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交響樂團
-
焦點專題(二) Focus
用熟悉的語言 呈現台灣多元特色的縝密思考
繼二○一六年首度赴美巡演、得到當地肯定後,國家交響樂團(NSO)今年十月再度前往美國西岸展開四場巡演,向世界介紹自己。音樂總監呂紹嘉試圖打破競爭的思維,不朝演得「像」什麼,而是用經典曲目展現樂團高度的音樂素養,並且在這基礎上,再帶出屬於自己的一家之言。因此曲目的設計有樂團拿手的德奧經典、有首度在國外展現的法國曲目,有來自國外及台灣的兩位當紅的獨奏家為節目增添亮彩,更有彰顯自我文化的本土創作帶來話題。
-
焦點專題(二) Focus
把餘韻帶回台灣 NSO的美式歲末樂聲
今年適逢伯恩斯坦百歲冥誕,才剛從美巡載譽歸國的NSO,將在這歲末年初,以美國為名舉辦「美國春秋」及「搖擺美國」兩場音樂會,在呂紹嘉帶領下,邀請小提琴家林昭亮、鋼琴家嚴俊傑,及剛獲得第十屆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國際小提琴大賽金牌的小提琴家林品任,演出以上美國傳奇作曲家的作品。在那一片自由奔放、跳脫隔閡的樂風中,讓熱情的音符陪您度過寒冬、也陪您一起倒數計時、迎接全新一年的到來。
-
藝視窗 News
法國音樂與聲響研究中心將來台於C-LAB合作設立實驗室
【台灣】 法國音樂與聲響研究中心將來台於C-LAB合作設立實驗室 文化部長鄭麗君9月中旬出訪法國,與附屬於法國龐畢度中心的「音樂與聲響研究中心(IRCAM) 」總監馬德內(Frank Madlener)簽署合作意向書,IRCAM將協助由空總轉型之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就人才互訪、國際共製、研發及展演等領域進行交流,並在2020年底前,共同合作於C-LAB設立一個聲響實驗室。 IRCAM附屬於法國龐畢度中心,原由法國作曲家與指揮家布列茲(Pierre Boulez)創立。1969年成立之初即以電子音樂與聲音研發創作為發展方向,培養一批深諳軟硬體技術的專業工程師支援各種新音樂聲響創作。每年舉行的MANIFESTE藝術節匯聚國際舞蹈家、戲劇家、音樂編曲家及各類技術工程師等,以極具前瞻原創性的手法,將藝術與科技融合呈現各類展演,深獲好評。 國藝會辦理「2019演藝團隊年度獎助專案辦法暨填表說明會」 國藝會承辦之「2019演藝團隊年度獎助專案」自11月1至30日受理申請,即日起開放線上填寫申請表,申請者需於收件截止日11月30日前完成送件流程。為使團隊了解本專案辦法與申請方式,國藝會將在11月9日、16日分別於台北、台南舉辦獎助專案辦法暨填表說明會。台北場時間地點為11月9日下午2點於北師美術館,台南場則為11月16日上午10點半於臺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L4C文創講堂。詳情請參國藝會官網最新消息區。 文化部「表演藝術結合科技跨界創作」受理108年度計畫申請 文化部持續支持表演藝術結合科技跨界創作,自即日起受理108年度申請計畫。文化部表示,考量科技藝術領域創作需求的獨特性,並尊重藝術展現及創作自由,今年修正補助作業要點,簡化申請作業、放寬提案內容呈現方式及調整分期撥款比例等,期待落實協助科技藝術團隊發展。修正內容為第一期補助款的撥款比例,從30%提高到50%,支持科藝創作初期的大量資金需求。同時,調減申請書份數及放寬計畫書格式,除文字外,可採PPT、影片或
-
音樂 NSO美巡行前音樂會
來自台灣 向世界出發
繼兩年前首度赴美洲的「拓荒之旅」,NSO當年的演出讓美國重量級樂評讚賞為文,也鋪下了再度巡演的契機。十一月初NSO將再度造訪美國西岸於四個城市演出,除了準備德奧與法國經典曲目及鋼琴家史蒂芬.賀夫的加持外,也邀備受矚目的小提琴家曾宇謙同行,一同帶出台灣的音樂實力,並在行前特地以「來自臺灣」音樂會呈現出訪曲目,以饗國人。
-
藝號人物 People
國家交響樂團駐團音樂家
是單簧管演奏家,也是創作豐富的作曲家在新樂季擔任國家交響樂團駐團音樂家的約格.魏德曼,以獨樹一格的後設手法,透過創作讓古典音樂與現代人產生連結,「我每天都在演奏莫札特、舒曼,時時刻刻受到他們的樂曲刺激、啟發,於是我作曲的初衷就是想和大家分享這些心得。」至今魏德曼完成了超過百首作品,充分展現他亟欲為世人引介經典的心思,「我仍然相信古典音樂的力量,它絕對不是一種將衰亡的事物。」
