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國
-
焦點專題 Focus
板橋放送所「傳奇放送科藝文創園區」
板橋放送所的前世 板橋放送所的全名是「臺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是日治時代全台5大廣播設備之一,負責強化台北放送局無線電波送到嘉義民雄,達成全台廣播的功能,由台灣總督府技師栗山俊一督造,於1930年完工,隔年啟用。 其建築立面設計強調水平線條與幾何形式,結構採當時最為先進的鋼骨、鋼筋混凝土構築而成。尤其在一樓放送機室與電力室為大跨距空間結構,採用鋼骨梁、 RC板組構而成,牆體則採中空鋼筋混凝土壁。板橋放送所為日治後期的現代主義建築代表之一,既是台灣廣播史的重要場域,同時有建築史價值。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投降,中華民國政府接管台灣、澎湖等地,板橋放送所維持其功能,成為中國廣播公司的中廣板橋發射站。直到2014年產權移交給交通部,交通部觀光局原計畫改建為辦公大樓;但在文史團體爭取下,板橋放送所於2015年指定為新北市市定古蹟。隨後於2017年完成調查研究,2018年規劃設計完成,2019年先行施作戶外景觀工程,開放民眾使用戶外園區。 經2021年2月公告促參(編按:意為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由公機關徵選民間單位提案),由「財團法人新北市當代傳奇文化藝術基金會」獲選入駐運營,跨域打造結合科技與表演藝術之元宇宙「傳奇數位表演藝術放送所」,主體工程於2021年開工、2022年完工,並在去(2023)年8月開幕營運,(註1)以「Dart傳奇未來科藝共創計畫」通過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藝術未來行動專案」,逐步成為現今的樣貌。
-
說戲
改一改不就好了嗎?
本專欄前一篇以「共生」為題,指出當前台灣戲曲劇壇跨界混血現象,重點是要強調京劇位居關鍵,對各類表演都有影響。我私心對多元混血並無興趣,但身為劇團總監,面對此一流行趨勢,我的態度是以「厚植京劇傳統實力」為首要任務,不希望跨界混血成為唱唸不到位的藉口。 「傳統」不是單純練功,演員都肯下功夫苦練,都急著想學骨子老戲提升自己的京劇實力。但觀眾看戲未必只看功夫,很多觀眾關注故事,而傳統老戲的劇本未必都禁得起嚴謹解析。 「改一改不就好了嗎?」這句話說來容易,其實比新編一齣戲還難。 我自己在第一次編劇時就碰到這問題。當年朱陸豪來找我為陸光國劇隊改編《陸文龍》,沒想到竟然和我敬愛的周正榮老師發生衝突。我認為原來的老戲劇情邏輯有問題,重新編寫,因而牽動一段老生重點唱腔。周老師說:「我認同新劇情,但不能唱新詞新腔,因為余派始祖這段唱我從小就奉為經典,每天吊嗓,我不能在台上違背他。」朱陸豪也幫忙協調,但周老師堅持原則,後來改由周老師徒弟吳興國飾演,唱新詞新腔。最終此劇得到編導演多項大獎,朱陸豪、吳興國雙雙奪金。慶功宴上周老師舉杯敬我:「以後戲就要照你們的想法演下去了!」當下在熱鬧的酒宴上我胸中竟湧起一陣蒼涼,但周老師真誠而堅定。 周老師去世後,我為他撰寫傳記,讀了老師40多年的日記,十幾大箱泛黃紙本,脆折脫落的紙屑沾滿了衣裙,我不忍拂去,只迫切地追尋他一生心事,終於讀到陸光國劇隊解散那一天,他照樣一早來到排練場,穿起厚底,練功練唱,他寫道:「大家都在收拾東西,以後這裡不能練功了,我到哪裡去練?