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發表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創作即創業
去年底,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應國藝會之邀,在「新人新視野」補助說明會上,以「如果我是一個年輕表演藝術工作者」為題,給現場年輕藝術工作者上了一堂的課。 林懷民提及,當年為演出宣傳,他和攝影師郭英聲抱著海報,在西門町一家一家問,可不可以讓雲門貼海報。整天下來,只有一家鞋店願意,郭英聲因藝術不被重視而生氣,林懷民卻非常感謝,終於有一家願意貼,還送票請他看戲。直到現在,這個經驗始終讓他記得,票是一張一張賣出去的。林懷民強調,雲門的票房,四分之三是工作出來的,文宣要做七次提醒,才能讓一個觀眾真正下手買票。 雖然今日的我們,和當年的林懷民面對的是不同的時空條件。然而,對台灣的表演藝術工作者而言,有個事實從來沒變過創作,永遠不只是創作而已。創作者,不可能只專注於創作一件事,創作,就和創業一樣,對行政、行銷、經營、管理,都得有概念、有想法、有願景。 過去的環境封閉、資訊不發達、藝術人口少,有心成團經營的人,只要加上努力與堅持,都可以掙得一片天。四十年後的今天,觀眾人口顯著成長,藝文環境也更為「友善」,例如:文化部的演藝團隊扶植計畫,從一九九二年首屆補助八團兩千萬元,成長到今年的九十八團近一億八千萬元,還不包括今年新增的一億元「台灣品牌團隊」計畫。臺北藝穗節、國藝會的「新人新視野」專案等計畫,也能提供年輕人創作發表的支援。不過,競爭也相對增加,不只是劇場本身的競爭,還包括與影視、網路等娛樂的競爭。 在台灣從事表演藝術特別辛苦嗎?林懷民給的答案是,全世界都非常辛苦。台灣政府給得少,機會也不多?林懷民說,錯!在台灣起步非常容易,你覺得錢不夠,把你丟到紐約,你可能只能在小學禮堂,還要拉人來看,怎麼可能到國家劇院實驗劇場?但重點是,除了台灣,除了台北,還有別的地方。林懷民認為,當你決定要做什麼後,只有你自己能把門關起來,其他的事情沒有不可能。也許,過程不如你想的這麼順利,但要搞這個,就要付出代價。所以,別說得太多,做得太少! 在畢業季來臨之前,我們製作了「劇場七年級生創業的第一哩路」特別企畫,專訪「三缺一劇團」、「再現劇團」、「阮劇團」、「周先生與舞者們」、「再拒劇團」、「風格涉」,六個以七年級生為主要組成分子的團隊。這些邁入三十大關的劇場新世代,走在這條崎嶇難行的創業之路上,
-
特別企畫 Feature 創作!創業?
劇場七年級生的第一哩路
在台灣,作劇場是「志業」,而不是「職業」,因為它養不活人也餓不死人。搞劇場是「興趣」,而不是「專長」,因為大多數人用工作支持創作。 然而,有一群人稱「七年級生」的年輕人,無畏大環境的艱難,奮不顧身地投入這個工作。他們有的始於大學話劇社的業餘玩票,有的是創作路上的志同道合。這些邁入三十大關的劇場新世代,不約而同,要把志業變專業、職業變事業。 在這條崎嶇難行的劇場創業之路上,他們面對的困難是什麼?他們需要的協助是什麼?如何兼顧創作和經營?如何規劃想像團隊的發展?他們目前正在做的事是什麼?對於未來又有什麼規畫? 現在,讓我們帶讀者聽聽他們的聲音,同時也藉由德國、法國、英國、美國與中國等國際現況觀察,看看台灣與世界,有何不同。
-
特別企畫 Feature 過來人經驗談
帶著熱情與堅持 踏上劇場創業的第一哩路
投入劇場的創作令人著迷,但如何讓這樣的過程持續下去?於是,年輕人燃燒著熱情創辦了劇團,一個創作的基地,一個實現夢想的空間但造夢不易,維繫更難,在台灣的環境下,多少劇場青年來去,多少表演團隊起落,過來人分享經驗:帶著熱情勇於上路,但也要隨勢而變,永遠要努力充實自己,創作者也要有經營者的思維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三缺一劇團
LAB「研發」 從小開始
作為七年級生代表劇團之一,三缺一劇團的特色是作品品質穩定,超過一年的製作期,讓作品成熟度提高,也讓作品的生命得已延續;而有了排練場之後,成員更著重「研發」,進排練場不只是為了排戲,而是訓練、討論、激盪,讓創作能量持續累積。
