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太古踏舞團

相關文章 15 篇
  • PAR表演藝術
    台前幕後

    表演界看「表演視界」

    羅曼菲 台北越界舞團創始團員,出現在劉振祥的作品 我覺得這次的攝影展很豐富,參展的人多,風格也都不同但和國外類似的展覽相比,則感覺這些作品在動作的掌握方面較弱。即使像劉振祥有能力做到的人,這次也沒有呈現這方面的作品。大概是他故意選些他目前在實驗、較與衆不同的作品吧! 而陳輝龍和潘小俠,他們這次的作品個人風格很強,但同時也塑造了所拍攝的藝術團體之風貌。例如陳輝龍對太古踏/當代傳奇以及潘小俠對優劇場的精確掌握,都是基於他們對該團的深入了解;即使沒看過該團演出的人,看了照片也能感受到該團的特色。 其他像小鄧(鄧玉麟)及謝安這次展出的作品,可能限於主題的緣故,呈現出來的並非他們最好的;例如小鄧拍人物最棒,但這次他都沒展出他拍舞者的劇照 總之,整體來看作品都不錯。很高興有那麼多人在從事這一行。 林秀偉 太古踏舞團藝術總監,出現在陳輝龍展出的作品 表演藝術攝影者是群一直沒有被肯定的人,所以對他們,我個人很欽佩,因爲自己從事表演藝術的創作,所以能夠理解他們如何在經費等問題的壓迫下,盡力尋找出自己藝術風格的苦心。在他們寂寞了這麼久之後,這次攝影展的推出意義非常重大。 這次展出的作品,雖感覺有些太穩定、失去了動力感、想像力和個人風格不夠,其中許多只能以宣傳照的型式呈現,但是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國內的文化環境還沒成熟,給攝影者發表的機會不夠。希望這群攝影者在地位及經濟上能得到多點輔助。 林麗珍 舞作《醮》透過游輝弘的鏡頭展出 這次的攝影展透過不同風格的攝影師表現了台灣舞蹈界不同的風貌。我們可以從中發掘、反省整個表演藝術的歷程與脈絡。其中,許斌拍的人物有多層次的感受力;而游輝弘則展現其對劇場畫面瞬間的掌握,傳達了人與空間的關係;潘小俠表現了台灣的本土文化,具有草根性

    文字|林亞婷
    第33期 / 1995年07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即將上場

    太古踏舞團《太陽之舞》

    《太陽之舞》利用華山藝文特區的場地特色,強調「與人群互動」,以環境劇場、街頭表演和嘉年華會的形式.讓舞蹈生活化地貼近人群。在彩妝和服裝方面,太古踏舞團也邀請到流行品牌的贊助,為《太陽之舞》的舞者進行造型設計,以太陽為能量之源的象徵,企圖傳達對生命的熱愛與對自身的反省。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96期 / 2000年12月號
  • 廣東實驗現代舞團的舞者,兼具了中國傳統身段、民間舞、芭蕾舞等迥異於現代舞的身體。
    台北

    初夏舞武生風 新舞臺推出舞蹈系列

    成立滿兩週年的新舞臺特別安排連續一個月的「五月舞風」節目,邀請了四個來自不同地區、專業背景的團體演出,這一檔隷屬於台北藝術節的活動,將帶給觀衆一連串多元的風格呈現。

    文字|陳品秀
    第77期 / 1999年05月號
  • 舞者王若湄接下林秀偉的棒子擔綱這次的獨舞。
    舞蹈 林秀偉「新母性」 延展世界之愛

    太古踏舞團《五色羅盤II》

    一九九○年,林秀偉經歷懷孕的水腫、發脹與高溫後產下一女,三個月後以新的母性身體挑戰獨舞《五色羅盤》;十六年後的《五色羅盤Ⅱ》,林秀偉交棒給年輕舞者王若湄擔綱,不同的是,林秀偉標舉出「新母性」:「《五色羅盤》是母親孕育生命的歷程,如今,是超越局限、擴大範圍的愛。」