到哪裡找誰吊嗓?」當下我感動到幾乎發抖,無論散班、退休,無論外在如何變化,不變的是練功練唱,是日常,也是一生堅持。而他追求的不是一齣一齣新戲、新代表作,永遠唱那幾齣經典老戲,不要高亢嘹亮,不創發新腔,日日琢磨的是「咬字、發聲、收音、歸韻、氣口、勁頭、韻味」,這是唱腔最高境界。 我的第一部奪金劇作,衝撞的是整個京劇美學。 我當然懂京劇表演,但我是編劇,面對老戲劇本不免尷尬。傳統老戲的經典性不在劇本,而在演員的表演藝術。多少京劇新生從小在血淚交織中背誦一段段唱唸,甚至可能是在拿頂(倒立)時默背,爛熟於心,融入血骨,而這些唱和唸又都配合著嚴謹的身段作表、心理狀態以及鑼鼓程式。身為編劇的我輩,想的簡單,不過
-
戲曲
一人分飾多角 《凱撒大帝》重現穿梭古今的政治寓言
當代傳奇劇場自1986年創團以來,從京劇藝術出發,轉譯多部西方經典,如莎劇、希臘悲劇、契訶夫小說等,成為享譽國際的跨文化劇場代表。尤以莎劇改編最為當代傳奇劇場的特色,包含改編自《馬克白》的創團作《慾望城國》,並陸續詮釋《哈姆雷》、《李爾王》、《暴風雨》、《仲夏夜之夢》等,而將在台北演出的《凱撒大帝》則再次改編莎劇,並以「歌劇」形式,持續展現當代傳奇劇場在藝術創作上的多元與實驗意義。 對主創者吳興國而言,自《李爾在此》以來,就希望能將「自己」作為概念拋擲到角色裡,這也深深影響到後續作品的思考。《凱撒大帝》背後的政治性,就是吳興國所在意、卻又不知如何下手的關鍵,因為這可以很個人,也可以非常群體,甚至是影響整個世界。
-
音樂
回望創作六十年 許博允重現自己的經典
新象基金會創辦人許博允,多年來以推廣藝術為職志,引介各國表演,並提拔新生代藝術家。同時,他也以作曲家身分譜寫了多部經典創作。今年適逢創作60年,他將以4場音樂會,搭配新編的舞蹈、造型、服裝等,重現《琵琶隨筆》、《心》、《寒食》、《點・線・面・體》、《境》,並且世界首演新作《長笛隨想曲》,獻給長年在藝術、工作、與工作攜手支持的另一半「長笛教母」樊曼儂。
-
CLAP傳奇夏日藝術節盛大開幕 吳興國、林秀偉打造新天堂樂園
當代傳奇劇場將於7月19日至9月22日在板橋放送所舉辦第一屆「CLAP傳奇夏日藝術節」,超過50場演出節目與活動,涵蓋戲劇、舞蹈、音樂、文學、美術等,讓民眾一站式體驗藝術。
-
吳興國、張軍聯手 《凱撒大帝》巡演終於抵達台北
跨國戲曲製作《凱撒大帝》從2019年上海國際藝術節宣告啟程,一路上歷經新冠疫情與國際局勢變化,直至今年初才在香港藝術節世界首演,並在6月來到台北演出。回憶起這段旅程,身兼導演、共同編劇與主演的吳興國感性地說:「四年前原本要在香港藝術節演出,但老天爺可能覺得還不夠好,一直到今天,終於從香港、上海回到台北國家兩廳院演出。」提到張軍,吳興國表示,「希望將傳統戲曲能量放在我們兩人身上,所以,我們一個人分飾三個角色,你可以說過足了戲癮,也可以說考驗了我們兩位演員的功力。」
-
「CLT傳奇放送科藝文創園區」開幕 廣播電台發送站化身藝文新天地
由新北市文化局移交、當代傳奇文化藝術基金會促參經營的「市定古蹟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於8月8日宣告正式開幕,華麗變身「CLT傳奇放送科藝文創園區」。
-
跨界對談 王安祈X王墨林
爬梳觀眾面貌,重塑劇場歷史
