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盈萱,41歲,演員(蔡詩凡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40難料:中間世代待修學分

謝盈萱:在鮮花與子彈的交界,思考四十

2021年的冬日下午、國家戲劇院地下偌大的化妝室裡,謝盈萱坐在這個熟悉房間中央,在一排專業妝髮鎂光燈鏡的反射下,顯得不是非常自在。

2021年的冬日下午、國家戲劇院地下偌大的化妝室裡,謝盈萱坐在這個熟悉房間中央,在一排專業妝髮鎂光燈鏡的反射下,顯得不是非常自在。

她不喜歡這種正襟危坐受訪的狀態,並開玩笑說自己會有股衝動想要「男性開腿坐」(Manspreading,歐美近年發明詞彙)。一會兒她又跑到衣櫃間、置物架旁,擺出各種時尚雜誌的誇張姿勢,就因為製造跟場地之間的違和感「很好玩」。在這個拿下金馬影后的女演員身上,你找不到明星藝人之中常見的裝弄和姿態。

訪問謝盈萱的前一晚,臉書忽然跳出動態回顧。9年前的同一週,剛好是第一次採訪她的日子。那天的採訪,也在劇場排練室,那時的謝盈萱,正年滿30。她做了一齣戲,關於一個同齡未婚懷孕女子,在過往約會對象中尋找自我的故事。

彷彿某種緣分注定,在地球又繞著太陽轉了十圈後,這一次謝盈萱要面對的,是所謂的不惑之年:40歲。

演員成了檢視當代女性處境最好縮影

如果說女性在「奔三」時,要面對是一種青春終結、成婚生子的高調世俗指標壓力,那麼「奔四」所帶來的,可能更像是股竊竊私語的集體焦慮,安靜、無息,卻蔓延且巨大。

這樣的社會現象,或許正好可以解釋為什麼近年來的謝盈萱,在媒體和網路社群間獲得了如此高度的關注。

從北藝大戲劇系畢業後,一直到35歲之前,謝盈萱的生命中幾乎只有劇場。而劇場確也回報了她一個「女神」的稱號,讓她演遍青中壯輩名導戲中的女主角。直到2015年的電視劇《麻醉風暴》,謝盈萱才終於出現在台灣的影視地圖上。若稱之為「出道」,那年的她是36歲。

後來的事大眾就比較熟悉了,不過3年的時光,謝盈萱主演的第一部電影《誰先愛上他的》,就為她拿下一座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此後出演的影集《俗女養成記》先是創下2.45%的高收視率、電影《孤味》又獲得近台幣兩億票房的驚人成績。

這些主題圍繞在當代台灣女性樣貌的作品,和各個帶著倔強、脆弱又貼近真實的角色,儼然將謝盈萱塑造成某種「不完美也沒關係」的女性族群代言人。可能,城市裡有這麼一群無所不在卻習於隱形的平凡「大齡」女性觀眾,在逐漸邁向40歲的同時,從謝盈萱身上看見了某種銀幕代表性(On-Screen Representation)。

如今,光是在搜尋網站上輸入謝盈萱的名字,提到40歲這個關鍵字的結果,就有超過50則以上。採訪報導的內容,則不外乎圍繞在愛情觀、單身狀態、以及如何面對年滿40歲的外貌和成就焦慮。

「要問我感想的話,我自己是覺得……有那麼多人把主題放在40歲,這件事情很有趣。到底為什麼,這個年紀需要不斷地被指出、被提醒?」謝盈萱沉思許久後這麼說,「我相信題目會出現,就是因為有它的觸及率和閱讀需求。這也代表,現在的社會環境,讓很多女性特別需要這樣子的資訊。」

若說演員只是個販賣專業表演的工作當然太過天真,謝盈萱很清楚,皮相這個東西對每個以肉身當工具的演員來說,也是標誌性的一部分。也正因如此,一個兼具公眾性和表演性的職業,似乎也成了觀看當代女性處境的最好縮影:無論是模範滿分的,還是主流之外的。

「相較於一般人,我們每天接收到關於年齡或美醜的檢視和評論,就是會多上好幾倍:妳是不是老了、手是不是皺了、脖子是不是有紋路了,然後再被用20歲的照片去做對比。」謝盈萱說,「也真的是在成為影像演員之後,我才站到這麼前線,去看見女性在社會上是怎麼被關注她們的價值。所以在面對亞洲、尤其是台灣的女性時,自然也會放更多心在她們身上。」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