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
藝視窗 News
C-LAB打造支持補給陣線 透過雙軌機制與創作者逗陣行
【台灣】 C-LAB打造支持補給陣線 透過雙軌機制與創作者逗陣行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對藝文活動、藝文產業造成之衝擊,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分別以「實驗研發支持」與「數位展演支持」雙軌抗疫振興機制,整合新舊計畫、搭配公開徵件與硬體建置等匯整,秉持「挺人才、釋資源、創連結」的精神,陪伴文化實驗工作者在本波疫情中,持續累積創新研發能量。 在實驗研發支持機制中,除了提升補助件數,共計提供2,150萬的支持經費外,也將推出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藝術社會參與計畫,包括「#COVID19DAILY 藝術行動計畫」及「#COVID19DAILY 公眾影像創作計畫」,其中「藝術行動計畫」公開徵求藝術、設計、科研工程等跨學科工作者共同參加,以藝術行動主義結合科技媒體,提出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益全球社會公眾之藝術社會參與實踐計畫。本項目將提供至多50萬元補助經費,C-LAB並同步提供線上平台、實體空間與專業設備等資源,提供團隊進行創作、記錄與階段性成果分享。「公眾影像創作計畫」則以當代數位人文思考,募集疫情當下的公眾影像,重視公眾參與和社會實踐,以囊括更多人文關懷、影像紀實與被忽略的生命故事。(詳情請見clab.org.tw/covid19dailyclab/) 在數位展演支持方面,為鼓勵藝文工作者於疫情期間,開發及應用全新替代舞台,順應防疫期間的線上趨勢,C-LAB建置新的虛實整合的協作暨傳播機制。如即將建置完成的「C-LAB直播間」,是一個具備專業攝影與高速網路設備的全新直播空間,將無償提供給藝文工作者使用。而搭配直播間的落成,將同步推出「#Stream C-LAB」線上平台徵件計畫,將鼓勵當代文化相關領域的工作團隊,透過網路直播形式開發新型態的線上展演可能,每案將提供至多15萬元補助經費,C-LA
-
音樂
沉重氛圍凝視死亡 殘酷影像述說反戰
由英國作曲家布瑞頓創作、一九六二年在英國考文垂大教堂世界首演的《戰爭安魂曲》,透過傳統安魂彌撒曲中的拉丁文歌詞與詩人歐文的反戰詩,傳達對戰爭的省思。二○一八年適逢一戰結束一百周年,英國國家歌劇院特別推出《戰爭安魂曲》的新製作,由英國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丹尼爾.克萊默執導,結合了攝影、服裝、反戰文學等的多樣元素,讓布瑞頓《戰爭安魂曲》的音樂更為逼真與深刻。
-
專題
「演」一場建築聲學 讓你聽見音樂廳
為了讓樂迷一探衛武營音樂廳的優質聲響的秘密,聲學建築專家與國家交響樂團合作,在十月底舉辦了「建築聲學大師徐亞英與NSO,帶您聆賞衛武營」講座音樂會,分八個段落進行,演出並非如一般音樂會那樣正襟危坐,而是走走停停、上上下下,讓樂團、觀眾與音樂廳一起動起來,深入認識音樂廳建築與聲學設計的巧思。
-
音樂 衛武營「當代音樂平台」窺見當代奧妙
以音樂為主體 以場館為基地
為推動當代音樂的前進輪軸,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在首度加入台灣國際藝術節TIFA行列的今年,推出醞釀已久的「當代音樂平台」,除了開設工作坊培養人才,也建構國際連結以深遠發展,並推出三檔精采演出,跨界多元的音樂展演,探索表演藝術無窮的可能性。
-
焦點專題(二) Focus
在舞台上蓋一間房,在時空裡交疊的家
去年TIFA曾在兩廳院實驗劇場演出《斷捨離的物件習題》的藝術家傑夫.索貝爾,今年將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繼續以物件打造他的舞台想像《家》。一個稱之為「家」的空間,也會曾是其他人生活、度過人生的家,索貝爾則在舞台上,從無到有地打造這樣一個空間,並讓那些不同時空存在的居民,同步在舞台上出入、生活,觀眾也將應邀上台體驗,從中思索:什麼是家?又是什麼,讓這個地方成為「家」?
