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田啟元

相關文章 14 篇
  • 11月13日講座現場。
    焦點專題 Focus

    「歷史的返視、評論的在場」第二講側記

    主持人紀慧玲開場先介紹講座活動與今天的講者,這次籌備「評論的歷史」回顧講座時,主要回顧的文本群為《民生報》「民生劇評」、《PAR表演藝術》雜誌(以下簡稱「PAR雜誌」)與「表演藝術評論台」。發現除了王墨林,陳雅萍也是從1990年代持續書寫評論到今天,跟台灣舞蹈創作、生成、發展有一定的關係,因此邀請陳雅萍談舞評人的評論史,以及如何看當代舞評人的養成。

    文字|陳昱君、羅倩
    官網限定報導  2020/03/13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兩廳院推出跨媒體手遊「烈火中的帥哥警探」 打造劇場新體驗

    【台灣】 兩廳院推出跨媒體手遊「烈火中的帥哥警探」 打造劇場新體驗 延續去年不斷以跨界元素推廣活動,國家兩廳院首次結合網路遊戲活動以推廣表演藝術,推出「烈火中的帥哥警探」遊戲,藉由多元管道吸引潛在觀眾。此遊戲已於8月初上線,以「荒誕解謎」為題,是全台唯一以「跨媒體」「跨場域」交織而成的「實境手遊」。故事是以劇中劇方式呈現舞台劇殺人事件,玩家跟隨遊戲中的帥哥警探抽絲剝繭解開謎團。完成線上遊戲後,玩家還必須到劇場、樂器行等場地進行解謎,完成這兩階段的玩家將會獲得一組神秘號碼,9月10日至兩廳院售票系統搶兌魔王場門票,可參與9月23日在兩廳院進行的「密室逃脫與劇場表演」互動探險,演出劇情將串連「線上遊戲+線下解謎活動+互動式劇場」虛實場景,讓玩家體驗藝術與科技所帶來的衝擊饗宴。 「烈火中的帥哥警探」邀請致力打造創意公民遊樂場的新創團隊「聚樂邦」進行遊戲開發,及國內知名音樂劇劇團「躍演」撰寫遊戲劇本並且親自擔綱演出。為結合第二步驟的線下解謎遊戲,兩廳院也聯合周邊店家如:藝術教育館(南海劇場)、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唐青古物商行、樂大烏克麗麗樂器行等進行場館協力合作。 清大圖書館舉辦「田啟元與臨界點劇象錄」捐贈展覽暨座談會 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將於9月20日下午2點舉辦「戲,我愛,我做:田啟元與臨界點劇象錄」捐贈展覽暨座談會,邀請清華大學石婉舜教授主持,前臨界點劇象錄詹慧玲團長、資深劇場工作者及劇場導演劉守曜、中央大學黃道明教授及國立清華大學王威智教授與會座談。 田啟元(1964-1996)是台灣解嚴年代最具原創性與編導才華的一位劇場創作者,在他一手主持帶領下,「臨界點劇象錄」劇團展現高度向心力與不同流俗的獨特風格,也是第一個通過國際評選出國演出的小劇場團體。他的作品深入性別認同及社會弱勢議題,並將傳統經典題材、形式予以翻轉,演出風格既戲謔、強悍又殘酷,是海內外矚目的台灣戲劇研究焦點。 清華大學圖書館獲贈此特藏,係經本校台灣文學研究所石婉舜教授媒合,由前「臨界點劇象錄」團長詹慧玲與資深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309期 / 2018年09月號
  • 如果《白水》劇本的妖氣十足就在於「假戲假作」,那同黨劇團的《白水》選擇的是「假戲真做」,也就只能出落得如此無辜而善良。
    企畫特輯 Special

    話《白水》

    當然我們不一定要複製也無法複製《白水》產出年代台灣小劇場的「粗裸」與「貧窮」,我們也不一定只能允許男人反串,而不讓女人也來雌雄人蛇同體一番,但在對所有改版詮釋保持開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對《白水》在「敢曝美學」上的虛假性(作為對父權異性戀性別霸權最基進顛覆力的虛假性)與反寫實有所感受,必須對《白水》在語言文字與身體發聲上的造作不自然有所堅持,否則所有對《白水》致敬的劇場改版,都有可能成為《白水》的當代雷鋒塔。

    文字|張小虹
    第271期 / 2015年07月號
  • 戲劇新訊

    一晚兩齣戲 風格取材歡迎來比較!