-
音樂 NSO樂.劇《皮爾金》
一人演出廿二角 樂與劇交融的挑戰
劇作家易卜生的原創詩劇、作曲家葛利格的劇樂,讓《皮爾金》成為挪威的樂劇經典,並且衍生出許多不同的表演形式。NSO這次的製作重新改編中文劇本,並邀演員王耀慶一人分飾劇中廿二位角色,搭配合唱團與獨唱者演出,音樂和戲劇並重,可說是一次精采的挑戰。
-
音樂 NSO總監系列「1905」「一千零一夜」
樂章中的密碼 譴責暴政寄望和平
國家交響樂團在六月份推出兩場音樂會,分別名為「1905」與「一千零一夜」,看似數字密碼,其實源於兩場的主題曲:蕭斯塔可維奇以俄國一九○五年革命為主題的第十一號交響曲與李姆斯基-柯薩科夫的《天方夜譚》,兩者不約而同,都蘊含了對暴政的譴責,與盼望和平到來的期待。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德國男高音
威爾.哈特曼 我用我的過去打動你
國家交響樂團的樂季壓軸《帕西法爾》歌劇音樂會,邀來德國男高音威爾.哈特曼擔綱主角帕西法爾,其實哈特曼演出的角色相當多元,從男中音唱到男高音,從《魔笛》的帕帕吉諾、《阿拉貝拉》的馬泰歐到《顏如花》的拉卡,他相信自己能以過往的生命經歷支撐各種角色的內在。他說自己開始唱帕西法爾以來,他「更用心在把這個角色對照我的人生(因為)每個人都會在成長時經歷各種痛苦的、甜美的、危險的考驗,這就是帕西法爾所經歷。」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華格納的歌劇「絕響」 在國家音樂廳純粹聆聽
這次的《帕西法爾》,NSO選擇以Semi-stage的方式演出第一幕序曲與及第二、三幕。雖然不在劇院推出全本,但在音樂廳卻能讓聲響發揮更大的效果。呂紹嘉說:「這部作品完全是華格納為了拜魯特劇院的空間與音響,用想像寫出來的。當然國家音樂廳不是拜魯特劇院,但我認為它是屬於這種音樂的廳,因為它的回響能夠讓銅管、絃樂共鳴,比在劇院更能呈現所要表達的情感。」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NSO歌劇音樂會《帕西法爾》
華格納將《帕西法爾》Parsifal稱為「舞台神聖慶典劇」,不但唯拜魯特歌劇院獨家限定,也是唯一為這劇院打造的作品;今年七月NSO樂季壓軸的華格納《帕西法爾》當然必得朝聖,華格納的樂劇或許深奧有距離感,但是一旦深入大觀園,就會死心塌地成為他的粉絲。 《帕西法爾》是華格納創作的最後一部歌劇作品,也是主角的名字。波斯語fal parsi意謂「純潔的愚者」,歌劇沒有英雄氣短,兒女情長,真正的通關密語是:憐憫(Mitleid),主題似乎繞著基督教的聖杯、聖矛、聖餐與騎士;但真正的意涵是從叔本華的哲學觀出發,華格納自一八五四年接觸叔本華的《意志與表象的世界》即在一年內讀了四次,此劇反映叔本華的音樂形上學,音樂的表達無須透過心智圖像和真實的媒介,聲音(tone)是「意志的模仿」,是對意志赤裸的、立即的感受經驗,表達的是意志本身(thing-in-itself),所以具有最高的藝術價值。《帕西法爾》另外扣合佛教的輪迴、個人意志的否定、憐憫與救贖等議題,可說是部(「基」皮「佛」骨的)天鵝之歌。 《帕西法爾》自首演來最為人稱道的,是塑造出一種難以言喻的音樂氣氛,請愛樂者不妨專注傾聽第一幕序曲,十二分鐘長的音樂是個大哉問,聽懂它,全劇就知曉大半了! 文字|張萬苓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博士生、北一女中音樂教師
-
音樂 NSO演出布魯克納與馬勒
赫比希的兩場「豐碑性」交響經典
貝多芬的《D小調第九號交響曲》藉由宏偉形式與深廣內涵所建立之「豐碑性」為其後的交響曲創作築起一道難以踰越的高牆。但後繼者莫不滿懷誠心敬畏地承繼交響曲的創作之路,布魯克納與馬勒都各自為交響曲開拓了新的面貌。五月份,NSO桂冠指揮赫比希將先後獻上上述兩位所創的「豐碑性」交響經典:布魯克納第九和馬勒第二。
-
音樂 NSO名家系列「法國與法國號」
史帝芬.多爾 吹出法國號的魔幻時刻
國家交響樂團的「法國與法國號」音樂會,邀請柏林愛樂法國號首席史帝芬.多爾一次演出兩首法國號協奏曲,其中包含旅德日本作曲家細川俊夫為他而寫的《花開之時》,能聽到演奏家自己詮釋,機會難得!同場音樂會也將演出法國作曲家德布西與拉威爾的作品,有「法國」也有「法國號」,音樂會標題的趣味與內人巧妙契合,令人期待!
