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件服裝皆不適宜轉移到與原創作設計環境相去太遠的表演場地。圖爲《奧瑞斯提亞》(葉錦添 提供)
台前幕後 台前幕後

戲說衣妝

「劇場服裝設計」(Costume Design)只能存在於一個特定時空,它是爲一齣戲,一個舞蹈、一個角色而存在。嚴格來說,每一件服裝都不適宜轉移到與原創設計環境相去太遠的表演場地,甚至當演員不一樣時,最好能重新設計屬於這個表演者的獨特氣質與動態性格的服裝。

「劇場服裝設計」(Costume Design)只能存在於一個特定時空,它是爲一齣戲,一個舞蹈、一個角色而存在。嚴格來說,每一件服裝都不適宜轉移到與原創設計環境相去太遠的表演場地,甚至當演員不一樣時,最好能重新設計屬於這個表演者的獨特氣質與動態性格的服裝。

驚豔映象──葉錦添造型創作展

86年12月27日至87年1月7日

國父紀念館 翠亨藝廊

多角度的創意經驗豐富美學探討

從《樓蘭女》、《奧瑞斯提亞》(當代傳奇劇場),到太古踏的《生之曼陀羅》、《詩與花的獨言》、林麗珍的《醮》、優劇場的《雲腳台灣》、劉鳳學的《曹丕與甄宓》、《黑洞》、漢唐樂府的《豔歌行》、《儷人行》、台北越界的《天國出走》、江之翠的《南管遊賞》、光環舞集的《移植》、法國編舞家Susan Buirge的《月影台》等,以至於去年與林懷民導演、舞台設計大師李名覺合作,於奧地利格拉兹歌劇院秋季藝術節首演的《羅生門》歌劇,及今年再度受邀參與德國名導演Lutz Graf執導的華格納《崔斯坦與伊索克》,擔任服裝造型及道具設計;在這些與國內外多個團體的合作經驗裏,豐富了自己的創作世界。同時也想將這些努力的成果,重新研究、整理,透過這次展覽與大家分享。

舞台藝術在現今文明社會中扮演十分重要的地位,因爲不僅可以反映出地區性文化的特質,尤其藉著舞台藝術的呈現,民衆普遍的內心訴求得以彰顯、反省。台灣在目前自由開放的氣氛中,吸收各國文化的精粹,開發了屬於自己的一套美學語言。我在創作中,曾經嘗試以不同的切入點,試圖找尋多種角度的原創意與經驗,研究世界各地文化特質,用來豐富以人爲主體的美學探討。

常問不同的創作者,意念是以何種方法產生?有些以傳統出發,有些出自抽象的構圖,有的編舞家用動作的節奏、結構,亦有先出現生活的片斷,再凝造動作的表情;當然也有由音樂或其它方法來發想的。

呈現服裝精神性,凝結戲劇張力

我個人則喜歡把自己先確立在觀衆的立場。想像自己在看這齣戲、舞蹈時,最想得到什麼經驗,接著反問自己問題,如什麼樣的觀衆?在什麼樣的地方表演?什麼時候、什麼季節、天氣?現場的結構,表演者與觀衆的距離?時代感?演出者、團體的特質、背景?表演的性質、規模?

我曾設計如《奧瑞斯提亞》的戶外大型表演,演員與觀衆並置於一個戶外大空間,霓虹燈管、飛機在天上劃過,公車也不時加入配樂的情形下,我把造型的形式與現場觀衆明確區分開來,在視覺上與觀衆一起凝結戲劇的張力。之後,在漢唐樂府《豔歌行》的創作中,勾欄舞台的精緻花園,舞者就在觀衆眼前,我嘗試把整個原來的傳統舞蹈造形概念古典化,使用眞實的骨董首飾、眞實的髮型,化妝淸雅,把所有服飾細節處理爲簡約的線條,不斷交錯的雪舫與極柔軟的眞絲,透疊出重重華采,讓觀衆感受古代幽幽之美。

服裝造型的精神性,是我想要研究的主題,希望透過服裝在舞台上的呈現,引發觀衆對美的愛好及感染舞台上獨有的魅力。

爲劇場服裝設計重新取名字

「劇場服裝設計」(Costume Design)在西方有很長遠的歷史,界定也十分明確。它是指在一特定範圍、戲劇內所設計的衣服,包括了髮型、化妝在內的戲劇性,與日常的流行服裝(Fashion)是不一樣的。Costume Design只能存在於一個特定時空,它是爲一齣戲,一個舞蹈、一個角色而存在。嚴格來說,每一件服裝都不適宜轉移到與原創設計環境相去太遠的表演場地,甚至當演員不一樣時,最好能重新設計屬於這個表演者的獨特氣質與動態性格的服裝;很好的服裝,穿在不對的演員或是場地都是令人傷心的經驗,同時Costume Design與舞台、燈光、道具是一體數面,不可劃分,它存在於整體的共融性,不能獨立於外。但中文用服裝設計一詞,卻與Fashion有所混淆,這一點有待學者專家爲這種只屬於舞台、戲劇的人物造型藝術找到屬於它的名字。

與「戲」連結的服裝設計是我非常強調的,一件服裝的展示,必須提供一齣戲的獨特氣質。就像馬雅文化一個小泥塑,一個農村的女人,半蹲在石地,迎接一隻向她撲來的家犬,婦人的動作與小狗的嘴相互碰觸的刹那,呈現了整個馬雅文化的農村生活風貌。因此一件單獨的服裝是否能呈現出整個戲的獨特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因爲它提供了戲劇本身時間、空間、情感取向的投射面。

最好的造型應使舞台具有魔幻性

以「人」爲創作元素的舞台服裝設計,必須兼顧演員與角色之間的微妙關係,因爲它直接使戲劇的生動性自然流入觀衆的腦海,形成鮮明的印象。最好的造型應融合整體的美學氛圍,產生一種舞台獨有的魔幻性,使觀衆享受到對人物、情節的認同及對戲劇經驗的想像、美學經驗的提昇與愉悅。

這次造型創作展覽中計有超過十組以上的工作紀錄,呈現出歷次演出從開始構思、溝通、製作到完成正式公演的各階段資料、草圖、攝影作品及演出活動的主要角色造型。

 

文字|葉錦添  劇場服裝設計師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