    文字|周倩漪
    第168期 / 2006年12月號
  • 太古踏舞團將再度搬演《無盡胎藏》。
    台前幕後

    《無盡胎藏》排練手記

    《無盡胎藏》是林秀偉一九九一年爲太古踏舞團編的作品,並多次赴歐演出。數年後,此舞再度在台灣上演,接受國內觀衆的考驗。作者以親自參與排練的角色,與讀者分享她對此作的體驗。

    文字|吳碧容
    第53期 / 1997年04月號
  • 舞蹈

    霧裡看飛天

    《飛天》維持太古踏舞團一貫注重視覺美感營造的作風, 然而部分舞段架構無法從舞蹈主題或節目單中得到邏輯性的答案,讓觀衆有如霧裡看花。

    文字|林郁晶
    第109期 / 2002年01月號
  • 〈正午〉在太古踏技巧中加入佛朗明哥、肚皮舞等舞蹈元素。
    舞蹈

    那是她的太陽

    試圖融入不同舞蹈形式、結合跨領域的企圖,値得鼓掌叫好。但是當觀者無法領略舞作内在精神與文字說明的關聯性時,是否舞蹈的解讀就全憑編舞者主觀認定?

    文字|林郁晶
    第98期 / 2001年02月號
  • 肢體音符舞團在李安的《臥虎藏龍》大賣後,創作出這支以「捕武術之風,捉俠士之影」為題的舞作。
    舞蹈

    舞蹈新訊

    舞者跳上梅花樁 《捕風捉影》舞俠風 肢體音符舞團向來以現代編舞手法為傳統中國舞蹈注入新生命,在李安的《臥虎藏龍》大賣後,創作出這支以「捕武術之風,捉俠士之影」為題的舞作,首創以梅花樁佈滿舞台空間,重現「俠客」的形象身手。舞作為兩個部分,一剛一柔。 第一個部分是〈踏樁行〉,舞台上將有一根根經常在武俠小說及電影中出現的梅花樁,不但是訓練舞者的工具也是舞台的設計之一。讓舞者在直徑只約一呎、高低錯落的木樁上飛舞互動,取蘆荻為兵器,必須身輕如燕,從不落地,對於舞者肢體平衡感與協調性是一大考驗。 第二段是〈隱影〉。相對於〈踏樁行〉的陽剛,〈隱影〉的舞台將利用半透明的屏風及燭火造景,形成虛實未定的光影環境,由細緻柔美的身段出發,以線條概念為主,在舞者的肢體線條、舞台的光影線條中,發展出沉靜唯美的視覺氛圍,帶引觀眾進入俠士隱士孤寂的內在,如夢似幻,虛實不定,為觀眾提供一個開放的想像空間。(田國平) 太古踏《夢想國度》迎接光明的能量 太古踏從早期的作品《生之曼陀羅》、《無盡胎藏》一直到《飛天》,林秀偉堅持透過肢體探索生命,以獨特的東方哲思和新世紀精神融入自然原始的生命,觸及心靈與內在的感官悸動。探討的主題多在生與死、黑暗與光明、恐懼與愛、衝突與救贖的力量。 而從上一個作品、去年的《巫的世界》開始,太古踏的風格有了頗大的轉變;林秀偉表示年紀大了,許多事情看得更清楚,《巫的世界》是她朝聖之旅的第一階段,主要是在排除負面能量,而新作《夢想國度》,則是第二階段,迎接光明的能量。 舞作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段〈鳳舞〉,強調呼吸像風。雅樂的伴奏下,透過有軟骨功般的舞者展現出女舞者柔軟輕盈如繪畫般的柔性。 第二段〈石林〉,強調肉身如石,展現男性舞者的肌理線條,宛若雕像一般,在鼓樂的襯托下,更顯陽剛之美。 第三段〈極光〉,則是用愛發光。歷經一陰一陽的兩段舞蹈,第三段是一個新生命,鑲滿亮面的服裝在燈光下旋轉飛躍,閃耀著新希望。(田國平) 深入民間 <str

