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醮

相關文章 12 篇
  • 王柏偉
    焦點專題 Focus

    將藏品「關鍵字化」,貼合當代人搜尋知識的方法

    為能符合現代人的使用慣性,圖書館必得將典藏品重新架構成「關鍵字化」、「資料庫化」,在此系統下,資訊才有機會被搜尋到。

    文字|王柏偉、吳垠慧
    第339期 / 2021年05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台前幕後

    表演界看「表演視界」

    羅曼菲 台北越界舞團創始團員,出現在劉振祥的作品 我覺得這次的攝影展很豐富,參展的人多,風格也都不同但和國外類似的展覽相比,則感覺這些作品在動作的掌握方面較弱。即使像劉振祥有能力做到的人,這次也沒有呈現這方面的作品。大概是他故意選些他目前在實驗、較與衆不同的作品吧! 而陳輝龍和潘小俠,他們這次的作品個人風格很強,但同時也塑造了所拍攝的藝術團體之風貌。例如陳輝龍對太古踏/當代傳奇以及潘小俠對優劇場的精確掌握,都是基於他們對該團的深入了解;即使沒看過該團演出的人,看了照片也能感受到該團的特色。 其他像小鄧(鄧玉麟)及謝安這次展出的作品,可能限於主題的緣故,呈現出來的並非他們最好的;例如小鄧拍人物最棒,但這次他都沒展出他拍舞者的劇照 總之,整體來看作品都不錯。很高興有那麼多人在從事這一行。 林秀偉 太古踏舞團藝術總監,出現在陳輝龍展出的作品 表演藝術攝影者是群一直沒有被肯定的人,所以對他們,我個人很欽佩,因爲自己從事表演藝術的創作,所以能夠理解他們如何在經費等問題的壓迫下,盡力尋找出自己藝術風格的苦心。在他們寂寞了這麼久之後,這次攝影展的推出意義非常重大。 這次展出的作品,雖感覺有些太穩定、失去了動力感、想像力和個人風格不夠,其中許多只能以宣傳照的型式呈現,但是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國內的文化環境還沒成熟,給攝影者發表的機會不夠。希望這群攝影者在地位及經濟上能得到多點輔助。 林麗珍 舞作《醮》透過游輝弘的鏡頭展出 這次的攝影展透過不同風格的攝影師表現了台灣舞蹈界不同的風貌。我們可以從中發掘、反省整個表演藝術的歷程與脈絡。其中,許斌拍的人物有多層次的感受力;而游輝弘則展現其對劇場畫面瞬間的掌握,傳達了人與空間的關係;潘小俠表現了台灣的本土文化,具有草根性

    文字|林亞婷
    第33期 / 1995年07月號
  • 林麗珍透過《醮》,呈現植基東方土壤的空緩身體美學。
    舞蹈

    林麗珍十年淨化重生:更簡單,更洗練,更放空 緩行東方身體美學的《醮》

    《醮》的靈感來自中元普渡祭典,全劇分十二段落:淨場、啟燈、引鼓、獻香、點粧、遙想、引路、芒花、引火、水映、孤燈、煙滅,最終結束在放水燈儀式的輪迴喻象中。十年後重登舞台,《醮》質韻不變,只是動作更單純,肢體更極簡,藝術總監林麗珍要為世人帶來的,是植基東方土壤的空緩身體美學。

    文字|周倩漪
    第165期 / 2006年09月號
  • 服裝完成裁剪後,需用鐵沙磨損表面,及用染料一層一層擦上,做成年代久遠的破舊感。
    台前幕後

    如迷霧中前航的船 舞劇《醮》服裝創作

    如一個老人,因為生活變得枯燥,逐漸喪失對自己的注重,隨俗而粗陋;有一天,從抽屜中找到一張老照片,美麗而精緻的氣質,喚起了強烈的情感。《醮》劇中所呈現的,就是這種感受。

    文字|葉錦添
    第31期 / 1995年05月號
  • 《醮》具備一個完整結構,雖使用民間祭典為題但不僅於型態的採借,而是藉由提升祭儀的精神層次,敘說有關生命的註釋。
    特別企畫 Feature

    祭壇與舞台何干?

