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詹雨樹 圖像設計)
特別企畫 Feature 測量你與劇場(之間)的距離 場館體檢:這樣說.這樣做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關於「眾人」的連結與想像

南下採訪衛武營那天早上,剛好是2020舞蹈平台開幕記者會,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在台上致詞時笑著說:「這間演講廳擠了這麼多人,真是難得的畫面。」我也難得在這裡,見到一個個平常少有機會見面的舞蹈圈朋友,有台北的、有四處遊走的、有屏東部落的。這大概是實體劇院最無法取代的意義(無論在疫情時代如何受到挑戰),讓眾人聚集此地,正如衛武營那句自我定位的宣言:要做「眾人的藝術中心」。所謂的眾人,可以是舞者、編舞家,甚至是擴充舞台表演現場性的影像VR導演,活動開始後也將隨著工作坊、演出與影像展覽,各憑本事串起更廣大的「眾人」網絡。

南下採訪衛武營那天早上,剛好是2020舞蹈平台開幕記者會,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在台上致詞時笑著說:「這間演講廳擠了這麼多人,真是難得的畫面。」我也難得在這裡,見到一個個平常少有機會見面的舞蹈圈朋友,有台北的、有四處遊走的、有屏東部落的。這大概是實體劇院最無法取代的意義(無論在疫情時代如何受到挑戰),讓眾人聚集此地,正如衛武營那句自我定位的宣言:要做「眾人的藝術中心」。所謂的眾人,可以是舞者、編舞家,甚至是擴充舞台表演現場性的影像VR導演,活動開始後也將隨著工作坊、演出與影像展覽,各憑本事串起更廣大的「眾人」網絡。

南下採訪衛武營那天早上,剛好是2020舞蹈平台開幕記者會,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在台上致詞時笑著說:「這間演講廳擠了這麼多人,真是難得的畫面。」我也難得在這裡,見到一個個平常少有機會見面的舞蹈圈朋友,有台北的、有四處遊走的、有屏東部落的。這大概是實體劇院最無法取代的意義(無論在疫情時代如何受到挑戰),讓眾人聚集此地,正如衛武營那句自我定位的宣言:要做「眾人的藝術中心」。所謂的眾人,可以是舞者、編舞家,甚至是擴充舞台表演現場性的影像VR導演,活動開始後也將隨著工作坊、演出與影像展覽,各憑本事串起更廣大的「眾人」網絡。

空間:榕樹成蔭的劇場

在談論藝術中心的「公共性」時,我們當然不能簡單地將其等同於「眾人」。然而這會是很關鍵的第一步,對衛武營來說猶是如此。簡文彬首先提到:「在游錫堃宣布興建衛武營時,就是為了要『平衡南北差距』。」期間歷經始於2007年的籌備處階段,至2018年正式開幕,所有的活動與企劃,首要目標如簡文彬所說,都是要「鼓勵大家來衛武營,習慣這裡有活動」。

事實上,若我們進一步將衛武營所處的「空間」納入考量,它之所以存在,正代表了某種關於城市公共性的想像:占地67公頃的軍事營區,1979年由國防部做成結束軍事用途的遷建決議,大片空地該做公用、商用、居住用或保留原本綠地,皆引發激烈議論。直到2003年正式變更為公園用地,並規劃9.9公頃興建藝術文化中心才塵埃落定(註1)。公園的原生榕樹,也在荷蘭建築師法蘭韾.侯班(Francine Houben)的設計下成為建築主題。我們可以說,衛武營的成形,無論之於國家(平衡南北差距)或是城市(都市計畫),都是公共討論而產生的結果,如今也持續以表演藝術所謂當下、現場、聚集等特性改變公共肌理。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