出一段21歲少女遇見中年大叔的非愛情故事,用最晦暗的燈光色調,映照出兩人同在悲傷及偽裝的堅強裡活著。最不可思議的是,那些到了中年的悵然若失,那些赤裸裸的遍體鱗傷,竟能因著一次次對話互動,被人看見及理解了,最終獲得療癒,更溫柔地接住彼此。就這樣,這部劇也接住了當年正要從39歲邁入40歲的我。 原來,人到中年,能被理解是如此大的慰藉。 因此,本期的封面故事〈40難料:中間世代待修學分〉想談的不是中年的人生幸福學,也不是解決中年危機的求生指南,而是透過直視35歲到40歲這一輩的表演藝術工作者掙扎與處境,一起找到安身立命的可能性。 於是,我們藉由調查採訪找出一般表演藝術工作者的中年生活樣貌,也發現了多數人處於資源短缺、收入不夠、只能借錢做案子的現實。另外也透過將邁入40歲的藝術家林人中與代表50世代的劇場人傅裕惠,梳理出當代劇場中,資源分配與生態環境之間緊密的依存關係。 當然,我們也想細緻理解如謝盈萱、柯智豪、孫平、黃翊、李育昇等,一共13位表演藝術工作者,面對40,他們認為自己還有哪些「待修學分」?或許是面對外界質疑眼光學會處之淡然,或者是在身體發出警訊後開始學著對案主說不,又或者是,期許自己該肩負起更多創作以外的責任 慶幸的是,現在的40歲早已不是過往的40歲,社會相形更為自由開放,找到出路並非不無可能,往其他產業斜槓也可以是一種選項。 本期小專題〈音樂職傷的迷思與轉機〉非常巧合地也想推翻對職業傷害的迷思,釐清音樂職傷從何而來,再藉由現代醫學介入,找到解決方法帶來轉機,讓職傷不再是音樂家們心裡永遠的痛。 同樣談音樂,往音樂家成長之路深掘的〈少年往事〉則回溯林生祥在家鄉美濃的成長,如何結出他日後音樂創作路上美好的果實。〈紙上策展〉邀請攝影師劉振祥,透過他的快門捕捉那些演出外不朽的美麗剎那,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劇場風景。〈跨界對談〉找來知名小提琴家林昭亮與醫生何瑞燕對談,了解他們如何藉由琴聲找到彼此,最後相伴一生。 中年人生大不易,希望更多朋友在讀完本期封面故事後,也有種被溫柔接住,或者自心中萌生一股「啊,原來我其實不孤單」之感。</
-
特別企畫 Feature
40歲的人生苦惱
-
特別企畫 Feature
40難料:中間世代待修學分
看完了一般人對40歲的期待,跟40歲的人會面臨的處境,你對40歲還有什麼其他想像? 接下來,本期的封面故事將帶你看到表演藝術領域的40世代從35歲到45歲,從台前到幕後,從演員到舞台技術人員等,在面對體力急速下滑、時間被家庭工作瓜分兩頭燒,他們如何弭平不安與焦慮破繭而出? 我們採訪了13位受訪者,這些人可能是被眾所期盼、被前輩賦予重任的中流砥柱,也可能是正著手替下一世代鋪路、讓後輩引頸而望的人生目標。但更重要的是,他們也曾懷疑自己、迷惘困惑,最終仍選擇好好面對那些中年待修的學分。 最後,我們嘗試透過世代對談及分析報導,去釐清當下的表藝生態環境,及不同世代掌握的資源,讓更人清楚這些來到中年的表演藝術工作者面對的環境,及理解他們的困境,希望能從中找到一絲絲可能,並探詢更多轉變的契機。
-
特別企畫 Feature
謝盈萱:在鮮花與子彈的交界,思考四十
2021年的冬日下午、國家戲劇院地下偌大的化妝室裡,謝盈萱坐在這個熟悉房間中央,在一排專業妝髮鎂光燈鏡的反射下,顯得不是非常自在。
-
特別企畫 Feature
柯智豪:即使放假,也會找出一堆事情塞爆自己
近期採訪柯智豪的文章,都會提到他驚人的工作排程。他的身體像配備一顆可高速充電的肝臟,承載一年60件以上的超載工作量。這次採訪自然也不能免俗問他:2020年「報表」結算出來了嗎?他笑回:「沒算啦!是小孩子嗎?每年算這個。」接著囁嚅地說:「不敢算了,搞不好有100件。」
-
特別企畫 Feature
孫平:勇敢一點,拋開「一定要成功」的偶包吧!