-
專題 音樂會製作人
杜莎拉 把行政事務串成音符的幕後演奏家
帶著百人樂團在歐陸一日一站地移動巡演、打理細節繁複的歌劇製作、規劃執行卅小時不停電的樂團跨年活動這都是個頭嬌小的杜莎拉參與過的難忘經驗,「我的工作就是讓藝術家能順遂地站上舞台,舞台燈三閃三亮,我的工作就暫時結束了。如果沒有任何事情發生,沒有任何問題產生,那就是最安心最開心也最享受的時候。」杜莎拉就像演奏家,樂團遇到的難題是她的樂譜,愈難的題目愈冷靜細心演奏,把「人」與「事」串成樂章。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NSO「法國與法國號」
偶爾會覺得季節感是件挺浪漫的事,你知道那不是跟風,甚至也可能並不是有意安排,只是時候到了,剛好就遇見適合的景色。 今年適逢德布西逝世百年,國家交響樂團(NSO)恰好安排了他的《海》,同場還有同為法國代表作曲家但管絃語法大相逕庭的拉威爾《華爾茲》,這組曲目NSO已有錄音問世,但現場色彩的層次當然值得親炙。 繼去年春天的巴伯羅柯(Radek Baborak)後,這個四月,法國號大師史帝芬.多爾的演奏當然也是值得一聽,他的音色像是太陽,一開口即讓人覺得整個音樂廳就這樣亮了起來,除了莫札特的《第三號法國號協奏曲》,多爾也將與NSO合作細川俊夫的《花開之時》,被管絃樂團形塑的池水輕托,以法國號化身蓮花,漸漸漾開,如果音樂會裡也有季節感,大概就是這麼回事吧。 文字|曾柏雄 藝術工作者
-
音樂 NSO「馬勒第七」
布拉姆斯與馬勒 引人深思的命運之歌
今年的TIFA,NSO將在呂紹嘉指揮下推出「馬勒第七」音樂會,將演奏兩首重量級經典布拉姆斯的《命運之歌》與馬勒的第七號交響曲,兩曲都以一個節奏開始,並貫穿全作。在古典音樂愛好者耳中,兩部作品使用的節奏元素雖不同,但都會令聽者立刻與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連上線。
-
即將上場 Preview 「西班牙式瘋狂」與「今夜瘋爵士」
NSO打破慣例 給你不一樣的「樂」歲末
NSO今年打破慣例,不再由交響樂團帶大家跨年,先在二○一七年倒數第二晚,由交響樂團帶來熱情洋溢的「西班牙式瘋狂」;跨年的重責大任,則交棒予兩廳院節慶爵士樂團和NSO獨奏家群,帶領聽眾「今夜 瘋爵士」。兩場音樂會皆以小號演奏家為號召,讓樂迷在連續兩晚的歲末音樂會中,暢快優游於古典與爵士之間。
-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凡斯卡與西貝流士」
融雪中的盎然生機 具現音符之中
來自芬蘭的指揮大師凡斯卡,也是知名的芬蘭作曲家西貝流士作品詮釋大家,後者以音樂描繪家國的峻偉風景,前者則以指揮棒讓曲中風景立體呈現。凡斯卡這次與NSO合作,除了演出西貝流士的《第五號交響曲》,也將呈現丹麥作曲家卡爾.尼爾森的《太陽神》序曲,北國風情將隨音符在台北樂迷面前鋪展開來
-
特別企畫 Feature
音樂的力量 從銀幕走入你心底
經典電影深銘人心,而經典電影配樂也成為多數人的共同記憶,但你知道古典音樂與電影配樂有多麼深厚的淵源嗎?NSO本樂季特地規劃了兩檔相關音樂會:「藍色電影院」讓你回顧多部電影裡所出現的古典音樂,而「總監電影院」則以作曲家為電影所寫的音樂為主題,音樂總監呂紹嘉挑選了荀貝格、浦羅柯菲夫及約翰.威廉斯三位大師的三闋傑作。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超越傳統戲曲的當代格局
劇作家施如芳的首部京劇《快雪時晴》,於二○○七年由國光劇團與國家交響樂團聯合演出,以一帖書聖短箋、人物張容的時空穿越,鋪展流離者的生命體悟,與兩岸糾葛的歷史沉重。十年後,《快》劇經典重演,劇本聯同施如芳的另兩齣作品歌仔戲《燕歌行》與豫劇《花嫁巫娘》結集出版,特邀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女士撰作推薦序,剖探施之劇作創意所在,本刊特地轉載,以饗讀者。
-
演出評論 Review
悲欣交集的絕美體驗
從《外套》的深沉、《修女安潔麗卡》的悲壯到《強尼.史基基》的瘋狂,浦契尼透過三種題材施展不世出的天才,完成了他生平最後一部完整創作的作品。而NSO也透過了這檔精緻的製作讓我們看見了《三聯劇》的極難與極美。相信在看過《三聯劇》後,你定會為當年這齣歌劇首演時所遭受的批評打抱不平,同時也能為NSO在成立卅周年之際推出如此精采的歌劇製作而喝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