    不同於《慶神醮》將台灣民間陣頭濃縮拼排,也不同於《九歌》融合遙想的文本與真實的事件,《醮》具備一個完整結構,雖使用民間祭典為題但不僅於型態的採借,而是藉由提升祭儀的精神層次,敘說有關生命的註釋。這個作品可說為台灣劇場在展演祭儀的實踐上,建立起一個獨特的範本。而林麗珍本人十年磨一劍的創作期程,不但迥異於大多創作者,更讓這支作品經由典範地位的建立,夾帶了些許神聖感。

    文字|趙綺芳
    第202期 / 2009年10月號
  • 翎子在《觀》中,林麗珍取的則是它鬆柔的質地,舞者垂首低眉,眼尾妝顏的一勾、一撇,才這麼帶順了翎子,讓線條往上攀升。
    特別企畫 Feature

    雉翎、指套、百褶裙 古物提煉新創思

    無垢舞蹈劇場的作品向與儀式脫不了關係。《醮》取材自台灣文化的中元祭典,《花神祭》從傳統戲曲的流蘇髮線中挪取新形式,《觀》的主視覺則更進一步借鏡於老文化的服裝、編織、飾品等各色元素,在在證明了林麗珍的美學乃是以傳統為根源,而後尋找轉型、乃至脫胎昇華的契機。好比柳枝垂首,菩薩低眉,所觀望的都是孕養自身的土地。

    文字|羅毓嘉
    第202期 / 2009年10月號
  • 「無垢身心覺察課程」中沒有繁複的動作組合,而是更多對身體肌肉細微的琢磨。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場汗水、淚水、鼻液交織的自我挑戰

    無垢舞者的身心淬煉 在遙遠的深處,冥暗的舞台中央,若隱若現地浮現一行隊伍,如同在全「黑」的畫布上略施淡墨暈染的「白」色水墨畫。群隊中的女子全身抹白,朱紅花旦般的妝容點綴慘白的素顏,而男子則以赭紅塗滿全身,以銳利的線條勾勒出猙獰的表情;他們是來自另一空間的靈魂,隨著媽祖的腳步,隨著浪潮,以極度輕靈,極度悠緩的步履,一波波前進。

    文字|莫嵐蘭
    第203期 / 2009年11月號
  • 林麗珍
    焦點

    從普渡祭儀雕琢出的舞劇1 林麗珍新作《醮》

    近來動向備受矚目的林麗珍,繼完成史詩氣魄的《布農族樂舞祭》之後,今年五月又即將於國家劇院呈現一齣以內省關懷的精神,剖述台灣中元普渡的新作──《醮》。

    文字|張維倫、陳念舟
    第30期 / 1995年04月號
  • 林麗珍在《醮》的肢體語彙,呈現一種母愛的觀點,提供陳揚創作其音樂的靈感。
    焦點

    從普渡祭儀雕琢出的舞劇2 談《醮》的音樂創作

    談到《醮》的音樂創作,實際上是無法具體說明的,也無從根據理論來解釋,因爲創作過程是接近瘋狂、眞實與無意識狀態,是時間和生活點滴的長年累積。而我本身從小生長在這塊土地上,自然會由內在潛發對《醮》的情感。換言之,生活本身成了最好的創作來源,這一點不僅和林麗珍對舞蹈的創作意念不謀而合,也是東方文化的特色。

    文字|陳揚、許斌
    第30期 / 1995年04月號
  • 《醮》在結合民俗、藝術與宗教三方面相時,能否走出一些藝術工作者常停留於表面嫁接的問題?
    焦點

    從普渡祭儀雕琢出的舞劇3 談《醮》與宗敎、民俗的嫁接

    民俗、藝術與宗敎是文化中彼此相連極深的三個面相,在過去,它們常常以一種有機結合的形式作用於生命之中,但到了近代,由於概念的分化,則已成爲可以完全不相關的一些獨立詞語。近幾年,有一些藝術家重新在其作品中,企圖以結合民俗質素,或賦予藝術更多宗敎性的實際行動。然而,在這些作爲中,我們卻也發覺存在著不少的問題。林麗珍以中元節慶爲基點的舞作《醮》將如何跳脫出來呢?

    文字|林谷芳、虞戡平
    第30期 / 1995年04月號
  • 《醮》是林麗珍的舞?還是林麗珍的宗敎?(圖爲舞劇一開始道士除煞之畫面。)
    舞蹈

    提供許多思考課題的《醮》 林麗珍舞劇觀後感

    《醮》,是林麗珍的舞?還是林麗珍的宗敎?從舞蹈的角度來看,我們要問:林麗珍有沒有從民俗宗敎的體驗中找到新的舞蹈身體?

    文字|盧健英、林俊宏
    第33期 / 1995年07月號
  • 《醮》其中一段〈引火〉中,如附魔般的男體是完全放任、只存獸性的劇烈震動與呻吟。
    舞蹈

    前世今生,一段時空綿延的無盡對話 評林麗珍的《醮》

    《醮》不求旣存儀式的重演,但卻處處流露出儀式的專注與虔誠。它有機的舞台生命蘊釀著對人、事、物深刻的情感。敎人在驚豔之餘,數日後仍盤旋腦中縈繞不去。

    文字|陳雅萍、林俊宏
    第33期 / 1995年07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