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項羽拔出江邊的石中劍,預示著這一角色終生被命定的悲劇。(National Theater of Korea 提供)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跨傳統與文化的霸氣 情感與典範的搏鬥

吳興國與韓國國家唱劇團的《霸王別姬》

以結合京劇與跨文化經典聞名的導演吳興國,應韓國國家唱劇團之邀,為該團執導結合京劇與韓國傳統說唱藝術「板索里」的《霸王別姬》,並於四月初在首爾進行首演。為了演出,唱劇演員鍛鍊了兩個月的京劇基本功,在劇中也有不少京劇程式肢體的呈現,但是否能與原本情感流暢的「板索里」合拍?這中間的「跨文化衝擊」,值得玩味。

以結合京劇與跨文化經典聞名的導演吳興國,應韓國國家唱劇團之邀,為該團執導結合京劇與韓國傳統說唱藝術「板索里」的《霸王別姬》,並於四月初在首爾進行首演。為了演出,唱劇演員鍛鍊了兩個月的京劇基本功,在劇中也有不少京劇程式肢體的呈現,但是否能與原本情感流暢的「板索里」合拍?這中間的「跨文化衝擊」,值得玩味。

在觀賞吳興國執導韓國國家唱劇團的《霸王別姬》之前,難免會有文化獵奇的期待。廿多位韓國國立唱劇團演員,不僅要演唱新編的傳統曲藝板索里(pansori)劇曲,還得跟著當代傳奇團員鍛鍊兩個月的京劇基本功;反串飾演虞姬的男演員金俊秀更要依循梅蘭芳當年的套式,表演「太極劍」。所以,經由這齣戲的整編與設計,韓國唱劇演員的身體必得與中國的京劇體制衝擊。全劇的動作與音樂設計,過程中處理的便是這場「跨文化衝擊」下的折衝展現。

雖然身為台灣觀眾的我,與韓國觀眾所體會的《霸王別姬》,不盡相同——除了已故演員張國榮所主演,在韓國也相當知名的同名電影的影劇話題外,這場京劇與唱劇的磨合,十足體現了導演吳興國有著如效仿項羽以拔山蓋世的氣勢與自信,以及唱劇團演員一心一意的投入與專注。有趣的是,導演吳興國與林秀偉逕以一路創作以來領略的現代劇場概念,重塑了西楚霸王項羽的人格象徵。那故事說的既不是京劇的語彙,也不全然是韓國傳統板索里的美,而是西方希臘古典悲劇性的命運昇華觀。

劇場未來式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韓國國立唱劇團的傳承與創新

成立於一九六二年的韓國國立唱劇團,目前新編的唱劇有二○一五年的《赤壁歌》(李光馥曾參與動作設計)、二○一六年的《特洛伊女人》(新加坡王景生導演)與二○一四年的《翁夫人》(註1)等;《翁夫人》標榜韓國唱劇的情色之最,重編唱曲已經失傳的板索里〈卞鋼鐵打令〉。原曲〈卞鋼鐵打令〉被視為成人題材的傳說,描繪的是荒淫無度的卞鋼鐵,偶然遇上淫蕩的翁女(或雍女),沉溺於肉慾之中。卞鋼鐵因故橫死,翁女也不得與之白頭,而卞鋼鐵的喪事也因靈怪異象,不能完成,直至村人們誠心祈求神靈原諒。新編的《翁夫人》則將戲劇衝突集中在翁夫人後來如何復仇、如何設局讓自己得以一死與卞鋼鐵於死後的地下相聚,而非傳統的警世教條。

事實上,國立唱劇團正致力於重建早已失傳的七部板索里(註2),目前常被演繹的板索里為〈春香歌〉、〈沈清歌〉、〈興甫歌〉、〈水宮歌〉與〈赤壁歌〉等五部。〈赤壁歌〉又稱〈華容道〉或〈華容道打令〉,顧名思義即是改編自古代三國赤壁之戰的典故,也被作曲家李子蘭改寫運用於唱劇《霸王別姬》裡(註3)。〈興甫歌〉與〈水宮歌〉都是深富教化意義的寓言故事;前者以兄弟之間的情誼友愛,勸人懲惡行善,後者則是描述一隻鱉如何設計騙得兔子的肝來醫治龍王的病,而兔子如何憑藉聰明才智逃脫的經過。〈春香歌〉與〈沈清歌〉相當知名,也經常被傳唱演繹,李子蘭便曾將〈沈清歌〉改編入音樂劇《西便制》(註4),藉由傳統〈沈清歌〉故事中孝女沈清與盲父重逢的遭遇,對映音樂劇裡姊弟相認釋懷的情節。〈春香歌〉則是韓國最重要的板索里唱曲,內容是妓女春香與使道子弟李夢龍的愛情故事。早在一九○六年便由韓國協律社(註5)改編為大型唱劇《春香傳》,將板索里一人獨唱且於戶外廣場表演的形式,移至室內之後,加了幾位男女名唱,根據扮演的角色著裝登場,並且使用道具於舞台上搬演。

因此,回顧以板索里為基礎的韓國唱劇,自然不能忽略板索里傳統與當時自日本傳入新式演劇(即當時的新劇)的潮流與環境,其現代化的遭遇與歌仔戲發展的時期相近。在日本帝國主義殖民高壓統治下,板索里的唱劇演出不甚普遍,直至一九三三年成立的朝鮮聲樂研究會(後為韓國國樂院),才開始逐漸復甦,並設法重建傳統。一九三三至三四年間,甚至有兩、三家78轉的留聲機唱片公司如哥倫比亞、太平唱片(Taihei)等,分別出版了十八張、十二張不等的《春香傳》演唱錄音(註6)。其中太平唱片還跟當時的劇團合作,嘗試實驗性的錄音技術,而另一間凱隆唱片公司(Chiron)則是找來兩位劇場男女演員表演,突顯了當時新劇的影響,以及唱劇《春香傳》的重要性。(傅裕惠)

 

註:

  1. 韓國國立唱劇團網站提供的媒體資料,www.ntok.go.kr/en/Changgeuk/Main/Index
  2. 根據1843年文人宋晚載所記,傳統板索里總共有12部,其中5部由朝鮮王朝時期的板索里藝術家申在孝(1812-1884),透過民間藝人口述整理保存了下來。流失的7部為〈裴裨將傳〉、〈卞鋼鐵打令〉、〈壅固執傳〉、〈雄雉打令〉、〈曰者打令〉、〈假神仙打令〉、〈江陵梅花傳〉等,中國學者翁敏華等人認為,板索里除了源自古老的巫術祭儀表演,又古名「打令」,與中國唐代的酒令,或是唐宋民間講唱文學可能有淵源,值得重視。請參考:〈從韓國唱劇看中韓演藝文化交流史〉,《戲劇藝術》1993年第4期。
  3. 根據當代傳奇劇場所提供的媒體資料。
  4. 2014年作品,與1993年韓國電影導演改編小說而做的電影《西便制》有關,李子蘭也是主要演員。
  5. 當時韓國的現代戲劇團體,多以西洋式的室內劇場演出,成立於1902年,1908年即關閉。請參考李仁景作,〈韓國唱劇《春香傳》發展過程〉,大眾文藝,2010年第12期。
  6. 台大音樂所副教授山久內登針對朝鮮唱片所提供的研究。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