-
藝視窗 News
交通部觀光局與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締約 打造文化觀光新體驗
【台灣】 交通部觀光局與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締約 打造文化觀光新體驗 交通部觀光局於11月19日與國表藝中心締約結盟,將攜手打造國表藝中心轄下北、中、南三座劇場,成為國際旅客體驗在地特色及台灣文化的重要管道,文化觀光的新亮點。 「合作以文化主軸推動觀光」是雙方簽署共同推動文化觀光合作備忘錄的初衷,這次的合作也開啟了文化部與交通部的跨部會合作的新契機。所簽署的文化觀光合作備忘錄,涵蓋宣傳、推廣、行銷及培訓等四個面向。觀光局與國表藝中心未來將以台灣觀光與國表藝中心之雙品牌形象露出,強化宣傳力道。雙方也將共同推薦文藝旅遊行程,鼓勵國內外旅客親近藝術。針對國際旅客,則更加強合作,以串連交通票券及旅宿、門票優惠及台灣文化為主題,推廣行銷,並也正在研擬持外國護照的國際友人,以高鐵票買一送一的限時優惠,將旅客送抵國家級的三座劇場,讓他們進劇場、看演出、賞建築及品文化。 臺灣國樂團「2018菁英爭揮青年指揮選拔之夜」結果出爐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11月17日晚間舉辦「2018菁英爭揮青年指揮選拔之夜」,參賽者經過3輪激烈競爭,挑戰全新創作指定曲,在長達3個月的賽事中,第一名詹秉翔脫穎而出,抱走冠軍獎盃與新臺幣8萬元獎金。第二名則由黃蔚傑獲得,而由作曲家參與評分的最佳作品演繹獎,頒給詹秉翔,由媒體評審團票選的最佳魅力臺風獎,頒給黃蔚傑,另外由現場觀眾參與投票的最佳人氣獎,則獎落張智堯。 本次4首指定曲中,鄭思森的《松》是典型的三段體,需要對樂曲的來龍去脈清楚瞭解,才能營造出相映的氛圍;陸橒的《陣》則著重一開始的鋪陳,整體進入情況後才能接續到豐盛熱鬧的結尾;趙季平的《憶》難度高,在意境、氛圍和時間的掌握都不容易,指揮要沉得住氣,耐心詮釋段落速度的轉折和情緒變化。其中最具挑戰性的是為本次比賽量身打造的《2018菁英爭揮指定曲》,由作曲家王乙聿全新譜寫,取材台灣原住民音樂,節奏強烈明快;全新的曲子不像舊曲子有機會聽到、看到和參與演出,沒有模樣可以參考,但也能最清晰地顯現指揮的理解度,並充分發揮。預知更多詳情
-
音樂飛行
烏鴉的憂慮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終於要落成啟用了,從二○○三年我還在高市交擔任團長時,當時行政院游院長與文建會陳主委親自來到高雄,在公園的榕樹下宣布興建計畫,到現在已過了十五個年頭,預算也從當初的六十六億變成現在的一百零七億,在這喜慶的時刻,的確有點百感交集。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逗陣相招「榕樹下」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三館一團的最後一塊拼圖,位於高雄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將於十月中正式啟航,未來不僅將成為港都的重要場館,更是匯聚全球創作者與在地團隊的南台灣表演藝術大本營。 在本期雜誌中,我們特別搶先帶領讀者,深入踏訪衛武營的裡裡外外,步入以榕樹為設計理念、單一屋頂下的四個廳院,走進有著全台最大管風琴的葡萄園式音樂廳,從有發想自船艙吃水線標高的榕樹廣場,到外人無法進入、串連各廳院的「衛武營大道」,走遍這座占地廣大、在公園中的未來館院。此外,我們除了專訪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簡文彬,看他們如何打造這個屬於「眾人的衛武營」之外,也探訪了其中蓄勢待發的工作團隊各部門「小小兵」的辦公空間,近距離感受他們準備好迎向各種、各類、各國演出挑戰的嚴謹心情,體會他們迫不急待地要敞開大門,準備迎接全台觀眾的熱情活力。 此外,編輯部也將衛武營於十月、十一月登場的開幕季節目,在特選介紹中一一剖析:諸如首次啟用館內九千餘支管風琴的專場音樂會「伊維塔.艾普卡娜獨奏會」、拉夫拉前衛劇團於亞洲首演的《創世紀》、融合韓國傳統藝術與跨界合作的創新音樂實驗「不妥協」系列;還有鄭宗龍和澳洲雪梨舞團共創的《大明》、劇場鬼才羅伯.勒帕吉自傳性濃厚的獨角戲《887》、描繪日治時期台灣農運革命家的《簡吉奏鳴曲》、串聯歌仔戲大團以細數戲曲百年風華的《相思唱歌仔》;當然也少不了衛武營深耕多年、持續提供空間、養成創作茁壯的「臺灣舞蹈平台」與「馬戲平台」作品。每週都有不同演出在四個場館上演,讓我們隨時都能相招逗陣,來去衛武營走走! 而同樣的在十月,兩廳院國際劇場藝術節,也將熱鬧展開。首先登場的《父親》,是首次訪台的比利時「偷窺者舞團」近年家庭三部曲之第一號作品。這個名聲遍及全球、作品獲獎無數的團隊,由兩位舞者出身的創作人嘉琵耶拉.卡莉佐及法蘭克.夏堤耶爾組成,他們的創作核心來自生活,來自家庭關係、面向現世,又如暗暗「偷窺」著日常的可想而知與匪夷所思,不按牌理出牌地將箇中元素重新組裝、延伸,造就了「超級寫實」的演出風貌,也成了他們的一大招牌。在本期雜誌中我們也請到夏堤耶爾,以及該團的台灣舞者劉怡君現身說法,偷窺者舞所呈現的種種虛實與荒謬,是從何而來、又為何而生。
