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服裝設計

相關文章 10 篇
  • 思想不短路

    評論重不重要? 郝斯登的跌宕人生

    回到Netflix影集結尾,暮年失意並經常受到媒體負評的郝斯登,在葛蘭姆舞團首演《冥后》(Persphone)的隔天,仍耐不住翻閱紐約各大報的舞評,看到自己設計的舞服也獲佳評如湧時,影星麥奎格表情壓抑卻又激動的神態看了令人不禁唏噓!但他嘴裡卻仍叨叨著:「評論並不重要!」

    文字|樊慰慈
    官網限定報導  2021/07/07
  • 服裝設計師李育昇
    專題 服裝設計師

    李育昇 「窮」字逼出來的阿舍

    喜歡買花、逛宮廟、手做DIY服裝設計師李育昇的癖好很生活,但也不能說與創作無關。他喜歡神靈世界的系統井然,但宮廟也會成為他的惡夢場景,或者靈感來源。而「動手做」則是窮逼出來的,小時候窮只好自己做玩具,長大後在劇場工作,劇場窮只好想辦法用有限資源材料來發揮創意,但創意不只為工作,夜來餘暇,李育昇還自造手工皮件,純為自用,更是自爽!

    文字|鄒欣寧
    第310期 / 2018年10月號
  • 詹朴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當年輕藝術家遇上林懷民之二

    詹朴:讓布料和顏色一起傳遞那些斑駁,那些美麗

    懷民老師創作的主題中沒有角色,沒有劇情,有的是強烈的氛圍與情感;這些情感我們吸收之後,試圖讓布料和顏色成為舞者身體的延續,讓這些延續可以一起傳遞一樣的訊息,一起傳遞那些斑駁,那些美麗,那些衝撞,那些經歷。

    文字|張慧慧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 李育昇從平面設計轉身做服裝設計,樂在其中。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創作沒有SOP 理解磨合才是挑戰

    李育昇從手繪角色圖開始,一筆一劃把腦中對角色的想像具體落實在紙上,呈現給導演和其他設計,藉由設計會議統一舞台、燈光、服裝三個設計部門的基礎風格,「當然啦,計畫趕不上變化,有時候舞台改個面向、單面台變成三面台我就得要大改。」他認為,劇場最重要的是「人」,做事不難,能夠互相理解並且磨合,才是挑戰也是樂趣。

    文字|陶維均
    第258期 / 2014年06月號
  • 設計工作室中的角八惠。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把空間穿上身的服裝「演出」

    身體空間、服裝結構,是角八惠最主要的關注焦點。深受建築影響的她,熱中於從服裝延伸城市概念,再由城市回饋到對服裝的想法,甚至嘗試將室內設計的平面圖,融合、運用到服裝設計草圖當中。比起「針對戲劇、舞蹈的服裝設計」,她更常思考建築思維之於服裝設計的對應。

    文字|朱安如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 每一件服裝皆不適宜轉移到與原創作設計環境相去太遠的表演場地。圖爲《奧瑞斯提亞》
    台前幕後

    戲說衣妝

    「劇場服裝設計」(Costume Design)只能存在於一個特定時空,它是爲一齣戲,一個舞蹈、一個角色而存在。嚴格來說,每一件服裝都不適宜轉移到與原創設計環境相去太遠的表演場地,甚至當演員不一樣時,最好能重新設計屬於這個表演者的獨特氣質與動態性格的服裝。

    文字|葉錦添
    第60期 / 1997年12月號
  • 賦予作品獨特靈魂以動人的,是藝術家傾心注入的精神和思想。服裝如此,舞蹈亦然。
    日本

    動靜表裡間的身體說

    在衆多「舞蹈+服裝」的藝壇佳話裡,康寧漢與川久保玲的友情作《本事》成爲全球舞壇焦點,《本事》不但嘗試重新定義身體和服裝的關係,更進一步加深舞蹈與服裝間難以分割的親密連結。

    文字|黃琇瑜
    第75期 / 1999年03月號
  • 工作室中的林秉豪。(陳敏佳 攝)
    幕後群像

    讓台灣舞者穿得很時尚!

    在與表演藝術界合作十多年後,林秉豪最近想完成最初的夢想,回頭專心致力於自己最喜歡的舞蹈服裝,並將時尚元素加入劇場或舞蹈服裝,產生新的視覺,於是他於今年自創了時尚舞衣品牌。他說,看見國外的舞者因為打扮,讓自己展現自信風采,他也希望能服務台灣舞者,讓他們可以在台灣買到自己喜歡也合適的舞衣。

    文字|許雁婷
    第233期 / 2012年05月號
  • 呂芳智與雲門舞集有相當長的合作經驗,如《明牌與換裝》的服裝就是他與林懷民溝通後產生的。
    特別企畫 Feature

    虛構的角色,眞實的衣裝

    舞台上的角色雖然都是劇作家、編舞家「杜撰」出來的,但也不能只穿著「國王的新衣」在舞台上遊蕩,總得給他們一塊「實在」的布,用以展現他們所象徵的性格。時裝設計師呂芳智,雖然馳騁於時裝界不能被歸類爲表演服裝設計師,但因其早在民國六十五年起就已與雲門舞集開始了服裝的合作,在時間上可謂「元老」;接著呂芳智之後與雲門合作的林璟如,可說是台灣表演服裝界「第一人」;爾後的靳萍萍、蔡毓芬亦縱橫於戲劇、舞蹈服裝的舞台上。

    文字|楊純靑
    第36期 / 1995年10月號
  • 林璟如在她堆滿布料什物的工作室裡。
    台前幕後

    林璟如的針線情

    十幾年來,雲門舞集的節目單上,林璟如的服裝設計始終是使作品生色的環節之一,像《紅樓夢》的羅繡斗蓬、《涅槃》裡鑲金流蘇的方塊大布,《輓歌》裡羅曼菲天旋地轉飛揚起的大圓裙,而當代傳奇劇場的《慾望城國》、《王子復仇記》、太古踏舞團的《生之曼陀羅》,也都是她肆無忌憚的創意將舞台上的角色活化了起來。

    文字|盧健英
    第16期 / 1994年02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艾芙琳.葛蘭妮:以多重感官,打開世界的多元聆聽可能

  • 特別企畫 Feature

    蕭煌奇:記憶、練習與模仿,作為建構視覺的方法

  • 焦點專題 Focus

    田孝慈:「身體會給出千萬種不同的答案」

  • 特別企畫 Feature

    和波孝禧:人生充滿挑戰,但人類有無限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