-
特別企畫 Feature 阮劇團
學子返「嘉」 體會純粹的美好
一群出外學子在學習戲劇之後,回返故鄉播灑戲劇種籽這就是阮劇團,嘉義地區的第一個現代劇團,堅持「讓嘉義人也有戲可看、讓外縣市的人也有到嘉義看戲的選擇。」他們在摸索跌撞後站穩腳步,成為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的駐館團隊,每年舉辦「草草藝術節」讓更多人上台演戲、接觸藝術;今年起,他們又開始了「藝文播種」與「劇本農場」雙計畫,耕耘土地與創作
-
特別企畫 Feature 周先生與舞者們
均勻「換氣」 保持有機
「周先生與舞者們」是編舞家周書毅與舞者老友們一起成立的舞團,周書毅沒有為舞團設定多麼遠大的目標理想,他只是為當下想做的事推動了計畫,如到各地日常空間演出推廣舞蹈的「舞蹈旅行計畫」、為年輕編舞家打造了固定發表平台「下一個編舞計畫」。經費雖然不足,但周書毅說問題不在錢,而是「決心在哪裡?」。
-
特別企畫 Feature 再拒劇團
絕對「不成熟」 時時自問初衷
全名「再一次拒絕長大」的「再拒劇團」,創作關懷就跟團名一樣,堅持不走「成熟」的主流路線,始終在少無人跡之處停步探索。主要成員黃思農說:「我們團最大的特色,應該是團員都有點社會適應不良。」做戲時相互批判,不斷質疑初衷何在,「在再拒,永遠都必須確認自己做戲的慾望是純粹的,劇團職業化好像會把這種精神消耗掉。」
-
特別企畫 Feature 風格涉
極致玩票 玩成一「團」
成員都是剛畢業或還在學的北藝大學生,「風格涉」真的是很年輕卻又很吸睛的劇團,幾檔在臺北藝穗節推出的製作都以獨特風格贏得好評,也讓劇團從學生玩票性質漸漸發展到打算正式立案成團。主力創作者李銘宸期許風格涉不要只做劇場,也不要只有他一個人創作,「可以去做衣服、拍電影,什麼都可以試試看。」
-
特別企畫 Feature 英國.倫敦
網絡多元 起步走得不茫然
英國是文化創意產業之國,對於願投入劇場創作的年輕人提供了不少資源網絡。若是科班學生,在母校就有協助就業輔導機制,提供第一張門票;也有劇院提供的創作獎勵、藝文單位提供的實習機會,方便年輕人入行。若想成為自由接案者或創業,也都提供了相對的保障與豐富資訊網絡雖然挑戰不少,但在制度日趨完整、資源豐富的情況下,懷抱夢想的劇場青年,在英國的第一哩路,仍顯得十分開闊。
-
特別企畫 Feature 美國.紐約
掌握致勝關鍵 口袋深度不是問題
紐約是美國表演藝術的重鎮,想要在這裡踏出劇場生涯第一步的人可謂如過江之鯽。想累積劇團工作經驗者可多參與團隊提供的實習機會或助理工作,或是勇於在各藝術節搬演自己的創作。想創團或做製作也有相關機構協助募款、行銷。如果是你是具有潛力的劇作家,也有不少劇院有栽培新劇作家的專案,為你打開劇場大門
-
特別企畫 Feature 法國
分層補助 返鄉創作新思路
法國對戲劇文化的重視由來已久,也樂於補助創意的展現。從中央到地方,都有分層分項的的補助機制,也有不少歷史悠久私人或半官方機構提供補助,想籌錢起步創作,在法國其實不難。不過大城市往往僧多粥少,回鄉創作反而成了許多年輕劇團的新選擇。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德國.柏林
鼓勵創新 押寶創意與勇氣
柏林市政府提供表演藝術獎學金或專案補助,讓有心創作的年輕人不用複雜的申請程序與文書作業,就能踏出第一步。在柏林打拚多年的台灣劇場導演張乃文指出,公部門補貼演出計畫,看中的是作品本身的原創性和前瞻性。市府在說帖中也指出,只有能為當代藝術潮流和社會思潮帶來刺激的作品,才有可能雀屏中選。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中國
四條路線 錢潮中摸索創作之路
經濟蓬勃發展的中國,劇場發展也是超乎想像,創作人才雖不乏出頭機會,但「錢」味瀰漫的劇場產業,創作理想也是揮灑不易。歸納起來,年輕創作者可以有四條路線來起步,一是透過藝術節平台發表創作,二是加入演出公司開展事業,三是自行創業以巡迴演出賺回本,四是在院團體制與個人路線間找特色闢戰場。