-
特別企畫 Feature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逗陣來
十月,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開幕。 隨著這棟以榕樹為概念設計,但被高雄當地鄉親視為飛碟憑空降落都會公園的未來感建築落成,也標誌著北中南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全到位,台灣的大劇場時代也正式揭幕。 一流場館的建置當然非平地起高樓,從二○○七年籌備處運作至今,優秀作品、人才輩出,作為培育藝術的場所,衛武營的秘密是什麼?本刊搶先開箱這個有著全球最大屋頂面積的劇院內裝,並專訪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簡文彬,從硬體到軟體,從過去到未來,一次帶您深入這個南台灣藝術重鎮!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推開「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大門(一)
窺見榕樹下的舞台 揮灑夢想的所在
標題寫「開門」,其實沒有「門」,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雖然是全球最大單一屋頂的劇院,但在屋頂之下,是歡迎大家往來遊逛的公共空間,廿四小時自由穿梭在建築師法蘭韾.侯班精心設計的「榕樹廣場」中。這是生活的空間,是工作的空間,更是藝術的空間,且讓本刊為你打開這幢劇院真正的門,深入榕樹內層,探看藝術家與工作人員的呼吸、循環、揮灑的所在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推開「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大門(二)
四處表演空間 藝術家揮灑所在
標題寫「開門」,其實沒有「門」,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雖然是全球最大單一屋頂的劇院,但在屋頂之下,是歡迎大家往來遊逛的公共空間,廿四小時自由穿梭在建築師法蘭韾.侯班精心設計的「榕樹廣場」中。這是生活的空間,是工作的空間,更是藝術的空間,且讓本刊為你打開這幢劇院真正的門,深入榕樹內層,探看藝術家與工作人員的呼吸、循環、揮灑的所在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推開「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大門(三)
在葡萄園裡 種出美妙樂章
標題寫「開門」,其實沒有「門」,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雖然是全球最大單一屋頂的劇院,但在屋頂之下,是歡迎大家往來遊逛的公共空間,廿四小時自由穿梭在建築師法蘭韾.侯班精心設計的「榕樹廣場」中。這是生活的空間,是工作的空間,更是藝術的空間,且讓本刊為你打開這幢劇院真正的門,深入榕樹內層,探看藝術家與工作人員的呼吸、循環、揮灑的所在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推開「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大門(四)
標題寫「開門」,其實沒有「門」,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雖然是全球最大單一屋頂的劇院,但在屋頂之下,是歡迎大家往來遊逛的公共空間,廿四小時自由穿梭在建築師法蘭韾.侯班精心設計的「榕樹廣場」中。這是生活的空間,是工作的空間,更是藝術的空間,且讓本刊為你打開這幢劇院真正的門,深入榕樹內層,探看藝術家與工作人員的呼吸、循環、揮灑的所在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推開「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大門(五)
藝術總監的私密區域
