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
-
企畫特輯 Special
以無言舞動崩毀的世界
由香港導演鄧樹榮與編舞家邢亮、梅卓燕於二○一二年共同創作的舞劇《舞.雷雨》,取材自中國劇作家曹禺成名作,不著一詞,完全以肢體敷演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與情節,讓錯亂時代的崩毀世界,驚心再現。《舞.雷雨》將在十月份「香港週2014」活動隆重登場,讓台灣觀眾有機會透過舞蹈肢體,再次認識這個劇場經典。《舞.雷雨》同時為「2014關渡藝術節」的參與節目。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從「粉絲話劇」到經典笑場 成也觀眾敗也觀眾
最近改編自當紅小說《盜墓筆記》系列的舞台劇,以「眾籌」(群眾集資)方式,完成了市場上的票房奇蹟,也打造出「粉絲話劇」的新興名詞;而北京人藝的經典大戲《雷雨》學生公益場時被觀眾笑場,引發演員不滿,但時代已經不同,經典的詮釋是否也該與時俱進?亦值得深思。
-
藝號人物 People 蘇州評彈天后
盛小雲 雲水照花流轉人生 盡說與卿聽
一襲淡雅旗袍,一頭古典髮髻,娥眉淡掃、朱唇輕點,一派江南女子的溫婉細緻,啟口發聲,卻是或悠遠或悽惻或激昂,彈唱演之間,道盡色色人間故事流轉這就是盛小雲,台灣觀眾心目中的蘇州評彈天后,將與蘇州市評彈團再度訪台,這回她將與一票精采的評彈演員,演出中國劇作家曹禺的經典《雷雨》改編的新書目;她將演出劇中性格張揚、為愛敢於衝撞倫常的「繁漪」,盛小雲表示,也是經過一番人生歷練,方能悟知這個角色背後的深層悲哀。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繼往開來的華文現代戲劇大師
一場雷雨,震古鑠今─曹禺
曹禺先生(1910-1996)過世到這個月,剛好十週年。 中國人一談到現代劇場,沒人不知道曹禺,大家幾乎都讀過或看過他的作品。 文化老人巴金說:曹禺的《雷雨》是一部可以演,也可以讀的作品。 對岸的話劇研究所前所長田本相說:曹禺是中國話劇繼往開來的人物。 透過曹禺,我們可以走進華文戲劇殿堂,順便想想台灣現代劇場的經典在哪裡?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歷五十年而不衰的悲劇經典
北京人藝來台 演出第三版《雷雨》
北京人藝與曹禺關係深遠,曹禺為北京人藝創院首任院長,一九五四年人藝首排《雷雨》,半世紀來兩度復排,號稱是人藝的「看家戲」。最近一次是二○○四年人藝七十周年慶暨《雷雨》首演五十周年,也就是這次將來台演出版本。
-
回憶與悼念
曹禺之死:打上一個句點,留下許多問號
大陸最知名的劇作家、戲劇敎育者曹禺,以八十六歲的高齡安詳逝去。《雷雨》、《原野》、《日出》及《北京人》等知名劇作,都出自曹禹之手。晚年曾一再表示「我不相信話劇是『夕陽藝術』」的曹禺,同時也是中國及世界劇壇一致推崇的中國話劇先驅。
-
縱墨觀史
向反共抗俄的方向前進 光復〜五〇年代
光復初期的台灣戲劇活動,雖然稱不上盛況空前,但都有很大的企圖心。到了五〇年代,戲劇界篳路藍縷的開創出一個新的局面。雖然有些作品有淪爲執政者工具的傾向,但就當時的社會情況而論,確有不少人是發自內心的表現他們的看法。
-
編輯室
節目氣象