兩廳院35周年系列活動「平行劇場軌跡與重影的廳院 35」由文件展、展演與論壇3部分組成,論壇以「情感」、「自由」、「實驗」、「世界」4組關鍵字為主軸,首場邀請台灣當代戲曲靈魂人物王安祈老師,與長期耕耘小劇場的王墨林老師共同主講,兩位主講人在關鍵字「情感」命題之下,生動細述由台下觀眾成為創作者的歷程,其中交叉環境與個人歷史,不時引起現場熱烈反應。論壇也期待透過感性視角的對望與回看,揭露在小劇場與傳統戲曲的劇場時空裡,觀眾與創作者情感交流上的同質性,並藉此對台灣近代審美脈絡的發展與流變進行整理。
-
特別企畫 Feature 69歲,戲曲藝術家
吳興國:把「準備」好的交付給戲迷,與他的學生
「我是吳瘋子。」此刻的吳興國沒有丁點飾演仇笑痴(《賭神2》)的狂妄,也無敖叔征(《慾望城國》)翻下高台的豪氣,輕鬆自若又堅定無比,他用自己老師周正榮的暱稱「周瘋子」來比擬自己,彷若多年之後、也不再年輕,發現自己與老師是同個樣子,為了傳統戲曲瘋魔。 從創立當代傳奇劇場的30歲初頭,經歷創團作《慾望城國》10年、20年、30年的重演,年紀也將近70歲,始終編劇、導演、表演乃至於編腔等方面都親力親為,近期還正式收徒。吳興國,仍舊在舞台上。「65歲從臺藝大退休後,我本來不要再做什麼事情;但因為看到這些年輕人想要做戲的決心,我跟秀偉決定成立青年團『興傳奇』。」因為不可能一創團就丟給他們,吳興國手把手帶著。同時,把經典劇作封箱演出,還持續打造新作品,甚至嘗試過去未試過的科技跨域合作。 吳興國,停不下來。 封箱:明白體力極限,給戲迷心理準備 「根本就忘記自己是幾歲,沒想著自己是要退休。」其實,吳興國沒想過走下舞台,也為了繼續演出而做足準備,他說:「只要看到年紀愈大,還能維持上台,這後面都是本身一直不斷地準備。自己都要一直準備,因為知道自己還要上台。」也會提早安排自己的排戲行程。吳興國說:「沒有演過的新戲,比較琢磨在文字上、思想上;若是演過的製作,當我知道已經在倒數計時,最起碼在離演出3、4個月,乃至於半年之前,我就會自己先排,慢慢朝裡面一直加重、一直加重。」 他欣喜的是,過去累積而來的傳統戲曲底蘊給予養分,能持續挖掘可能性。笑說自己沒辦法像魏海敏一樣喝白開水、早睡,他只能好好照顧身心健康,也不壓抑生活,不斷練功並注意安全(特別是骨頭),想辦法維持體力,掌握精氣神,「傳統戲曲非常講究『氣』。」他挺身說著,聲若洪鐘。 2020年,吳興國決定啟動封箱計畫,第一部作品便是當年引領他重返劇場的《李爾在此》(2001)。不只是《李爾在此》本身的代表性與經典性,其實還有他坦然面對了自己的年紀,不大可能繼續演這樣一齣一人分飾10角、穿梭不同行當的獨角戲。 但他更想把這樣的「準備」交付給一直支持他的戲迷,「我會把覺得還不錯的戲再演,演給我的好觀眾、粉絲看。我感謝他們,我覺得他們也會原諒我說,沒有20年前那個體力,但聲音還在那邊,還可以演,也演得有那
-
戲曲
當代演員劇場的「傳承」:從當代傳奇劇場的科技京劇談起
時至今日,我們對京劇仍有「一桌二椅」、「演員劇場」、「抒情」、「寫意」等理解,但在當代創作裡確實已不是不可推翻的定律,於導演、舞台美術、燈光等現代劇場編制介入後,多數劇團都重新詮釋、或回應京劇的美學,在劇本、表演等方面產生質變。去年年末,「科技京劇」成為另一個話題。(註1)事件本身已暫時落幕,此議題的發酵或偏離主軸、或正中核心,都有待時間檢驗。但記者陳宛茜當時的報導文章〈傳統戲曲擁抱高科技 失原味恐四不像〉(註2),將當代傳奇劇場《蕩寇誌之終極英雄》全沉浸體驗展(後簡稱《終極英雄》)拉入批評行列,倒出現根本性的謬誤:國家劇團與私人劇團對「傳統藝術」的態度,是否有本質的不同?在此「不同」下,兩者就算都以科技為創作走向,背景與目的能否歸於同樣探討主題?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你「富奸」了嗎?
