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博允(張震洲 攝)
音樂

回望創作六十年 許博允重現自己的經典

新象基金會創辦人許博允,多年來以推廣藝術為職志,引介各國表演,並提拔新生代藝術家。同時,他也以作曲家身分譜寫了多部經典創作。今年適逢創作60年,他將以4場音樂會,搭配新編的舞蹈、造型、服裝等,重現《琵琶隨筆》、《心》、《寒食》、《點・線・面・體》、《境》,並且世界首演新作《長笛隨想曲》,獻給長年在藝術、工作、與工作攜手支持的另一半——「長笛教母」樊曼儂。

新象基金會創辦人許博允,多年來以推廣藝術為職志,引介各國表演,並提拔新生代藝術家。同時,他也以作曲家身分譜寫了多部經典創作。今年適逢創作60年,他將以4場音樂會,搭配新編的舞蹈、造型、服裝等,重現《琵琶隨筆》、《心》、《寒食》、《點・線・面・體》、《境》,並且世界首演新作《長笛隨想曲》,獻給長年在藝術、工作、與工作攜手支持的另一半——「長笛教母」樊曼儂。

許博允創作生涯六十週年

2022/3/3~4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2022/3/10  19:30 高雄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

2022/4/19  19:30 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

「許博允創作多少年,我們就認識多少年了,我們倆在音樂、藝術上志同道合。」樊曼儂在記者會中透露:「他百忙中還能抽空寫作品,以一個音樂家來說,他的作品是個特別的案例,他的音樂跟別人不一樣,是潛藏在內心的世界,我非常敬佩這個老伴。」

在現場演出《琵琶隨筆》之後,許博允回憶:「距離當年由王正平演奏至今已經47年了,全世界演奏超過一千次以上。」為了《寒食》,他逼迫男中音張清郎拉高三個半高度演唱,並且研究京劇唱腔、也牽起岡田打擊樂團與擊樂家朱宗慶亦師亦友的感情。而對於《境》這部作品,他則一反工作時的霸氣,感性地說:「作曲的人只是媒介,真正重要的是打擊與人聲的對話,聽眾最後的接收者。所以《境》是聽者的音樂。」

朱宗慶表示:「許先生年輕時我還很小,看到他對藝術推廣的熱情,非常佩服。他對打擊樂貢獻很大,影響的不只我,還有打擊樂家徐伯年、作曲家陳揚等等。」這次演出《境》、《點.線.面.體》兩首樂曲,在音響、音量控制以及音色都相當不一樣,朱宗慶認為:「仔細聽完後,都會起雞皮疙瘩。」

文化評論者林谷芳特別以老朋友身分前來,提出他對於許博允的觀察。他認為可以從三個向度來看許博允:「第一,他幾乎是在那個充滿光明、希望時代的代表。」台灣文化從60年代創作,70年代奠基,80到90年代開花結果。當時的那種開闊度、四海都可為我之用的概念,給華人地區跟剛開放的大陸帶來非常大的影響。「第二,他是浪漫的代表。」他無可救藥的浪漫,就是對一件事情的熱情一頭栽進去。那超越於現實之外才有的浪漫,讓他不畏挑戰。「第三,他是一個開闊的才子。」林谷芳說:「我早年演奏琵琶,在我眼中,最自然、渾然天成的,甚至後來現代派的作品沒有能夠超越的,就是這首《琵琶隨筆》。」

即將為《寒食》編舞與演出的當代傳奇劇場藝術總監吳興國,則有感於新象創辦的藝術節,讓他看到世界、不斷吸收全世界最高尚的藝術,而許博允的鼓勵也讓他立足傳統,並且有勇氣往前走。在這次,他說:「聽到音樂的第一天就將舞編完了,心情非常激動。即使有些細節非常凝聚、難捉磨,但我會達到此生對20世紀表演藝術的感覺,並且在這地方回報、感謝並致敬。」

4場作品中有經典也有新作,除了人聲、舞蹈、戲劇的多元跨界外,更有京劇聲腔與難得的蒙古吟唱及日本能劇等。聆聽許博允的創作,也聆聽一段跨越時間與空間的演變,理解他身為作曲家,對音樂創作的真性情與獨特的藝術觀。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