如果把台灣的表演節目依音樂、舞蹈、戲劇分類,做成一個統計圖表觀察的話,可以發現類似天氣圖的有趣現象──從一月的「世界戲劇展」開始進入春雨紛飛的日子,繼而初夏的「雷雨」大作,牽引「大陸氣流」,帶來了一夏充沛雨量,不但大表演場所裡兩岸劇團互別苗頭,甚至出現大陸團來台對打局面,小劇場裡年輕的劇團也熱鬧滾滾地推出新作。但隨著秋天氣溫轉凉,戲劇節目漸進入「枯水期」;至於舞蹈節目則一向是「偶陣雨」型態,雖有雷雨雹──《九歌》、「澳芭」等大製作,零星累積雨量不多,也還不至面臨「休耕」;音樂類節目每月降雨量平均,但自九月開始即進入颱風季節,繼阿姆斯特丹音樂會堂管弦樂團、聖馬丁室内樂團之後,另一個暴風群就將在本月襲擊台灣。 小澤征爾在目前樂壇呼風喚雨,成爲最有希望角逐卡拉揚「敎父」遺缺的東方指揮。雖然他在美國奮鬥數十年,帶領著名的波士頓交響樂團,但也得通過了維也納愛樂的嚴格考驗,其「大師」的地位才有了背書,更加穩固。而維也納愛樂,一個所用的譜都經作曲家親筆眉批的樂團,「傳統」是他們的驕傲,不設常任指揮,所有客席的指揮如要博取樂團的好感與合作得憑賴眞本事,因此彩排時,雙方的「搏鬥」招數盡出,精彩絶倫。呂紹嘉目擊現場各家大師纏鬥過程,作了第一手的報導與詳盡分折。 除了小澤征爾外,亞裔音樂家近年來也紛紛躍上了國際舞台。早已列入大師名錄的馬友友,獲得蕭邦鋼琴大賽首獎的越南華裔鄧泰山,及以演奏古鋼琴(Forte Paino)而在近幾年紅遍歐洲的新加坡華裔陳萬榮,都將在本月份回到國内演出。尤其陳萬榮將演奏百年歷史的骨董琴,其琴音及特殊的詮釋,對於習慣現代鋼琴的聽衆來説,是個一新耳目的感受。 鍵盤樂器雖然外觀類似,都以指尖彈奏,但琴箱内却是機關重重,所牽引的機械裝置不同──或撥、或切、或敲──發出的音質與音色殊異,因而影響彈奏的技巧及音樂的詮釋。除了對這些骨董級鍵盤樂器作一介紹外,我們也探訪了國家音樂廳的鋼琴室,在調音師的解説下,了解現代鋼琴不同廠牌其間的性格與特色差異。 另外,十一月是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逝世的一百周年。音樂家一個世紀前的神秘死亡,留下了疑點處處,從他的信札、後代口中的査證,「眞相」的公布震驚了柴氏樂迷。然而眞實雖然戳破了「偶像」神話,但却更貼近現世的人心,絲毫無損藝術的偉大;重新聆聽柴氏音樂中所傳
-
戲劇
《雷雨》中的困境
「我一個人有罪,我先走錯了一步都讓我一個人承擔吧」似乎,從序幕開始,《雷雨》就在尋求一個悲劇的救贖;而在編導的詮釋下,也從序幕起落入重重錯置的困境。也許,周家大屋才是雷雨蒸熱的氛圍中,無可救贖的生命的「困」境。
-
戲劇
怯於面對生命的不堪 《雷雨》、《米蒂亞》與無措的觀衆
四月在國家劇院先後上演了兩齣戲:曹禺的《雷雨》和日本蜷川劇場的《米蒂亞》,這兩齣戲其實有著相互疊映的關係,對用心的觀衆來說,也正是學習到現代劇場與古典悲劇如何交融的一個機會。但是,這兩齣戲同時都被許多台灣觀衆粗糙地認爲沒有可看性而丟到思維之外;這不僅是曹禺與蜷川的遺憾,更是台灣戲劇工作者的損失。
-
中國話劇
重現劇壇經典 李行談《雷雨》
睽違四十年之後,中國戲劇大師曹禺的經典作品《雷雨》終於在台灣粉墨登場。重新投身舞台劇的電影導演李行,特別談及對《雷雨》新的詮釋角度、執導手法,並藉此劇表達對曹禺的敬意。
-
中國話劇
曹禺新論
三月的《原野》、四月的《雷雨》、九月的《北京人》,曹禺這三部代表作今年都將登上台北國家劇院的舞台,他領航四十年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也將在下個月來台演出。新一代的觀衆,終於有緣接觸這位中國最知名的現代劇作家。我們特邀精硏曹禺的劉紹銘敎授撰寫評介,提出面對曹禺的一種態度,一種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