標題寫「開門」,其實沒有「門」,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雖然是全球最大單一屋頂的劇院,但在屋頂之下,是歡迎大家往來遊逛的公共空間,廿四小時自由穿梭在建築師法蘭韾.侯班精心設計的「榕樹廣場」中。這是生活的空間,是工作的空間,更是藝術的空間,且讓本刊為你打開這幢劇院真正的門,深入榕樹內層,探看藝術家與工作人員的呼吸、循環、揮灑的所在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推開「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大門(六)
曾經與未來 讓藝術生根長大
標題寫「開門」,其實沒有「門」,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雖然是全球最大單一屋頂的劇院,但在屋頂之下,是歡迎大家往來遊逛的公共空間,廿四小時自由穿梭在建築師法蘭韾.侯班精心設計的「榕樹廣場」中。這是生活的空間,是工作的空間,更是藝術的空間,且讓本刊為你打開這幢劇院真正的門,深入榕樹內層,探看藝術家與工作人員的呼吸、循環、揮灑的所在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推開「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大門(七)
青年軍出列 讓劇場動起來
標題寫「開門」,其實沒有「門」,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雖然是全球最大單一屋頂的劇院,但在屋頂之下,是歡迎大家往來遊逛的公共空間,廿四小時自由穿梭在建築師法蘭韾.侯班精心設計的「榕樹廣場」中。這是生活的空間,是工作的空間,更是藝術的空間,且讓本刊為你打開這幢劇院真正的門,深入榕樹內層,探看藝術家與工作人員的呼吸、循環、揮灑的所在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推開「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大門(八)
標題寫「開門」,其實沒有「門」,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雖然是全球最大單一屋頂的劇院,但在屋頂之下,是歡迎大家往來遊逛的公共空間,廿四小時自由穿梭在建築師法蘭韾.侯班精心設計的「榕樹廣場」中。這是生活的空間,是工作的空間,更是藝術的空間,且讓本刊為你打開這幢劇院真正的門,深入榕樹內層,探看藝術家與工作人員的呼吸、循環、揮灑的所在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
朱宗慶 三場館到位 表演藝術邁入新紀元
對於南台灣國家級場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即將開幕,朱宗慶興奮期待,但也認為未來經營具有一定程度的挑戰。他表示,國際一流的劇場不是只有在北部、中部,南部新建劇場也同樣可以帶動需求,「在『劇場驅動』的理念下,以前講母雞帶小雞,這是必然的,就像有雲門的創設,帶動了後來有這麼多的好團體。有劇場,才有戰場,也才有資源,它可以帶動藝術家創作,帶動觀眾。」
-
特別企畫 Feature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
擔任「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衛武營營運推動小組召集人暨準藝術總監」三年,終於迎來開幕的這一刻,問簡文彬自己有什麼期待,他竟說:「希望衛武營是『隱形的』!」雖然是國家級場館,但他更期待衛武營是在地的、大家的,是「一個大家很自然地說『走吧!』就直接前往的地方。」
-
特別企畫 Feature
衛武營開幕季,快樂出帆啦!
十月中正式啟航的衛武營國家文化藝術中心, 邀請觀眾由捷運站六號出口踏進劇院入口, 於三多一路轉進表演藝術的奇幻旅途; 屋頂下的榕樹廣場、面向公園的戶外劇場, 還有室內的四個廳院, 國內外表演團體齊聚,陪伴觀眾快樂出航。 本刊編輯部特選十月、十一月節目,分類介紹、精選推薦, 目不暇給的同時,還得快快動身,搶票去! 藝術總監簡文彬指揮:《揭幕─璀璨閃耀》衛武營開幕音樂會 全台最大管風琴首演:伊維塔.艾普卡娜獨奏會 超越震撼的現場衝擊:拉夫拉前衛劇團《創世紀》 伯恩斯坦百年紀念、衛武營的初次考驗:輕歌劇《憨第德》 韓國的新舊碰撞、音樂能量大爆發:「不妥協系列」 澳洲雪梨舞團x鄭宗龍:《光與暗》+《大明》 齊聚分享、密集對話:臺灣舞蹈平台「亞洲製造?!」 大團同台、重現歌仔戲百年風華:《相思唱歌仔》 鳳山農運革命家的另類音樂劇:《簡吉奏鳴曲》 他的回憶是魁北克的聲音:羅伯.勒帕吉《887》 有笑有推,有詩意、有荒謬:衛武營馬戲平台 這些這些,只是開始, 前浪澎湃,後浪洶湧, 更多好料,待你親臨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