在日本漫畫《獵人HUNTERHUNTER》裡,有所謂的「念能力」,漫畫家虛構了超能力,運用人體溢出的生命能量去有意識地進行攻擊或防禦,並分作六個系統,能製造截然不同的效果。其中,有個很有特色的配角叫「旋律」(センリツ),顧名思義,她擁有非凡聽力,而能夠聽到他人心臟的聲音,進行偵查。其實,在現實生活裡的某群藝術家們,似乎也擁有類似的能力,可以藉「聲音」的變形與運用,達成與其他藝術形式、觀/聽眾的對話,就如同我們無意地拍到的封面人物編舞家鄭宗龍,在排練場中的他似乎在回憶著「看」到的下坡腳步聲、山巒溪流之聲、發聲的身體、三弦、磬、神聖、安定與光之聲並將這幾個看似摸不著的「聲音」,恰到好處地揉成了《定光》。想要知道這其中的奧秘嗎?那不妨參考本期雜誌的「聲物學」特別企畫,去捕捉他們的超能力吧。 標題上寫的「富奸」,就是源於這部漫畫的作者冨樫義博,意思是「(無限期)拖稿、休刊」因為,他從一九九八年開始連載《獵人》,至今尚未完結且屢次(長期)休刊,自二○一八年刊載第390話後,已超過八十週停載,且紀錄持續延長。但這並不是這部漫畫不受歡迎,因為它早已被改編成動畫版、遊戲等,作為日本漫畫中的重要IP;甚至,當「富奸」一詞出現,連作者也成為一種特殊的IP。自帶粉絲量與聲量的IP,成為創作改編的熱門選項。回到台灣劇場,像是從電視劇跨媒介改編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就創下故事工廠銷售上的最快速率;另外,東野圭吾小說《解憂雜貨店》、音樂劇《不讀書俱樂部》也都在在展現作品在不同載體裡發生的能量。好在的是,它們應該都不會富奸。而在本期的「重磅挑戰!!編劇 vs. IP」專題中,我們也請到九位編劇,分享他們想要挑戰的IP。 不過,有時候我們也會希望「富奸」發生像是國寶級演員封箱作品,預告「告別舞台」的可能。是的,今年已快七十歲的京劇演員吳興國將重演二○○一的復團作品《李爾在此》,並宣告此作將於國內封箱,他也會陸續將自己的經典作品一一重演、然後封箱,作為對舞台的道別「時候到了」,他這麼說。這時候,我們反而希望他這段宣言可以一直「富奸」下去。 最後,本期雜誌順利出刊,我們可沒有「富奸」喔。</p
-
焦點專題 Focus
在此,吳興國
1986年,吳興國用《慾望城國》創立「當代傳奇劇場」 1998年,當代傳奇劇場暫停演出 2001年,以《李爾在此》宣告「我回來了」 2020年,從《李爾在此》開始,吳興國宣告陸續封箱 時間繼續走,戲還沒下場 吳興國,在此
-
焦點專題 Focus
回來、在此與封箱的這個時候
《李爾在此》這齣戲,對吳興國來說別具意義,廿年前,他以此劇帶著休團三年的當代傳奇劇場重返舞台,當年滿懷憤怒的他,也藉著劇中十個角色的進出搬演,不斷詰問:「我是誰?」,如同一場心理治療。廿年後,已演遍全球廿國、五十城的《李爾在此》又回來了,吳興國宣布這次是「封箱」,之後將不再親自上陣演出此劇。「時候到了」,他將啟動「浪漫封箱」,「把當代傳奇的經典好好演一遍,對熱愛的舞台深深一鞠躬,以最浪漫的方式完成一個演員的舞台生命。」
-
焦點專題 Focus
《李爾在此》有多老?