    臨界點劇象錄這次企圖呈現「比較劇場」,藉由一個晚上兩齣各五十分鐘的作品,讓觀眾對兩個作品的本質或精神做出關連性的比較。這次演出創團導演田啟元的《白水》,另一齣是編導鍾得凡受田啟元影響而創作的作品《Touching In The Rain》,讓觀眾得以在同一個空間、時間看到兩部臨界點前後相距七年,在語言風格、取材編作方式有相當同質性作品的演出。 《白水》改編自《雷峰塔傳奇》其中的〈水鬥〉一折。文本中的四個主要角色,白蛇、青蛇、許仙、法海,全由男性演員飾演。《Touching In The Rain》則從董賢和漢哀帝的斷袖之戀開始,交錯著希臘神殿武士們間的愛慕,如歌如詩般進入歷史和文學中的男性情誼,轉借詮釋的故事包括:希臘神話、白先勇《孽子》、聖修伯里《小王子》、吳繼文《世紀末少年愛讀本》中同時兼具男女兩性特質的故事。(田國平)

    文字|田國平
    第156期 / 2005年12月號
  • 溫吉興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小劇場學校」創辦人

    溫吉興 把從劇場體會到的給出去

    一九九○年代時,他是台灣前衛小劇場團體「臨界點劇象錄」的主力成員,與傳奇導演田啟元一起創作,也在田啟元因病過世後,撐起劇團繼續走下去。曾經離開劇場,溫吉興再回來則是與昔日臨界點老友一起創立了「小劇場學校」,讓想學習的演員有地方去「學」,讓學生透過與擁有十幾年經驗的講師共度課堂,不僅學習他們的劇場技術,也體會他們對劇場的態度。

    文字|吳思鋒
    第252期 / 2013年12月號
  • 姬爾美可與羅莎舞團曾來台演出Rain。
    特別企畫 Feature

    自由跨界 美不勝收

    當代比利時表演藝術,總是充滿實驗性,我們看不到純粹的話劇或舞蹈,而是舞台上呈現了一種多元而自由的美。大家都知道比利時啤酒有很多品牌,很多小酒廠。沒有大的標準,只有強烈的個人特色,這就是比利時當代表演藝術令人著迷之處。

    文字|耿一偉
    第249期 / 2013年09月號
  • 三缺一劇團進行的身體訓練,期望能從解構到結構,深化劇場表演。(三缺一劇團 提供)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現象觀察十:小劇場再起身體訓練風

    打造表演基底 深化劇場美學

    從今年小劇場界的「身體自訓」現象,推論小劇場的身體表演體系再受重視是失之草率的,但從這兩個案例看來,新的劇團「身體自訓」反映出新世紀表演訓練的特色:一採取集體方式,代替個人英雄領導;二對各種表演體系的兼容,並不定於一尊;對寫實表演體系也不再抱持對立的態度。

    文字|林乃文
    第241期 / 2013年01月號
  • 焦點專題 Focus 導演文本解讀

    《瑪莉瑪蓮》 如鏡相映的戀人絮語

    《瑪莉瑪蓮》這個文本作為九○年代的小劇場經典絕對有其分量感,劇中只有兩個演員,兩個角色關係的沉重和膠著,幾乎令人窒息。閱讀的過程中我感覺到自己始終不斷將自己的情感經驗與之對照,我相信這個文本的呈現肯定有足夠的力量牽引觀眾去檢視或投射自己對情感的態度。對我來說這正是作為一個導演最令人振奮的工作。