    文字|田國平、廖俊逞
    第142期 / 2004年10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第二屆耕莘藝術季預備起跑 曾於今年初舉辦第一屆耕莘藝術季,提供不少劇團演出機會的耕莘文敎基金會,預計在明年初舉辦第二屆藝術季,提供入選團體文宣、場地、硬體設備等資源,並於藝術季當中呈現三天五場的演出。 甄選辦法如下: 甄選資格:國內立案之社會業餘團體(含舞蹈團體、兒童劇團及各類別之表演團體,不包括學校附屬團體)。 甄選名額:將甄選八個團體於藝術節展演。 甄選方式:未公開發表之原創作品,須備妥詳細演出計劃書、相關資料及劇本。 洽詢電話:(02)367-7237 收件日期:八月二十日截止 (編輯室) 實驗劇場廣發英雄帖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此次的節目甄選,特別增設兒童節目類,希望鼓勵多元化創作,讓小朋友從小參與表演活動,進而喜愛表演藝術。 甄選辦法如下: 甄選資格:1.戲劇、舞蹈節目:於國內登記立案之戲劇、舞蹈團體;2.兒童節目:於國內登記立案,並曾有兩次以上公開售票演出紀錄之表演團體;符合資格者須備妥詳細演出企劃書及相關資料,並註明參選類別。 甄選名額:戲劇、舞蹈各以五團爲上限;兒童節目以二團爲上限。 聯絡電話:3431639企劃組 收件日期:九月三十日止 (編輯室) 太古踏舞團與「美」結緣 往年常赴法演出的太古踏舞團,今年則與美國結緣,除了五月赴美東演出外,將於八、九月再度進軍美西。 五月時太古踏舞團曾以《無盡胎藏》在紐約台北劇場演出,緊接著六月則參加帕雷托國際藝術節演出《生之曼陀羅》;返國不久,又應國際藝術敎育學院之邀,將於八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參加由「福特基金會」贊助的亞洲表演藝術會議中特別演出;而在秋高氣爽的九月,太古踏舞團和當代傳奇劇場將於加州包爾斯博物館爲歡迎台北故宮博院赴美展覽而演出。而除了繁忙的美國之行外,太古踏舞團亦將赴香港參演「舞匯'

    文字|本刊編輯部、襲加、蕭勇
    第56期 / 1997年08月號
  • 太古踏舞團尋找身體的內在能量。
    即將上場 Preview

    詩與花的獨言

    「太古踏舞團」以回歸純淨爲最高理想,展現溫暖、性感的人間生命力。

    文字|楊純靑
    第3期 / 1993年01月號
  • 《生之曼陀羅》的倒立似乎在探討人所以挺立,乃大地之氣賦予之力?或是人戰勝地心引力的結果?
    焦點

    生命的磁場 曼陀羅中形形色色的肉身圖象

    《生之曼陀羅》是林秀偉在創立太古踏舞團後的第一支作品。其創作起源是將佛敎圖象──「曼陀羅」色彩鮮麗、結構完整的優美視覺與其洗滌心靈的理念意圖,轉化爲由肉體自身塑造出來的一幅幅生命景象。六年來,經過三度編修,《生之曼陀羅》將再度呈現在國內觀衆眼前。且聽創作者林秀偉細說從頭

    文字|林秀偉
    第27期 / 1995年01月號
  • 林秀偉正在排練由Susan爲她「量身訂作」的《月影台》。
    台前幕後

    《詩與花的獨言》之外

    太古踏舞團今年七月將應邀參與「勒維伊藝術節」的演出,主辦單位特別延請美國編舞家Susan Buirge爲林秀偉編排一支舞蹈。在和林秀偉工作期間,Susan談到了他對東、西方舞蹈差異的看法。

