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學
-
人物點描
他(她)的故事我們的歷史3
-
人物點描
穩立於古今中外的舞蹈家 第一位舞蹈博士劉鳳學
位於新生南路龍安國小對面的四樓公寓裡,投入舞蹈創作、硏究及敎育近半世紀的劉鳳學,正在和新古典舞團的年輕團員進行明年新作:劉風學第一百零九號作品《曹丕與甄宓─權利vs.女性》(暫定)的排練。這位第一個獲得舞蹈博士學位的中國人,自民國七十九年從敎職及行政崗位退休後,大部分時間不是在舞團編舞,就是在家裡的書堆中埋首硏究。是什麼力量支撑她一輩子不停地爲舞蹈付出?
-
回想與回響 Echo
用舞蹈書寫歷史 側記「半世紀的脚步」系列活動
今年三月十三日,一個細雨霏霏的晚上,在台北市立社敎館有一場特別的演出。演出內容不是某某舞蹈家的年度大作,也不是哪個外國舞團又來叩關,而是七位台灣舞蹈家代表作品的呈現;是台灣舞蹈半世紀以來的足跡。
-
縱墨觀史
舞過半世紀,讓身體述說歷史 回顧台灣舞蹈五十年
九〇年代的台灣舞蹈界在世界舞台上已佔有一席之地。然而,這條路是踩著什麼樣的舞步走出來的?從四〇年代開始,十年一節奏,我們回溯這裡落下的每一個脚印,與汗跡。
-
台前幕後
讓歌劇扎根在自己的土地上 「歌劇工作坊」搭起歌劇的橋樑
一九八九年劉鳳學擔任兩廳院主任時曾成立「歌劇工作室」及「明日之星工作室」以培育歌劇及舞蹈人才,並計劃成立駐廳歌劇團及舞團,後因故未能貫徹此一理念。去年八月,在前文建會主委申學庸支持下,由文建會委請聲樂家協會主辦的「歌劇工作坊」成立,對有志於歌劇演唱的聲樂家施以計劃性培訓,並提供將來演出機會。
-
焦點
讓音樂與肢體共舞
今年七月,適逢卡爾.奧福一百周年誕辰,曾將奧福《布蘭詩歌》編作同名舞蹈演出而廣獲好評的編舞家劉鳳學將再以奧福另一作品《卡圖里之歌》編作新舞並以此作及《布蘭詩歌》向奧福致敬。本刊特訪編舞者一窺其創作理念,並兼及卡爾.奧福之音樂創作與舞蹈之關係。
-
舞蹈
取之於自然並回歸於大地 關於《沈默的杵音》
原住民舞蹈的精神,來自自然,來自大地及生命的呼喚。劉鳳學將這群受現代舞蹈洗禮的舞者,回歸原始的本質,自然地舞出原始的舞蹈。
-
舞蹈
原鄕沉痛的呼喚 《沉默的杵音》觀後
台灣五十年來,以原住民傳統歌舞素材抽離轉化成現代舞的創新鉅作《沉默的杵音》是唯一僅見,也唯有深具人文豐厚情懷的劉鳳學,才得以交出如此震懾人心、如此不沉默而無聲怒吼的杵音。
-
台北TIFA
秋之奏鳴曲
秋日,適於聆樂、品舞、吟唱。 今年的TIFA在秋風中徐徐開展。 大師經典音樂、現代音樂、傳統音樂乃至於莊嚴彌撒等多種音樂形式,提供多角度的欣賞機會。 我國現代舞先鋒劉鳳學與新古典樂團、加拿大瑪麗.書娜舞團將呈現截然不同的舞風。 此外,TIFA更結合劇院與音樂廳節目的講座,從音樂、美術、舞蹈來剖析、共遊史特拉汶斯基時代。 且以閒適之心,共享藝術之旅。
-
焦點
原舞新貌 劉鳳學博士的新作《沈默的杵音》
在《沈默的杵音》中,劉鳳學仍然維持其特有的深沈舞風,表達出她對原住民和台灣文化現象的由衷關懷,藉著舞蹈這無聲的語言,打破她的沈默。
-
少數民族樂舞
羌笛聲動舞翩翩 訪劉鳳學講舞
甲骨文獻上記載著,曾有三百多個羌人頭被砍做爲祭品,這駭人的場景彷彿劃越時空的吶喊和悲鳴,激越起編舞家創作的火花,做了新舞〈羌俑〉。這個好戰的民族,似乎註定了要在歷史的長河裡載浮載沈。今年春天,編舞家還親赴眠岷江上游海拔三千公尺的阿垻藏羌族自治州,和羌族人過了兩個月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
演出評論 Review
婉約甘美.張弛有致 喜觀《布蘭詩歌》
劉鳳學將舞蹈語彙緊扣音樂的公式,多番突破;「台北愛樂合唱團」咬字吐音的成績則是過去我國合唱團從没聽過的出色表現。
-
即將上場 Preview
來自古典的現代作品──布蘭詩歌
沃夫不再尋找新的和聲組合,而改以單音旋律;不再廼旋於新的音樂理論,而以民歌為素材;更不追求聲光效果,而走回希臘精神的「完全劇場」。
-
即將上場 Preview
「梵谷燃燒的烈焰」:劉鳳學談《布蘭詩歌》
舞蹈是由無數個靜止的雕刻所構成的具象。和文學的「不朽性」相較,舞蹈這種表達情感思想的語言顯得很殘酷,那麼稍縱即逝,無法捕捉。它是梵谷的畫,像火焰在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