    文字|陳仕瑛
    第240期 / 2012年12月號
  • 《曹七巧》編導企圖呈現一個埋葬於婚姻之後的寡居女性,那種叨叨絮絮、無法鬆手於慾望掌控的幽暗心靈。
    戲劇

    幽暗心靈的再生

    編劇上,劉亮延的語言令人想起已逝導演田啟元劇本裡文白夾雜、古今共融、尖刻譏諷的文字魅力,只是,《曹七巧》儘管創意同樣出自於意念,但其喋喋不休的瑣碎贅語更形貼近生活的真實層面,而所搭配包括京劇語言、唱腔和身段的各種風格化肢體表演,以及既東方也西式的服裝造型,更產生一種既現代俗艷又古典風情的蒼涼美感。

    文字|王友輝
    第152期 / 2005年08月號
  • 同黨劇團邱安忱去年推出的《藝陣人生》,探討青少年同志與家庭、社會的關係。
    嚐鮮

    美學訴求多元,「產值」仍可期待

    許多有心的創作者不但從性別理論、人性剖面與生命現象來看同志題材表演,,深具前衛與邊緣特質的同志表演藝術,未來仍有各種「產值」的可能。

    文字|傅裕惠
    第135期 / 2004年03月號
  • 詹慧玲重新排演的《目蓮戲》,選擇了以原始演出版本為基礎的詮釋方式,呈現這場透過劇場儀式對田啟元進行超渡的表演。
    現象‧現場

    顧影回眸後,不再回頭

    《白水》和《目蓮戲》是不是經典?作品已然有它自己的生命,一切就留給時間證明。但「臨界點」會走到甚麼樣的局面?留下甚麼樣的戲劇印記?卻是現在仍值得臨界點團員共同努力的遠景。詹慧玲在田啟元走後,持續以「志同道合」小型劇展等創作發表來等待與孕育更多的創作者,一面也出版團員累積的劇本作品而辛勤耕耘,相信時間是會站在臨界點這一邊的。

    文字|施立
    第130期 / 2003年10月號
  • 由楊婉怡執導的《打不開的門》。
    回想與回響 Echo

    沒有結束,才正要開始

    因爲這樣的一次劇展,我們可以發現臨界點並不是永遠只有田啓元、蕭華文,我們開始看見了其他人,甚至臨界點可以就這些人的個人特質,發展出更多元的劇團風景。

    文字|于善祿
    第84期 / 1999年1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戲劇

    「辯」出反抗體制的力量

    《毛屍》由六位演員在中心式舞台的劇場空間,辯論著孔子是不是同性戀的議題,訴說有關儒家思想在教育體系中,如何被執政黨以各種理由作錯誤的詮釋,以掩埋中國自古以來的同性戀歷史及事蹟。

    文字|田國平
    第140期 / 2004年08月號
  • 柳春春劇社導演鄭志忠。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柳春春劇社導演

    鄭志忠 以生活蘊發「劇場」的傀儡師

    身為肢障者,人稱「阿忠」的鄭志忠,獨特的身體姿態讓他如同一個能夠操縱自己這個偶身的傀儡師,而在這個看似正常,但所有人的眼光卻都圍繞在他身上的怪奇世界裡,他就像舞台上的表演者,生活就是劇場。而他的劇場也來自生活,沉潛多年之後,柳春春劇社應邀再現該團舊作《美麗》,這個被劇場人鴻鴻視為「殘酷劇場」的作品,對阿忠來說,其實「殘酷」就在日常生活之中。

    文字|張輯米、廖俊逞
    第220期 / 2011年04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身障音樂家,後來怎麼了?

  • 新加坡

    多個實驗性創作平台激盪繽紛創意

  • 焦點專題 Focus

    田孝慈:「身體會給出千萬種不同的答案」

  • 香港

    防疫鬆綁後,表演藝術界終於展現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