    文字|張芝慧
    第32期 / 1995年06月號
  • 在法國人眼裡,林秀偉的舞戲劇性強、具震撼力。
    藝術節 Festival

    東西藝術的新絲路

    台灣藝術團體近年來相當受到法國經紀人的靑睞,去年到過巴黎演出的就有當代傳奇劇場、明華園歌仔戲團、李寶春京劇團,蘭亭藝苑崑曲劇團、小苑然掌中戲團等,其中李天祿的掌中戲團又配合《戲夢人生》電影一同演出,讓法國觀衆對李天祿及其藝術有更深入的瞭解。策劃這場盛會的法國勒維伊藝術節(Festival de St-Florent-Le-Vieil)藝術總監巴托羅梅(Pierre Jean de San Bartolome),於今年一月間特地走訪台灣,以進一步接洽今年要邀請到法國演出的台灣團體。

    文字|王玲琇
    第29期 / 1995年03月號
  • 《生之曼陀羅》在身體書寫上建構的文脈,旣是以編舞者的文字書寫爲本。
    舞蹈

    只有文字,沒有身體的《生之曼陀羅》

    身體一方面要用延伸的動作來擴張空間,一方面又要用內縮的速度來抑止時間的進行,而編舞者毫無可能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其實,這個矛盾根本沒有解決的方法,因此就變成現在我們所看到那樣像電影中的慢動作,或滑稽的默劇動作。

    文字|王墨林
    第29期 / 1995年03月號
  • 溫哥華卑詩弦樂團
    回想與回響 Echo

    藝壇動態 Bulletin

    [台灣] 《無盡胎藏》再度法國行 作曲家陳揚曾說過:林秀偉的作品有人無法看完就想衝出去,有人則是看完了無法站起來。去年五月「太古踏舞團」的力作《無盡胎藏》登上了法國波蒂耶劇院(thtre de la Poitier)的舞台,演出一結束,巴士底劇院(thtre de la Bas-tille)的藝術總監克莉絲汀即刻邀請林秀偉於今年再度率團訪法。 在《無盡胎藏》中,林秀偉企圖運用水、火、地、風、空五大宇宙本質來幫助舞者找到內在的「力」,進而達到「識」的境界,在過程中遂步反應生命的更迭、綿延。 此次赴法演出,大抵延續原作風貌。主要舞者有林秀偉、蕭賀文等六人,音樂部份由曾獲金馬獎的史擷詠負責。 (楊純靑) 優劇場赴菲巡演 「優劇場」去年十一月巡迴全省演出《漠.水鏡記》後,將文姬歸漢的故事現代化爲一名台灣老婦返鄕探親前的掙扎,以《母親的水鏡記》爲題,在台南試演。今年元月廿六至二月十日,又應亞洲民衆文化協會(ACPC)之邀赴菲,分別在馬尼拉的文化中心(CCP)、市郊一所大學的校園、及Batangas地區一座漁村的廣場演出三場,內容爲《老虎進士》、《巡山頭》,及將古今兩版溶合爲一的《水鏡記》,合爲一整晚的演出。演員有三分之一爲當地演員,唸白以中、菲語(Jagalog)穿揷進行。 在菲律賓文化中心作室內演出時,與一名長期在倫敦工作的日本燈光設計師合作,呈現了神奇的視覺效果。優劇場已邀請他於今年十月來台,爲新版《水鏡記》設計燈光。 (閻鴻亞) 〔香港〕 九三年香港的音樂活動 一九九三年在音樂界是拉赫曼尼諾夫五十周年,古諾、柴可夫斯基一百周年,蒙台威爾第三百五十周年的逝世紀念年,是華格納、威爾第一百八十周年,布拉姆斯、包羅定一百六十周年,葛利格一百五十周年,布列頓八十周年的誕生

    文字|楊純靑、閻鴻亞、周凡夫、蕭勇、張誌偉、盧健英
    第5期 / 1993年03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和波孝禧:人生充滿挑戰,但人類有無限可能性

  • 戲劇

    《夢與陰影》 帶著觀眾一起離地飛行

  • 特別企畫 Feature

    身障音樂家,後來怎麼了?

  • 音樂

    班貝格交響樂團亞洲巡迴 攜手陳銳在台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