從大學時念法文系、畢業後留法攻讀視覺藝術,到回台一腳踏入表演藝術圈,孫平這一路看似峰迴路轉,但其實不變的是,她始終忠於自己。
-
特別企畫 Feature
李育昇:劇場已是前夫,給彼此距離,更能開心扶養孩子
在結束一場一度無法掀起舞台大幕的演出後,李育昇心想,中年危機似乎提前到來了,那最後一根稻草壓在2017年,那年他34歲。
-
特別企畫 Feature
黃翊:造一間咖啡館,讓夢與現實在旋轉門間流轉
咖啡館的黃光在夜裡暈開,小庫卡穿著一襲襯衫背心,繞著一圈紅領結,正為自己和客人暖機。如果你靠在木質吧檯的邊上,還能看見他以單手,噢不,應該說傾全身之力地提拿手柄,將嵌合其上的濾杯橫移,迴旋,傾轉。
-
特別企畫 Feature
楊乃璇:務實之後,更能起舞造夢
這位剛過40歲的編舞家很務實,楊乃璇說:「我們是不得不跨領域,都是為了生活,經營工作就是經營人脈。」目前合作過的歌手有吳青峰、瘦子、林宥嘉等。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兆欣:與過去和解,讓戲繼續演下去
兆欣說,大學時演戲是快樂的,自己拉贊助去做想做的事。大學後逐漸從業餘轉為專業,除了每天練功,規律運動、定量飲食等都用最嚴謹的規範形塑,捏出戲曲功底,也壓抑生活。
-
特別企畫 Feature
趙雪君:安身立命之後,做更大的夢
35歲後的趙雪君,在臺北大學中文系獲得專任教職,她得以安身立命後繼續寫劇本、或想其他可能。
-
特別企畫 Feature
汪兆謙:在最好的狀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我對大家一起做事,是有嚮往的。」35歲後感受到體力下滑,但初衷始終撐住他。不過,汪兆謙也認為35至50歲間是「最好的狀態」。
-
特別企畫 Feature
王奕盛:更專業,也知道能力的天花板在哪裡
以往,王奕盛的名字幾乎與「影像設計」畫上等號,但近幾年來,不但在戲劇、戲曲,甚至音樂會、戶外活動等看到他的作品,更在2019年台灣參加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時擔任台灣館的策展人。
-
特別企畫 Feature
蘇威嘉:太多幸福,因為活在所愛的事業裡
蘇威嘉說過去的作品常顧著滿足自己,如今,他努力在社會中尋找一個支點,將藝文種子變成一套有用的系統教材。
-
特別企畫 Feature
陳武康:中年醇如酒,在規範中自由而活
上一秒陳武康還是年輕科班小夥子,對「專業舞者」身分有種使命感,忽然間他已步入40。「這一切發生得太快。明明還在笑說我們再跳下去就30歲了,結果──媽的,我的30歲呢?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世代對談
輩分權力仍舊鞏固,世代交替轉型速度太慢
一位是即將邁入40歲的藝術家林人中,另一位是50世代、劇場人、媒體人兼評論人的傅裕惠,10多年前,兩人曾因林人中策劃了一場《漢字寓言:未來系青年觀點報告》有了交集。當時,這個集結當時30歲、10位年輕藝術工作者的獨角戲演出,被視為青年世代集體替自己發聲的作品。傅裕惠也在當時處理過跨世代及新世代培養現況系列報導探討。光陰荏苒,編輯室邀來兩位對談,用回看且映照當代的方式,談談他們對40世代的觀察,及了解世代交替在劇場圈是否仍是個難解的題?
-
特別企畫 Feature 前輩真情相談室
宋光清:「狗改不了吃屎 但你可以少吃一點」
他們都曾站上風口浪尖,卻也在人生路口做了選擇,離開安穩,踏出框架。走過紅塵的表藝界前輩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過去與當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前輩真情相談室
黎煥雄:「去談場夠重大的戀愛吧!這是最後關卡了。」
他們都曾站上風口浪尖,卻也在人生路口做了選擇,離開安穩,踏出框架。走過紅塵的表藝界前輩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過去與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