當看見吳興國一人在舞台上須臾間自由進出諸行當與多角色之間時,種種複象重疊似乎濃縮與暗喻了百年來京劇表演的巨變:從眾班到獨角;自民間盛極一時,到今日幾乎由國家全面主導,無論從民初中國或是從日殖台灣的角度來看當代,訴說京劇現代的身世與遭遇,似乎本身就是當代戲曲的母題。 《李爾在此》的李爾不只老,而且還同時揭露了他身上其實肩負了眾人與時代的身分與眼光。
-
焦點專題 Focus
共同在此的「我」
當吳興國在角色/腳色穿越間,用一句「吳興國,我回來了!這個決定比出家還要難。」然後抹去臉妝、卸下衣著,向觀眾宣告「我」在此,「吳興國」回來了。戲曲演員通過行當、妝容等方式去建構與觀眾間的關係,但其表演行為卻造成一種反差──回來的是戲曲演員,還是吳興國。或許,我們會說當代戲曲以獨角戲方式去陳述自身已見怪不怪,像張軍《我,哈姆雷特》(2018)、朱安麗《女子安麗》(2019)等;但別忘了那時才二○○一年國光劇團尚未以《閻羅夢》開啟「台灣京劇新美學」的時代。
-
焦點專題 Focus
是離經叛道的改革者,還是徹底的老戲骨?
「為什麼會說他離經叛道?說他不尊重傳統?」愈是看著他教戲的樣子,我愈無法理解這樣的評論。如果真是一個完全拋棄京劇傳統(故且不論「京劇傳統」的定義是什麼)的人,還會這樣花時間一字一句一個踏步一個翻身地琢磨嗎?〈坐宮〉的六句開場詩就練了近半小時,〈別宮〉開場的那段【西皮快板】「頭上摘下胡狄冠」也至少唱了廿次,連坐在一旁的我們都快背起來了,如果認為「創新=與傳統切割」,這等細膩根本不可能出現在這裡。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跨傳統與文化的霸氣 情感與典範的搏鬥
以結合京劇與跨文化經典聞名的導演吳興國,應韓國國家唱劇團之邀,為該團執導結合京劇與韓國傳統說唱藝術「板索里」的《霸王別姬》,並於四月初在首爾進行首演。為了演出,唱劇演員鍛鍊了兩個月的京劇基本功,在劇中也有不少京劇程式肢體的呈現,但是否能與原本情感流暢的「板索里」合拍?這中間的「跨文化衝擊」,值得玩味。
-
即將上場 Preview 當代傳奇劇場再詮文學經典
吳興國《浮士德》 解讀自我生命的旅程
繼《蛻變》之後,吳興國再度挑戰西方經典文學,這回是德國文學巨擘歌德厚重深沉的詩劇《浮士德》。吳興國的改編策略是以主角浮士德為中心挑選情節,藉此吐露他心底的理想,及歌德的寄託,他試圖在有限篇幅裡呈現浮士德從「小我」到「大我」的轉變,也就是從上半齣嚮往戀愛卻得面臨錯誤的降臨,到下半齣期盼付出、為人類貢獻並建立理想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馬克白》、《李爾王》到《仲夏夜之夢》
吳興國 生命的轉折 莎劇相伴
以改編莎士比亞劇作《馬克白》的《慾望城國》打響名號的當代傳奇劇場,今年卅歲了!回顧一路走來的曲折歷程,藝術總監吳興國發現,在重要的轉折點上,都與莎士比亞緊密相連:創團時以《馬克白》揚起改革大旗;生命消沉時因《李爾王》重啟舞台;來到卅年,帶著年輕一輩演員成立青年團,一起搬演青春洋溢的愛情喜劇《仲夏夜之夢》從傳統再創新的路上,吳興國悟到:「不必和別人打仗,而是面對自己。」年底將重演《慾望城國》的他說:「這次,可不可以再不一樣一點點?」
-
特別企畫 Feature
百老匯曲風 顛覆京劇唱腔
這回挑戰《仲夏夜之夢》,吳興國說:「如果要說這是新創京劇,不如說這是一齣帶有時尚色彩的傳奇音樂劇。」他找來音樂劇《木蘭少女》作曲家王希文用傳統戲曲的元素,化成百老匯曲風,顛覆京劇的唱腔方法,將內在根植傳統京劇的表演底蘊,透過活潑、時尚的包裝,傳遞充滿熱度的幸福與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