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橘郡塞格斯仲表演藝術中心演出現場。(王永年 攝 國家交響樂團 提供 )
焦點專題(二) Focus 中西樂團獻「美」聲/國家交響樂團

用熟悉的語言 呈現台灣多元特色的縝密思考

側記NSO美巡四場音樂會

繼二○一六年首度赴美巡演、得到當地肯定後,國家交響樂團(NSO)今年十月再度前往美國西岸展開四場巡演,向世界介紹自己。音樂總監呂紹嘉試圖打破競爭的思維,不朝演得「像」什麼,而是用經典曲目展現樂團高度的音樂素養,並且在這基礎上,再帶出屬於自己的一家之言。因此曲目的設計有樂團拿手的德奧經典、有首度在國外展現的法國曲目,有來自國外及台灣的兩位當紅的獨奏家為節目增添亮彩,更有彰顯自我文化的本土創作帶來話題。

繼二○一六年首度赴美巡演、得到當地肯定後,國家交響樂團(NSO)今年十月再度前往美國西岸展開四場巡演,向世界介紹自己。音樂總監呂紹嘉試圖打破競爭的思維,不朝演得「像」什麼,而是用經典曲目展現樂團高度的音樂素養,並且在這基礎上,再帶出屬於自己的一家之言。因此曲目的設計有樂團拿手的德奧經典、有首度在國外展現的法國曲目,有來自國外及台灣的兩位當紅的獨奏家為節目增添亮彩,更有彰顯自我文化的本土創作帶來話題。

二○一六年,NSO首度踏上美國巡演,精湛演出加上台灣色彩的作品不但令當地樂評驚豔,更留下極為肯定的評價。對於樂團來說,不僅是珍貴的鼓舞,也代表著積極出訪、向外拓展知名度的方向正確。為此,NSO於今年十月底再度啟程前往美國西岸,展開四場巡演,主動出擊,向世界介紹自己。

策略性的計畫  站上國際舞台

但如何介紹自己?音樂總監呂紹嘉提出他的觀察:「我們的困境在於交響樂團源於西方,身處台灣該如何與人競爭?我們可以為西方音樂注入什麼元素?在出訪時帶給西方觀眾什麼新的感受?」於是,他試圖打破競爭的思維,不朝演得「像」什麼,而是用經典曲目展現樂團高度的音樂素養,並且在這基礎上,再帶出屬於自己的一家之言。因此曲目的設計有樂團拿手的德奧經典、有首度在國外展現的法國曲目,有來自國外及台灣的兩位當紅的獨奏家為節目增添亮彩,當然不能錯過的,就是帶出國門彰顯自我文化的本土創作帶來話題。兩套曲目因地制宜地完美配搭,展示著樂團獨特的風格與高度的彈性。

此次巡迴的第一站,回到加州橘郡塞格斯仲表演藝術中心(Renée and Henry Segerstrom Concert Hall, Segerstrom Performing Arts Center, Costa Mesa)。曲目與聖地牙哥雅各布音樂中心(Jacobs Music Center)的柯普萊交響音樂廳(Copley Symphony Hall)相同。晚間八點前,觀眾紛紛入場。在廣大的愛樂者當中,還有幾位重要貴賓。除了NSO前總監華裔指揮家林望傑與夫人張晶晶的聯袂到來,及當地來自San Diego ReaderEpoch TimesSan Diego Story的樂評人及教授之外,聖地牙哥當地重要的慈善企業家/藝術贊助者,也是將此地由電影院出資改為音樂廳的雅各布夫婦(Joan and Irwin Jacobs)皆親自出席。

第三站,樂團受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之邀於明尼表演藝術中心演出(Meany Hall, Meany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Seattle),演出再度開出票房紅盤,全場上座率超過八成。而巡演最終站舊金山,於舊金山戴維斯交響樂音樂廳(Davies Symphony Hall, San Francisco)演出。雖然適逢美國期中選舉,仍不減魅力。此兩站音樂廳皆為樂團的首度登場,尤其後者在駐舊金山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洛杉磯臺灣書院、舊金山台北姐妹市委員會等鼎力支持下,來賓眾星雲集,包括駐舊金山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馬鍾麟,舊金山臺北姐妹市委員會主席徐大麟博士伉儷、舊金山交響樂團執行長Mark C. Hanson、舊金山芭蕾前董事會主席Richard C. Barker、舊金山芭蕾舞團首席舞者譚元元、當地重要政商人士,American Record Guide資深古典音樂評論人Gil French、Seattle Times資深藝評人Melinda Bargreen皆對當晚演出甚感滿意。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史蒂芬.賀夫:「應該將音樂當成一個美好的祝福。」

剛結束亞洲一個月巡迴,到訪中國、吉隆坡、日本、香港……史蒂芬.賀夫不但演出行程滿檔,身為曾被英國《經濟學人》雜誌選為當代廿大博學之人,他喜愛繪畫、舞蹈,更擔任過十年英國皇家芭蕾舞蹈團的董事。不但平日就常為雜誌撰寫專欄、文章,今年剛出版了一本小說,預計明年將會再出一本。

鋼琴演奏當然是他專業的中心,但是賀夫認為其他的創作對他來說也相當類似,都是從藝術而來。熟悉他的粉絲們都知道他改編過相當多台灣民謠,並且能夠貼切抓住味道與精髓。對台灣人來說,那是再自然也不過的旋律,但他卻將《望春風》那樣的樂曲比喻成德布希創作手法,分析研究五聲音階的轉換,在五聲音階中編織出驚人的變化與音色,讓它簡單、純粹,卻又深入人心。他說:「靈感很難說,有時它就像火一樣在胸中燃燒,我不太確定那是從哪裡來?只希望可以好好利用。」   

享受著藝術帶來多方面的薰陶,但賀夫卻感嘆現在這個社會,對於學習音樂的心態相當扭曲。他認為學習音樂,就該從音樂出發,而不是從未來的成就作為起點。「別想要利用古典音樂來成名、致富、穿光鮮亮麗的衣服。」他說:「我想要給『家長』而不是『學生』的建議是──不要對你的孩子有錯誤的野心。他們需要『喜歡』音樂,不該讓音樂成為『壓力』,更不該讓音樂變成名利的護照。」他曾親眼看過十幾歲有天分的孩子,已經被壓迫到無法再忍受音樂,那是非常可惜的!學音樂的人有一半以上的人不是當獨奏家,而是在從事樂團、教學的工作,所以「應該要將音樂當成一個好的祝福,而不是詛咒!」

後台準備上場的賀夫,已經不再將重點放在與哪些指揮、樂團合作或演出地點上面,也不特別評定自己哪一場音樂會的好壞,因為每場演出總有某些特別的享受,有時候是好的鋼琴、有的時候是好的音樂廳音響。走上舞台,他總是用他的經驗給予所有,期待與觀眾有一份最好的交流。(李秋玫)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